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误用探因
2017-07-07陈依连
陈依连
成语误用的原因很多,但根本原因是没有系统全面深刻地掌握成语。现就易错原因进行例说。
一、局部误解——关键出错,满盘皆输
例1:进入高考冲刺阶段后,张媛接连几次模拟考试成绩都不理想,屡试不爽使她的心情糟透了。
“爽”是差错的意思,“屡试不爽”是屡次试验都没有差错的意思。此句把“爽”误解为“高兴”。
例2:这些肖像体裁丰富,风格各异,色彩斑斓,有的是笔墨浓重的油画,有的是一蹴而就的速写,有的是笔墨线条都清晰可见的素描。
“一蹴而就”,蹴,踏。踏一步就成功。比喻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子就成功。此句把“蹴”误解为“挥”。
二、整体误解——望文生义,不明真谛
例1:为了治理水污染,该地区依法取缔了十几家污染严重的造纸厂,一时间,洛阳纸贵,用纸大户纷纷抢购。
“洛阳纸贵”,语出《晋书·左思传》,形容文章写得好,传抄的人很多。后比喻著作名贵,广泛流传,风行一时。此句把“洛阳纸贵”望文生义为“纸价上涨”。
例2:去年的保暖内衣行业被大大小小的几百家品牌搅得翻云覆雨,消费者近乎谈“衣”色变。
“翻云覆雨”,又作“翻手为云,覆手为雨”,语出唐代杜甫《贫交行》,比喻玩弄手段、反复无常。此句把“翻云覆雨”望文生义为“变化无常,非常混乱”。
三、褒贬误解——不辨褒贬,色彩失当
例1:这两段景色描写,前一句壮阔、苍茫,后一句秀丽、凄迷,风格迥异,连才华横溢的苏轼都曾对这些曼妙的句子耿耿于怀。
“耿耿于怀”,指不能忘怀,牵萦于心,属于贬义词,常用于对不愉快的事情不能忘怀。此句误用为褒义词。
例2:只不过在胡屠户这个胸无城府的浅薄人物身上,丑陋表现得更为浅露直率罢了。
“胸无城府”,形容待人接物坦率真诚,心口如一,属于褒义词。此句用在明显要贬斥的“浅薄人物”胡屠户身上,显然用错。
事实上,有些成语既具有褒义,又具有贬义。如果只掌握其中一个义项,就会造成片面误解,以致误用。
例3:还珠楼主的小说,如《蜀山剑侠传》,融神话传说和现代科学知识于一体,亦真亦幻,想象丰富,令人想入非非。
“想入非非”,本义为主观意念进入离奇玄妙的境界,属于中性词,基本义是比喻脱离实际,幻想不能实现,即贬义词。日常语言交际中,人们常只用其基本义。此句运用正确。
四、范围误解——误解范围,重复赘余
例1:洛阳一场大火,30人生灵涂炭,这一灾难震惊四方。
“生灵涂炭”,生灵,百姓,形容人民处于极端困苦的境地。此句中的“人”与“生灵”范围交叉,重复赘余。
例2:新年晚会的节目十分精彩,看到赵本山表演的小品,连一向严肃的父亲也忍俊不禁地笑起来。
“忍俊不禁”,忍俊,含笑,指忍不住要发笑。此句中的“笑起来”与“忍俊不禁”意义交叉重复。
五、谦敬误解——不明谦敬,导致误用
例1:我们既然是好朋友就不要客气,有什么困难尽管来找我,我一定鼎力相助。
“鼎力相助”,大力相助,敬辞,表示请托或感谢时使用,只用于对方或他人,不可用于自己。此句误用于自己。
例2:听说您家要装修,建议您用我厂生产的涂料装饰您的居室,保您蓬荜生辉。
“蓬荜生辉”是谦辞,表示由于别人到自己家里来或张挂别人给自己题赠的字画等而使自己非常光荣,只用于自己。此句误用于他人。
六、对象误解——不看对象,贻笑大方
例1:我们的先哲中不乏画坛高手,他们用自己美轮美奂的画,诠释着生命的意义、生命的美。
“美轮美奂”,形容高大美观,多用于赞美新屋,也形容装饰、布置等美好漂亮,而不用来形容人或其他事物美丽。此句误用在绘画上。
例2:在灯与人的海洋中,豆蔻年华的少男少女是最神采飞扬的一群。
“豆蔻年华”,出自唐代杜牧的《贈别》,指女子十三四岁时。此句误用于年龄小的所有人。
七、词性误解——误解词性,语法错误
例1:但历史依然对命途坎坷的人儿“不弃不离”,似乎乐此不疲这份伤感。
“乐此不疲”意为因酷爱干某事而不感觉厌烦,形容对某事特别爱好而沉浸其中。一般作谓语、定语,但作谓语时不能带宾语。此句误带了宾语。
例2:尤文图斯夺冠几乎已经成为传统了,像AC米兰、国际米兰及罗马这些球队,只能望其项背。
“望其项背”,一般多用于否定意义的句子中,如“不能望其项背”“难以望其项背”“非……所能望其项背”。此句误用于肯定性的语境中。
八、形义误解——形近义近。造成误用
例1:去年就不断听人提起网络小说《第一次亲密接触》,当时不以为然;不料,现在它竟然这么“红火”。
“不以为然”,意为“不认为是正确的”,常常容易把它理解为不把某件事放在心上,与“不以为意”(不把它放在心上)形近致误。
例2:在第十四届亚运会女子100米蛙泳比赛中,名将罗雪娟不孚众望,以1分06秒84的成绩刷新了亚洲纪录,并且为中国队再添一金。
“不孚众望”,意为“不使群众信服”。此句因与“不负众望”形近致混,造成误用,应用“不负众望”。
总之,正确运用成语,关键在于全面透彻地理解成语的含义,而要做到全面透彻理解,就必须系统地积累掌握成语的意义、色彩、范围、用法等。此外,还要认真分析所给语境,即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动态分析、判断成语使用的正误与优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