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化学反应原理”教学优化
2017-07-07佐建英
佐建英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部分是学生学习的难点,一是出现的概念多,其意义相近,学生极易混淆;二是大部分过程属于微观变化,学生应用已有的宏观经验作答时极易出错;三是从知识分类看大都属于程序性知识,理论性强,学生一时很难建构其特有的思维模型;四是很多问题的解答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各因素在不同情境下作用不同,学生极易顾此失彼;五是改变了以往以记忆为主的学习模式,学生依靠旧有经验和方法不能胜任这部分内容的学习。所以必须改变旧的教学模式,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
一、变按部就班的教学为整体教学
心理学研究发现,学生认识事物的过程是一个先整体后部分的过程,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先有整体思路再具体细节分析的过程。教学中采用整体教学,即把相关学习材料当作一个整体单位来学习,先求得一个概括的、全面的了解,在头脑中搭好一个框架,然后再将细节装挂上去,这就是从综合到分析,从整体到部分,以大带小的学习方法。如在电解池教学中,如果按照教材逐一讲解电解规律、氯碱工业、电冶金、电镀、电解精炼、电解制备、电化学防护等众多内容,学生的认识支离破碎,极易混淆和遗忘,所以可把分散在几节内的电解内容重新组织,按照电极材料的不同,把电解池分为两部分教学,一部分为惰性电极电解,包括电解规律、氯碱工业、电冶金等内容;第二部分是活泼电极电解,主要包括电解精炼、电镀、电化学防护等内容,先让学生整体掌握每一部分的电解特点,然后再逐一应用规律分析各自具体的电解类型。整体教学思路清晰,有利于学生对新内容的理解和吸收。
二、变微观变化的单一表征为多重表征
化学是从微观层面上解释宏观性质的学科。宏观与微观的联系是化学学科不同于其他学科的最特征的思维方式。表征是指信息在人脑中记载和呈现的方式,研究发现学生对宏观变化的表征难度不大,而微观变化的表征需要通过学生科学想象结合深入思考来完成,难度就很大。在实际教学中也发现,有些学生虽然基础知识掌握得很好,遇到特殊图表题时却不能很好解答。所以有经验的教师总是在知识点讲解之后,强化多种形式的表征教学,如应用宏观表征描述实验现象,应用微观表征表示微观粒子组成情况,应用图表表征展示实验数据的变化规律等,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例如可逆反应教学中,学生很难理解平衡状态的本质特征,教师可首先用简洁的语言描述平衡状态的建立过程,然后用多种表征形式描述其变化过程,如把反应物和生成物在不同时间的浓度实验数据列表展示,再结合数据直接画出浓度时间图像,在深入思考基础上画出隐含在数据背后各“量”随时间的变化图(速率时间图、转化率时间图、密度时间图等),通过多角度、多种形式的表征教学,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平衡状态与非平衡状态的本质区别(平衡之前该“量”是变化的,达到平衡后该“量”是不再改变的),形成了问题解答的思维模型,这要比单一的语言描述更具说服力。学生学会用数学工具解决化学问题的方法,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了教学效果。
三、变知识的独立讲解为对比学习
化学教学中的对比学习法,主要指为了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而把相关知识放在一起比較它们的区别和联系,从而使学生形成对事物全面的、清晰的认识。教师可以从影响该问题解答的细微之处展开对比教学,比较越细致、剖析越深入,学生理解越深刻。例如在弱电解质电离教学中,为了把弱电解质电离讲明白,教师可以通过对一元弱酸、一元强酸、多元强酸三类代表物质,从多个方面展开对比教学。一是比较等浓度等体积下溶液的变化情况,二是比较等c(H+),等体积下溶液的变化情况,主要研究溶液中的c(H+)、消耗碱的能力、与活泼金属反应的速率、加入足量活泼金属产生气体的体积、加入等量水后c(H+)变化等几个易混淆的问题,通过这样全方位对比,全面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提高了教学效
果。比较学习是一个思维发散的过程,比较过细又易使学生陷入思维混乱,所以最后一定要归类总结,归纳出各类问题的分析要点(如弱酸与金属或碱反应量要用弱酸溶质的物质的量计算,速率则要分析氢离子浓度大小等),使之形成整体的解答策略。
四、变就题论题为全面研究
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只关心答案,单纯以完成解答任务为目的,就会养成对问题不深究、对学习任务敷衍、不深入的习惯,当然也不能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失去问题解决的意义。教师教学中就题论题,则会使教学没有深度,出现抓不住本质,讲解不到位的情况。所以教学中要引领学生对遇到的每一个题目进行深入研究,由小见大,形成一类题型的解答策略。如在平衡图像教学中,改变以往只针对单一题目讲解的方法,而是把它看成一个典例,逐一研究它的起点、拐点、趋势、斜率等,使学生认识到这一类图像的含义,最终让学生全面把握平衡图像的考查类型,形成各类图像题解答的总体策略。如对特殊图像(等体积、绝热条件下的变化图)可先分析标准原型图(等温、等体积条件下的变化图),然后再找到条件改变后与原型的区别(温度改变),在标准图上增加变化因素(平衡建立过程中改变温度)得到变型图。在具体每一类型图像教学中,变正向分析为逆向作图,让学生在画图中体会分析的要点,抓住了图像题的本质,提高了思考深度,锻炼了能力,为学生正向顺利解答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教学过程的优化是教师不懈的追求,教学中要勇于变革、勤于实践,才能逐步改变课堂低效或无效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