胺碘酮在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心律失常患者防治中的临床效果分析
2017-07-07周家顺
周家顺
摘要:目的 分析将胺碘酮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心律失常患者治疗中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5年10月~2016年10月于我院行溶栓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96例,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成治疗组和常规组,各组48例。常规组实施常规溶栓的治疗,治疗组则是先注射适量的胺碘酮,再进行溶栓治疗,对比两组治疗疗效。结果 治疗组患者再灌注率、再灌注的死亡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治疗组患者心室颤、再灌注心律失常、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 将胺碘酮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心律失常患者治疗中,可以降低再灌注率、再灌注的死亡率,降低心律失常发生率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应用。
关键词:胺碘酮;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心肌梗死
中图分类号:R54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959(2017)14-0103-02
急性心肌梗死属于临床常見疾病之一,该病发病急、病情进展快、并发症较多;心律失常则为其常见的一种并发症,有数据调查显示,急性心肌梗死后并发室性心律失常的几率在64.7%左右,如果没有及时进行治疗,容易威胁到患者生命。现阶段临床上主要采取溶栓治疗,但由于溶栓治疗容易引起心律失常,所以需要在溶栓前配合相应的药物治疗。本文以2015年10月~2016年10月于我院行溶栓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96例作为研究的对象,分析了将胺碘酮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心律失常患者治疗中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10月~2016年10月于我院行溶栓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96例,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成治疗组和常规组,各组48例。常规组中男28例,女20例;年龄42~71岁,平均年龄(58±2.18)岁。治疗组中男27例,女21例;年龄43~75岁,平均年龄(59±2.36)岁。两组间一般资料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常规组 患者实施常规的溶栓治疗,在手术前采取阿司匹林(黑龙江乌苏里江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44881,规格0.3 g)300 mg,氯吡格雷(注册证号H20100750,规格300 mg)300 mg,阿托伐他汀(辉瑞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120051,规格40 mg)30 mg,尿激酶(山西普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4021653,规格50万U)150万U,然后和0.9%氯化钠注射液混合,在30 min内行静脉滴注,并按照患者实际情况对尿激酶量进行调节。
1.2.2治疗组 溶栓过程与常规组相同,治疗组在进行溶栓前先静脉注射胺碘酮(注册证号H20120496,规格3 ml∶0.15 g)150 mg,然后维持0.4 mg/kg·h,并按照患者实际情况对胺碘酮剂量进行调整。
1.3观察指标
观察记录再灌注率、再灌注的死亡率、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情况。记录患者治疗前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1.4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所得数据采取SPSS20.0数据统计软件处理,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如果各项数据之间具备统计学相关意义,用P<0.05表示。
2 结果
2.1对比两组患者再灌注率与再灌注的死亡率
常规组有40例患者再灌注,再灌注率83.33%;再灌注时有6例患者死亡,死亡率为12.50%。治疗组有28例患者再灌注,再灌注率58.33%;再灌注时没有患者出现死亡。治疗组患者再灌注率、再灌注的死亡率明显低于常规组,两组间对比具有统计意义(P<0.05)。
2.2对比两组患者再灌注时心律失常情况
在再灌注时,常规组患者中有13例(27.08%)患者发生心室颤动,有29例(60.42%)患者发生再灌注心律失常,治疗组中有3例(6.25%)患者发生心室颤动,有15例(31.25%)患者发生再灌注心律失常。治疗组患者心室颤、再灌注心律失常与常规组患者相比,明显要比常规组患者低,组间对比具有统计意义(P<0.05)。
2.3对比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治疗后,治疗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6.25%,常规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25.00%,治疗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组间对比具有统计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临床上心肌梗死患者行溶栓术后,再灌注的心律失常发生率比较高,室性的心律失常是较为常见的一种,并且心律失常可以当做心肌梗死的再灌注指标[1-2]。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后心律失常发生率和再灌注前的缺血时间长短息息相关,缺血时间愈短,患者心肌损伤程度愈轻,相反则会加大损伤[3-4]。再灌注的心律失常还和电解质的紊乱、再灌注的血流速度有关,缺血性再灌注会导致室颤阈值降低心肌的电解质紊乱,从而引发心律失常[5-6]。
胺碘酮属于抗心律失常的药物,应用胺碘酮可以稳定电活动,没有负性肌力的作用,能够降低患者死亡率。另外,胺碘酮有抗氧化的作用,可以保护心肌的细胞。溶栓前应用胺碘酮可将术后细胞中丙二醛含量降低,升高超氧化物酶活性,抑制钙离子和钠离子转换,避免出现钙离子超载的情况发生[7]。本次研究中表明,治疗组患者再灌注率、再灌注的死亡率明显低于常规组,组间对比具有统计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心室颤、再灌注心律失常显著低于常规组,组间对比具有统计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6.25%,常规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25.00%,治疗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与常规组患者相比,明显要比常规组患者低,组间对比具有统计意义(P<0.05)。
综上所述,将胺碘酮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心律失常患者治疗中,可以降低再灌注率、再灌注的死亡率,降低心律失常发生率与不良反应发生率,可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冯静.胺碘酮治疗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伴高危快速型心律失常的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4,15(13):136-138.
[2]任刚.胺碘酮对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后缺血心肌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影响[J].中国当代医药,2011,18(7):84.
[3]邹德玲,刘兴利,方悦,等.胺碘酮与艾司洛尔治疗老年患者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短期疗效与安全性比较[J].药物不良反应杂志,2014,16(2):86-90.
[4]茹祥伟,程希富.胺碘酮防治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心律失常疗效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1,09(12):1424-1426.
[5]刘士福.西洋参总皂苷联合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55例[J].陕西中医,2014,11(1):40-42.
[6]刘建修,李建平,廖远雄,等.胺碘酮防治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术后再灌注心律失常研究[J].临床医学工程,2010,17(1):29-30.
[7]梁传亮.胺碘酮治疗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伴高危快速型心律失常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5,22(19):133-134.编辑/杨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