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游戏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及其引导策略*

2017-07-06黄少华朱丹红

中国德育 2017年12期
关键词:暴力建构青少年

黄少华?朱丹红

应该加强青少年的网络游戏素养教育,引导青少年玩家养成恰当的网络游戏意识,切实提升他们的是非判断能力、道德评价能力和社会责任感,有效提高青少年对网络游戏的理性分析和辨别能力。

互联网是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之一。随着网络信息技术在经济、文化、社会、政治、国防等领域的广泛应用,互联网在社会生活中逐渐扮演了无所不在的角色。“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通信技术日新月异,深刻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日益激励市场创新、促进经济繁荣、推动社会发展。网络空间越来越成为信息传播的新渠道、生产生活的新空间、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文化繁荣的新载体、社会治理的新平台、交流合作的新纽带、国家主权的新疆域。”[1]但是,随着互联网技术及其社会应用的快速发展,人们也越来越意识到,互联网在带来巨大机遇的同时,也引发了不少新的难题和挑战。青少年因为沉迷网络游戏而造成的负面行为、心理和身体后果,就是一个典型例子,也是互联网之所以引发广泛的社会焦虑和争议的一个重要原因。

一、网络游戏因何对青少年有强大吸引力?

网络游戏创造了一个具有时空压缩、无边界、开放、自由的虚实交织的拟像世界,人们可以在其中从事探险、竞争、互动、交易、建构认同等社会行为。与传统游戏相比,网络游戏具有强烈的互动性、娱乐性、耐玩性、探索性、不确定性等特点,玩家可以把自己的喜怒哀乐投射到游戏角色身上,通过提升自己的游戏技能和等级,影响游戏进程。在游戏过程中,玩家还可以与其他玩家进行实时互动,获得精神上的快乐与情感上的满足。在今天,玩网络游戏已经成为许多青少年宣泄情绪、缓解压力、娱乐身心、塑造形象、实现自我的一种重要方式和途径,这也是网络游戏之所以广受青少年欢迎的一个重要原因[2]。

第一,网络游戏创造了一个不需要身体在场的虚实交织的娱乐空间,这是一个比现实空间更加感性、开放、自由、灵活、自洽的娱乐空间,是一个开放、匿名、弹性、流动、去中心化、网络化的技术空间,同时也是一个由共识、想象和兴趣凝聚而成的社会空间。在网络游戏空间中,不仅虚拟与真实之间的界限变得模糊甚至消失,而且处处充满着惊奇、幻想、冒险、竞争、刺激、颠覆、狂欢的体验,从而吸引青少年玩家沉浸其中,流连忘返。网络游戏让玩家获得了一种“与世界紧紧相连融为一体”的“纯净而完善”的高峰体验[3],或者相反,让玩家沉溺其中不能自拔,陷入“娱乐至死”[4]的境地。

第二,网络游戏不仅塑造了一个虚实交织的娱乐空间,而且为青少年玩家提供了一个通过角色扮演探索自我认同、形塑自我面貌、实现自我成长的虚拟社会空间,从而为青少年提供了探索自我、建构自我的新的实践方式。在网络游戏中,玩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想要扮演的角色,自行决定角色的性别、外形、服饰、职业等,这种角色扮演甚至反过来成为游戏内容的组成部分,影响其他玩家的游戏经验。网络游戏所具有的这种嬉戏的维度,让玩家能够与游戏所揭示的各种可能空间相认同,当可能行动的空间被玩家反思性地运用于自身,被玩家内化、挪用和吸收时,就改变了玩家的自我认同。[5]

第三,网络游戏之所以能够吸引青少年玩家沉浸其中,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网络游戏尤其是大型角色扮演游戏,具有强大的社交功能。在网络游戏过程中,青少年玩家除了从事杀怪、攻城、捡宝、探险、角色扮演等活动外,还能够和其他玩家展开聊天、竞争、合作、分享、交换等各种形式的互动,从而建立和扩展自己的虚拟社会关系网络。在网络游戏中,青少年玩家还能够与地理上分隔的其他玩家结成虚拟团队,一起打怪升级,共同开展集体行动,共同维护和壮大团队利益。正是网络游戏具有的这种强大的社会沟通、社会动员和社会支持功能,促进了青少年玩家在游戏过程中的社会资源积累,满足了青少年玩家的自我和群体归属感。

第四,与传统游戏的文本结构是封闭的不同,网络游戏的文本是一种基于互动性的“超文本”(interactive hypertext),其结构是开放、流动和不确定的。这种游戏文本具有一种“召唤结构”,吸引玩家在其中尽情表演。而玩家在网络游戏过程中的表演活动,又是游戏叙事的重要组成部分,游戏的叙事走向和游戏的内容生产,相当程度上取决于玩家在游戏过程中的表演和叙事实践,取决于玩家在游戏过程中与其他玩家、与游戏文本的互动。游戏玩家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能感受到强烈的自主性和能动性[6],这也是网络游戏吸引青少年玩家流连忘返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网络游戏对青少年有哪些负面影响?

网络游戏对青少年的影响是复杂和多元的。一方面,网络游戏为青少年塑造了一个虚实交织的娱乐空间,建构了一个探索自我的虚拟舞台,拓展了青少年社会互动的渠道;另一方面,网络游戏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醉心虚拟世界、脱离现实生活的风险,有可能引发诸如网络游戏成瘾、网络游戏暴力、人际交往障碍等不良后果。

(一)网络游戏成瘾

网络游戏集合了信息、娱乐、互动、竞技、交易等众多功能,相比现实世界,青少年在网络游戏中更容易获得乐趣、宣泄情绪、缓解压力、体验权力、实现自尊、打发时间、摆脱无聊,因而也更容易引发青少年的网络游戏成瘾。[7]游戏成瘾会造成一系列的消极后果:需要持续不停地玩游戏才能减少不适,获得快乐,导致无法控制玩游戏时间,甚至在学习时也挂着游戏;由于长时间废寝忘食地玩游戏而影响学习成绩、睡眠质量甚至身体健康;由于长时间、习惯性地沉浸在网络游戏中,对网络游戏产生强烈的依赖,甚至达到痴迷的程度,从而处于一种难以自拔的依赖、抑郁和社会隔离状态,一旦离开网络游戏,就出现情绪低落、思维迟缓、神情恍惚等心理和精神问题。

(二)网络游戏暴力

目前流行的网络游戏,大多包含“攻击、战斗、竞争”等暴力内容,在不少网络游戏中,暴力行为甚至被爱国、正义等抽象概念美化为英雄行为,从而客观上对青少年的暴力意识和暴力行为起到了一种激发作用。长期浸淫在暴力游戏中,会导致青少年对暴力变得麻木和不敏感,对暴力更加宽容,从而有可能诱发更多的攻擊情感、攻击冲动和攻击行为。有研究发现,在网络游戏中,存在着大量谩骂、欺骗、抢夺和偷窃装备等暴力行为,甚至有青少年因为长期高强度接触暴力游戏,分不清虚拟世界与现实生活之间的区别,在现实生活中模仿网络游戏中的暴力行为,从而引发现实生活中的暴力犯罪。

(三)人际交往障碍

网络游戏虽然给青少年带来了不少乐趣体验,但是,把大量时间和精力投入到网络游戏中,也有可能导致青少年丧失对现实生活的感受力和积极参与意识。过度使用网络游戏的青少年玩家,通常会更依赖网络游戏,甚至只有借助网络游戏,才能获得情感补偿、情绪发泄、人际交往、团队归属等心理需要的满足。过分依赖网络游戏来满足人际情感补偿和人际交往需要,容易导致现实人际交往时间减少、现实交往兴趣下降、人际情感体验能力削弱、交往质量降低等不良后果,甚至会引发孤僻、冷漠、紧张、不合群、焦虑、易怒等不良的交往体验。更严重的,还有可能导致人格分裂、人格障碍和各种身心疾病,无法适应现实生活、学习和人际交往。

(四)逃避现实生活

网络游戏为青少年建构了一个比现实世界更容易掌控的虚拟世界。相对于现实世界,在虚拟的游戏世界中,青少年更容易实现自己的愿望,成就虚拟、理想的自我。重度网络游戏玩家,甚至只有在游戏世界中才能获得成就感和归属感。但是,建构在虚拟游戏世界中的理想自我,常常无法与现实世界中真实的、有缺陷的自我对接,从而导致虚拟自我与现实自我之间的矛盾与冲突,加剧了青少年对现实自我的失望和挫败感,而这又反过来让青少年玩家更加沉迷游戏世界,热衷于网络游戏塑造的虚拟角色,游离于虚拟与现实的边缘,逃避现实自我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对现实抱持一种冷漠态度,对未来感到迷惘。

三、如何引导青少年健康使用网络游戏?

面对网络游戏对青少年产生的负面影响,如何建构化解策略,规范青少年的网络游戏行为,引导青少年健康使用网络游戏,是一个摆在全社会面前的重要课题。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全社会协同合作,政府、网络开发商、网络游戏平台、学校、各类社会组织、家庭等多位一体,合力推进青少年网络游戏行为的规范与引导。

第一,充分了解青少年的网络游戏动机,引导青少年健康使用网络游戏。青少年之所以会沉迷网络游戏,热衷网络游戏暴力,相当程度上是因为网络游戏能够让他们获得乐趣、宣泄情绪、缓解压力、体验权力、实现自尊、打发时间、摆脱无聊。因此,需要充分了解青少年的网络游戏动机,在此基础上,通过改变动机,抑制消极的网络游戏动机,激发积极的网络游戏动机,达到引导青少年合理、健康地使用网络游戏的目的,从而预防和控制网络游戏成瘾、网络游戏暴力等偏差行为,减少网络游戏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

第二,培育和建构恰当的网络游戏意识,提升青少年玩家的网络游戏素养。面对网络游戏对青少年产生的负面影响,如果政府、学校和家庭一味采取断网、隔离等禁和堵的办法,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应该加强青少年的网络游戏素养教育,引导青少年玩家养成恰当的网络游戏意识,切实提升他们的是非判断能力、道德评价能力和社会责任感,有效提高青少年对网络游戏的理性分析和辨别能力。对于已经游戏成瘾的青少年玩家,要转移他们的注意力,引导和满足他们的现实需求,让他们在现实生活中体验到控制、挑战和互动的乐趣,并通过网络游戏素养教育,重建他们的自信心,达到健康使用网络游戏的目的。

第三,积极推进网络游戏制度建设,建构无害的网络游戏世界。要在网络游戏防沉迷系统、网络游戏实名制的基础上,逐步推行网络游戏分级制度,对暴力、色情、恐怖等内容在網络游戏中的表现程度,给予明确的规定,以帮助学校和家长更有效地控制青少年接触不健康的网络游戏内容。要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限制网络游戏中出现过分暴力、色情和恐怖的内容和场景。组织开发主题健康、情节生动的网络游戏产品,创造良好的网络游戏环境,最大程度地减少网络游戏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

第四,适度限制网络游戏的娱乐性使用,倡导网络游戏的工具性使用。鼓励网络游戏开发商、网络游戏平台开发和推广能够将网络游戏和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道德品质培育、科学知识学习等有效结合的优秀游戏产品,增加学校教育和学生学习过程的趣味性。鼓励学校开设网络游戏课程,对青少年进行网络游戏的法治教育、道德教育、责任意识教育和自我保护意识教育。通过引导青少年适度参与网络游戏,提升他们的自我认知,改善自我体验,锻炼和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反应能力、协调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意志力,增强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让网络游戏成为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要平台。

参考文献:

[1]外交部,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网络空间国际合作战略[N].人民日报,2017-03-02(3).

[2]黄少华.网络游戏意识对网络游戏行为的影响[J].新闻与传播研究,2009(2):59-68.

[3]马斯洛.人的潜能与价值[M].林方,刘小枫,许金声,等译,华夏出版社,1987.366.

[4]波兹曼.娱乐至死,童年的消逝[M].章艳,吴燕莛,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1.

[5]穆尔.从叙事的到超媒体的同一性[J].学术月刊,2006(5):29-36.

[6]Mallon B,Webb,B.Stand up and take your place[J].ACM Computer in Entertainment,2005,3(1):6.

[7]罗莫,比乌拉克.青少年电子游戏与网络成瘾[M].葛金玲,译.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6:19.

【黄少华,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朱丹红,华侨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

责任编辑︱赵 庭

猜你喜欢

暴力建构青少年
多元建构,让研究深度发生
蔬果能让青少年的心理更健康
反性别暴力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中日青少年体质PK
建构游戏玩不够
暴力的班长
暴力和痛苦
“疆独”暴力袭击我驻外使领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