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

2017-07-07马健永

学理论·下 2017年7期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

马健永

(山东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济南 250000)

摘 要:青年大学生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发展方向是在大学生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键之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在准确把握核心价值观科学内涵的基础上,积极探索科学引领的有效方式和路径,以便使大学生真正实现内化于心与外化于行的有机统一。认知引领、情感引领、品德引领和实践引领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方式和路径。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7)07-0252-03

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以24个字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倡导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青年大学生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发展方向是在大学生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键之举。大学生肩负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重任,其价值观状况直接决定着这一历史任务能否顺利完成。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1]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塑造大学生健康人格和高尚品德的主要渠道,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指导思想和精神引领,才能更好地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

(一)有利于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体系的创新发展

首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又是其根本指导思想。只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才能更好地将其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并在融入过程中不断完善和优化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体系的结构和功能,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各要素的有机统一。这不仅可以形成强大的教育合力,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和科学性,而且还可以进一步拓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学科领域和理论视野。

其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和推动着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体系的创新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规定了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体系的基本价值取向,又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发展动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一种先进的、科学的价值理念能够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在与时俱进的创新发展中不断彰显其时代性、开放性和包容性,从而激发学科建设的动力与活力,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自尊和学科自信,构建富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体系。

(二)有利于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使其成长为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和模范践行者

首先,马克思曾明确指出:“任何人的职责、使命和任务就是全面地发展自己的一切能力。”[2]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担负着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大使命。所谓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指使大学生在德、智、体、美等各个方面的能力和素质都获得协调发展和充分发展。全面发展是专门针对片面发展和畸形发展而言的。当前,只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不断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科学性和实效性,才能有效克服以往片面强调大学生的知识和智力发展而忽视其他方面发展的错误做法,为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思想保障和价值航标。

其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提高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认知和价值认同,从而促使其成长为信念坚定、理想远大、意志坚强、品德高尚的栋梁之材。只有以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才能有效解决核心价值观不能被大学生充分理解和自觉信仰的问题,克服大学生在领悟和内化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阻力和障碍,使大学生在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真正实现对核心价值观的理论认知、情感认同和自觉践行。

(三)有利于维护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

首先,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由计划经济体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市場经济体制,我国的社会结构、社会环境和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都发生了巨大改变。伴随着利益主体的日益增多和利益格局的多元化,人们的价值观念也呈现出多元化、多样化、多变性的发展趋势。加之西方文化价值观念的大量涌入和影响,社会上开始出现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等错误价值观念。青年大学生的价值观还没有成熟和定型,因而更容易受到这些错误价值观的误导和侵袭。为此,只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才能使当代大学生有力抵御各种错误思潮和价值观念的不良影响,彻底粉碎西方国家对我国进行价值渗透与和平演变的图谋,从根本上维护高校和整个国家的意识形态安全。

其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核心内容,是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精神纽带。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如果没有共同的核心价值观,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就会魂无定所、行无依归。”[3]核心价值观既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灵魂,也是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的突破口和着力点。“一个民族的文明进步,一个国家的发展壮大,需要一代又一代人接力努力,需要很多力量来推动,核心价值观是其中最持久最深沉的力量。”[4]只有积极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才能不断夯实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精神根基,促进社会和谐,维护国家长治久安。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方式和路径

(一)认知引领: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为载体,深化对核心价值观的理论认知

所谓认知引领是指通过让大学生感知、学习、理解和记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内容,以达到充分认同和自觉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既是大学生系统学习和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渠道,也是培养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基本途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既是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学过程,同时也是师生平等对话、启发教育的过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就要做到以理服人、以情感人,使大学生在认知层面真正理解和认同核心价值观。

当前,只有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才能使核心价值观牢牢扎根于大学生的内心深处。所谓“进课堂”是指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生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和全部过程中。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管理中都要渗透核心价值观的基本理念和要求,教师要以其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社会阅历、扎实的理论功底和严谨的理性思辨启迪大学生深刻理解和把握核心价值观的科学内涵,并使大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产生与核心价值观的“同频共振”。

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是指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和精神实质纳入专业课程教材体系的建构和组织实施中,使之成为课程教材体系的重点内容和学生知识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定的思想理论要转化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体系,其过程一般包括两个阶段:第一阶段表现为特定思想理论转化为教材体系,主要解决教什么的问题。”[5]因此,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是实现核心价值观“进课堂”的必要条件和前提。

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头脑”是指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理念和精神信仰之中,使其内心崇尚和认同核心价值观。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头脑”必须充分尊重大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在对认知过程进行调节和控制的过程中,善于运用正确的认知策略和认知技巧,用核心价值观改造大学生的认知结构,以便实现积极内化和吸收核心价值观理论精髓的目标。

(二)情感引领:以模范人物感人事迹为载体,丰富对核心价值观的情感体验

所谓情感引领是指在情感层面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感化和感染大学生,使其在内涵丰富的情感体验中,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产生情感共鸣,并达成对核心价值观的情感认同和思想共识。模范人物的感人事迹是对大学生进行核心价值观教育最鲜活、最生动的素材。模范人物身上都有一种使人们产生心灵震撼的精神力量。榜样的力量可以深深地影响和打动每個人的情感世界。每个模范人物的光辉事迹中都深藏着一种发人深省、鼓舞人心的情感力量,这种精神力量可以通过教育、学习和适时强化传递给每一个社会成员尤其是青年大学生。

首先,不断丰富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情感体验,必须积极探索有益于挖掘和宣传模范人物感人事迹的有效载体和方法。首先,要积极利用校园广播和校园报刊这一传播媒介,加大对模范人物先进事迹的宣传和弘扬力度。高校校园广播的内容必须彰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题思想,在不断创新和完善校园广播内容和形式的基础上,大力宣传和普及正面典型人物的先进事迹,使大学生在现实情感体验中提高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度。高校校园报刊必须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办刊根本宗旨和基本指导原则。报刊选题、内容、题材和材料收集的各个环节都必须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主题展开,多刊登和报道榜样人物的先进事迹,真正做到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

其次,高校要经常性地开展弘扬和普及先进人物典型事迹的报告会、宣讲会、座谈会和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并在实践中探索建立宣传普及模范人物的长效机制。与其他宣传普及手段相比,模范人物的现场报告会、宣讲会和座谈会更加生动、亲切、直观,更具有说服力、吸引力和感染力,能够使大学生与模范人物面对面交流、心贴心交谈,从而在身临其境的耳濡目染过程中获得情感上的共鸣和精神上的洗礼。

最后,在网络信息时代,信息传播具有即时性、超时空性、信息量大、集文字图像声音于一体等特点和优势,这为核心价值观的传播和普及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利条件。充分利用网络新媒体传播核心价值观,不仅可以扩大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力和渗透力,增强其吸引力和感染力,而且还能够激发起大学生积极学习和领会核心价值观的热情和信心,使其在生动形象的网络文化氛围中理解和接受核心价值观。为此,高校要大力开发和利用以微博、微信、QQ、BBS、贴吧等为代表的网络新兴媒体的巨大价值和功能,积极搭建有利于传播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网络多媒体平台。

(三)品德引领:以中华传统美德教育为契机,促进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

所谓品德引领是指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以促进大学生不断提高道德修养和道德境界并实现将核心价值观内化为大学生思想品德的基本构成要素的过程。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社会实践过程中逐渐凝聚起来的民族精神之精髓。同时,它也是中华民族思想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古代思想家对中华民族道德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对中华传统文化、民族心理有着巨大的影响力。中华传统美德的内涵博大精深,其中“仁、义、礼、智、信”是其核心价值理念和根本追求。自古以来,中华传统美德始终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道德基石和精神根基。

中华传统美德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相辅相成、相互包含、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辩证统一关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中处处都渗透着中华传统美德的思想光芒,它是对中华传统美德的继承、发展和创新。而中华传统美德又是滋养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肥沃土壤。离开了中华传统美德的润泽和滋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总之,两者之间是一种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辩证统一关系。

中华传统美德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统一性决定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高度重视和发挥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的价值和作用。要以中华传统美德教育为主要依托,在充分尊重大学生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将核心价值理念内化为大学生的道德品质,使大学生在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指引下,不断提高道德素质、提升道德境界。为此,高校要探索构建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的长效保障机制,真正使核心价值观不仅能够入眼入耳,而且更要入脑入心。高校要专门开设中华传统文化教育课程,合理安排和确定相应的课程学分和课时数,要努力打造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传统文化教师队伍,通过系统完备的传统文化课程教学体系使中华传统美德在青年大学生的内心深处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此外,高校还要将传统美德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有机结合起来,通过集中学习、文化熏陶、专题讲座、主题教育等形式,准确理解和深刻把握中华传统美德的精神实质,使其真正成为大学生日常实践生活的主旋律。

(四)实践引领:以社会实践活动为依托,促进核心价值观外化于行

所谓实践引领是指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使其在实践活动中获得对核心价值观真实的、具体的、深刻的感受和体悟,在完全认同核心价值观的基础上自觉地将其外化为大学生的实际行动。

首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一种理论认识,它来源于人们的实践活动。因此,大学生只有亲自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直接接触客观对象,获取丰富的情感体验,才能进一步深刻领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本质内涵,顺利实现将核心价值观内化为自身思想观念的有机组成部分,并以此来指导自己的行为活动。其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真理性、价值性必须在大学生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中获得检验,并使自身获得完善和发展。“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6]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先进性和科学性只有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中才能获得与时俱进的提升和发展。

社会实践活动是大学生了解社会、增长知识和技能、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活动过程。“生产劳动同智育和体育相结合,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7]大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了解社会,认识国情,有利于其锻炼能力、培养品格,增强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这也有助于提升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认识水平,深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

当前,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形式主要有: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青年志愿者活动、社会调查和考察、勤工助学活动、专业實习等形式。随着时代进步和社会发展,高校要积极探索和创新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内容和形式,积极开展大学生所喜闻乐见的社会实践活动课程,使大学生在亲身实践中受到核心价值观的实践教育和精神洗礼,在塑造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基础上,引领其自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综上所述,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新形势下高校做好立德树人工作的最根本要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只有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才能更好地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才能增强高校育人工作的生命力和实效性,才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奠定坚实的人力资源基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努力在准确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精神实质的基础上,积极探索科学引领的有效方式和路径,以便使大学生真正实现内化于心与外化于行的有机统一。

参考文献:

[1]习近平.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5-05.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80.

[3]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5-10-15.

[4]习近平.从小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北京市海淀区民族小学主持召开座谈会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5-31.

[5]陈秉公.试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规律性[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8(9).

[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55.

[7]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530.

猜你喜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在高校有效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探索
IP影视剧开发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融入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