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STSE类型题突破策略
2017-07-07郑传翠
郑传翠
STSE类型的试题:即科学——技术——社会——环境试题。试题特点是题材新颖,取材广泛,信息量大,综合性强,全面考查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题给的信息往往是书本外的知识,联系社会、科学、技术和环境,构思别致,呈现探究性。要求学生经过短时间的临场阅读和自学,综合分析,类比推理,联系实际,创造性地解决化学问题。解决STSE问题要把化学知识同科技信息、能源问题、生活常识、生产实际和环境保护灵活有机地结合起来,做到学以致用。
此类题在2015年、2016年高考题中都有涉及,统计见表1。
一、知识贮备总结
1.雾霾及PM2.5
雾霾天气形成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大气空气气压低,空气不流动是主要因素。由于空气的不流动,使空气中的微小颗粒聚集,漂浮在空气中;
(2)地面灰尘大,空气湿度低,地面的人和车流使灰尘搅动起来;
(3)汽车尾气排放是主要的污染物,近年来城市的汽车越来越多,排放的汽车尾气是雾霾的一个因素;
(4)工厂制造出的二次污染;
(5)冬季取暖排放的CO2等污染物。
雾霾,是雾和霾的组合词。雾霾常见于城市。中国不少地区将雾并入霾一起作为灾害性天气现象进行预警预报,统称为“雾霾天气”。
雾霾是特定气候条件与人类活动相互作用的结果。高密度人口的经济及社会活动必然会排放大量细颗粒物(PM2.5),一旦排放超过大气循环能力和承载度,细颗粒物浓度将持续积聚,此时如果受静稳天气等影响,极易出现大范围的雾霾。
2.常见的环境问题及它们对应的污染物(见表2)
3.生活中的化学
(1)明矾净水:
Al3”水解生成氢氧化铝胶体,胶体粒子吸附水中悬浮物形成沉淀,从而除杂。
(2)饮用水消毒剂:
如Cl2、C1O2、漂白粉、NaCIO(84消毒液),主要是有强氧化性或能生成强氧化性物质。
(3)在山区常见粗脖子病(甲状腺肿大),呆小病(克汀病),医生建议多吃海带,进行食物疗法。上述病患者的病因是人体缺一种元素:碘。
(4)用来制取包装香烟、糖果的金属箔(金属纸)的金属是:铝。
漂白剂:漂白粉、漂白液(主要成分NaClO)、SO2、H2O2、Na2O2、O3。
(5)加碘食盐:
一般添加KIO,(性质较稳定,味感比Ⅺ好),主要是+5价碘稳定。
(6)胶体知识与生活中的现象:
①制豆腐和江河三角洲的形成就是两种电荷的胶体的聚成沉淀。
②丁达尔现象就是空气胶体粒子散射形成的。
③胶体渗析与血液的“透析”等。
(7)在石英管中充入某种气体制成的灯,通电时能发出比萤光灯强亿万倍的强光,因此有“人造小太阳”之称。这种灯中充入的气体是:氙气。
4.材料问题
(1)棉、麻属于纤维素,只含有c、H、O三种元素;
(2)丝、毛属于蛋白质,蛋白质在酶的作用下可以最终水解为氨基酸;
(3)人造纤维是将天然的纤维素(竹子、木材、甘蔗渣等)经过加工后得到的产品,例如醋酸纤维、粘胶纤维、人造丝、人造棉;
(4)合成纤维是以石油为原料经过合成得到的高分子化合物(六大纶),例如氨纶(增加衣物的弹性);
(5)塑料、橡胶还有淀粉和纤维素都是天然高分子化合物;
(6)晶体硅是重要的半导体材料,用于太阳能电池和电脑芯片,光导纤维是二氧化硅。
二、STSE解题“四步曲”
1.读题
挖掘关键词,排除无效信息,找到对解题有用的信息。
2.联想
结合题目中问题或选项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联系中学化学知识体系中“知识块”和“化学原理”,找准提取信息的方向。
3.加工
找准知识点,思维从新情境回归教材,对新题目进行有效加工,整合。
4.解题
在知识和方法准备充分的基础上,针对题目要求,回答相应问题。选择题要注意题目要求,非选择题要言简意赅。
解题过程中还需注意以下几点:
(1)注意回归生活:
掌握蛋白质的盐析与变性,维生素C的还原性,聚乙烯和聚氯乙烯的区别。
(2)了解环保知识:
酸雨是指pH<5.6的降水而非pH<7的降水;CO:既不会导致酸雨,也不屬于大气污染物,是引起“温室效应”的气体。
(3)掌握元素化合物的性质和用途:
如氯水的性质、漂白粉的作用、明矾净水原理、纯碱的工业制备等。
三、解题策略
化学基本概念较多,许多相近相似的概念容易混淆,且考查时试题的灵活性较大。如何把握其实质,认识其规律及应用?主要在于要抓住问题的实质,掌握其分类方法及金属、非金属、酸、碱、盐、氧化物的相互关系和转化规律,是解决这类问题的基础。
1.例题分析(见表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