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料分析与检测实验教学改革的探讨
2017-07-05徐秀景
蒋 磊 徐秀景
(宿州职业技术学院 安徽·宿州 234101)
饲料分析与检测实验教学改革的探讨
蒋 磊 徐秀景
(宿州职业技术学院 安徽·宿州 234101)
为适应新时期饲料行业人才培养的需要,结合院校实验教学现状,通过对饲料分析与检测实验内容的优化、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进及考核方式的完善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探索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
饲料分析与检测;实验教学;人才培养;教学改革
实验教学作为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是理论教学的延续和深化,更侧重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已逐步列为高等院校教育教学水平评价考核的刚性指标。随着国家不断推进从业人员就业准入制度,专业岗位对人才的需求趋于更高标准,要求学生既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又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进一步提升了实验教学的基础性地位[1]。饲料分析与检测是动物科学专业的必修课,具有较强的实践应用性,课程将饲料学理论和生产实践紧密联系,着重培养学生实验操作、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饲料营养成分测定、外观质量评定及优劣原料鉴别等项目化教学,使学生掌握饲料企业从原料到产品等各环节的品控技术。笔者立足于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专业人才,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初步形成实验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
1 优化实验教学内容
传统实验教学模式固化、内容单一,多以验证性实验为主,过多的强调实验结果;学生在实验操作时按部就班,缺乏创新意识的引导,限制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对此,应优化教学大纲和实验内容(见表1),在巩固学生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增加综合性实验内容,着重培养学生实践技能、应用能力和创新意识。应遵循实用性和先进性原则,压缩删减一些重复的验证性实验,如饲料样本采样及水分测定、常规原料鉴别、饲料均匀度与颗粒硬度测定等;保留基础实用性实验,如饲料中常规概略养分测定、钙和磷的测定、选做食盐、碳水化合物和总能的测定等[2]。主要补充和更新一些综合性的实验,如细化粗纤维的成分,分为半纤维素、纤维素和木质素,使实验结果更准确反映饲料的营养价值;饲料品质分析与检测,包括优劣饲料评定、饲料安全性、霉菌毒素含量的测定等;氨基酸、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测定,掌握近红外光谱仪、液气相色谱仪、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等精密仪器的操作方法。此外,为促进学生知识的理解与运用,可拓展自主性设计实验,如青贮饲料制作、饲料配方设计、实验操作方法改进等。
表1 饲料分析与检测实验内容的变化
2 改进教学方式方法
2.1 教学与科研结合,提倡连续性实验
饲料分析与检测项目繁多,尤其常规概略养分测定(如粗纤维、粗蛋白、粗灰分等)处理流程耗时费力,在规定的实验课时内难以完成指标的测定,同时部分实验相互关联,要求实验操作具有连续性。因此,应调整理论和实验的课时比例,逐步达到1:1;将传统的期末集中实验调整为“平时+期末”的综合实验,即平时一周的两次小课改为一次大课(课时不变),进行随堂实验教学,保证了实验的连续性及内容的深度。加强教学与科研结合,既可在实验教学中引入新成果、新技术及新工艺,保证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完整性和适应性,又能够进一步验证科研成果的可操作性和可重复性,培养学生求知和创新的科学态度[3]。可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的教科研项目;引导和组织学生申报省市级大学生科技创新创业项目;积极参加相关领域的技能大赛等。
2.2 改进教学模式,激发学习兴趣
传统的实验教学为复制性模式,通常为实验员课前准备好所需的仪器、材料及试剂,教师按照实验目的、实验内容、操作步骤及实验结果等流程逐步讲解,同时进行实验演示及注意事项提醒,最后再由学生按部就班的重复此过程。该教学模式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隔离了理论与生产应用的联系,也阻碍了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由此,应尝试引入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将传授知识为主的理念转变为以解决问题和完成任务为主的多维互动式理念,将填鸭式教学转为探究式学习,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破解实验教学诸多难题[4]。如青贮饲料制作教学,教师可根据某变量(含水量、碳水化合物含量、酸度等)不同分配任务,要求学生研究其对青贮效果的影响。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教师要及时检查指导,掌握和记录实验效果,最后要组织同学相互点评,教师整体评价等。
2.3 加强校企合作,鼓励深入生产
教学实践表明,实验教学改革的最大优势是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产相结合,为学生提供真实的生产现场,在一线实践中更好的吸收和转化知识。要发挥校企联合的优势,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以课程参观实习的形式组织学生进入企业,让学生了解企业文化和发展,提前接触生产,不仅能够明确学生学习的目的性,也能让学生感受行业的广阔前景,激发学习兴趣;安排学生利用寒暑假到相关行业进行短期实习,从事生产和市场服务工作,全面把握饲料行业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为今后的就业奠定良好的基础。
3 完善考核方式
为客观反映学生掌握技能的熟练度及规范度,实验教学考核应根据多项指标进行综合测评。(1)纪律和态度方面,如出勤率、实验的重视程度;(2)实验操作方面,如实验方案制定与实施、仪器使用、实验操作熟练度等;(3)实验总结方面,如学生口述实验过程、注意事项及存在问题,或实验心得与创新点;(4)实验报告方面,如字迹工整程度、语言表达、结果分析等。将综合考评内容贯穿于实验始终,能够培养学生注重细节的良好习惯,树立科学严谨与勇于创新的工作态度,切实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4 结语
实验教学是应用型学科重点改革的方向,反映着职业技术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通过实验课程体系的调整与改进,改变传统的师生关系,教师由主导者变为引导者,而学生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求知,回归教育的真谛,培养了学生实践技能与创新能力,提高了综合素质。当然,饲料分析与检测课程有自身的特点,在进行教学改革实施前还需进一步深入探讨。
[1]蒋磊.高职畜牧兽医职业技能鉴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6,37(11):76-77.
[2]邹优敬,夏中生,王士长,等.饲料分析及营养价值评定实验技术实验教学改革的做法及效果[J].广西农业生物科学,2007,26 (6):164-167,195.
[3]唐德富.动物营养与饲料学实验教学改革与创新人才培养[J].畜牧兽医杂志,2014,33(4):103-105.
[4]董娜,王素梅,王艳辉.饲料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3,34(7-8):30-32.
责任编辑:徐向阳
审 稿 人:宋 斌
G712
A
1009-8534(2017)03-
养殖业技能型人才培养计划 (2015zjjh052);动物营养与饲料专业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究(2015jyxm511)
蒋磊,宿州职业技术学院助教,硕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