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互联网+”技术的油田全业务链成本管控模式构建研究及应用

2017-07-06贺小滔赵峰

中国总会计师 2017年5期
关键词:构建互联网+互联网

贺小滔++赵峰

摘要:面对低油价挑战,西北油田分公司采油二廠深入贯彻“突出价值引领,加快创新驱动,积极将‘互联网+、新能源+、新材料+等新模式融合到生产经营各环节”的工作要求,通过开展基于“互联网+”的油田全业务链成本管控模式构建研究工作,基本构建了工程劳务和物资管理线上操作平台,依托互联网技术、手机APP等手段,将互联网的“在线链接、远程互动”的强大优势,与外委劳务、物料消耗业务进行深度融合,将任务(计划)发起到结算确认、挂账付款全部经营活动全部以流程化、信息化、远程化、移动化、无纸化方式呈现,实现成本管理活动“线上流转、线上互动、线上操作”,业务链条明显缩短,工作效率显著提高,最终实现成本管理“提速、提质、提效、升级”,为油田企业业财融合、油田效益开发评价、决策提供强大支撑,有力促进了油田效益的持续改善和提升。

关键词:“互联网+” 全业务链 成本管控模式 构建 应用

一、实施背景

长期以来油田传统的业务发起、成本发生、计量确认、核算入账、资金付款等成本全业务链运转,均由人工通过开具任务书、现场工作量签证、套算定额划价、结算书办理、发票校验挂账,直至完成最后的资金支付环节,全业务链运转存在业务运行效率低下、会计信息和业务信息脱节等共性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财会信息和生产信息存在普遍且严重的滞后性

一是账面成本数据和现场成本消耗不配比,会计信息难以及时反映企业经营成果,对企业经营运行和日常管理决策造成干扰,且错位信息易造成经营决策的“误判、错判”。二是财会信息相对生产信息的滞后性,造成“以本月结算信息编制下月财务预算”现象的普遍存在,月度财务预算对生产经营的指导性、权威性不足。

(二)传统管理模式造成成本全业务链周期长、效率低

一是各科室部门对工程劳务任务书、签证单审批等信息,通过线下台账的方式管理,效率低,易出错,“漏结算”造成的“跨期结算”现象普遍存在。二是甲方任务发包、入场通知、施工方工作量签证、甲乙双方审批、施工情况了解都需要线下沟通,划量、划价、对账效率低且增加了人力物力等成本,导致结算过程繁琐,效率低下。

(三)缺乏标准的传统线下操作,影响核算信息质量

一是由于缺乏系统思维、标准筹划和架构设计,传统的成本核算信息千差万别,成本中心精细化程度更是难以到单井、单机、单站和管理责任主体,为后期油田单井效益评价、区块目标管理带来诸多困难。二是由于底层业务数据分散存放在各个部门,形成各自的线下信息孤岛,数据统计又缺乏高效高精度高质量的手段,核算信息缺乏业务活动的描述和数量计量,使业务分析无法实时提取数据,造成传统财会信息的应用性、扩展性、共享性不足,财会信息支撑经营决策的功用大大减低。

出现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就是运行机制还不够健全和完善,管控手段还不够科学和高效。

二、理论依据

以“互联网+”为技术支撑,以工程劳务和物资管理平台为基础,通过“三单”精细核算,实现成本中心和生产过程的精细化管控,增强预算管控效果,夯实单井效益评价和考核数据基础,提升业务管控能力和经营管理水平,从而创新建立一套基于“互联网+技术”的成本管理新机制。

“互联网+”代表着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它指的是依托互联网信息技术实现互联网与传统产业的联合,以优化生产要素、更新业务体系、重构商业模式等途径来完成经济转型和升级。“互联网+”计划的目的在于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优势,将互联网与传统产业深入融合,以产业升级提升经济生产力,最后实现社会财富的增加。

笔者所在油田通过“互联网+成本管理”新模式,拟通过互联网的“在线链接、远程互动”的强大优势,将油田劳务支出、物料消耗业务发起、结算确认、核算挂账、资金支付等全业务链成本管理节点,全部进行“线上流转、线上操作”,最终实现成本管理“提速、提质、提效、升级”。主要有两个层次的内涵:一方面通过将传统的工程劳务、物资消耗等成本管理与“互联网+”深度融合,将互联网技术深度植入日常的成本管理业务各环节,实现成本业务传统的线下人工操作转变为全新的线上集成流转;另一方面通过传统生产经营活动的互联网化,完成油田成本管理活动的升级。互联网通过将开放、平等、互动等网络特性在传统业务上的运用,创新改善经营管理运行机制,持续增强油田经营管理水平,夯实发展基础。

三、建设情况

以互联网+工程劳务平台为基础,通过“三单”核算,实现成本中心和生产过程的精细化管控,增强预算管控效果,夯实单井效益评价和考核数据基础,提升业务管控能力和经营管理水平,从而创新建立一套基于互联网技术的成本管理新机制。

(一)互联网+工程劳务成本管理平台建设

在项目研究建设中,通过对平台建设实现结算信息流程向生产的延伸,通过从源头起各个生产环节过程的管控和精细化管理,全面提高预算、内控管理水平。将任务书为起点,延伸到工作量的采集签证、工作量结算和发票的开具、以及资金付款,实现各个节点线上管控、结算过程透明化,最终达到公司管理人员实时连接掌握成本真实的发生情况。通过线上结算代替传统结算方式,实现结算流程、结算资料的无纸化、数字化,节约成本、实现共享的同时更好地防范审计风险。在实现线上操作的同时引入移动APP手段管理,通过互联网技术开发出手机APP,更加方便地实现结算业务的实时归集和审批,提供工作效率节约人工成本并加快了结算办理进度。目前劳务平台线上186家单位,以及甲方业务人员共计395人实时上线。

(二)两级库房模式物资管理信息系统

研发物资管理信息系统,在物资收、发、存等环节管控上,改变传统“线下、手工、低效”的物资管理模式,创新建立二级库房管理,库房延伸到管理区,实现物资到单井、单机、单站消耗的精确计量记录,为厂和采油区材料管理提供有效的管理手段,做到精细化管理。最终达到物资管理活动的升级和提速,彻底扭转物资管理方面“效率低、管控弱、风险大”的状态,为“三单”提供精准的数据支撑。

四、应用效果

通过推动“工程劳务、物资管理”两大互联平台建设及应用,实现了以下三个方面的创新。

(一)融入价值链管理思想,构建互利共赢新机制

价值链管理理论认为,在供应链的各个环节中不断地消除不为客户增值的作业,杜绝浪费,从而达到降低供应链成本,提高供应链效率的目的,最大限度地满足客户特殊化多样化的需求,使企业的竞争力不断增强。

本项目是依托互联网技术,通过构建工程劳务和物资管理线上平台,利用移动互联技术、手机APP等手段,将任务(计划)发起到结算确认、挂账付款全部经营活动全部以流程化、信息化、远程化、移动化、无纸化方式呈现,旨在缩短业务链条、提高工作效率,进而实现甲乙双方互利共赢。

一是通过业务办理远程在线互动,全面提升“任务发收、工作量签证、工作量划价、结算发起”等流转效率,尽可能地消除或减少不为承包方(供应方)增值的低效环节和无效节点,缩短资金占款周期,缓解客户财务压力;二是线上流转操作带来的甲乙双方高度协同、远程互动,免去了单据来回流转、打印、会签、审批等繁杂低效线下沟通方式,减除了客户的人员交通运输成本、差旅路途成本等费用支出,改变了传统方式下客户“接活靠等、干活靠车、算账靠跑、要账靠催”的落后局面;三是客户单位纳入线上操作,也满足了客户对业务状态的获悉知情需求,实现信息资源共享。

通过全流程无纸化办公,利用网络、移动APP等技术实现全业务链线上处理,各个流程节点所需的资料影像化、数字化,建立数字资料库,节省成本并提高工作效率,仅单据流转类业务在工作量确认阶段平均减少13个工作日,划价确认阶段平均减少11个工作日,核算入账阶段平均减少39个工作日。与历史同期数据对比明显提高工作效率,增加了数据的流通性,在业务流转环节错误的发现率可以达到98%,整合归集数据为后期的大数据分析提供坚实的基础。

(二)业财融合精细管理,创新成本管理新模式

一是财务管理向生产端延伸,夯实业财融合基本面。通过梳理业务流程和各节点信息资料,根据不同业务类型同步定制任务书、工作量签证、结算划价结算书等各节点信息流,设计和开发《工程劳务管理信息系统》,将工程劳务管理中的任务书开具、工作量签证审核、财务部门划价、财务结算、资金挂账付款等流程信息资料“手工线下”操作,全过程管理纳入系统“线上流转”,通过“无死角、无盲区、全覆盖”的“线上操作”,实现对生产端的深度介入和源头管控,优化再造业务流程的同时,规范业务管理行为,为实现传统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变、传统财务管理向业务财务管理转变,夯实基本“工作面”,实现财务“管理创新和升级提速”。

二是财务管理向精细化拓展,打通业财融合关键点。油田效益开发和油藏经营管理的最小单元是油井,有效核算单井投入、产出数据是开展开发效益分析、评价和决策的关键环节。传统管理要求下,核算数据、会计信息覆盖面仅仅限定在成本消耗的计量,来自单井,甚至单机、单站的料工成本底层业务信息缺失和失准,为财务管理分析、决策带来巨大困扰。本项目依托工程劳务平台、物资管理系统,努力实现成本核算到单井,通过单井核算推进成本管理精细化,为管理会计战略分析、战略决策等职能的实现,打通脉络、铺垫基础。通过项目实施,采油厂直接单井成本核算科目共计45项,覆盖井下作业、测井测试、动力消耗、三倒运输、井场维护、外部施工、安全环保等重点生产业务,份额占比由不足40%提升到69%,成本核算信息精细化水平显著提升,开展油田效益评价的基础条件基本具备。

(三)信息集成数据应用,助力油田开发效益化

本项目以工程劳务、物资管理平台为基础,通过精确定制从单井任务发起到挂账付款全业务链的工程劳务信息,将各链条节点信息纳入系统“线上流转”,精确计量单井工程劳务、物料成本消耗;通过精确定制从单井生产物资采购、入库、发货、盘存全业务链的单井物资消耗信息,将各链条节点信息纳入系统“线上流转”,精确计量单井物资成本消耗;通过高度集成开发生产数据库,精确抽取单井生产时间、采油方式、油气水产量、掺稀比、含水率等关键生产信息,计算单井产出。通过以上三大系统的高度集成,单井效益核算基础数据库,对油田单井月度投入、产出、效益情况进行跟踪分析,及时进行开发效益状况诊断,及时进行决策督导,油田开发情况持续好转。尤其是2016年,面对低油价、寒冬期,转换油田发展方式,紧紧围绕提质增效升级,通过开展开发效益分析,以“三抓”(抓异常井管理、抓掺稀优化、抓结构优化)为突破口,大力实施降本增效、挖潜创效工程,全廠全年关停低效无效井52口,累计节约稀油2.25万吨,关停计转站1座,增量有效区井数上升17口,边际负效区井数下降13口,吨油毛利166.25元/吨,比预算150.60元/吨增利15.65元/吨;吨油措施费、注气费分别为567.92元、220.72元,同比分别下降38.74%、60.37%;现金操作成本7.71亿元,单位成本281.99元/吨,同比下降13.67%;吨油现金操作成本、吨油措施成本和吨油注气成本等主要经营指标,在油田板块也处于领先地位,竞争优势明显!

五、结论认识

(一)互联网+工料成本管控模式,开辟了油田成本管理的新模式

油田油气生产成本主要由工程劳务和物料消耗两大部分构成,互联网+工料成本管控模式下,通过将移动互联技术深度植入生产经营活动,将任务(计划)发起到结算确认、挂账付款全业务链纳入“线上流转、线上互动、线上操作”,形成了以“五化”(流程化、信息化、远程化、移动化、无纸化)为典型特征的油田成本管理新模式,深入推进了生产与经营、技术与经济、财务与业务的有机融合,为油田财务管理从传统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变、从事后分析向事前干预转变,切实发挥“财务官”理财运营核心作用,提供了强大的数据共享平台。

(二)互联网+工料成本管控模式,是做实油田效益开发的重要尝试

油田油气生产成本通过互联网+工料成本管控模式的驱动,将单井、单机、单站精细化核算从理想状态,变为客观现实,同时及时性和精细化的成本核算,加上破除“信息孤岛”的跨资源、跨系统、跨平台的信息数据集成、加工、应用,将油田最小生产单元——油气井的投入产出、效益状况实时呈现出来,为油田效益评价、开发决策提供了较为可靠的信息支持,管理会计对油田开发生产经营的决策支持作用逐渐显现,互联网+工料成本管控模式,是做实油田效益开发的重要尝试。

参考文献:

[1]李闻一.基于“业财融合”的一体化管控——中石油湖北销售公司案例[J].财会月刊,2015(28).

[2]郭建平.“互联网+”在油田社区管理中的应用与思考[J].市场观察,2016(747).

[3]刘宝.建设管理会计团队应对石油价格寒冬——浅析我国石油企业如何建设高绩效管理会计团队[J].中国总会计师,2015(10).

(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西北油田分公司)

猜你喜欢

构建互联网+互联网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环境生态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