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修水县:构建就业扶持机制助推精准扶贫

2017-07-07周绍福

老区建设 2017年7期
关键词:公益性贫困家庭贫困村

□ 周绍福

修水县:构建就业扶持机制助推精准扶贫

□ 周绍福

去年以来,修水县把贫困家庭富余劳动力有效就业作为脱贫攻坚的一大抓手,探索建立就业扶贫机制,扎实推进“三个一批”工程(就近就业一批、转移就业一批、帮扶就业一批),使劳动力就业有门路、上岗有技能、创收有途径,实现“就业一人,脱贫一户”。

一、动态化建立就业台帐

招聘会现场

对全县2.4万户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富余劳动力进行“实名制”登记,将每个劳动力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健康状况、专业技能、培训愿望、就业意愿等基本情况全部录入县公共就业电子信息数据库和乡镇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所登记平台,实现县、乡镇、村三级同时在线掌握,并根据就业情况实行分类统计,动态更新。目前数据库内建档立卡81795人,做到了“不漏一户、不落一人”。

二、全方位组织岗位对接

为积极拓宽贫困家庭富余劳动力的就业门路,建立“送政策、送岗位、送信息”下乡活动机制,做实就业指导和岗位匹配服务。一是建立定期招聘机制。每季度举办一次专场招聘会,组织县工业园区企业到乡镇现场招聘,提供岗位对接。各贫困村均由挂点帮扶责任单位下派的“第一书记”带队组织劳动力应聘,今年一季度“春风行动”专场招聘会成功对接就业862人,仅盐津铺子一家企业就招工260人。二是建立村企对接机制。结合贫困村的实际需求,动员企业将工厂直接办到村组,设立扶贫车间,让贫困家庭富余劳动力在“家门口”实现就业。截止目前,全县开办扶贫车间28个,惠及扶贫对象1287人。“劳动密集型企业招工难,把扶贫车间建到村里,不仅缓解了企业用工,还让群众有了收入,‘两难’变成‘双赢’。”在乡镇设立多个扶贫车间的凯达服装公司总经理马小英如是说。三是建立劳务合作机制。与毗邻的湘鄂赣三省九县及南昌、九江开发区、共青城等地方开展公共就业合作,并与长三角、珠三角等经济发达地区的劳动就业部门达成劳务输送协议,通过建立“平台共建、信息共享、资源共用、合作共赢”的对外交流与合作机制,成功推荐2216名贫困家庭富余劳动力就业。去年10月份,与浏阳市等湘赣边12县共同开启“情系湘赣边、携手奔小康”就业扶贫区域合作行动。

三、针对性开展技能培训

因村施策、因人施策地制定“订单式”培训菜单,确保劳务技能培训取得实效。一是针对主导产业发展需求开展培训。依托县内劳动密集型产业及各贫困村的主导产业,先后开展服装鞋帽、机械电子、玩具饰品及油茶、蚕桑、山羊养殖等实用技能培训。二是针对贫困户就业需求开展培训。根据贫困户培训意愿,先后开展电子商务、月嫂、护工、烹饪培训班20期,培训1590人次。义宁镇下路源村妇女王竹卿培训后,创办修水县方仁家政服务公司,帮助21个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就业脱贫。三是针对农村生产生活需求开展培训。针对偏远贫困村和出行不便劳动力的实际情况,将培训班办到田间地头,采用“大篷车”式教学方式,进行一线指导、现场示范,实现农活和培训“两不误”,技能和收入“双提高”。

四、强力度实施政策扶持

一是开发公益性岗位。贫困村每千人至少设立2个公益性岗位,保证就业困难户就近就业。先后开发卫生保洁、公路养护、治安巡逻、林间管理、农家书屋管理员等公益性岗位363个,为贫困家庭安排公益性岗位401个,其中落实4050人员、大中专毕业生、残疾人就业276人,发放岗位补贴110万元。三年为贫困家庭定向培养基层农技人员24名。二是给予职介补贴。对介绍贫困家庭富余劳动力到县工业园区企业就业的中介机构或村委会,按每人300元的补贴标准发放职介补贴,目前累计发放职介补贴5.84万元。三是实行创业扶持。对自主创业的贫困户,在创业担保贷款额度上予以倾斜,对担保方式适当放松,贷款上限由之前的5万元提高至30万元。全县共为贫困户发放创业贷款2435万元,扶持487人成功创业,带动就业1460人。港口镇一对大学生夫妻创办的幕村黑花猪项目在中央电视台《致富经》栏目播出。

周绍福,修水县委办公室。

■责任编辑:于龙广

猜你喜欢

公益性贫困家庭贫困村
政府购买农业公益性服务的相关政策文本分析
关于做好公益性岗位开发管理工作策略
贫困村变身“客栈村”——勐腊县勐伴镇河边村的脱贫印记
将贫困家庭高校毕业生纳入就业帮扶
一个贫困村的“暴富”——宝丰村的农业也能让人“吃撑”
长治市沁源县:打好脱贫攻坚战
脱贫攻坚拉响新警报
召开“两后生”职业培训推进会
上蔡县多举措助推计生贫困家庭致富
贫困村建档立卡工作示意图及参考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