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后教策略”,提高课堂效益
2017-07-06何纯
何纯
摘 要:当前,“小组合作学习”风生水起,但虎头蛇尾者常有之,究其原因是合作学习之后教师的教学行为(本文简称“后教”)不力,随意性较强,科学性不足,导致课堂效益低下。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后教”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主导作用发挥得好,学生潜在的学习创造性才能得以充分挖掘和发展。本文着重从后教的定义、原则、策略三方面加以阐述,力求寻找一套科学且行之有效的后教策略,以提高课堂效益。
关键词:后教;策略;效益
当前,教师注重学生主体性发展,积极倡导小组合作学习,但笔者发现“小组合作学习”之后教师的教学行为(本文简称“后教”)往往令课堂虎头蛇尾,随意性较强,科学性不足,导致课堂效益低下。新课标强调: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处理好讲授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因此,笔者聚焦教师的教学行为,通过大量案例,着重研究了“后教策略”。
一、什么叫“后教策略”
“后教”,顾名思义是学生自主学习之后教师的教学行为,它不同于学生自主学习前教师的教(本文称之为“前教”),“前教”可设计可预设,是一个相对静态的过程,而“后教”需考验教师的教学机智,是个动态的过程。笔者通过实践发现,这个环节虽考验的是教师的教学机智,但也不是无规律可循,它有其一定的原则与方法,即“后教策略”。
二、“后教”的原则
“后教”能随心所欲吗?答案是否定的,有效的后教必须遵循科学的方法与原则,笔者总结出以下三个原则。
(一)引导性原则
北京市著名特级教师刘德武说过:“教师要踩在学生的思维线上,脉搏才能与学生一起跳动。只有立足学生的思维实践,遵循学生思维发展的规律,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思考。”教师要基于学生的思维点,善于从学生的回答中抓住有用信息及时引导,不能对学生的回答置之不理,更不能操之过急,越俎代庖,用自己的回答代替学生的回答。
一位教师在教学折线统计图的特点时提了一个问题:每月参观科技馆的人数是变化的,怎么从折线上看出变化的快慢呢?小组讨论后一位学生展示汇报,教师不甚满意,这时一位男生急得站起来:“我从折线的高低看出来的。”教师愣了一下,未作评价,可见以上均不是他所想要的答案,于是教师指着折线统计图开始讲解:看,这一段是平的,说明什么?这一段是陡的……显然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脱节了,如果教师引导男生举例说说高低是什么意思,即可引出平、陡两个字来,何需教师再费力讲解呢?
(二)适宜性原则
教师要理性地把握后教的时机,不能“放任自流”。有时要快速切入,及时引导,及时追问,让问题在学生的高度关注中得以解决,切不可为了充分展示学生的自主性,任由学生发挥而错失引导时机,该出手时就出手,及时点拨、启发,使得展示更高效,学习更有实效。下面是一位教师在教学正比例的意义时出现了后教不及时的现象。
彩带数量与总价的关系如表1所示。A:总价是怎样随着数量的变化而变化的?B:相应的总价与数量的比分别是多少?比值是多少?
生1:总价随着数量的变化而增加。(回答不具体,此处应立即后教)
生2:……
接下来教师实施后教。
师:同学们有补充吗?
(学生沉默。)
师:刚才××(生1)同学说总价是随着数量的变化而增加的,那是怎样随着数量的变化而增加的呢?能说具体些吗?
此时后教已晚,从学生的沉默可看出学生的关注度明显减弱,效果也大打折扣。
有时要放慢节奏,故意让问题完全暴露出来,然后集中火力一网打尽。譬如教学《圆锥的体积》时,当学生得出“圆柱体积是圆锥的3倍”时,教师不要急于引导,可多请几位学生回答,当他们均同意以上结论时,再不动声色地拿出不等底等高的圆柱与圆锥做一次试验,让学生自己发现其结论的错误,从而对该知识点留下深刻的印象。
(三)针对性原则
美国心理学家奥苏泊尔说过:“影响学习最重要的原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我们应当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去进行教学。”后教不能面面俱到,不要在学生已知的问题上耗时,需结合学生的回答抓住关键点、薄弱点有的放矢地教学。后教时基于学生的学习汇报,对浅显的点化提升,对偏离的拨正航向,对错误的辨别否定,对疑惑的引导探究,对有效的深化升华。当前,一些教师不能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有效后教,眉毛胡子一把抓,浪费了大量时间,导致教学效率低下。
三、“后教策略”的分类及应用
后教策略是在教学规律的指导下,教师根据特定的教育、教学情境对教学原则、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变通使用,它的稳定性相对来说不足,更具有灵活性,但我们可以总结出它的一些共性。笔者从众多案例中归纳出四类典型策略。
(一)问题追问式后教
法国教育家保罗弗莱登说过:“没有对话就没有交流,也就没有真正的教学,课堂应该是对话的课堂。”追问是教师课堂对话的主要形式,是课堂效能的关键所在。课堂中问題追问式后教策略使用较多,学生在展示汇报中总有一些重点、难点、关键点、模糊点需要教师的点拨与引导,追问是引导中的常用策略,通过追问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让模糊点变得清晰,让关键点得以明确。以《三角形三边关系》为例,在得出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这一结论后,教师指着不能围成三角形的两组小棒追问“这两组小棒中都有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但它们围成了三角形吗?”,让学生明白须增加“任意”两个字,接着继续追问:给出5厘米、6厘米、8厘米的三根小棒,怎样判断它能否围成三角形呢?通过追问,学生对三角形的三边关系理解得更为深刻与透彻。
(二)拓展延伸式后教
由于学生受其知识储备及其经验的影响,小组合作学习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但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有些问题需要在学生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深化,当学生的研究结论出来后,教师可以由此及彼,引领学生进一步探究。当小组研究的问题不全面时,可采取横向拓展策略,如教学《圆柱的认识》时,当学生探究出圆柱侧面与长方形的关系后,拓展提问“侧面展开还可以是什么图形?”,让学生进一步发现圆柱侧面与平行四边形的关系。当学生研究的问题还不够深入时,可纵向拓展,如教学《位置与方向》时,一位教师先放手让学生画,然后一步步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拓展式后教提升了学生思维的广度与深度,让学习更扎实、高效。
(三)总结提升式后教
自主学习中学生脑海中的信息比较零散,其答案也往往冗长啰唆或不够准确,教师后教时要引领学生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化繁为简,帮助学生提炼总结,将零散的知识准确、清晰地聚焦于一点,提升其思维品质。教学《角的度量》时,当学生汇报量角的步骤时,笔者引导学生用简约的词总结出量角的步骤。生:第一步是将量角器的中心点对准角的顶点。师:这句话太长,我们能不能用两个字概括?对什么?生:对点。生:第二步是0刻度线对准角的一条边。师:两个字概括。师:对边。第三步再引导学生总结出“读数”两个字。
(四)情境渲染式后教
后教时如果能根据学生的汇报,不露痕迹地创设一种情境,让学生产生愉悦的情感体验,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如制造认知冲突、营造错误氛围、打造辩论场景等,便犹如在课堂中注入一股清新的空气,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1. 制造冲突,渲染气氛。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学生的心理会经历平衡到不平衡再到平衡的循环往复的过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不断打破学生已有的知识平衡状态,帮助学生建立新的平衡,这样才能促进学生认知的不断发展。教师可以提供与已有经验相矛盾的内容,打破学生原有知识平衡状态,让学生产生认知冲突,学生就会全身心投入,积极思考,以达到心理平衡。譬如教学《掷一掷》,当学生汇报了6、7、9、2、4、12的组合后,教师后教:看6的组合,如果我再添个5+1行不行?生:不行,与1+5是一样的。师:我认为不一样(制造认知冲突)。学生茫然,教师走向展台演示:如果大骰子为5,小骰子是1;我再反过来,大骰子是1,小骰子是5,这两次的和都是6,但它们一样吗?此时学生恍然大悟。寥寥数语便让学生茅塞顿开,记忆深刻。
2. 将错就错,渲染气氛。叶圣陶说过:“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不露痕迹的教育是最有效的教育。有时小组汇报的答案并不正确,教师不要急于评价,不动声色将错就错,根据学生的答案创设一个问题情境,把错误答案放进这一特定的问题情境中,错误便会在这一情境中得以放大,教师不用解释学生便能发现错误所在,这样教学效果会更好。
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后教是教师主导作用的体现,有效的后教能保证课堂教学的高效率、高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