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湖湘文化背景的高职院校人文素养课程建设研究
2017-07-07徐佳
(湖南化工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株洲 412004)
摘 要: 人文素养课程是高职院校实施人文教育的重要途径。对于湖南的高职院校而言,人文素养课程离不开深厚的湖湘文化背景的影响。目前,湖南高职院校人文素养课程存在课程目标脱离湖湘区域文化环境、课程内容忽视湖湘人文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的结合、课程改革滞后等问题。基于此,高职院校应调整思路,充分利用湖湘区域文化资源,改革与重构人文素养课程体系,建设具有湖湘文化特色的湖南高职人文素养课程。
关键词: 湖湘文化 人文素养 课程建设
2014年5月《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发布,指出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科学合理设置课程,将职业道德、人文素养教育贯穿培养全过程”[1]。科学地建设高职院校的人文素养课程,有效地提高高职学生的人文素养水平,是当下高职院校亟待解决的问题。地处湖南地区的高职院校承载着千年的湖湘文化底蕴,如何将这些珍贵的人文教育资源融入人文素养课程之中,建设具有湖湘区域文化特色的高职人文素养课程是一个值得探索的问题。
一、基于湖湘文化背景的高职人文素养课程建设的现状
湖南高职院校多以选修形式实施人文素养课程,为学生供以覆盖面广、深度适宜的人文内容。这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高职学生学习人文知识的积极性,加强了高职技能培训和人文教育的对接。但是,对于湖湘文化在高职人文素养课程建设中的运用仍显不足。
(一)课程目标脱离湖湘区域文化环境。
课程目标是课程建设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科学、准确地定位课程目标,才能在课程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等方面把握正确的方向。课程目标有三种取向,即行为取向性课程目标,生成性课程目标和表现性课程目标[2]。湖南高职院校在课程目标的确定上,避免了仅对行为目标的描述,而是既指出了该课程对学生行为所提出的要求,又明确了对学生能力与素质所产生的影响。人文素养课程以社会及文化现象为内容,其课程目标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及行为规范。任何一种教育其本质都是对人的培养,在共性之下人的个性特质的发掘和培养的过程。我国幅员辽阔,不同区域之间的文化因为地形、气候、历史等方面的差异而有所不同。地处湘水流域的湖湘文化拥有博采众家的胸怀,推崇爱国主义的传统,主张经世致用的学风。其漫漫历史与累累硕果,是历史与文化留给我们的最珍贵的财富。人文素养课程的建设离不开本土文化元素的影响,在其课程目标上也因为有湖湘文化的参与而更具特殊性与针对性。在湖南成长的学生经过人文素养课程的学习后,会获得哪些有关湖南当地的历史、人文等知识?湖南企业对于择选求职者时依据哪些具体的标准?人文素养课程学习之后,学生在湖湘文化的陶冶之下,形成怎樣的道德观念和思想品质?这些都是当前高职院校人文素养课程在课程目标上较少体现的。
(二)课程内容忽视湖湘人文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的结合。
人文素养课程是高职院校指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职业观、价值观,培养良好的行为规范的重要途径。其课程内容以社会文化、人文精神为其基本知识点。通过知识传授与行为培养的方式实现课程目标、达到课程教学的目的。湖南的高职院校身处湖湘区域文化背景下,在人文素养课程内容的选择上不可脱离湖湘文化的内涵与精神品质。在培养“应用型”高职人才时,也不可忽视具有地域特色的人文知识能否像技能一样,在日后的职业岗位中随时被用到。人文素养课程所呈现的人文知识最终是为培养高职学生的人文精神、提高人文素养,更好地服务于岗位技能而存在的。
通过调查,当前湖南高职院校人文素养课程融合湖湘文化的并不多,41.8%的学生表示在学校人文素养课程中没有明确的、具体的代表湖湘文化的内容;仅有15.3%的学生表示课程中有部分内容属于湖湘文化的范畴,例如名人轶事与作品、近代革命史等。授课方式多采取理论讲解,缺少实践环节,忽略了对这些内容本质的探讨与研究。例如株洲某职业院校的《职业人文基础》课程,总课时为58课时,课程类型为纯理论课,湖湘文化所占的课时比重为9.5%。从调查结果看,湖南的高职院校对湖湘文化的引入程度较低,对湖湘文化的利用价值没有足够的认识,引入的方式多是照搬本科院校人文课程的知识点,这样的内容安排不符合高职教育中人文教育的要求,同时也脱离文化对人的培养与品质塑造的人文环境,阻断高职院校专业教育与人文教育之间的联系。
(三)人文素养课程教学改革滞后于专业课教学改革。
近年来,高职院校加大力度开展教研教改工作,“基于工作过程”、“项目化教学”和“微课慕课”等一系列的教学改革成效显著,取得不容小觑的成绩。但从教学改革范畴看,主要集中在专业课程的教改,对于人文教育相关课程的教改收效甚微。在人文素养课程的教学改革中,改革目的不明确,对于为什么要改、怎样改等问题没有清醒的认识,以至于人文素养课程的教学改革只是停留在教材的选择、内容的删减、授课时数的调整等层面,传统的教学理念、单一的教学模式并未真正改变。从课程目标看,某些高职院校的人文素养课程教学改革还缺乏一定的针对性,改革并没有立足于高职教育的实际与地域文化融合的环境。某些学校始终存在专业课程建设的重要性明显高于人文课程建设的理念。某些学校从师资队伍建设、实训条件、课程建设等多方面的投入都明显倾向于专业课程,导致人文素养课程逐渐被边缘化,教学改革力度与重视程度明显不足,相关的改革措施难以落实到位,改革过程趋于形式化,没有实质性的改革内容,也未见明显的收效。从课程改革的视角看,某些高职院校的人文素养课程改革已明显滞后于专业课程教学改革,人文素养课程的建设思路不明晰,建设收效不显著。事实证明,高职院校的人文素养课程处于陪衬专业课程的位置上,这一现象普遍存在,而且已经严重影响高职院校人文教育工作的开展。
二、基于湖湘文化背景的高职人文课程建设路径
(一)转变观念,确立职业人素质与湖湘人品质并重的课程定位。
目前高职院校的一些学生存在文化基础薄弱、综合素质相对不高的问题,显然,这与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存在差距。在“职业教育等价于就业教育”的理念下,一些人过度重视高职院校学生的专业素养,忽略了人文素养对其发展的重要性,造成了思想上的偏颇,更失去了课程应有的定位。这为高职院校的人文素养课程建设埋下了不利因素,尤其在融合湖湘文化的过程中,容易显露融合片面化、形式化等弊端。事实上,人们应当转变传统陈旧的思想理念,充分认识到职业人素质与湖湘人的品质。对于湖南的高职学生来说,都是职业发展历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一方面,拥有优秀的职业人素质,是学生毕业后早日上岗就业、沉着应对职业变更,成为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职业人不能缺少的重要条件,例如迅速适应环境的变更,灵活应对随机出现的状况,深入分析问题并提出可行措施,同团队其他成员和谐相处等。另一方面,湖湘文化是华夏民族文化中极具特色、不容忽视的地方性文化,是湖南教育得以滋养的肥沃土壤。充分发扬地方特色,对于文化促进和学生的人文精神培育都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基于此,湖南高职院校的人文素质课程建设必须首先从思想上认识到湖湘人品质对湖南高职学生人文教育的必要性及重要价值,从转变观念入手,建设具有湖湘文化特色的人文素养课程。
(二)深度开发,充分利用湖湘文化课程资源。
为了实现课程目标,强化教学效果,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课程资源是课程实施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目前,人们对于课程资源的概念尚未形成规范的界定,但其实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课程资源是服从于课程目标的;第二,课程资源既指向课程内容的组成部分,包括物质和精神两方面,又指向课程教学得以顺利进行的条件。高职课程资源是指在教育目的的指导下,为保证课程目标的实现,在构思设计、实际教学、评定成效等环节中运用并发挥作用的所有要素和条件。从内涵可见,由于高等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培养技术应用型的高级专门人才,高职课程资源的范围相对其他类型的课程资源较广。例如,高职课程资源不仅包括学校教室,还有实训基地;不仅有教师,还有企业人员等,这些都充分应用到了高职课程建设之中,以满足就业为导向的课程设置需求。但统观课程资源运用的类型,湖南高职院校的人文素养课程中,湖湘文化资源所占的比例并不高,这与高职院校强调技能教育,忽视人文教育有很大的关系。湖南的高职院校倚靠悠久的历史,拥有丰硕的文化成果,创新地引入湖湘文化到课程之中,是促进高职课程改革的有力措施。这里有历史变革留下的伟大遗迹,有岳麓书院传递至今的优良学风,有湖湘志士流传的忠君报国精神。将这些湖南本地资源转化为有用的课程资源,融入高职院校教学中,有利于两种资源的有效结合,增加本土资源利用于本地学校课程中的比例,密切高职课程与本地文化的联系。
(三)开拓思路,深化人文素养课程改革。
目前,我国职业院校中人文素养课程教学改革明显滞后于专业课程改革,分析原因主要在于,长期以来社会对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定位趋于功利化,企业与社会过于关注学生的职业技能水平,忽视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导致人文素养课程的改革一直浮于表面,没有进行深入的研究与实践,改革成效甚微。对此,我们要转变思路,大胆尝试,紧跟近年来职业教育快速发展的步伐,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基点,从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为出发,深化人文素养课程改革,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人文素养课程改革的复杂程度远远高于专业课程,传统的教育理念、教学模式、课程体系及评价方式都过于陈旧,严重影响人文素养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因此,深化人文素养课程改革首先必须从树立现代高等职业教育理念入手,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可持续发展能力为核心,开拓思路,大胆尝试,创新改革形式,变革传统的课程体系,优化课程资源,调整课程结构,兼顾能力训练和人文素养的培养,针对高职院校的地域性特点对区域人文知识的需求,制订不同的课程模块设计。其次,深化课程改革,必须将人文素养课程体系纳入人才培养的整体框架,将人文教育与专业教育结合起来,形成专业技能与人文素养并重的教育理念,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导向,制订人文素质课程的教学计划、课程标准等,通过课程改革促进课程建设,从而提高人文素质课程建设的实效性。
综上所述,科学地建设高职院校的人文素养课程,有效地提高高职学生的人文素养水平,是推动高职院校人文教育、实现高职学生可持续性发展的关键。对于湖南的高职院校而言,人文素养课程离不开深厚的区域文化背景——湖湘文化的影响。经历千年沉淀的湖湘文化秉承爱国忧民的情怀,推崇经世致用的学风,拥有兼容并蓄的气概,树立敢为人先的创新意识等。将如此优质的湖湘文化資源融入人文素养课程中,对于高职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与学校人文教育工作的开展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周俊.构建体系、激发活力、提高质量加快推进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解读[J].江苏教育研究:职教,2014(21):5-11.
[2]张楚廷.教育哲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166.
[3]朱汉民.湖湘文化探源[J].湖南大学学报,2011(4).
[4]赵本纲.湖湘文化在湖南高校学生社会实践中的传承与发展[J].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学报,2014(2).
[5]黄奕.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课程开发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14(27).
基金项目:2017年度株洲市社科课题“高职院校人文素养课程与湖湘文化融合的策略研究”(课题编号:ZZSK17083),主持人:徐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