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渊冲“三美”理论在中国古典诗词翻译中的应用
2017-07-07孔萌哲李明秋
孔萌哲+李明秋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外国语学院,辽宁 阜新 123000)
摘 要: 许渊冲的“三美”理论在中国古典诗词的翻译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其中“意美”、“音美”和“形美”这三个要素在翻译过程中相辅相成、不可或缺。本文以许渊冲的古典诗词的译作为例,具体分析“三美”理论在中国古典诗词翻译中的应用,探讨“三美”翻译理论的实践价值。
关键词: 三美理论 中国古典诗词 翻译
一、中国古典诗词翻译的原则
中国古典诗词是中华文化中璀璨的艺术瑰宝,是中国先民现实生活情境和理想内心祈愿的生动写照,展现了中国民族语言的辉煌发展,彰显了中国文化的浓厚积淀,构建了中华民族精神的传承血脉。中国古典诗词主要包括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等文学形式,或言志,或载道,或达情,凡此种种,不一而足。中国古典诗词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需要语言的桥梁向外传播。中国古典诗词区别于其他文体,不仅要忠实于原作的思想内容,还要保持原作的风格。在“信、达、雅”的翻译原则下,将中国古典诗词翻译为其他语言,传情达意,弘扬精髓,是翻译学者孜孜不倦的追求和不断攀登的山峰。
二、许渊冲的重大成就
许渊冲是现代翻译大家,笔耕不辍,著作等身,获得了世界最高翻译奖项“北极光”杰出文学翻译奖,被誉为中国“诗译英法唯一人”。许渊冲先生的中国古典诗词翻译作品忠实于原文,同时又富有美感,把中国古典诗词的民族风格、时代风格、语体风格和语言风格有机结合,准确而精当地传达原文的意义,极佳地体现了忠实与通顺的辩证关系。翻译是跨文化交流的桥梁,承担着人类思想情感沟通、文明知识传承及时代发展责任的神圣使命。在此基础上,许渊冲先生把“三美”原则得当地运用到了翻译过程中,即“意美”、“音美”和“形美”。追根溯源,中国文学创作的“三美论”由鲁迅先生在著作《汉文学史纲要》一书中提出——“意美以感心,一也;音美以感耳,二也;形美以感目,三也”。许渊冲先生倡导的翻译“三美”原则有特定的适用范围:其一为“意美”,即翻译作品要再现原文的含义和意境,这是最根本的,是翻译的基础;其二为“音美”,即翻译作品要遵循相应的韵律和节奏,如押韵、平仄等方面体现节奏感;其三为“形美”,即翻译作品要规划诗节、诗行、字数等要素,使译文形成和谐统一的整体。在中国古典诗词的译作当中,许渊冲先生践行“三美”的翻译原则,把中国传统文化经典以“美”的方式进行翻译的再创造,使中国著作在异域重现光彩。
文学翻译除注重“忠实”和“通顺”的衡量标准之外,还需要注重“美感”的表达,因为文学著作并不局限在字面含义的表达,需要译者深度思考文学作品的言外之意,所以翻译的“美感”要从“意”、“音”、“形”不同方面表现出来。《诗经》又称“诗”或“诗三百”,汇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共311篇诗歌,是中国最古老的诗歌总集,更是中国古典文学中珍贵的艺术瑰宝。《诗经》的语言形式丰富多样,生动多样,既有严整的四言句,又有重章叠句,一叹三咏,还有变化多端的语气词,这些特点在文学翻译中都需要相应的转换方法。以《诗经》中的《国风·周南·关雎》为例,许渊冲先生的英语译文如下:
Cooing and Wooing
By riverside a pair
Of turtledoves are cooing;
There is a maiden fair
Whom a young man is wooing.
Water flows left and right
Of cresses here and there;
The youth yearns day and night
For the maiden so fair.
His yearning grows so strong,
He cannot fall asleep,
But tosses all night long,
So deep in love, so deep!
Now gather left and right
Crest long or short and tender!
O lute, play music light
For the fiancé so slender!
Feast friends at left and right
On cresses cooked tender!
O bells and drums, delight
The bride so sweet and slender!
《关雎》描绘了“君子”对“淑女”的热切追求,这种仰慕和期待是“发乎情,止乎礼”,体现了积极的伦理道德观念。在许渊冲先生的英文翻译版本中,译文以20行的格式对应中文的20个短句,诗歌的格式上完全统一,整齐和谐,富有形式的美感;句子采用了ABAB的押韵方式——“pair”和“fair”、“cooing”和“wooing”、“right”和“night”、“there”和“fair”、“strong”和“long”、“asleep”和“deep”、“right”和“light”、“tender”和“slender”及“right”和“delight”,其中把原文中的疊词“关关”用英语中的拟声词“coo”对应,词性的选择相互联系,读来具有韵律美感和节奏美感;“So deep in love, so deep!”这一短句使用了重复的手法,强调了青年人感情的炽热、真挚与美好,对原文的气氛烘托起到了推动作用,表现了青年才俊对窈窕淑女的诚挚感情。译文忠实于原文的情景,记叙了青年人之间的爱恋和倾慕,画面栩栩如生,呼应整体的气氛和环境,是深切的情感美的表达。唐诗是中国古典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以极高的艺术价值流传于世,其形式多样,格式工整,包括五言古体诗、七言古体诗、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的作品特点恣意奔放、想象奇特、清新飘逸、意境奇特、语言轻快,因此李白被后世赞誉为“诗仙”。为了展现唐诗的“意美”、“音美”及“形美”,许渊冲先生运用深厚的语言功底和理论研究,遵循“三美”理论原则,勇攀唐诗翻译的高峰。以李白的诗作《行路难其一》的译文为例,许渊冲先生的英译作品如下:
Hard is the Way of the World
Pure wine in golden cup costs ten thousand coppers, good!
Choice dish in a jade plate is worth as much, nice food!
Pushing aside my cup and chopsticks, I cant eat;
Drawing my sword and looking round, I hear my heart beat.
I cant cross Yellow River: ice has stopped its flow;
I cant climb Mount Taihang: the sky is blind with snow.
I poise a fishing pole with ease on green stream,
Or set sail for the sun like the sage in a dream.
Hard is the way, hard is the way.
Dont go astray! Whither today?
A time will come to ride the wind and cleave the weaves;
Ill set my cloudlike sail to cross the sea which raves.
《行路难其一》是一首七言古诗,与绝句和律诗相比而言,其形式活泼多样,体裁灵活多维,句法不拘一格,韵脚自由多变,极具文学表现力和情感张力。因此,许渊冲先生的英文译文根据唐诗的七言古诗的特点,进行相应的改变和处理。在形式上,以诗的句子作为翻译单位,不拘泥于字数的完全一致,着力体现古诗的含义和境界。在押韵方式上,许渊冲先生把古诗的“平仄”原理转换为英文中的“韵脚”——“good”与“food”、“eat”与“beat”、“flow”与“slow”、“stream”与“dream”、“way”与“today”,还有“weaves”与“raves”,韵脚和古诗的押韵方式相符合,如“钱”与“然”、“山”与“边”、“在”与“海”,区别在于在不同行的韵脚稍作调整,体现出音乐的美感。《行路难其一》这篇诗作抒发了作者郁郁不得志的苦闷,却仍然抱有积极向上的态度,坚信自己有用武之地。英译版的前两句标点使用了“感叹号”,是译者为了渲染原文的设宴者对天才李白的珍视和惋惜,在标点的使用上得以体现。原作的典故“吕尚”和“伊尹”并未在译文中解释阐述,而是忠实原文的含义,描述了相应的被发掘的场景,并未使译文读来佶屈聱牙。原诗中的“长风破浪”四字格词语,译者用“ride the wind”和“cleave the weaves”对仗的词组表现诗人勇敢无畏、一往直前的精神,深化了诗歌的意境和情感,更具有文學艺术表现张力。许渊冲先生把翻译的“三美”原则完美地与唐诗相契合,在意境、音律和形式上绝佳地展现了唐诗应有的韵味和境界。宋词又称“长短句”,其形体上的显著特点是参差多变、长短错落,因此在用“三美”原则进行英语翻译时,需要平衡有机处理“音美”、“意美”和“形美”三者之间的关系。以南宋词人辛弃疾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为例,许渊冲先生的英译版本如下:
Tune: The Moon over the West River
Home-Going at Night from the Yellow Sand Bridge
Startled by magpies leaving the branch in moonlight,
I hear cicadas shrill in the breeze at midnight.
The ricefields sweet smell promises a bumper year;
Listen, how frogs croaks please the ear!
Beyond the clouds seven or eight stars twinkle;
Before the hills two or three raindrops sprinkle.
There is an inn beside the village temple. Look!
The winding path leads to the hut beside the brook.
许渊冲先生的译文形式忠实于宋词的句子特点,长短不一,以宋词中的每一个短句为单位进行划分,形成完整的句群,并未因表达意思的准确而忽略“形美”的原则。英版译文共分为两个小节,每一节都以AABB的形式押尾韵区别于原版的押韵方式,但又自成一体;在译文的第二小节中,许渊冲先生又运用了英语中的押头韵的方式,“Beyond”和“Before”在译文中展现了极强的方位感,运用的倒装句式加强刻画夏夜山村静谧、灵动和恬然的情景,在保证“意美”的前提下,促使“音美”更加突出,显示了译者深厚的功底和积淀。意境的表现方面,原文中的“蛙声一片”并未用英语的量词单独译出,而是用名词复数的形式“frogs croaks”形容,虽然牺牲了形式的一致,但是在含义的表达上完全契合,深化了“意美”的内涵。许渊冲先生的译文辩证统一的践行“三美”理论,整体篇幅描绘了黄沙岭的田园风光美景,兼顾视觉、听觉和嗅觉的体验,风景如画。许渊冲先生在应用“三美”的原则时,合理得当地处理了“意美”、“音美”和“形美”三个要素之间的关系,即使要素之间发生冲突,也能够妥善完成译作。
“三美”理论是许渊冲先生在前人理论基础之上重新提炼创造的翻译理论,并且在中国古典诗词的翻译过程中发挥了不可磨灭的作用。“意美”、“音美”和“形美”是翻译整体不同方面的衡量维度,在作品的意境情感烘托、韵律节奏打磨和形式结构建造等方面都有独特的作用。中国古诗词追求表意和审美的结合与统一,缺少任何一个方面都会对诗词的解读造成缺憾,而用外语传译中国古典诗词更是一个挑战。许渊冲先生的翻译“三美”理论,以“意美”为基础,准确表达原文含义;以“音美”和“形美”为补充,使译文更具有音乐和形式的美感,力求中国古诗词在异域的语言环境中重现光彩。
参考文献:
[1]许渊冲.许渊冲经典英译古代诗歌1000首·诗经[M].北京:海豚出版社,2015.
[2]许渊冲.许渊冲经典英译古代诗歌1000首·唐诗[M].北京:海豚出版社,2015.
[3]许渊冲.许渊冲经典英译古代诗歌1000首·宋词[M].北京:海豚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