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中教师如何进行有效引导
2017-07-07章宏俊
章宏俊
【摘 要】教师如何进行有效引导?可以从“设计主导问题、提供系列问题、逐步引申发展、盘点课堂表现”四方面着手,同时让学生明确方向、深入思考、巩固提升、不断进取,从而达到“凸显教师引导的功能,提高教学效果”之目的。
【关键词】小学数学 课堂 教师引导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有些教师完全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教师讲得、做得很少,甚至到了可有可无的程度,这样做是有失偏颇的。教学实践证明,学习对象在学习数学知识、解析数学问题、形成数学技能的过程中,借助于教师的有效指导和引导,其学习效能是“完全自主”状态下效能的 2~3倍。新课改虽然强调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人,但同时也指出,课堂教学离不开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一旦离开了教师的引导,教学就会失之于弥散。那么,教师如何引导以引发学生主动探究,笔者根据自己的实践在此谈些拙见,与大家探讨。
一、课堂导入,教师设计主导问题,让学生明确方向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一节课,成功的导入,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但有些教师在情境引入中让学生看东说东、看西说西,尽情挥洒,花费十几分钟时间还不能进入主题,学生云里雾里,不知所云。从情境中提取各种信息本没有错,错的是没有方向、浪费时间。因此,情境导入要求教师及时引导,从情境中提取出为新知服务的主导问题,让学生思考、回答、讨论、交流,明确学习方向。如“认识几分之一”教学,教师拿出几个苹果创设情境,此时,如果放手让学生畅所欲言,学生很容易说苹果好吃不好吃、喜不喜欢吃、苹果价格是多少等问题,很难进入本节课学习的主题。所以,这时候,教师要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设计主导问题,让学生思考、解答,直奔主题。
把这些苹果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人分到几个,请你用一个数表示,填入括号内。
把6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人分到( )个苹果。
把4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人分到( )个苹果。
把2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人分到( )个苹果。
把1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人分到( )个苹果。
前三个问题学生很容易解答,最后一个问题,学生都知道是半个苹果,但要求用一个数表示学生就犯愁了。教师偏让学生尝试,学生饶有兴趣,开动脑筋,想出各种表示方法。这时教师引导: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表示“半个”的一种新的数叫作分数——[12],它是怎样得到的?如何书写?表示什么?我们一起探究。这样教学,让学生生“疑”,从学生的“疑”处入手,能使学生集中注意力、积极思考、产生求知欲望,自然贴切引出新知,为新知的学习创设了良好的氛围,使学生明确努力的方向,既突出了主题,又节省了时间、提高了效率。
二、课堂展开,教师提供系列问题,让学生深入思考
新课程改革以后,课堂教学要求教师让学生主动探索、自主获取新知,这一愿望是美好的,但现实做起来很难。如果没有教师的引导,学生难以从有限的文本材料中获取新知,抑或即使获取新知也是肤浅的,缺少深入思考。因此,为了加强教师的引导作用,课堂教学时,教师应该开发文本材料,为学生提供系列材料或系列问题,促使学生深入思考、自我感悟。如 “认识百分数”教学,学生会说出具体情境的百分数意义,但没有深入思考,作为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以银山小学六年级体育达标率80%为例)
师:谁能说出这80%的意义?
生:银山小学六年级体育达标人数是总人数的80%。
师:是不是银山小学六年级正好100个学生,达标80个?
生:不一定。
师:那你说说这80%是怎么来的?
生: [达标人数总人数]。
师:是不是直接得到80%?
生:不是。
师生完善: [达标人数总人数] 。
师:既然是“达标人数”除以“总人数”转化过来的,请你假设举例,“达标人数”和“总人数”可能是多少?
生(举例以后回答):[45],[810],[3240],[4860],[80100],[160200],[12001500]。
師:这些分数都相等吗?
生:相等。
师:既然相等,为什么不用[45]表示,而要用80%表示呢?
生(疑惑):对啊!平时不是说能约分的要约分吗?[45]比[80100]简单多了,为什么要用[80100]表示?
这时候,就看教师如何进行引导,让学生明白“引出百分数的必要性”。
师:请看下面一组材料。下面是几个学校六年级体育达标汇总情况,你能比较好差吗?(先出示前三列数据)
[学校 六年级
人数 达标
人数 达标人数是总人数的几分之几 分母是100的分数 百分数 大洋
小学 400 370 [370400] [92.5100] 92.5% 巾山
小学 366 355 [355366] [97100] 97% 银山
小学 5 4 [45] [80100] 80% 托阳
小学 73 66 [6673] [90.4100] 90.4% 临海
小学 981 911 [911981] [92.9100] 92.9% 汛桥
小学 246 225 [225246] [91.5100] 91.5% 杜桥
小学 200 180 [180200] [90100] 90% ]
有的学生说化成小数进行比较,有的学生说把分子化成相同进行比较,有的学生说通分进行比较。
师:通分是一种常用的方法。现在就请大家通分进行比较,看谁做得又对又快?
学生无从下手。教师不断催促,学生还是抓耳挠腮无法完成,个别学生窃窃私语:“我们会二三个分数通分,不会七个分数通分。”
师:大家讨论一下,有没有解决办法?
学生讨论很热烈,教师也参与其中。这时,几个胆大的学生对教师说:“老师,我们以前学过,可以把几个分数化成一个指定分母的分数,您能不能确定一个分母,我们都把这些分数化成您指定的分母。”
师(面向所有学生):刚才有同学说,我们可以确定一个分母,然后把所有分数都化成指定分母的分数,大家说这个方法行不行?
生:行!
师:既然老师可以确定,那么大家自己也可以确定一个数。大家再讨论一下,确定一个什么数做分母比较好?
学生通过讨论,认为确定100做分母比较好,转化方便。
师:那为什么不以10或1000做分母呢?
生:10有些小,1000有些大,100不大不小比较合适。
师:分母化成100以后就便于比较,这种固定的格式就叫作百分数,我们一起完善表格。(完善上面表格的后两列内容)
概括板书:
[百分数]
师:大家把达标人数占总人数的几分之几都化成分母是100的分数,不管你在临海、上海,还是北京,人家一听就能比较那所学校体育达标好,达标人数占总人数的百分之几又可叫作百分比(百分率),也叫作达标率。再如我们穿的衣服,大家看看标签,含棉多少都用百分数表示就方便比较,如果你写成[4050],我写成[1315],就要通过计算才能比较,不方便。
师:现在你知道为什么要化成百分之几了吗?能不能把80%约分?
生:知道了,不能约分。
教师通过一个百分数设计一系列问题,层层递进,一环紧扣一环,引发学生深入思考。如果让学生自己学习,学生很难明白百分数的实际意义,搞不懂为什么要把分母转化为100、百分数能不能约分等问题。教师呈现系列材料,让学生犯难,再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得出解决办法,最后结合实例说明采用百分数的必要性。学生从模糊到清晰,自己完成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牢固建立百分数的概念,弥补了学生自己独立学习的不足。
三、课堂练习,教师逐步引申发展,让学生巩固提升
课堂练习是巩固知识、形成技能、发展能力的重要载体。所以,每节课都要让学生进行一定量的练习。如果仅仅让学生做课本上的几道习题,巩固知识、形成技能可能不成问题,但要深入理解、发展能力就有难度,因为课本上的习题形式比较单一、层次不够分明。因此,要想发挥习题的多种教学功能,教师要认真钻研习题,挖掘习题的智力因素,巧妙设计问题,一题多用,使习题真正达到巩固知识、深化知识、发展能力的目的。如“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教学,我们设计这样的一道习题。
计算下图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教师设计这样练习的目的,一方面,应用、巩固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另一方面,训练学生找准相对应的底和高,提高计算的准确率。
如果仅以此教学,就没有用透习题功能,没有充分发挥这道习题的作用。那么,还可以怎样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呢?
思考一:平行四边形有相对应的两组底和高,这两组底和高的乘积相等吗?你能根据这道题目写出等式吗?
4×6=8×h
思考二:你能根據这个等式计算另外一条底上的高的长度吗?
思考三:如果没有出示图形,仅仅告诉你:一个平行四边形相邻两条边分别是4分米和8分米,一条边上的高是6分米,你能计算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吗?
学生就要利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确定高6分米应该与什么数相对应,画在哪里,从而才能准确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这样做,引申挖掘,充分发挥习题的功能,促使学生深入理解知识,培养学生思维的批判性和深刻性,发展学生比较、分析、思辨等能力。这样层层递进、深入思考,学生自己是很难想到的。只有教师充分发挥引导作用,一题多变,才能培养学生的灵活解题能力。
四、课堂总结,教师盘点课堂表现,让师生不断进取
课堂总结包括学习内容的总结、学习方法的总结和课堂表现的总结等内容。通过对学习内容的总结,让学生及时回忆、复习,达到巩固知识、学了能记住的目的。通过对学习方法的总结,让学生谈谈如何学习这一内容,并将此方法迁移到对其他内容的学习中,从而达到学了会学的目的。通过对课堂表现的总结,指出表现好的方面和表现不好的方面,表扬表现出色的学生,促使他们今后做得更好,达到学了还要学的目的。有的教师一讲到底,下课了匆匆收场,没有时间总结,不管是从教学角度,还是从管理角度,都是不妥的。有些教师虽然进行课堂总结,但只重视对学习内容的总结,而忽视了其他两方面内容的总结,也是有缺陷的。如“认识几分之一”这节课可以进行这三方面的总结。
1.这节课学了什么内容?(认识几分之一)几分之一如何得到的?(把一个东西平均分成几份,表示1份就是几分之一)
进一步概括,巩固对概念的理解。
2.我们如何学习的呢?你能将这一方法运用到其他内容的学习上吗?
师生讨论得出:通过对不同材料的操作抽象得出[12],再将同一材料进行不同分法得出不同分数,然后进行系统比较、分析、概括。让学生明白操作的重要性,也使学生体会到观察、比较、分析和归纳对学习数学的作用,促使他们将此方法迁移到其他内容的学习之中。
3.这节课你觉得自己表现怎么样?你觉得哪些同学表现比较好?你觉得老师表现怎么样?哪些地方需要改进?
让学生畅所欲言,回顾自己的表现,明确缺点,彰显优点。然后教师表扬得到同学肯定的部分学生,用激扬的语调大声说:相信这些同学下节课会比这节课表现更棒。还有什么比得到同伴的肯定更令人鼓舞的呢?平时虽然表现一般但本节课表现出色的学生也得到了同学、老师的肯定和表扬,多么令人兴奋。这样总结,能激励他们下节课有更好的表现。得到表扬的学生能把每节课都当作前进的里程碑,不断奋发向上、锐意进取。当然,教师也要不点名地指出课堂中表现不好的一些行为,希望这些学生能得到警示,下次改正。最后,教师要对同学们能指出老师的不足之处表示感谢,并决心下节课改进。
如果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己总结,学生可能会对学习内容进行回忆、总结,但很难想到要总结学习方法,更难想到要总结课堂表现。通过教师引导,师生能够全面盘点课堂表现,扬长避短,不断进取。
(浙江临海市教师进修学校 317000)
参考文献:
[1]吉玉.教师主导作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科普童话,2015(1):3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