云南山区交通与旅游空间结构演化的影响因素研究※
2017-07-07吴建丽明庆忠
吴建丽 明庆忠
(1.云南师范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云南 昆明 650500;2.云南财经大学旅游文化产业研究院,云南 昆明 650221)
云南山区交通与旅游空间结构演化的影响因素研究※
吴建丽1明庆忠2
(1.云南师范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云南 昆明 650500;2.云南财经大学旅游文化产业研究院,云南 昆明 650221)
云南作为典型的山区旅游目的地,交通与旅游空间结构有着特殊的演化特点,通过运用变异系数测算指标体系权重的研究方法,系统分析云南山区交通与旅游空间结构演化的影响因素,并发现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解决对策,有助于云南山区交通与旅游空间结构朝着有利方向演化。
云南;山区交通;旅游空间结构;变异系数
目前国内外对交通与旅游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旅游者出行行为、交通与旅游关联度研究、旅游空间结构演化模式的研究、旅游交通规划实证研究、旅游交通管理与发展对策研究、旅游交通信息化研究等内容[1-4]。而关于交通与旅游空间结构的研究,研究视角主要集中在景区系统空间结构演化研究[5]、交通与旅游空间结构的关联度研究[5-6]、旅游空间结构演化模式研究[7-8]、城市旅游地空间结构优化的实证研究[9-10]等几个方面。
1 研究区概况、数据来源、研究方法
1.1 研究区概况
云南省地处中华人民共和国西南边陲,总面积39.4万km2,占全国陆地总面积的4.1%,居全国第八位。全省土地面积中,山地约占84%,高原、丘陵约占10%,盆地、河谷约占6%,平均海拔2 000m左右,最高海拔6 740m,最低海拔76.4m。交通以航空、公路、铁路为主,旅游业是云南省的支柱性产业,2015年,全省实现旅游业总收入3 281.7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3.09%。
1.2 数据来源
本文以云南省为研究区域,查找2006—2015年近10年《云南统计年鉴》、云南省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公告、云南旅游政务网等获取相关数据,个别数据按照7%的增减幅度计算获得。
1.3 研究方法与指标选取依据
本文选取2006—2015年云南省各指标数据为样本,采用变异系数求权重分析方法,选取旅游发展水平、基础设施、服务设施、经济水平、市场需求、政策条件作为假设因素,并基于数据的可获得性以及与因素之间的密切关系来选取多个指标进行数据处理分析,通过测算结果进行实证分析,见表1、表2。
表1 影响云南交通空间结构演化影响因素的指标体系
表2 影响云南旅游空间结构演化的影响因素的指标体系
2 建立模型
通过数据查找,选取2006—2015年10年交通与旅游相关数据,求出具体指标值的平均值和
标准差,在此基础上算出各具体指标的变异系数,从而求出单项的权重(表3、表4),表示对交通和旅游的影响程度,计算公式为:
(1)
(2)
(3)
上述计算公式中,Gi表示系列指标体系的变异系数,Si代表第i项指标的标准差,Ay表示第i项指标量化后的平均值,i,j表示所采用的数据样本的数量。由此计算出每个评价指标变量的权重系数为:
(4)
表3 影响云南交通空间结构演化的影响因素指标权重
表4 影响云南旅游空间结构演化的影响因素指标权重
3 实证分析
3.1 云南山区交通空间结构演化的影响因素评价分析
(1)通过表3可以看出市场需求是影响云南交通空间结构演化的主要因素,其中以公路、航空为主,巨大市场需求驱动交通路网结构的演化,因此云南形成了以航空网络和公路网络为主、铁路网络为辅的区域旅游交通网络格局。以昆明市为例,昆明作为云南人流量与物流量最大的城市,交通网络的密集度也居云南省最强。
(2)旅游发展水平对云南交通空间结构演化也产生一定的影响。云南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旅游流进入,为了提高空间可达性,不断完善交通路网,交通空间结构发生改变。首先,旅游发展有利于交通运营,旅游业的发展对交通的影响巨大,最明显的作用是吸引大量游客前往目的地,增加交通运输客流量,并增加可观的营业收入。其次,旅游业发展影响交通线路的设置。旅游业要发展,政府和企业关于云南省旅游总体发展、区域旅游发展以及景区开发等编制发展规划,其中会涉及交通线路的设计。2011年编制的《云南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规划中提出“必须设计通向和连接旅游景点的旅游线路,并在全省总体的公路发展计划中应该优先保养和完善这些公路”。通过旅游发展来带动区域范围内交通路网发展,实现云南山区交通格局的演化。第三,旅游发展带动旅游交通服务创新化。“安全、快捷、舒适”是旅游者对交通的基本需求,但是随着体验时代的到来,旅游者的需求个性化与多样化越来越明显,对交通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从旅游本质出发对旅游交通服务进行体验化设计,对旅游交通工具、交通设施、交通路线等进行创新,创造出旅游行程的体验价值。但是云南作为旅游大省,对交通的驱动作用不强,说明交通与旅游协调度相对较差。
(3)从表3来看,经济发展水平对交通空间结构演化有一定影响。区域经济发展,能够影响地方政府、投资方以及相关部门对改善交通基础设施的决心和力度,从而加大对交通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改善交通路网,驱动交通空间结构的演化。但是0.115这个数据说明区域经济发展对云南交通结构的演化驱动力不足,云南经济发展水平有待提升,并且需要加大对交通的投资。
(4)表3显示,政策条件权重为0.257,其中以投资为主,对云南交通空间结构演化作用较大。国家发展战略的实施,为云南交通网络格局的完善与建设提供了重大机遇。其中桥头堡战略﹑“一带一路”战略、长江经济带立体交通走廊战略、与周边互联互通以及孟中印缅经济走廊等国家战略的提出,以及国家实施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交通扶贫等契机,都为云南交通的建设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在这些机遇的驱动下,政府对云南交通的重视程度与投资力度不断加大,实现云南交通路网不断完善与演化。
3.2 云南旅游空间结构演化的影响因素评价分析
(1)从表4可以看出,基础设施(交通)的权重占比为0.367,其中以航空最为突出,由于云南16个地州中,机场有13个,再加上云南复杂的地形条件,无论是对省外游客还是国外游客,飞机是游客外出最佳选择。旅游活动都是借助交通来实现旅游客源地与旅游目的地的连接。首先,交通设施建设对区域旅游的旅游流空间组织产生重要影响,旅游流包括旅游者流向、旅游者流量、旅游者流速、旅游者流程等。旅游目的地的交通条件好,构成旅行与游览的经济与时间成本就相对较低,将获得旅游者更多的青睐,影响着旅游者流向、流速、流量、流程等,旅游流空间集聚程度越高。其次,交通设施建设对区域旅游企业空间布局产生重要影响。一是交通条件影响了旅游者的旅行成本,从而制约了旅游者在旅游目的地购买旅游产品的成本,进而影响了旅游企业的经营状态,一定程度上影响旅游企业的空间分布状况;二是交通条件会影响旅游企业购买旅游企业必需品、旅游商品等的运输成本,从而影响旅游企业的空间分布状况。未来随着交通条件的改善,区域旅游交通系统在区域跨度、线路分布、运输效率等方面均会发生较大变化,同时人均可自由支配收入不断提高,人们的出游半径和出游效率会发生重大变化,原来区域旅游企业格局因交通不发达产生的“集聚效应”会随着交通系统的不断完善而出现自我离散的状态,区域旅游产业空间布局会因此产生重大变化。最后,交通建设驱动旅游景区空间分布改变。云南旅游景区在空间格局上由原来的集中分布于昆明、大理、丽江、红河、西双版纳等这些地区改变为现在的分散分布于云南各个地州,由原来的某个点的集聚状态到现在的网络分散状态。
(2)表4可知,经济发展水平对旅游空间结构演化影响作用突出。旅游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了区域旅游开发的程度和力度,进而决定了“吃、住、行、游、购、娱”六大相关旅游产业的发展规模。另外,随着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可自由支配收入增多,出行率增大,旅游流量增大。因此,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影响了旅游地系统空间结构的等级高低,同时影响着旅游空间结构的演变。
(3)从表4中看出市场需求的权重为0.127,对旅游空间结构演化有一定作用。从云南旅游发展阶段来看,云南旅游经历了从单一的观光旅游到休闲度假、康体养生、科普探险、民俗体验等丰富多样的业态,这是在旅游市场细分原则的基础上,根据市场需求发展起来的旅游新业态。旅游流需求还体现在对旅游目的地“吃、住、行、游、购、娱”的需求,这就驱动政府、景区以及旅游投资商对饭店、酒店、交通、商店、娱乐设施等的投资建设和改善,从而形成旅游聚集中心,驱动云南旅游空间结构的演化。但是总体上,云南旅游吸引力不足,表明云南旅游产品体系不够丰富,旅游服务设施不完善,无法满足游客多样化与个性化需求造成的。
(4)表4中服务设施的权重为0.102,对旅游空间结构演化有较小影响。旅游服务设施的完善程度本身就是旅游空间结构在区域内的一种表现形式,形成“点—线—面”的分布状态。另外旅游服务设施的完善程度决定游客在旅途过程中的舒适程度,是旅游者选择旅游目的地的重要因素,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旅游流的走向,驱动着旅游空间结构的演化。而表中数据清楚表明云南作为旅游大省,存在着旅游服务设施配套不完善,旅游供给不足等问题。
(5)表4中政策条件对云南旅游空间结构演化有一定影响。在加入WTO、进入新常态等旅游契机的大背景下,云南省旅游发展委员会等旅游部门加大旅游的重视程度,制定一系列旅游制度以及旅游规划,对云南省的旅游发展做了大量相关工作。这些政策举措都把旅游推到了一个制高点,为云南旅游发展提供了有利政策保障,加大了政府对云南旅游业的重视度与投资力度,从宏观上驱动了云南旅游空间结构的演变。但从数据显示,云南省应该抓住良好契机,继续加大对旅游的重视,努力推动云南向旅游强省的目标迈进。
4 存在问题与对策
根据表中信息发现,一些因素对云南交通与旅游空间结构演化的影响作用不大,未能显现其最佳驱动作用,说明某些单个指标在发展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主要集中在旅游设施,尤其是旅游服务设施完善度不足,交通和旅游人才欠缺,交通和旅游的投资力度不足等方面。正是这些问题制约着云南交通与旅游空间结构演化趋势与速度,因此应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改进。
4.1 构建完善的旅游服务设施体系
根据市场不同需求,进行旅游服务设施容量测算,根据区域旅游点的个性与差异化,完善低中高档旅游设施,督促质量达标,提升旅游接待服务水平,在旅游公共服务平台、旅游交通枢纽建设、旅游休闲咨询点、旅游标识标牌和旅游信息化管理等方面加大投入,升级改造旅游配套服务设施,吸引更多游客,总体上提升云南旅游业发展水平。
4.2 规范人才培养和引进机制
云南省要健全人才培养和引进机制,加快人才培养技能,培养中、高层交通和旅游管理、服务人才,在师资培训、基地建设等方面给予支持,加快建立统一、规范、灵活的人力资源市场,提升素质,积极引进专业人才。
4.3 加大对交通与旅游的投资力度
在政府投资的基础上,优化投资宏观环境,创新投融资体制,使投资主体多元化、融资模式多样化,在市场导向和政府推进下发展政府宏观调控功能和市场机制,面向全国公开招商融资,同时加强交通和旅游部门与金融机构的合作,加大对交通和旅游配套设施和重大项目的投资力度,为交通和旅游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5 结论
云南作为典型的山区大省,交通与旅游空间结构有着独特的演化特点。本文利用变异系数测算指标体系权重的定量研究方法对云南山区交通与旅游空间结构演化的影响因素分别作了测算研究,研究结果鲜明地反映了各指标对交通与旅游的影响程度,同时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对这些问题提出发展对策,给云南今后交通与旅游的发展提供基本的方向指引,使交通与旅游的空间结构越来越完善,同时实现云南交通与旅游的融合发展,为云南旅游业发展繁荣打下坚实基础。
[1]黄柯,祝建军.我国旅游交通发展现状及研究评述[J].人文地理,2007(1):23-27.
[2]卢松.旅游交通研究进展及启示[J].热带地理,2009(4):394-399.
[3]宫连虎, 余青. 旅游交通研究现状与趋势探析[J]. 旅游论坛, 2010,3(3):330-334.
[4]赵忠华,贾志宏,张蕾.国内旅游交通十年综述[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院学报,2005(2):61-64.
[5]来逢波. 区域交通与旅游的关联性探析[J]. 交通企业管理, 2007, 22(11):68-69.
[6]王峰.西南边疆山区交通网络与旅游空间结构演化关联机制及效应研究:以云南省为例[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4.
[7]沈惊宏, 余兆旺, 沈宏婷. 区域旅游空间结构演化模式研究:以安徽省为例[J]. 经济地理, 2015, 35(1):180-186.
[8]陈志军.区域旅游空间结构演化模式分析:以江西省为例[J].旅游学刊,2008(11):35-41.
[9]卞显红. 城市旅游空间结构及其空间规划布局研究:以江苏省常州市为例[D]. 南京:南京师范大学, 2002.
[10]郑嬗婷. 杭州城市旅游空间结构的演变及优化分析[D]. 芜湖:安徽师范大学, 2006.
On the Factors of the Evolution of Tourism Spatial Structures and Transportation in Yunnan Mountainous Areas
WU Jianli1MING Qingzhong2
(1. School of Tourism and Geographic Science, Yunnan Normal University, Kunming 650500, Yunnan, China;2.Institute of Tourism Culture Industry, Yunnan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Kunming 650221, Yunnan, China)
Yunnan, as a typical mountain tourism destination, displays a unique evolution feature between transportation and tourism spatial structure. This paper, employing variation coefficient to calculate the weight of index, conducts a systematic analysis of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for the evolution of tourism spatial structure and transportation in the mountainous areas in Yunnan. Problems are identified and solutions are suggested conducive to the evolution of Yunnan mountain traffic and tourism spatial structure in a favorable direction.
Yunnan; transportation in mountainous areas; tourism spatial structure; variation coefficient
本文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边疆山区交通与旅游空间结构耦合及关联机制研究”的成果之一,项目编号:41361037。
吴建丽(1993—),女,云南红河人,云南师范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2015级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区域旅游开发与规划研究。 明庆忠(1963—),男,湖北黄冈人,云南财经大学旅游文化产业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区域旅游规划研究。
F592.7
A
2095-7211(2017)04-005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