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基层党建工作的特点及规律
2017-07-06
[摘要] 党的十八大以来,北京市各级党组织牢固树立“抓好党建就是最大政绩”意识,坚持以首善标准推动全市基层党建工作水平整体提升。文章立足超大型首都城市特点,围绕强化政治功能、完善组织体系、强化动力支撑、提供有力保障、坚持统筹协调等五方面,提炼出首都基层党建工作的特点和规律,对基层党建工作具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
[关键词] 首都基层党建; 组织体系; 特点; 规律
[中图分类号] D6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29-1445(2017)06-0021-04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抓基层打基础作为长远之计和固本之举,不断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北京市各级党组织牢固树立“抓好党建就是最大政绩”意识,坚持以首善标准推动全市基层党建工作水平整体提升。按照市委关于“深刻把握超大型首都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的特点和规律”的要求1,市党建研究所课题组深入有关区、市委部(工)委、国企和高校开展调研,总结经验做法,提炼出首都基层党建工作的特点和规律。
强化政治功能是首都基层党建工作的首要标准
一是在落实中央重大决策部署中发挥首都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市基层党组织坚持首善标准,旗帜鲜明讲政治,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模范贯彻执行中央重大决策部署,为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发挥重要作用。通州区开展“建设副中心、向前站一步”主题教育实践活动,通过交流研讨、查摆问题、承诺践诺,引领带动广大党员干部自觉向中心聚焦、为大局聚力,积极推动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延庆区在筹备2019年世园会和2022年冬奥会等重大活动中,发挥基层党建工作的政治核心、统筹协调和衔接联动作用,将党建工作融入重大项目,与项目实施同步推进。
二是在承担好重大政治任务中凸显首都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决定了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标准更高、要求更嚴、特点更突出。在2014年APEC峰会、9·3阅兵、“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等重大活动中,全市基层党组织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广大党员群众积极开展志愿服务,为各项重大活动顺利开展提供了坚强保障。西城区西长安街街道工委立足特殊区位提出“红墙意识”,教育引导党员群众坚持“四个必须”,打造“五个一流”,建设“京城第一街道”。
三是在引领发展、发挥好战斗堡垒作用中强化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全市基层党组织坚持融入首都经济社会改革发展,在有序疏解非首都功能、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治理“大城市病”等中心工作中做表率、当先锋。朝阳区制定《疏解非首都功能工作方案》,建立区、街道(乡镇)、社区(村)三级联动机制,带动全区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群众坚决打好功能疏解攻坚战。大兴区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首都新机场建设中的作用,有效控制抢栽抢种和违法建设,涉及的13个村全在规定时间内拆迁完毕,既维护了村民的合法权益,又保障了项目的顺利实施。北汽福田公司党委实施“党管决策、党管干部、党管人才、党管监督”,形成规范有序、作用有为、执行有力的党建工作格局,实现“政治核心”与“经济中心”有效融合、相互推进。
首都基层党组织发挥政治功能的规律性认识:一是必须把政治功能作为基层党组织的“魂”。把强化政治功能放在首位,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群众切实提高政治站位,以更高标准、更严要求践行“四个意识”。二是必须在服务中心工作中增强基层党建功能。紧紧围绕首都改革发展大局,在推动“疏功能、转方式、治环境、补短板、促协同”工作中充分发挥基层党建工作优势。三是必须突出基层党建的首善标准。强化首都意识,将首善标准落实到基层党建工作各方面和全过程,建设基层党建首善之区。
完善适应基层社会治理结构变化的党组织体系是首都基层党建的根本保证
一是创新方法,扩大党组织覆盖面。大力加强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两个覆盖”,通过单独建、联合建、行业建等形式推进非公企业党组织组建工作,组建率由2010年的31.8%提升至2016年底的83%,规模以上非公企业党组织基本实现了全覆盖。将市总工会、团市委、市科协等27家市级单位认定为“枢纽型”社会组织,负责本领域党建工作,突出抓好律师事务所、注册会计师事务所、注册税务师事务所、大协会、大商会等规模较大、人员较多的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实行“行业抓、抓行业”,推动商务楼宇“五站合一”,实现1297座商务楼宇“两个覆盖”,建立全国首家互联网协会党委,成立全市出租汽车行业协会党委,将物业、保安等行业党建工作纳入区域化党建,实现重点行业“两个覆盖”。
二是优化设置,增强党组织功能。紧跟农业产业化、城乡一体化步伐,打破城乡、地域和行业界限,不断调整优化党组织设置,探索形成了村村联建型、产业带动型、村企联建型、村居联动型等党组织设置模式。牢牢把握城市治理和社会建设新任务新要求,打破条块限制,推行街道“大工委制”和社区“大党委制”,构建首都特色的区域化党建工作新格局。东城区东直门街道将社区划分为管理网格,形成“街道工委—社区党委—网格党支部—楼门院党小组”四级党建工作体系。
三是理顺关系,完善领导机制。着眼于建立完善基层党建工作责任体系,完善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协调、行业系统具体指导、有关方面齐抓共管,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基层党建工作领导体制。充分发挥统战、工商、民政、司法、农业、教育、卫生、国资委等部门抓行业系统党建的优势,形成了上下联动、左右协同、合力推进的基层党建工作格局。建立完善区、系统和乡镇(街道)两级基层党建工作述职评议考核制度,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责任。丰台区将全区81个委办局、群团组织、事业单位按照分工归口、责任覆盖的原则划分为11个系统党建工作组,由主管区领导挂帅,形成了有序运转的党建工作运行机制。
健全和完善首都基层党组织体系的规律性认识:一是必须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完善党的组织体系。基层社会发展到什么阶段,党的组织体系建设就要跟进到什么阶段,做到哪里有群众哪里就有党的工作、哪里有党员哪里就有党组织、哪里有党组织哪里就有健全的组织生活和党组织作用的充分发挥。二是必须坚持基层党组织体系与社会治理结构变化相适应。基层党组织必须适应基层社会治理主体多元变化,创新组织设置,优化党组织体系,增强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和影响力。三是必须坚持以创新精神推进党组织体系建设。注重理念创新,通盘考虑、统筹协调,使基层党组织有效嵌入社会空间,真正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强化动力支撑是推动首都基层党建运行的核心要素
一是传承红色基因,永葆不断前进的内生动力。石景山区在非公有制企业中开展以“传承红色基因,提高治理能力”为主题的微党课,提高非公有制企业对党的政治认同。顺义区高丽营镇一村党支部书记对党怀有深厚感情,带领党员“明职责、亮身份、做表率”,倡导“红心引领,入孝出悌,崇文善礼,知乐善舞,亲水护绿,遵规守制”村民文化,党建引领作用显著。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针对青年学生思想活跃的特点,以“爱祖国、爱航空、爱航天、爱北航”的“四爱”教育为载体,借助新媒体手段,落实落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二是加强督导考评,将责任压力转化为自觉动力。基层党建工作不能只靠基层党组织“自转”,需要层层传导压力,形成上下合力,推动责任落实。昌平区制定党建责任、责任倒查和基本制度规定“三个清单”,成立5个基层党建工作巡回检查组,每季度深入基层巡查责任落实情况,纳入年度考核。平谷区坚持“输血”“造血”并重,安排重点区直部门和实力较强的企业党组织,与50个经济薄弱村和低收入村党组织结对,落实“一村一策、精准帮带”工作责任。
三是坚持群众路线,把赢得群众认同作为根本动力。坚持走好新形势下的群众路线,怀柔区深入开展“百名干部包村居、千名干部回家乡、万名党员进社区”活动,组织党员干部帮助村居发展出主意、想办法、办实事,实现了全区284个行政村、32个社区全覆盖。房山区持续推动城乡结对共建工作,开展了“携手共建新农村”“百村帮扶”“连心共建”等工程,统筹推进基层党建工作。
基层党建工作动力来源的规律性认识:一是必须发挥内生动力的决定性作用。坚持教育引导,打牢思想政治基础,增强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群众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二是必须注重基层党组织的动力激发。要严格工作落实,强化督导检查,层层传导基层党建工作压力,不断把内在的责任压力转化为外在的工作驱动力。三是必须坚持人民满意标准。围绕群众需求开展服务,增加群众对党的工作认同。
保障有力是首都基层党建运行发展的基础
一是选优配强干部队伍,做好人才保障。加强以基层党组织书记为重点的基层干部队伍建设,精心培育骨干力量。分批选派“第一书记”到村任职,落实“一定三有”政策,拓宽优秀村党组织书记政治发展空间,出台《关于村干部基本待遇和基本保障的实施办法(试行)》,健全完善村干部待遇保障机制。提高社区党务工作者基本待遇,探索开展从优秀社区党组织书记中考录事业编制人员。选派党建工作指导员,联系指导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海淀区组织选派543名党员到社区担任专职副书记,选派179名党员干部对口帮助基层党组织解决难题。
二是加大资金投入,提高经费保障水平。制定进一步加强基层党组织工作和活动经费管理的办法,经费标准从党员人均100元提高到200元。加大对重点领域、薄弱领域党组织建设经费投入力度,对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实行党费全额返还。拨付公益事业专项补助资金,保障村、社区党组织基本运行。按照每村15万元、社区20万元标准,设立城乡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经费。
三是调动各方资源,落实阵地保障。全面落实农村党组织活动场所规范化建设、社区党建“三有一化”、非公党建工作阵地“六有”标准,全市村级党组织活动场所全部达到90平方米的标准,社区办公和服务用房基本达到350平方米标准,在金融街、中关村、CBD、亦庄等“两新”组织集聚地区建立党建活动阵地,方便各党组织开展活动。
四是注重规范化运行,加强制度机制保障。制定、修订了一批基层党建制度性文件,如《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区域化党建工作的意见》《关于规范基层党组织设置的指导意见》等,明确基层党组织工作职责、规范工作流程、完善工作程序,从制度机制上保障基层党建工作正常运行。
强化基层基础保障工作的规律性认识:一是必须坚持以人的保障为中心。要以基层党组织书记为重点,以基层党务干部为骨干,以党员为主体,建设一支政治坚定、素质优良、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基层党员干部队伍。二是必须结合实际提供保障。要根据基层党组织的特点和需求,多提供“雪中送炭”和有针对性的保障,促进党组织发挥自身优势,强化“造血”功能。三是必须重视提高保障的效益。努力发挥基础保障的最大效益,使人员作用得到充分发挥、经费真正用在刀刃上、阵地有效利用起来、制度机制切实贯彻执行。
坚持统筹协调是首都基层党建的基本方式
一是统筹首都党建资源,大力推进共建共享。注重发挥平台优势,整合区域资源,通过园区统筹、街区统筹、网格统筹、商圈统筹、楼宇统筹等模式,构建“条块结合、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驻共建”的区域化党建工作体系。西城区月坛街道针对驻区中央单位集中的特点,健全双向沟通机制,整合服务资源,调动中央单位参与社区建设。海淀区充分利用驻区高校和科研院所集中的优势,积极搭建校地联建区域化平台,以“校地共建”“结对共建”等形式,促进区域基层党建发展。
二是统筹社会力量,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全市基层党组织围绕落实首都城市战略定位、有序疏解非首都功能,采取党建联席会议制度,采取“轮值主席”“圆桌议政”“居民问政”等方式,调动多方力量共同参与社会治理。门头沟区按照党建引领、政府牵头、多方参与、共驻共建原则,推进“参与式协商”社区自治模式,实现“大事共议、实事共办、要事共决、急事共商”。
三是统筹活动空间,推动基层党建工作信息化。近年来,全市大力推动基层党建工作信息化建设,推广网络“e支部”、微型党课、党建微信群,探索网上党代表工作室、网上党员大会、党员议事厅,不断扩大基层党建工作覆盖面和影响力。密云区开发推广基层党建全程纪实系统,推进了基层党建工作透明化、规范化、科学化。
统筹协调推进基层党建工作的规律性认识:一是必须坚持“大党建”理念、“开放式”运行。要打破地域、时空界限和组织壁垒,通过“党建+”模式,构建开放、高效、融合、互动的大党建工作格局。二是必须坚持眼睛向下、重心下移。既要给基层下达“过河”任务,加强对基层党建工作的宏观设计和整体谋划;又要帮助基层解决“桥”和“船”的问题,加强具体指导,解决实际问题。三是必须坚持系统集成、避免零敲碎打。把“单打独斗”的要素集中起来“团体作战”,形成多重互动效应和强大合力,提升基层党建工作的整体水平。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宣傳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
[2]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全面从严治党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
责任编辑 / 高 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