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高考湖北考区满分作文解读
2017-07-07黄志英
黄志英
阅读下面的漫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寓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满分欣赏】
莫将分数功利化
湖北一考生
在当今社会,分数功利化的现象日益严重,不少家长对孩子要求极严,得不到满分便拳脚相加;而有的家长则“及格万岁”,认为只要及格便是好的。不管外界看法如何,我认为这两种做法均不可取,因为这均是将分数功利化的行为。(认识深刻:一语中的,看透两种看似不同的奖罚,有着相同的本质——将分数功利化)
近年来,“虎妈狼爸”层出不穷,因其用严厉的教育方式将子女“打”进名校而出名,并赢得人们的争相热捧。在这种大趋势下,而我只想问一句——这样做真的对吗?(选用虎妈狼爸教育热点,进行评论)先不论这种“高压”教育对孩子幼小的心灵会造成何种影响,从社会进程上来看,现在早已不是“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时代。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对读书不好的学生岂能一棒子打死?
莫将分数功利化,分数虽重要,但也不是唯一,其他方面的能力也尤为重要。十年前的神童退学事件留下的一地鸡毛仍历历在目,从小的“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换来了什么?换来的只是因生活无法自理而被中科院退学的通知,这样的分数至上,这样的本末倒置,是不是可以停止了呢!(选用神童退学的方面事例加以佐证)
其实,不少家长都明白,一百分和九十八分并没有多大差距,他们只是忍不下这攀比之心,更何况分数不是一切,你又能肯定地说考满分的孩子一定比别的孩子能力强、优异吗?既然不能肯定,那为什么要将孩子们的宝贵的时间浪费在多得的那一两分上呢?为何不将这时间花在培养他们的综合能力上呢?社会需要的羞不是“高分低能的书呆子”,而是全面发展的综合人才。(评析前两段反面教育事件:社会需要的并不是“高分低能的书呆子”,而是全面发展的综合人才)
达尔文小时候成绩并不出众,而且还喜欢在课余时间观察小动物和昆虫,若将他放在现在,恐怕不少人都会认为他“不务正业”,但正是这份“不务正业”才结束了“神学”数千年的统治,才有了我们今天的“进化论”。(列举正面事例,表明正确做法)是的,无法否认,我们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但绝对不是只有“学习”。
内地首富马云也并不是名校毕业生,但这并不妨碍他在电子商务界呼风唤雨。(再加一正面商界事例,例证充分)由此可见,学习成绩并不能代表一切。(评析以上两个正面事例,进一步论证一我们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但绝对不是只有“学习”。学习成绩并不能代表一切)
是的,无法否认,一个优秀的成绩或多或少会对你的未来有所助益,但为了这个苍白的理由而牺牲孩子的童年、扼杀他们的梦想未免太残忍了一些。
一百分也好,九十多分也罢,甚至刚及格也无妨,莫将分数功利化,因为分数不能代表一切。(收尾有力:语言辩证,回扣漫画,重申观点,回应文题—莫将分数功利化)
[点评]
①学立意:本文依据漫画的寓意,见解深刻,提出了不能将分数功利化的观点。
②学论证:作者从正反不同角度阐述了能力比分数更重要的道理。材料丰富,论据充足,文章中心突出,内容充实。
③学语言:“无法否认,但”“是不是”“岂能”等语言准确辩证地表达了作者一分为二地分析问题的思辨性,思维缜密,说服力强。
差别待遇
湖北一考生
赞扬与责骂的差别在哪?
对于小明来说,是一百分与九十八分间的毫厘。
对于小亮来说,是及格与不及格间的跨越。
看似这样的差别待遇毫无道理.仔细思索却能悟出基间的合理。
人生来不尽相同。自呱呱坠地时起,每一个生命便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着其属于自身的优秀与价值。生命如此,又怎能以一条统一的刻线,单薄的规矩丈量一个个鲜活而独立的生命呢?(见解全面,整体把握:作者为漫画中的两种做法点赞,找到了异中求同的切入点——因人而异,差别待遇。语言诗意——生命如此,又怎能以一条统一的刻线,单薄的规矩丈量一个个鲜活而独立的生命呢?)
千年前,圣人孔子就提出“因材施教”的主张,弟子三千人,有富可敌国的巨贾,有位极人臣的政客,形形色色不一而足,(两两对举:孔子弟子中的巨贾与政客,同是孔子学生,身份也有差别,同样成功)而孔子,则成为后世称赞景仰的伟大教育家。究其根本,在于其能准确地把握每一位学生的优劣长短,扬其長补其短,因材施教。正是因为这样的“差别待遇”,才使每个人都得尽展其能,各得其所。
社会对于每个人,应有不同的要求,正如一台高速运转的机器,既不能缺少轰隆雷鸣的马达,也不能小瞧默默无名的一颗小小螺丝钉。(马达与螺丝钉类比对举,作用有差别,同等需要)可能对于小亮而言,九十分是他永远无法企及的高度,及格便是其尽其所能的结果。若是我们只是用统一的标杆来评价不一样的人,那世界将会埋没多少奇能与怪才!
是的,我们社会需要差别待遇!正如航天器的研发需精确到小数点后十多位,而汪洋恣意的草书国画只求神形俱备即可;(善用类比,精密与疏狂对举,要求有差别,同样必要)正如廉颇以身经百战的显赫战绩位列上将,蔺相如以如莲巧舌精巧说辞拜为上卿;(廉颇与蔺相如历史名人的例证支撑,一文一武两相对举,职务有差别,同样重要)正如《舌尖上的中国》中一位位能人能食物谱写精致,《我在故宫修文物》中一双双巧手以古物刻写精华……(再用类比,一食物一古物,媒介有差别,同样精彩)各行各业,各得其所,差别待遇而实现整体的共赢!(两两对举人物事物,事例论证、类比论证,交相辉映。极其生动有力层层深入地论证了:正是因为这样的“差别待遇”,才使每个人都得尽展其能,各得其所。若是我们只是用统一的标杆来评价不一样的人,那世界将会埋没多少奇能与怪才!各行各业,各得其所,差别待遇而实现整体的共赢!)
由此观之,作为肩负着向国家与社会输送人才重任的学校,更应抛弃条条框框,摒弃墨守成规之道,改革创新,因材施教,用一把把不同的刻刀,雕琢出莘莘学子各自的独特形态,以不同的标准,相同的诚意,培养出各有所长的栋梁之材!(回扣漫画,落脚教育:学校更应因材施教,一视同仁,培养各方面的人才)
我一直坚信,每一个个体,都有其独特的芳华,每一个存在,都有其独特的意义。而我,愿养我浩然之气,展我独特风采!
差别的待遇,相同的匠心;不同的准则,同样的期许。“差别待遇”,无差别!
[点评]
①学结构:文章特征鲜明,结构严谨,逻辑严密,本文紧扣因材施教这一中心,从人的先天差异,先圣的经典垂范,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多样性等角度,令人信服地推论出学校“差别待遇”因材施教的匠心与意义。
②学论证:举例论证、类比论证、对比论证运用得恰到好处。
③学语言:“生命如此,又怎能以一条统一的刻线,单薄的规矩丈量一个个鲜活而独立的生命呢?”“轰隆雷鸣”“默默无名”“显赫战绩”“如莲巧舌”“养我浩然之气,展我独特风采”“差别的待遇,相同的匠心;不同的准则,同样的期许”等词句精彩纷呈,比喻,对偶,成语,对比处处可见,诗意与哲思共存,生动与深刻同在。
假如我不曾见过太阳
湖北一考生
犹记美国女诗人艾米莉·希金森的一句哲理诗:假如我不曾见过太阳,我本可以忍受黑暗。然而太阳已使我的荒凉,变成更新的荒凉。其意在于,本来知足的人们会因新生的或更好的事物而逐生提高自己的标准或要求。(开篇气势非凡:将哲理诗与漫画巧妙嫁接,令人击节赞叹,作者的文学素养与思维高度非同一般)
不满足,是因为可以更好。其实,我们需要这种不满足来追求更高的标准。
或许,很多人认同傅佩荣的这句话:人生种种,无论悲喜逆顺,都水过无痕,而懂得知足,总会在这平静的水面上感得半许清凉。常言说的不知足,不是贪得无厌,而是严格要求。比如两个孩子,一个考了不及格而下一次及格便获得表扬,这是一种知足,但更多的是赞扬他的进步。而另一个孩子上一次考了满分而这一次没能全到满分而受到批评,不是不满足,而是本可以做得更好。(又引入一诗句,接着顺势点及漫画,辨证地表达出知足与不满足之间的统一性。无沦表扬还是批评,皆因“要做得更好”)
不是说梭罗“我在天空垂钓,钓一池晶莹剔透的繁星”的隐居生活不值得羡慕,也不是说古代文人“天子呼来不上朝,一心只谋三分田。整风饮露好风壁,被天席地度韶华”的胸襟不值得赞扬,(诗意再次彰显)而是,我们生活在不同的时代下。如狄更斯所说: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当然,我只想强调前半句。当今竞争激烈,人们进入“竞速时代”的时代背景暂且不提,难道我们不应该顺着时代潮流逐梦人生嗎?
相比之下,我更欣赏攀登翻译高峰翻译《追忆似水年华》的徐和瑾,“在行车最需要道德领导力”之时迎难而上的默克尔总理以及凭一己之力穿梭在战场,以笔为刀剑炮火表达某人道主义情怀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阿列克谢耶维奇。他们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不知足、不屈服、有执着、有信念,才能站在令人敬仰的巅峰。(除了诗意与哲理,华美与深邃,本文也不乏现实的例证,彰显出作者的眼界与广博。使得本文有了厚度和力度)
“再不疯狂我们就老了”。一句话唱出多少人逐梦走向理想殿堂的青春心声。说到此,我还得对艾米莉的诗反驳一番。逐梦青春的路,再多汗水和泪水也不会是荒凉。是啊,假如我不曾见过太阳,我本是偏安一隅的小草,可既然有了太阳,为何不趁大好时光追逐他的步伐?(结尾更是奇崛,对开篇的诗句做了翻新,青春的无畏和朝气尽显。积极昂扬的人生态度极富感染力!)
知足,是一种生活态度;而不知足,才能在燃烧的青春中绽放。(知足与不知足的辩证思维贯穿始终,用语极有分寸)我曾见过太阳,所以我不满足,我要追随它的脚步,诗酒趁年华!
[点评]
学结构:知足与不知足两相对照,有诗句的对照,有名人胸襟风采的对照,在对照中表达作者的倾向,更具说服力。
学语言:用词优美,诗意满篇,给人以美的享受。用词有度:“不是说,不值得羡慕,也不是说,不值得赞扬,而是”“知足,是一种;而不知足,才能”,全篇用词绝不非此即彼,又能彰显态度,温和而有力,鲜明而辩证。
学文体:将诗意与论证融为一体,散文化的议论,使议论文增强了欣赏性,但是又绝对不会失去议论文该有的结构和严谨,此文在规范中不失灵动,实为难得!
审题立意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如今是一个快速消费的时代,我们没有了对信息“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的珍重,缺少了“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的欣喜,也减淡了“书未到心先到,想在孤城海岸头”的思念,褪去了“江水三千里,家书十五行。行行无别语,只道早还乡”的叮咛,遗忘了“去凭游客寄,来为附家书。今日知消息,他乡且旧居”的嘱咐。许多美好的情愫,早已是烟消云散。
请以“快速消费时代的喜与忧”为题,写一篇论述类文章。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白定。②观点明确,论据充分,逻辑严密。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写作】
这是一道命题式材料作文。审读这则材料要抓住三个关键词,即一个“前提”,一个“结果”,一个“提示语”。一个“前提”就是“如今是一个快速消费的时代”,一个“结果”就是没有了珍重,缺少了欣喜,减淡了思念,褪去了叮咛,遗忘了嘱咐。这二者之间是因果关系。对于这个“结果”,材料末尾有一个提示语,暗示了命题者的情感倾向和写作指向。
对“快速消费的时代”作何评判,其中有利有弊,自然是褒贬不一。但从本材料列举的结果来看,显然应该侧重于阐述其弊端,即-“快速消费的时代”让“许多美好的情愫烟消云散”。当然,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写作本文不能对“快速消费的时代”全盘否定,正如题目要求的那样,要注意“逻辑严密”。构思时可以从整体上立意,重点阐述“快速消费的时代”的负面影响,也可以从小处人手,选择一个侧面,如“没有了珍重”“缺少了欣喜”“减淡了思念”等,更加具体深入地谈谈自己的切身感受。
本题可以有以下立意:①珍惜美好的亲情。不管时代怎么发展,无论身处天涯海角,永远割舍不断的是骨肉亲情。不要忘了对亲人的关心和思念,不要忘了对亲人的叮咛与嘱咐。②不要在快速消费时代失去了自我。无论生活节奏多么快,自己要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学会掌控自己的命运,不要被时代所左右。更不能忘记了职责,忘记了使命,最终成为一个“冷面人”,被时代大潮淹没。③正确处理好“快”与“慢”的关系。快速消费时代让我们都活得很累、很辛苦,何不适当放慢脚步,放松一下自己的心情,去欣赏去享受美好的生活。④快速消费时代是把双刃剑。它加快了时代前进的步伐,提高了办事效率,同时又让人们失去了很多。要学会趋利避害,提高生活质量。
(韩延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