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智慧追问:让数学教学走向深入

2017-07-06戴安定

数学教学通讯·小学版 2017年6期
关键词:方法技巧小学数学

戴安定

摘 要: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有智慧地对学生进行追问,可以让学生及时发现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也可以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而如何追问才是有智慧地追问,则需要教师结合教学经验进行深入探究。

关键词:追问;小学数学;方法技巧

提问是课堂教学中普遍使用的教学方法之一,教师提问的主要目的是集中学生注意力,启发学生对问题进行更深入的思考。追问与提问有异曲同工之妙,它指的是教师在数學课堂教学过程中有目的性进行追问,让学生对数学知识形成更加深刻的印象。

一、在出现错误之处追问——巧妙纠正

追问与提问有异曲同工之妙,也有一定的不同。提问是主动性质的,即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发起的问题,而追问则更多是围绕学生学习提出的问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智慧地提问让数学教学更加深入,教师可以以追问的方式纠正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错误。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小学数学“小数乘小数”之后,教师发现部分学生在课后作业中出现错误,对于小数乘小数的算理理解不到位。例如,课后作业中有一个题目为“1.32×0.5”,正确答案应该是“0.57”,但在学生的答案中,有“5.7”,也有“570”。对于答案为“570”的这部分学生,其答案错得比较明显。教师对其进行追问。

教师:这是小数乘小数,还是整数乘整数?

学生(异口同声):小数乘小数。

教师(继续追问):小数乘小数有什么显著特点?

学生(思考):小数乘小数的乘积比任意一个乘数小。

在教师的追问下,答案为“570”的学生恍然大悟,重新计算数学题,最终得出了正确的答案。

而对于答案为“5.7”的这部分学生,教师也对其进行了追问。

教师:这个算式里面的乘数的小数点后面共有几位?

学生:三位。

教师:你是怎么计算这个数学问题的?

学生:将1.32扩大100倍得到132,再将0.5扩大10倍得到5。对扩大后的数字进行计算得到570,由100×10得到1000,用570÷1000即可得到0.57。

学生在教师的追问下,顺利纠错,不仅可以让学生对数学知识形成深刻的印象,也可以让学生更加牢固地掌握计算的技巧和方法,对提高学生的数学整体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在缺乏深度之处追问——水到渠成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根据小学生的年龄层次和数学水平,既不可提出难度过大的数学问题,也不可以设置缺乏深度的数学问题,主要是因为这两种问题都容易让学生对学习数学丧失兴趣。而教师在课堂中追问,在缺乏深度之处合理进行追问,就可以水到渠成提高数学水平。

例如在学习“循环小数”这一部分内容的时候,教学内容相对比较简单,仅仅要求学生掌握什么是循环小数,怎样表示循环小数?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向学生剖析数学知识,如“2÷3”是循环小数,学生仅仅记住了2÷3是循环小数,但不知道为什么它是循环小数,也不知道它是否属于可循环小数。在教师“唱独角戏”的情况下,学生渐渐对数学课堂失去热情,沉闷的数学课堂导致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大打折扣。针对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以另一种追问方式引导学生深入解析数学知识。

教师:2÷3等于多少?

学生(计算之后):0.666…6。

教师(继续追问):根据计算结果它能不能被除尽?

学生(异口同声):不能。

教师(总结性发言):由一个数除另一个数,如果结果不能有余数,则为循环小数。

在一番追问之后,教师发现学生的学习热情明显高涨,学生对继续学习数学显示出了极大的兴趣。由此,教师继续用追问的方式剖析本节课另一个重点,即“怎样判断一个数是否为可循环小数?”

由此可见,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在浅显之处合理应用追问的方式,充分发挥出追问的重要作用,既可以让学生对参与数学课堂产生浓厚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也可以巩固深化学生对重要数学知识点的认识和理解,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水平。

三、在产生困惑之处追问——柳暗花明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疑惑是正常的,主要是因为在探索真理的过程中,学生利用自己仅有的知识分析问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在这种情况下就容易出现困惑;另一方面,数学问题的不同解决方式方法,也会让学生对自己所掌握的数学知识产生困惑。而教师在学生困惑之处合理追问,则可以让学生在学习数学时“柳暗花明”。

例如在学习“列方程解应用题”这一部分内容的时候,课堂教学中教师提出数学问题“兄弟两人去买一本儿童漫画书,如果让哥哥来买还差4.4元,若用弟弟的钱来买还差5.6元,两人合买这本书又多3元,你知道这本书的价钱吗?”由于才开始涉及解方程的数学知识,大部分学生对这一部分知识的应用并不是很熟练,知识掌握的有限性导致学生在思考问题时受到很大的局限,所以学生对数学问题产生了困惑。由此,教师有目的性地对学生进行追问,以期启发学生数学思维。

教师:在这个数学问题中,我们要求什么?

学生:书的价钱。

教师:那我们知不知道书的价钱?

学生:不知道。

在教师的追问下,学生恍然大悟,明白这个数学问题可以用字母代替数字来处理。由此,学生设书的价钱为x。而在找到解题关键点之后,学生再次陷入困惑。

教师:从题目中你能否知道哥哥有多少钱?

学生分析题目中给出的已知条件,用5.6-4.4=1.2,得出结论。

以此类推,教师循序渐进引导学生思考数学问题,一步步找到问题的突破口,从而正确解答出数学问题。

由此可见,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要让教师的追问十分恰当,就需要观察学生学习数学的情况以及学生解题中存在的问题,在学生困惑时进行有目的地追问,帮助学生化难为简,就可以逐步实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目标。

四、在理解重点之处追问——画龙点睛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在数学知识理解重点之处追问,就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主要是因为通常理解重点之处的知识点难度系数相对较大,教师适当地追问,可以让学生对重要数学知识点形成更加深刻的認识和理解。

现以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第五单元“多边形的面积”为例,这一单元主要涉及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面积的计算,而学生则需要掌握计算公式。对此,在开展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以设置相关数学问题的方式进行追问,让学生对数学知识点产生更加深刻的印象。如“在△ABC中,已知底边AB=3,高AC=4,求△ABC的面积”,简单的数学问题,重点考查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程度。学生灵活应用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就可以达到教师追问的重要目的。

由此可见,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进行追问,需要掌握追问的技巧,其中在理解重点之处,由教师对学生进行追问,让学生以更加深刻的角度思考数学问题,不仅可以让学生对数学问题有新的认识,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也可以让学生对数学知识产生更加深刻的理解。

五、在发生意外之处追问——生成精彩

“生活处处有意外”,学生在学习中也容易出现意外。对于学生出现的意外教师不能置之不理,相反应该对其形成足够的重视。学生之所以出现意外,还是由于学生对数学知识掌握得不够全面。与此同时,教师进行适当追问,则可以让学生全面理解和掌握知识。

例如在学习“公因数和公倍数”这一部分知识的时候,教师发现部分学生课后作业中对公因数和公倍数的分解不够彻底。针对学生学习中出现的这一“意外”,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再次导入大量与公因数和公倍数相关的数学问题,以期通过深化对学生的训练,加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掌握。同时,教师适当提问,让学生可以“拨开云雾”。

教师:什么是公因数?

学生: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整数,如果有一个整数是共同的因数,则称之为公因数,如36和28的公因数是4。

以此类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意外形成足够的重视,通过追问的方式,让学生重新认识数学知识点,自然而然就能保证学生所掌握的数学知识点的准确性和全面性。

六、在生成空白之处追问——彰显智慧

数学课本教材涉及的数学知识点有限,教师在知识点空白之处进行追问,一方面可以了解学生对课本已有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另一方面,可以观察学生的数学思维发展情况,有目的性地补充数学知识,促使学生形成完整的数学知识体系。

例如在教学“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时候,通过课内学习学生已经对相关知识点形成了较为系统的认识。由于学生学过整数、小数的乘除,在学习这一部分内容的时候,教师通过追问的方式帮助学生弥补知识空白之处。

教师:你明白了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规则技巧,那同分母乘除是否适用这个规律?

学生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甚至根据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认识,尝试设置数学问题代入教师提出的问题中,通过解答数学问题得出正确结论。

由此可见,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在数学知识生成空白之处进行追问,可以彰显学生的智慧,同时还对对学生学习数学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总之,“追问”作为一种有效的课堂教学的方式方法,被巧用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可以产生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所以,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对“追问”进行深度发掘,合理利用追问不断提高学生的数学水平。

猜你喜欢

方法技巧小学数学
主持人控制会议离题的方法技巧
高中数学问题情境化教学
论广播电视新闻编辑的方法和技巧
数学错题的自主管理与有效利用研究
建模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基于新理念的学生反思意识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