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龙眼茶栽培林地选择试验

2017-07-06许敬良

林业勘察设计 2017年4期
关键词:中坡坡位阳坡

许敬良

(福建省闽清县林业局,福建 闽清 350800)

龙眼茶属小果油茶(camelliameiocarpa),是小果油茶中经长期人工选择与培育出来的优良农家品种[1]。闽清县是福建省油茶重点产区之一,现有油茶面积4 133 hm2,在全县16个乡镇均有分布,其中面积超过330 hm2以上的乡镇有6个。主要种植的品种以龙眼茶为主,占全县油茶总面积的80%左右,2009年以来引进了闽优系列的油茶闽43、闽48、闽60等品种。近年来闽清县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油茶产业发展,将其列入闽清县“十大农业产业”发展项目之一。为此,近年来,笔者在参阅相关研究[2-5]的基础上,在闽清县塔庄镇林洞村开展了不同海拔、坡向和坡位龙眼茶栽培对比试验,进行技术总结,为龙眼茶栽培林地选择提供技术指导。

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位于闽清县塔庄镇林洞村,试验地总面积20.1 hm2,地理坐标26°12′13″N、118°43′06″E,坡度17~20°。试验地≥10℃的活动积温5 200~6 300 ℃/a,平均气温18~23℃,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6.8~11.6℃,极端最低气温-5.2℃,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28~34℃,极端高温43℃,无霜期210~240 d。年平均降雨量1 500~2 200 mm。土壤为红壤,立地质量等级Ⅲ级。

2 实验方法

2.1 实验设计

2007年11月对实验地块进行水平带状整地,2008年春季进行造林。龙眼茶苗采用闽清县白洋国营苗圃培育的2年生容器苗,造林密度2.5 m×3 m(1 334 株/hm2)。实验分别选择海拔103~172 m、314~367 m、623~696 m的三个山场,每个山场面积6.7 hm2。在不同海拔的山场分别在阳坡、半阳坡、阴坡的上坡、中坡、下坡部位进行油茶容器苗种植。造林后每年5~6月和9~10月进行锄草松土,造林后第二年起每年施肥2次,并采用相同措施进行整形修剪和抚育管理。

2.2 调查及统计分析

于2016年11月上旬,在每块不同海拔试验地的阳坡、半阳坡、阴坡的上坡、中坡、下坡部位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地块设置25.82 m×25.82 m的标准地1个,对每个标准地内的油茶果进行分别采摘标号,标号时注明海拔、坡向、坡位,并对不同的标号油茶果进行重量统计。实验数据采用DPSV7.55版统计软件进行比较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不同海拔对龙眼茶产量的影响

海拔314~367 m的龙眼茶产果量、含油率、产油量最大,海拔103~172 m的次之,海拔623~696 m的最小(表1)。海拔314~367 m的龙眼茶产果量为7 086 kg/hm2,分别比海拔103~172 m、海拔623~696 m的高出18.5%、52.3%;产油量分别高出23.4%、62.9%。经方差分析表明不同海拔的龙眼茶产油量差异达极显著水平(表4)。

表1 不同海拔对龙眼茶产量的影响

3.2 不同坡向对龙眼茶产量的影响

阳坡的龙眼茶产果量、含油率、产油量最大,半阳坡次之,阴坡最小(表2)。阳坡的龙眼茶产果量为7 569 kg/hm2,分别比半阳坡、阴坡高出15.7%、41.8%;阳坡龙眼茶产油量分别比半阳坡、阴坡高出22%、60.6%。经方差分析表明不同坡向的龙眼茶产油量差异达极显著水平(表4)。

表2 不同坡向对龙眼茶产量的影响

3.3 不同坡位对龙眼茶产量的影响

中坡的龙眼茶产果量、含油率、产油量最大,下坡次之,上坡最小(表3)。中坡的龙眼茶产果量为7 375 kg/hm2,分别比上坡、下坡高出10.8%、22.1%;中坡龙眼茶产油量分别比上坡、下坡高出12.3%、27.1%。经方差分析表明不同坡位的龙眼茶产油量差异达极显著水平。

表3 不同坡位对龙眼茶产量的影响

表4 不同海拔、坡向、坡位油茶产油量的方差分析

注:F0.01(2.24)=5.61;**为差异极显著

4 结论与讨论

龙眼茶喜光喜温,较好的光照、温度是龙眼茶丰产的必要前提[2]。实验结果表明,海拔、坡向、坡位对龙眼茶产油量具有极显著影响。在相同立质量等级和相同经营措施条件下,海拔因子中,海拔314~367 m的油茶林产油量最大,达538.5 kg/hm2;坡向因子中,阳坡的产油量最大,达582.8 kg/hm2;坡位因子中,中坡的产油量最大,达560.5 kg/hm2。可见,在适宜的海拔条件下,阳坡的中坡位龙眼茶生长发育良好,结果多,产量最高。因此,在相同立地质量条件下培育龙眼茶丰产林时最好应选择在高丘(海拔250~500 m)的阳坡、中坡种植为宜。

影响龙眼茶生长的立地因子除海拔、坡向、坡位外,还有立地质量等级、坡度等,并与经营者的生产管理水平有关。其他立地因子和生产管理措施对龙眼茶产量的影响有待进一步研究。

[1] 熊年康,郭江,陈祥平,等.油茶优良农家品种龙眼茶的丰产性状研究 [J].福建林业科技,1987(2):13-15.

[2] 周如君.油茶栽培技术要点 [J].林业实用技术,2002(10):16-18.

[3] 郭玉芳.浅谈油茶的种植与管理 [J].吉林科技,2010(5):21-23.

[4] 高集美.油茶丰产栽培技术 [J].河北林业科技,2010(1):10-13.

[5] 林涛.油茶树栽培管理技术浅析 [J].农业服务,2010(3):19-21.

猜你喜欢

中坡坡位阳坡
坡位对芳樟矮林生物量空间分配和精油产量的影响
毛竹林下不同坡位种植黄花倒水莲生长效果分析
杉木间伐对林分生长的影响
不同坡向 坡位对祁连圆柏生长的影响
冀西北阳坡硅藻土矿地质特征及应用前景
闽北山地坡位对湿地松生长和养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有关林线高低问题
坡向坡位及郁闭度对森林公园内林下南方红豆杉生长的影响
不同坡位对毛竹林小气候及地上生长的影响
种植地坡向和坡位对楸树引种早期生长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