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公立医院会计管理运行新模式的构建及运行保障措施

2017-07-06孙宝

中国总会计师 2017年5期
关键词:会计管理保障措施新模式

孙宝

摘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各类私立医院纷纷兴起,并且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公立医院的生存空间被不断挤压,必须在竞争中转变观念。为了规范公立医院的日常管理,我国在2012年颁布了医院的会计制度,对医院的会计核算及会计分析进行了规范和调整。公立医院需紧跟形势,推出新的会计管理运行模式。本文通过简要阐述公立医院会计管理新模式建立的必要性,分析新模式的构建原则,并提出保障措施。

关键词:公立医院 会计管理 新模式 保障措施

一、公立医院会计管理运行新模式建设的必要性

(一)旧模式尚未体现会计管理制度的性质

针对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我国目前的会计管理制度主要分为企业会计制度和预算会计制度。公立医院作为非营利性的单位,应该遵从与预算会计制度,与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制度类似。但是,在旧有会计管理运行模式里,公立医院旧的会计管理制度性质与企业会计制度不同,也不同于预算会计制度,会计性质尚未明晰。公立医院作为与行政事业单位类似的非营利单位,在会计核算上应符合收付实现制的原则,要体现出医院的预算收入和支出。但在旧的运行模式中,医院的会计核算原则是权责发生制,与企业类似。权责发生制体现的是单位在生产进行中发生的收入和费用,不符合公立医院的公益性特征。

(二)旧模式难以满足公立医院体制改革的新要求

公立医院的会计管理体系几经更新,已经形成了较为丰富的会计科目体系,能够完整地反映出医院的过往业务。但会计管理模式仍不具备预估医院未来发展形势的能力,不能够满足医院会计制度改革的需求,原有的会计管理模式对于公立医院日益变化的形势来说是一种限制。另外,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公立医院的资金来源和资金使用形式日益多样,公立医院利用闲置资金进行对外投资的可能性也逐渐加大,在会计管理上又有了新的需求。公立医院系统中也出现了以合资、股份制的形式组建的医院,其会计制度和核算方法不能再固守原有的模式,必须推陈出新。

二、公立医院会计管理运行新模式的构建原则

(一)体现会计的可操作性与谨慎性原则

公立医院的会计管理运行新模式要体现出会计的可操作性和谨慎性原则,要适应公立医院的会计核算范围。在医院体系中,已经将乡镇的卫生院等基层医疗服务机构从公立医院体系中划分出去,那么这类基层医疗服务机构的会计业务也不能纳入到公立医院的会计核算范围中,公立医院的会计核算范围只能是其自身的经济活动资金往来。

(二)强化权责发生制作为会计核算的基础

公立医院的会计核算原则是权责发生制,如前文所述,权责发生制与公立医院的会计管理并未完全吻合。所以,在保留权责发生制作为公立医院会计核算原则的前提下,就要强化公立医院的权责发生制核算基础。在具体的执行上,可以增加“零库存账户用款额度”和“财政应返还额度”两个会计科目,反映出公立医院对财政资金的确认和使用。公立医院的款项收入确认不能只以现金入账为准,在收到财政拨款的收款权利时即可作为入账的依据。在会计科目体系完善的前提下,公立医院的权责发生制核算基础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和强化,丰富了公立医院的会计核算内容,更能符合公立医院的日常管理实际。

(三)体现公立医院的经济活动变化

公立医院的会计管理模式要体现出医院的经济活动变化,要与管理体制改革相互适应。首先,公立医院的新会计模式增加了“长期债券投资”和“长期股权投资”两个会计科目,这两个会计科目的增设能够满足公立医院的日常投资需求,将投资行为反映到一起,这样更能够体现出公立医院的经济活动变化。增设会计科目是体现公立医院未来预知会计事项的一种方法。其次,在公立医院的会计管理制度中,要取消对药品收入和支出的单独核算。因为从收入和支出的性质来看,药品收支和其他收支的性质是等同的,将药品收支单独设立会计科目、单独核算是多余的。应将其纳入到普通医疗服务的收支体系中去。最后,公立医院的成本体系中要加入药品费用和各类耗材的成本,不用将药品成本单独列支。

(四)强化预算管理

新模式要侧重预算的刚性,将预算管理进行了进一步强化。在对医院的收支管理上,新制度规定医院的全部收入和支出都要纳入到预算管理中,要保证预算的完整性,严禁医院由主观因素调整预算项目。新制度强化了医院预算的执行力度,保证每一笔预算资金都用到实处,有效预防了医疗系统的腐败现象。针对收入费用总表的相关填制要求,公立医院要加强预算管理。在科教基金的申请和使用上、财政补助收支上,要针对医院的用款需求,合理安排预算计划。在基金款项的日常管理上,要做到专款专用,服务于科学技术的研究和教育。在长期股权投资的收益方面,医院在进行收益的对比时不能单一统计数字,要把长期股权投资收入成本化因素考虑其中。

三、公立医院会计管理运行新模式的运行保障措施

(一)建立健全各项配套制度和公立医院会计法规体系

政府作为立法的主体,需要牵头组织医疗系统建立行业规范。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建立起一套完整规范的会计核算管理办法和法律法规体系。在法律法规建立之前,应召开各部门、各行业的意见交流会,由资深法律专家和会计学者组织召开。采集各行业的核算需求,对公立医院的会计核算实际情况进行全方位的掌握,再据此制定出相应的规章制度,保证制度的可行性。在法律法规、制度落实之后,要制定出对应的配套补充办法,对各制度进行解释和辅助。新的会计制度要与国际上现金的管理办法保持一致,又要充分结合我国公立医院的具体情况。在制度的角度,保证公立医院的日常会计管理有章可循,保证公立医院的合法权益。

(二)提高公立医院财务从业人员的基本素质

公立医院要加强对财务从业人员的培养,在不影响正常工作的前提下有序开展培训工作,使其在最短时间熟悉医院最新的会计制度。在完成基本的培训工作之后,医院要定期对财务人员的从业素质进行考核,保证财务管理团队的平均业务水平。在医院内部要制定针对于财务管理工作的监督机制,指出医院会计工作上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的意见和建议。提高医院会计核算人员的办事效率,引入电子化辦公流程和会计电算化系统。通过电子信息流程,强化信息的沟通和管理,使各项事务的进行更加方便,且留下记录。在人员的考核中,引入淘汰机制,时刻注意提高财务会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三)树立创新意识

公立医院要在医院的会计管理工作中树立创新的意识并且树立医院的诚信形象。在会计制度已经固定的前提下,要在制度中寻找突破口,在工作中不断创新。公立医院要培养财务管理人员熟练操作会计核算软件的能力,利用会计核算软件,制定出更为科学高效的核算方式和数据交换方法,提高公立医院的会计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在工作中鼓励创新,对能够提出创新方法的部门和人员要予以奖励。公立医院的会计管理关系到了公立医院在预算资金使用上的合理性,是整体医疗服务水平的重要决定因素。这就需要医院推进新型工作模式,搭建更为便利的服务平台。

(四)拓宽公立医院的融资渠道

公立医院应主动拓宽融资渠道,不能单纯依靠财政拨款和药品收入,因为现在的大环境是国家对药品加成的规定日益严格,医院能够在药品和服务上获得的利润空间逐渐减少,可赚取的收入有限。财政拨款的力度无法满足公立医院的转型需求,公立医院必须拓宽融资渠道,解决资金短缺问题。医院可以向银行申请信贷资金,利用公立医院的信用优势来获得更低额的贷款利率。在公立医院发生较大的医疗器械购入时,可以选择融资租赁的方式,而不是一次性投入全部款项。公立医院需要在日产的经营中将资源有限分配,发挥资源利用率。

参考文献:

[1]耿靓.论公立医院会计管理运行新模式的构建及运行保障措施[J].北方经贸,2015(7).

[2]梁颖.论公立医院会计管理运行新模式的构建及运行保障措施[J].中国集体经济,2015(30).

[3]程明.多维会计理论视角下的公立医院财务一体化管理模式初探[J].管理观察,2015(7).

(作者单位:淄博市妇幼保健院)

猜你喜欢

会计管理保障措施新模式
恩施茶叶质量安全现状及保障措施
“互联网+”对会计领域影响思考(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