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规则抗体筛查对提高临床输血安全的价值研究

2017-07-07刘小花余德水郭小春谢招娣

医学信息 2017年14期

刘小花+余德水+郭小春+谢招娣

摘要:目的 探讨不规则抗体筛查对提高临床输血安全的价值研究。方法 随机抽取我院自2016年5月~2017年4月收治的需输血患者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的患者300例,采用微注凝胶技术对需输血标本做抗体特异性鉴定,对抗体的疾病分布以及类型进行分析,比较不规则抗体筛查的特异性和检出阳性率。结果 300例患者标本中不规则抗体阳性者3例,抗体筛查阳性率为1.00%,其中男性占0.30%(1/300)、女性占0.60%(2/3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阳性标本抗体特异性鉴定结果提示,MNS系统抗体占33.30%,Rh系统抗体占66.70%。结论 不规则抗体筛查可以显著提高临床输血安全,为患者提供最为合适的血液,一定程度上有效降低了输血过程中溶血反应的发生。

关键词:不规则抗体筛查;临床输血;安全;价值研究

中图分类号:R45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959(2017)14-0182-02

不规则抗体在临床上又被称为“意外抗体”,是指血液中的ABO抗体之外的一种抗体类型,是引发输血不良反应、疑难配型、血型鉴定困难以及新生儿溶血的重要原因。据相关调查结果显示,输血前对患者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可以显著提高临床输血的安全性,有助于临床医师为患者合理的选择血液制品,降低输血反应的发生率[1]。导致临床输血配型困难及出现输血反应的主要诱因是未在输血前对不规则抗体进行筛查,为此本研究择取我院自2016年5月~2017年4月的收治的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的患者300例进行深入、有效的研究,旨在探讨不规则抗体筛查对提高临床输血安全的重要意义,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我院自2016年5月~2017年4月收治的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的患者300例作为研究对象,男106例,女194例,年龄1~82岁,平均年龄38岁。纳入标准:①年龄在84岁以下的患者;②经过临床确诊,符合输血要求且生命体征稳定的患者。排除标准:①凝血功能障碍、先天畸形、急性感染、风湿性心脏病、感染性心内膜炎、心肌病、心肌炎等疾病;②肝、肾功能不健全的患者;③近期服用过免疫抑制剂或糖皮质激素的患者;④临床资料缺乏完整性的患者;⑤患者及家属不支持进行本次研究的。

1.2方法

在输血前的3 h采集所有受检者的空腹静脉血3~5 ml,离心10 min,离心率设置为3000 r/min,对血清标本进行分离。对抗人球蛋白凝胶卡以及红细胞进行正确的标记,借助低离子溶液,将收集的谱细胞或者红细胞调整至0.8%。加入到已经标记好的试管中,立即将受检者的血清加入到微管中,在37 ℃的环境下孵育15 min,采用血型离心机(生产企业:长春博研科学仪器有限公司;规格:TD-3A型),肉眼观察检测效果,1-H号鉴定谱细胞设为对照,采用盐水试管法对抗体类型进行进一步的确定[2]。

1.3结果判定

“+”表示抗体筛查阳性,显微镜下显示:红细胞聚集成片,并且在凝胶柱上悬浮。“-”表示阴性,显微镜下显示大量的红细胞,在凝胶柱的底部沉淀[3]。筛查阳性标本与对照谱细胞标记相符合,则判定为抗体阳性。

1.4统计学方法

利用Epidata3.0软件录入所有的数据,采用SPSS15.0的统计学软件对本次研究的观察指标进行统计,其中包括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本次研究中计数资料,即为阳性率、阴性率、同种抗体的疾病分布情况,采用平均数[n(%)]表示,χ2检验,P<0.05表示具备一定的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不规则抗体筛查结果及疾病分布

300例患者中,抗体筛查阳性者3例,阳性率为1.00%(3/300),其中男性占0.30%(1/300),女性占0.60%(2/300),女性的阳性率略高于男性;不规则抗体筛查阴性297例,阴性率为99.0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不规则抗体特异性鉴定结果分布见表1。

3 讨论

急危重症患者在抢救的过程中,往往需要输入大量的新鲜血液来继续维持生命,所以输血治疗的关键和重点是输血的安全性。随着医疗科技的飞速发展,血型鉴定方法的灵敏度大大提高,ABO血型鉴定的误差也大大减少。但是,临床有的患者出现慢性或迟缓性溶血反应,易被忽视或引不起临床医师重视,理论上讲,成年人每输1 U的浓缩红细胞,在不丢失、不被破坏的前提下,应能提升Hb 5~10g/L,保持15~30 d;如果输3~4 U红细胞,病人Hb上升不到10 g/L,或1 w内Hb仍下降到原来水平,甚至更低,这种情况,则应考虑是否有慢性溶血反应存在。血型的免疫抗体是导致患者出现不良反应、临床配血障碍的主要原因,突出表现为溶血反应,由此可知,输血之前确定患者体内是否存在不规则的抗体对于提高输血安全性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4],有利于早期发现和确认具有临床意义的抗体,获得充足的时间来选择相配合的血,避免由于寻找不到相合的血液而造成患者病情的延误。

临床输血工作中,进行输血的患者必须在输血前1d进行不规则的抗体筛查,有助于在更加充分、宽裕的时间内进行对患者体内的特异性抗体进行鉴别,最大程度上避免在输血过程中、输血后出现溶血反应,临床上对于不规则抗体的筛查方法一般有两种,分别是抗人球蛋白介质法与酶介质法,酶介质法主要可用于Rh系统免疫性抗体的检测,适用于有输血史或者妊娠史的患者;抗人球蛋白介质法可适用于有流产史患者以及多次输血的患者[5]。总而言之,在进行输血之前,对患者进行不规则抗体的筛查,对患者的生命安全提供了巨大的保障。

本組研究数据结果显示,300例患者标本中不规则抗体阳性者3例,抗体筛查阳性率为1.00%,其中男性占0.30%,女性占0.60%,不规则抗体筛查阴性300例,阴性率为99.0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规则抗体特异性鉴定结果提示,3例不规则抗体筛查阳性患者中,Rh系统抗体阳性2例,占比66.60%,MNS系统抗-M抗体阳性1例,占比33.30%。因此,输血前行不规则抗体筛查可作为输血治疗前的重要检查项目之一,可有助于提高配备的准确性,避免发生相关输血反应,可扩大患者行不规则抗体筛查的范围,从而保证输血安全。

综上所述,在输血前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能够合理的选择适合患者血液,最大程度上避免了在输血过程中发生的溶血反应,较好提高了输血的安全性,适合在临床应用中大力推广和采用。

参考文献:

[1]李文静,蒋学兵,王燕菊,等.输血前不规则抗体筛查与临床输血安全[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2,33(17):2065-2066.

[2]李桂凤.不规则抗体筛查与临床输血安全[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3,13(z1):127-128.

[3]鲁君艳,姜志刚,谭正芳,等.输血前不规则抗体筛查与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的意义[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3,34(2):234-235.

[4]王登峰.输血前不规则抗体筛查与临床输血安全[J].心理医生,2015,21(16):77-78.

[5]李国锻.不规则抗体筛查对提高临床输血安全的价值探讨[J].健康前沿,2016,(8):178.编辑/王海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