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高校学生工作的新转变
2017-07-07李蔚
李蔚
摘 要: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在给高校学生带来机遇的同时也产生了许多新的问题和新的挑战。在2015年的政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首次提出了“互联网+”的计划。为此,高校学生工作的管理者与服务者,应该以学生实际需求与身心发展特点作为出发点,充分利用“互联网+”带来的机遇,探索与创新学生工作的新方式和新途径,从而推动高校学生工作不断向前发展,进一步能够更好地为学生服务。
关键词:互联网+;高校;学生工作;新转变
“互联网+”自从提出以来,逐渐成为互联网行业最为热门的名词。对于高校学生工作来说,“互联网+”不仅为学生提供丰富的信息资讯与快捷、方便的交流手段,而且影响了大学生的思想和价值观。对于此,高校的领导和管理人员应该重视和关注“互联网+”优势与特点,改变原有的学生工作模式,创新出适合“互联网+”时代的新模式。
一、“互联网+”时代影响下高校学生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网络信息传播迅速,增大了对学生的管理难度
由于网络信息的传播非常迅速,学生更愿意从网站上了解一些知识,造成大学生们已经不再愿意接受传统的教师说教式的教育。由于学生们不愿意与教师交流,造成教师对于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思想波动很难及时进行了解,加大了教师管理学生的难度和准确性。
(二)网络信息内容复杂,增加了对学生思想的影响
网络现在既是一个信息的宝库,也是一个信息的垃圾场。由于网络传播的开放性,促使大量未经过审查的网络信息进入网络市场中。一些大学生经常在网络中迷失方向,如果大学生不自觉的掉入到垃圾信息的处理厂中,就会受垃圾信息的影响,无法集中时间学习知识,就会变的精神思想不集中,严重影响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开展。
(三)网络信息的膨胀性,助长了社会不良之风
随着现在网络信息膨胀,许多高校学生形成超前消费观,主要表现为讲阔气、讲时髦、穿名牌衣服、沉迷于网络游戏,助长了社会的不良之风。具体来说就是在信息量豐富的网络虚拟空间里,信息快速更新与消逝,大学生从中感受到了生活的快节奏,一种即时行乐的倾向正在取代艰苦奋斗的优良精神,从而助长了大学生消费心理的膨胀,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二、“互联网+”时代影响下高校学生工作面临新机遇
据一些关于互联网使用群体的调查报告显示,青年人大学生是数多网民中数量最多的群体。在“互联网+”时代的影响下,给学校学生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
(一)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优势,开展高校学生工作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教学中传统的以教师为课堂中心的教学方式正在被平等的、开放交流的互动模式所代替。高校的学生工作应该从学生的思维角度出发,并在接纳融入互联网的基础上,运用互联网作为学生工作的重要渠道,从互联网上收集一些学生所关心的热点问题,来提高高校学生工作的效率。
(二)教师可以贯彻互联网思维,开展高校学生工作
“互联网+”实质上是指“互联网+传统行业”,但是两者相加并非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只有通过贯彻互联网思维,利用互联网平台与学校学生工作相结合,才能推动学校管理体系,深化高校综合改革、构建新型校院关系的技术创新,践行群众路线、改进服务作风的实践创新。学生工作是高校治理中的重要领域和主要环节,当前高校学生工作者应该意识到适应互联网时代的环境变化、满足学生不断增长的网络文化需求。所以,“互联网+学生工作”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形式。
(三)教师可以结合互联网模式,开展高校学生工作
在新形势下,提升高校学生工作的质量和水平,可以充分借鉴互联网模式,将传统的工作模式与其结合,按照建好网、管好网、用好网的总要求,将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与学生教育、管理、服务深度融合,利用互联网不受时间、空间的局限,消除学生与学校交流障碍,探索“互联网+学生工作”新模式。
三、“互联网+”时代影响下对高校学生工作提出的新要求
(一)学生工作理念要及时更新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需求为出发点,设计学生参与学校治理和学校管理的机制。还应该适应互联网时代大学生工作生存的新形势,尽可能实现用网络化传达知识。利用互联网工具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和育人作用。所以,高校学生工作的理念要及时更新,以满足学生和社会的需求。
(二)学生工作方式要转变
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上,要采取新的学生工作形式,增强互动性,同时更加重视开展利用互联网进行思想引导,抢占网上意识形态话语权,打赢网络信息安全保卫战。教师可以多利用网络工具和手段,在管理服务方式上通过加强学生工作信息化建设,强化数据分析,实现管理更加精准化、服务更加精细化。
(三)学生工作要求要升级
教师要提高效率,充分运用网络信息技术带来的便利,完善学生工作的管理和服务系统,增强学校各工作系统之间的协同作用,实现学生事务简单化办理,要在质量上精益求精,及时听取学生意见,做到随时改进学生工作方法。
四、“互联网”时代影响下高校学生工作转变的新途径
(一)利用“互联网+”转变教育意识
现今,许多师生对于网络开放式的教学模式已经逐渐接受,传统的以教师为课堂主体、以书本作为最主要的教材的模式已经不再适应。现在高校学生工作者应该改变自己的传统的教育理念,坚持以学生为课堂主体的基础思想,正确利用“互联网+”的优势,主动学习与探索互联网知识;教师还要学会运用网络语言与学生进行交流,如果教师和学生之间存在交流障碍,学生工作就很难实施;学生工作者要从学生的需求与角度出发,有效利用“互联网+”,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帮助学生抵制互联网中的色情、消极、暴力等负面信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利用“互联网+”开展学生日常管理工作
現在,高校的学生工作不仅包括学习方面,还包括心理健康问题、人际关系问题及情感方面问题等等。学生工作者可以利用“互联网+”,通过微信、QQ、手机APP等一些先进的交流工具进行学生工作。通过这些交流工具,方便教师与学生进行及时的交流沟通,了解学生关注的热点话题、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发展方向,有利于教师与学生探讨共同的话题,增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还可以利用工具,对学习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讨论。
(三)利用“互联网+”丰富学生工作内容
学生工作可以利用互联网信息的开放性,主动到虚拟网络寻访大学生,深入虚拟社会听取大学生心声,了解到学生喜爱的教育形式。此外,教师还可以收集有关教学教育的视频资源,比如社会中一些热点话题、舆论、突发事件的视频等,设立临时的讨论,结合学生的观点,利用这些资源对学生工作进行辅助,这样既可以增强教育工作的感染力和说服力,还能让学生更容易接受,并且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启迪与教育,使思想政治工作更加贴近学生。此外,教师还应该将社会中一些热点话题、舆论、突发事件等,设立临时的讨论,切合学生的观点。
(四)利用“互联网+”健全学生心理健康
高校学生工作的重点是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并且形成积极的人生观及健全的人格。所以,在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中,高校可以利用“互联网+”建立健全的心理健康机制,比如对学生进行心理测试、心理咨询与辅导等内容。通过心理测试,如若发现学生存在一定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就可以在线提供心理咨询,而心理咨询师也能及时地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这样就可以有效解决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帮助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
五、结语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既给高校学生工作带来新问题新挑战,同时也为学校学生工作的转变提供了好的方向。高校学生工作人员应该顺应“互联网+”时代的潮流,积极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认真学习并熟练掌握网络信息技术,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为宗旨,探索出新的学生工作的方式,科学地利用“互联网+”的优势,解决学生学习、生活与思想上的问题。
参考文献:
[1]王娇.“互联网+”时代的高校学生工作新途径[J].亚太教育,2016,18:240.
[2]王洁松.“互联网+”时代高校学生工作的新转变[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6,21:78-80.
[3]左浪.“互联网+”时代的高校学生工作新途径[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7,04: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