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场从来没有过的造星“运动”

2017-07-07石翔

电子竞技 2017年11期
关键词:造星明星运动

石翔

“从概率上来讲,以她换男朋友的速度,你最有可能成为她的男友”

这是曾经在知乎上看到过一个搞笑的段子,问题是人们为什么喜欢泰勒·斯威夫特。看似一个笑话,实则触及到在目前电竞造星大潮之下最为核心的方向,同时也是最为根本的问题——很多妄想和现实并没有那么好区分,依托互联网的互动造星模式,在流量上创造的繁荣到底能够有多少转化成真的情感并且持续下去,就和如何成为霉霉的男朋友一样,远未可知。

在“运动”中要时刻保持清醒

在开始讨论关于造星的问题之前,谁都必须清醒的认识,造星能够帮助电竞发展,同时在这个过程中释放出一定的商业利益,但是归根结底,大多数明星的成就之路来自于天赋、运气和个人近乎疯狂自我驱动力,盲目的造星运动必然是资源的极大浪费,也会留给观察者们一个十分浮躁的表象。

在中国很多事情都容易被冠以“运动”这个词,而一旦这个词出现,往往就事情本身就已经走在了危险的边缘。过去八到十个月里迅速出现,融资,然后开始成长起来的电竞泛娱乐经纪公司如雨后春笋一般。平台自己要做,有姑娘资源渠道的人要做,有内容流量的人要做,单纯有钱的人要做,自己本身有点名气的也想着要做,这本身就是一个失去理智的状态,而“造星运动”之后,必然要面临的是一波大清洗,就像几年前楼下成排的沙县小吃一样,此中冷暖,不足为外人道也。

讲个再简单不过的逻辑,中国的电竞用户就那么多,在游戏本身和观赛之外需要杀的时间也就那么多,看游戏又看姑娘的,有小苍、Miss这样的人在;看选手的,Uzi这样的不退役别人机会不大,看骚话逗乐的,pdd还是风采不减。斗鱼嘉年华人再多,占绝大部分流量的明星十个指头肯定数完了。就像留给共享单车创业者的颜色不多了一样,留给电竞造星运动的一线明星位置同样也很少了。

那还要造星么,答案是肯定的,要。

造星运动里,到底谁能挣到钱不知道,但是造星运动的过程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能够让整个电子竞技行业思考流量与现金之间关系的过程,也是对于整个行业从业者标准和素质拔高的过程,纵然中间在翻滚的过程中会露出很多糟粕,但星还是要造。

纵观被阿里巴巴和腾讯重注的整个文娱领域,总体对于偶像的需求始终极大,中国人对于业余时间的认识和使用在每个月里都在悄然变化,互联网的场景和虚拟与现实并行的交互式体验共同构成了未来一段时间对于偶像的需求,即便是顶级的TFBOYS、鹿晗、杨幂也必须走亲民路线,像王菲这样的高冷女神类明星可能短时间之内很难再大红大紫了,毕竟刷火箭让发姐说一句谢谢,比听懂《红豆》里的思愁要容易的多。无需回避,精英审美的驱动的关注和流行正在中国处于低谷,但这恰恰是造星的机会。

场景和体验决定的机会

机会摆在面前需要的是摸索适合电竞的新路,没有什么老路是可以照搬的。娱乐市场中有了T- ara、TFBOYS和AKB48这样三种逐渐长尾化的造星模式,体育圈无论是傅园慧、宁泽涛还是张继科,我们都看到背后有团队在推动,但是他們和电竞差在土壤。

在既有认知里,无论是唱歌、跳舞、打球、游泳,人们都会知道他们中间厉害的人大概厉害在什么地方,而造星的过程更在于凸显差异化,让用户或者说观众了解到他们的不同之处,进而吸引注意力,获得关注与认可,接着寻求情感共鸣,直至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力与金钱。而电竞现在还没解决好,最基本的认知,这些选手一般意义上的厉害到底应该怎么样界定,只有世界冠军是唯一的尺度。有人吐槽《王者荣耀》选手自娱自乐菜得抠脚,的确,拿不了世界冠军就让很多人失去了评判强弱的标准,那成为明星也就更为艰难了。

这样限制了这些明星影响力在广度上的传播,在深度上却产生了一群我们习惯称之为“迷妹”的群体,更多的电竞从业者把他们看做待宰的羔羊,怎么挣迷妹们的钱一度成为行业课题。之所以会出现迷妹,这与直播密切相关,电竞与直播共同发展,过去三年里羁绊越来越深,而这种对内容更粗犷,对情感更直接的媒介让迷妹和他们喜欢的明星越黏越紧。

“如果再努力一点,童扬就是我的男朋友了”相信很多“太太团”的姑娘可能在微醺之后,又或者半睡半醒之间都有过这样的幻觉。就算童扬和霉霉换异性伙伴的速度相当,那成为其女朋友的概率相信理智的时候大家心里都清楚,可是相比于之前的追星模式,去正大广场看一次LPL,在珠江创意产业园的星巴克里坐上一下午遇到和接近明星的成本,比传统娱乐行业实在是低了太多,所以才会让人有了错觉。

这是电竞独有的生态环境,因为直播、草根、社交网络、赛事体系发展等等原因,粉丝和明星之间的距离之前任何时候都近,而这样的近给了造星更多的空间。寻找更贴合年轻人生活方式的使用场景,并且将之变为一种生于互联网而又不局限于互联网的体验,以此来跨过粉丝与明星之间最后的距离,这可能就是电竞和造星关联在一起的密匙。

过去几个月里,电竞人喜欢让自己的明星和传统明星联系在一起,借势当然没错,跟杨幂鹿晗同台竞技是爆点,可不是谁都玩得起,搞来一些三四线娱乐明星到底能够发挥多大的作用就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了。即便是杨幂和鹿晗来了,那也娱乐圈的一套,场景和体验都不对,这样的比较更多的是只能让那些不到二十岁的孩子看上去无比的紧张和稚嫩。无论经纪公司事前培训得多好,他们也只有二十岁,电竞职业选手是他们的第一份工作,凭什么让他们和顶级娱乐明星谈笑风生。

反复强调情景和体验,赛场、俱乐部才是应该继续挖掘的部分,怎么出现在赛场,怎么与粉丝在现场互动,怎么回答好赛后采访,甚至是设计怎样的庆祝动作这样的小事。怎么在直播间里调动好观众的情绪又适当保持亲密而不失格的距离,怎么在社交媒体上与粉丝互动,不着痕迹地泄露一些生活隐私。这些贴近式的互动对于大多数想要成为明星的选手、解说和主持人而言都是可行的,有正确的场景和体验起码能在长尾市场里分一杯羹,至于之前提到的土壤问题,就交给那些“天选之人”吧。

眼泪、微笑和吐槽

在互联网时代里,世界上秘密正在变得越来越少,所以很多时候造星难在背景的呈现和完善的人格,想要单纯的靠内容来支撑已经成为过去式。新时代之下,我们不能说什么样的标准一定是的对的,但起码要对好的明星有一个尺度。

当今的明星到底是什么样子,在寻找一些合适案例的过程中,我最终把目标锁定在了三个1988年生人身上,其中两位是全世界最顶级的明星,一位是中国知名电竞选手,他们之间的生日甚至相差不到两个月。

第一位嗓音独特的女低音,目前已经拿下15座格莱美奖杯,在英国是家喻户晓的灵魂歌者——Adele Laurie Blue Adkins

第二位以驚人远距离投篮能力改变了现代篮球的攻防理念,是无数美国年轻人心中的偶像——Wardell Stephen Curry

第三位DotA时代无疑的王者,虽然没有拿到过TI冠军,确是目前中国DOTA2市场中最具影响力的选手——徐志雷

当我们把这三个1988年出生的人摆在一起的时候,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一些异同,他们都是天赋异禀,在各自的领域里有着足够傲人的成绩,但是把三个人的维基百科简单地摆在一起的时候,我们会看到徐志雷在职业选手之前的经历是一片空白。相信就算只是偶尔看两场金州勇士的比赛,前两年在网易云音乐上买过一张电子版的《25》的资深核弹粉,可能对于Adele和Curry的了解都会比徐志雷丰满,因为有媒体,有社交网络,有无处不达的互联网。

对于粉丝和明星而言,归根结底是一个人认可了另外一个人,不是认可一两场比赛,又或者是一两首歌。人们记住Curry不仅仅是因为他场上的精彩表现,也因为他在生活里难以挑剔的状态,与妻子的恩爱,女儿经常萌翻全场,爸妈总是出现在场边为儿子加油,时不时还抹抹眼泪,社交网络上夫妻二位经常一起搞怪耍宝。虽然远在旧金山,可有了这些,粉丝眼中的明星一下子就丰满了起来,也变得无比可爱。

再看看Adele,人们知道她两岁就跟着单身妈妈艰难成长,一路上每一位影响过她的歌者都被记录在案,2008年左右与男友之间的恩怨情仇与之后的破茧重生更是被传为美谈。有了这些故事之后,每一个听众都更容易从她沙哑的嗓音中找到自己所经历不幸的缩影和那一份《Someone Like You》。

当目光聚集在徐志雷身上的时候,只能找到他职业生涯里与队友的分分合合,生活状态与人设背景上的缺失,让人们在爱上徐志雷的时候总觉得少了点什么,因为最容易产生情感和引起共鸣的部分缺失了。而能让记住的只是那句无奈的吐槽,“如果没有成绩,连呼吸都是错的”。当一个明星不能把一部分的生活状态和历史记忆分享给粉丝的时候,那粉丝的确只能要求你的成绩了。

对于徐志雷而言,错从来都不在没有成绩,而在整个明星形象塑造的过程,这样粉丝才会真的爱上这个人,而非那些不断少说的符号。

爆发之后的去伪存真

如果说电竞圈之前的“天选之人”,李晓峰必然算一个,伍声和徐志雷可能算,若风应该算,简自豪最后算一个吧。这些人身上都有独特的标签,无法复制,很难模拟,时运之下塑造了他们的形象,虽然以娱乐圈的标准来看都很业余,但对于懵懂时代的电竞市场而言,他们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进入造星运动之后,下一个会是谁,之前可能很多人把目光放在守望先锋,如今中国市场里只可能来自王者荣耀了。

下一个站在时代顶端,改变土壤的明星只能有一个人,绝大多数人只能分剩下的一少部分市场,这就是古斯塔夫·勒庞描绘的社会心理学现象,集体心态和集体行为决定大的市场格局。而工业化的精密运作和不断进取的职业精神来决定谁能在剩下的一少部分市场里活得够好,毕竟对于一个迫近1亿活跃度的游戏,小只是相对而言。

在流程工业化和人力职业化程度上的区分逐渐清晰之后,“造星运动”运动也就走到了尽头,过热的市场终将迎来去伪存真的整合期。志在迅速套现的公司会逐渐显现,也相信终归有人能够成功套现离场,而更多的公司可能就倒在了因为人力因素而引起的波动之上。

不明真相的群众有各式各样“领便当”的方式,这里就不再深究,更重要的是留下来经纪公司与造星模式大致会遵循下面几条规律:

1、抱紧厂商的大腿,谁抱得紧抱得稳,谁就活得久。

2、团队里有专业的管理者,可能是来自4A、公关、管理咨询的管理者又或者大型传统企业的中层,这里特别排除了AT之外的互联网企业。因为造星更大程度上是要一套足够严格而稳定的管理制度。

3、团队里有中国影视娱乐行业的里手,或者有北美体育行业的专家,这些人对于市场和粉丝的把握,决定了每一位明星差异化的部分,也是最重要的部分。

4、团队还得有资深的传播学专家或者多年经验的媒体人,对于观众和粉丝的变化,很多时候没有机会去试错,需要丰富的经验和敏锐的眼光去提前解读和预判。

有了上面的标准,其实真伪已辨,四得其三的公司多数应该活得过这一波清洗,剩下的公司只要想清楚怎么收编那些因为经纪公司退场而“流离失所”的选手和周边人员就好。至于整个造星运动从兴起到进入整合期,相信不会太久。

结语:

从概率上来讲,以当下造星发展的趋势推动行业,是电竞走向成熟最快的办法。

猜你喜欢

造星明星运动
“造星”有道(二)
不正经运动范
明星们爱用什么健身APP
扒一扒明星们的
女记者“造星”之死:哥是保安不是男神
疯狂的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