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交媒介传播的稳态均衡及信息传播抑制策略

2017-07-06张新刚何万波

统计与决策 2017年11期
关键词:均衡点感染者稳态

张新刚,何万波

(1.黄冈师范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湖北黄冈438000;2.重庆工商大学财政金融学院,重庆400067)

社交媒介传播的稳态均衡及信息传播抑制策略

张新刚1,何万波2

(1.黄冈师范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湖北黄冈438000;2.重庆工商大学财政金融学院,重庆400067)

文章以“互联网+”技术下的社交网络为媒体载体,构建了媒介传播的SIR模型,并给出了媒介传播的稳态均衡条件。在此基础上,加入信息传播潜伏者变量,将SIR模型拓展为SEIR模型。拓展的SEIR模型表明,在无法确知信息网络全局结构的情况下,重要熟人免疫策略即可达成对目标信息的免疫作用。

媒介经济学;社交媒介传播;信息传播稳态均衡;传播免疫机制

0 引言

社交媒介(Socialmedia)即社交网络,最早由美国心理学教授Milgram S(1967)[1]提出,并在其六度分隔理论(six degrees of separation)中指出,在社会交往过程中,每一社会个体只需通过6个人就能与任何一个陌生人打交道。这一理论被后来学者又称为“小世界效应理论”。随着“互联网+”的运用,社交媒介已不仅仅止于20世纪70年代的实体社交网络,当下的虚拟社交网络在信息传播过程中已大有可为。在“互联网+”下的社交网络中,巨量信息使得人们难以甄别其真假,信息传播速度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于是,“信息爆炸”时代,社交网络的信息传播何时能够达到传播均衡的状态?对于未经证实的信息(比如“不良信息”或“谣言”)如何才能使其“止于智者”?信息传播的抑制策略如何制定与实施?为此,本文拟基于现有文献,构建信息传播的SIR模型及其稳定均衡点方程。并据此引入“潜伏者”变量,将SIR模型拓展成信息传播SIER模型,在此基础上确立重要熟人免疫策略。

1 基于SIR模型的信息传播稳态均衡

1.1 SIR模型与信息传播速率

为了研究信息传播机制,本文假定信息传播载体可处于三种基本状态,相应地,传播节点分别为易感染者(又称健康者)S、感染者I和免疫者R三种。对于特定信息而言,健康者从未接收过此信息本身尚处于“无知”状态;感染者已经接收并处于信息传播状态之中;与健康者相比,免疫者也不传播此信息,但它已经接收过此信息,而且已经做出甄别处理认为此信息无传播价值而不再传播此信息。

接下来,本文做如下设定:(1)感染者I接受信息后,通过信息甄别,认为此信息无传播价值而拒绝传播(即成为免疫者R)的概率为p1;(2)在信息爆炸的当今社会,大多数信息是不经意间在人们眼前流过,使其成为人们“不记得”的信息,即信息会有被遗忘的可能。由于“被遗忘”的存在,使得感染者I和免疫者R又可能成为易感染者S,设其概率分别为p2与p3;(3)接受信息后,健康者S成为免疫者R的概率为p4,成为感染者I的概率为p5。于是,信息传播SIR模型可作如图1表述:

图1 信息传播S|R模型

为了考察信息在社交网络里的传播机制,特用变量(t)、I(t)、R(t)分别表征t时刻社交网络健康者、感染者和免疫者的密度分布,则:

公式(1)的初始状态为(即t=0时):

于是得到信息传播的平均场方程如下

联立公式(3),得出信息密度:

1.2 信息传播稳态均衡求解

接下来寻求社交网络信息传播的均衡点,即S,I,R能相互转化的信息传播状态,此时S,I,R三节点密度变率为0,结合式(5),得出数理表达式如下:

对上式求解,得到两个平衡解X1、X2:

均衡点X1即为初始状态,社交网络处于“无知”状态,无外界信息的传入,此时,对于特定信息而言,所有节点都处于健康状态,即易感染状态;均衡点X2为社交网络的动态平衡状态,信息在此社交网络中,处于稳定传播之中,S, I,R三种节点处于动态平衡之中。

其中,得:

所以,均衡点X1处有:

由式(10),并据劳斯-赫尔维茨(Routh-Hurwitz)稳定性判据可得X1为稳态均衡点[3]。此时,无论社交网络中有多少健康接点,由于没有信息源的存在,感染节点都不复存在。

第二,当Q0>1时,X1处于非稳态,前已述及,反之亦然。此时将X2代入式(9),得均衡点X2处的Jacobi矩阵方程如下:

由式(12),并据劳斯-赫尔维茨(Routh-Hurwitz)稳定性判据可得X2为稳态均衡点。此时,社交网络中的节点S,I,R状态均收敛于Y2,在此信息交换过程中,S,I,R节点密度保持动态均衡状态。

因此,得出结论:(1)当Q0<1时,X1为社交网络信息传播的稳态均衡点;(2)当Q0>1时,X1为社交网络信息传播的非稳状态点,X2为社交网络信息传播的均衡稳态点,此时,在此信息交换过程中,S,I,R节点密度保持动态均衡。

2 置入潜伏者变量的信息传播SEIR模型

在上述SIR信息传播模型中,本文设定了信息传播节点的三种基本状态:易感染者(又称健康者)S、感染者I和免疫者R。并且设定:健康者处于“无知”状态,感染者正处于接收并传播信息状态之中;免疫者已经接收但不再传播信息。接下来,本文在上述三种状态的基础上,再引入潜伏者E变量。并假定:(1)潜伏者是信息的潜在传播者,它接收过此信息,由于“遗忘机制”的存在,它暂时没有传播此信息,但也没有获得免疫,后续再次接收此信息,可能再次成为感染者I或免疫者R;(2)潜伏者E再次接收此信息后,转变成感染者I的概率设定为p7,转变成免疫者R的概率设定为p8;健康者S接收信息后,转变成潜伏者E的概率设定为p6;已经“潜伏”过的免疫者转变成感染者I的概率设定为p9。于是,原来的SIR信息传播模型就可以拓展为下述SIER模型,如图2所示。

图2 信息传播S|ER模型

令t时刻社交网络中的节点数量为N,此时,式(1)就转换为:

S(t)+I(t)+E(t)+R(t)=N,(0≤pi≤1),∀i=1,...,9(13)

其中,S(t),E(t),I(t),R(t)分别为四种节点的密度(以数量表征),此时,以偏微分表述的信息传播平均场方程变成如下式:

式(14)中第一子式表示信息传播过程中健康者S的变化率;第二子式表示信息传播过程中感染者I的变化率;第三子式表示信息传播过程中潜伏者E的变化率;第四子式表示信息传播过程中免疫者R的变化率。

考察现有相关文献[5],根据上述SIER模型的信息传播平均场方程,再结合前述信息传播的稳态均衡模型,绘制出了信息传播的仿真模型,如图3所示。

图3 基于社交网络的信息传播仿真模型图

从图3可得出:健康节点S(t)从初始时间(t=0)起,即随社交网络中感染者I(t)和潜伏者E(t)的增加而减少,且其衰减速率逐渐趋缓至0;而感染者I(t)和潜伏者E(t)从初始时间(t=0)起就迅速递增,至时间t=1时,其数量达到最大值而逐渐趋减,速率至0,数量也最终趋向0;免疫者R(t)从初始时间(t=0)起一路迅速增长,最终(t=tM)增加速率趋缓,数量趋向于最大值N(此时潜伏者E(t)也不再“潜伏”,再次接收信息后,变成免疫者),即所有社交网络用户基本已经“免疫”,信息不再“肆虐”传播,信息传播趋向均衡态,即达到上述的X2均衡点,信息传播的“基本再生参数”Q0>1,此时的S,I,R节点密度保持动态均衡。

3 社交网络信息传播的抑制策略

由上文可知,潜伏者E(t)也是影响社交网络信息传播的重要变量,但是,潜伏者再次接收信息后,既有转变成感染者I(t)的可能,也有转变成免疫者R(t)的可能。也就是说,潜伏者E(t)的后续转变状态是“不定”的,没有方向性。而且从图2可知,潜伏者E(t)后续“连通”感染者I(t)或免疫者R(t)。为此,接下来本文结合社交网络拓扑结构特性,运用无权无向网络图G(如图4所示)对社交网络信息(主要是不良信息,如“谣言”等)传播的抑制策略进行构建。

图4 社交网络信息传播的无权无向网络图G

在社交网络信息传播的无权无向网络图G中,“边”与“边”的连通“无向”,点与点之间的线“无权”,即能连通,距离为1(不相通则距离为0)。在下文中,要求构建社交网络的免疫策略,即为指定一选取的节点1作为初始节点,要求寻求从1出发到网络图G中的其他节点i的最短路径d,即为节点1到其他节点i进行免疫的被控制程度。基于此原理,构建以下社交网络信息传播的抑制策略:

步骤3:通过执行步骤2后,根据关系的重要性程度给节点Si建立一个关系群,即子网络Gi,并判定其是否连通。若Gi连通,则计算子网络Gi所有节点与Si的关系,并按其重要性大小进行排序。

步骤4:将步骤3中子网络Gi中的关系重要性大小分成一般熟人关系和重要熟人关系等两组,分别记为,此时数组;

步骤5:对i=i+1进行测算,重复运行上述步骤1至步骤4,计算出d值,并得出数组,即为社交网络G中易感染节点Si的社交关系群。然后考虑各关系者对Si的影响程度,实施信息矫正,最终使“谣言止于智者”,不良信息传播得以抑制。

利用图4,不少文献提出了诸多不良信息的抑制策略,如顾亦然,夏玲玲(2012)[5]就以社交网络Facebook为研究对象,对目标免疫、熟人免疫和重要熟人免疫策略做出过研究。研究结果显示,重要熟人免疫策略较目标免疫更具优势。因为相对于目标免疫策略,重要熟人免疫策略只需选定考察节点的最重要关系群及其个体(上所述Gi中的g2及其成员),而无须详细掌握社交网络拓扑结构值全貌。本文认为,在社交网络信息传播实践中,任一社会个体都有其特定的“朋友圈”,其中定有关系最密切或关系最重要的人。为此,对某一特定信息,针对特定社交网络中的某一特定社会成员或某一特定群体,进行信息引导,可寻求其关系最重要的人或最可靠的人予以实施。这种重要熟人免疫策略将能起到路径畅、成本低、效率高的效果。

4 结论

本文通过对社交媒介传播进行分析,研究信息传播机制,借鉴传染病模型理论构建社交网络信息传播的SIR模型,加入信息传播潜伏者变量,将SIR模型拓展为SEIR模型。分析得出在无法确定信息网络全局的情况下,重要熟人免疫策略可实现对目标信息的免疫作用,由此得出以下结论:

(1)对社交网络传播机理进行分析,设定信息传播载体的传播节点,分别为易感染者(又称健康者)、感染者和免疫者三种,介绍传染者、健康者、免疫者之间的密度分布,基于传播速率建立信息传播SIR模型。通过模型分析的结果显示,熟人免疫策略能很好达成对目标信息的免疫作用。

(2)寻求社交网络信息传播的均衡点,当信息传播的“基本再生参数”小于1时,初始状态为社交网络的信息传播稳态均衡点;当信息传播的“基本再生参数”大于1时,初始状态为社交网络的信息传播的非稳状态点,社交网络的动态平衡状态为社交网络信息传播的均衡稳态点,在此信息交换过程中,传染者、健康者、免疫者三者节点密度保持动态均衡。

(3)结合社交网络拓扑结构特性,运用无权无向网络图可以得到诸多不良信息的抑制策略,其中重要熟人免疫策略较目标免疫更具优势。在针对社交网络的特定对象进行信息引导时,可通过与其关系最重要的人来进行具体实施,且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1]Milgram S.Behavioral Study of Obedience[J].Journal of Abnormal and Social Psychology,1967,67,(4).

[2]Van den Driessche P,Watmough.J.Reproduction Numbers and Subthreshold Endemic Equilibria of Compartmental Models for Disease Transmission[J].MathBiosci,2002,(180).

[3]谢彦麟.用Euclid序列解Routh-Hurwitz问题与判定驻定组稳定性[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6,(1).

[4]Wang Y B,Xiao G X,Liu J.Dynamics of Competing Ideas in Complex Social Systems[J].New Journal of Physics,2012,14,(1).

[5]顾亦然,夏玲玲.在线社交网络中谣言的传播与抑制[J].物理学报, 2012,61(23).

(责任编辑/刘柳青)

G206.2

A

1002-6487(2017)11-0045-04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项目(14YJC860002);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016BS012)

张新刚(1980—),男,黑龙江哈尔滨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媒介经济与理论。何万波(1965—),男,四川广安人,副教授,研究方向:互联网财税理论与政策。

猜你喜欢

均衡点感染者稳态
可变速抽水蓄能机组稳态运行特性研究
碳化硅复合包壳稳态应力与失效概率分析
电厂热力系统稳态仿真软件开发
艾滋病感染者就医和就业歧视状况调查
元中期历史剧对社会稳态的皈依与维护
交易成本理论在油田企业小修业务自营和外包决策中的应用分析
三级供应链投资模型的评价管理
交通拥堵均衡点分析
HIV感染者48例内镜检查特征分析
艾滋病感染者管理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