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并发肺动脉高压危险因素分析
2017-07-05刘丹汪冬梅郝凤杰王立冬刘海英
刘丹,汪冬梅,郝凤杰,王立冬,刘海英
(承德市中心医院,河北承德067000)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并发肺动脉高压危险因素分析
刘丹,汪冬梅,郝凤杰,王立冬,刘海英
(承德市中心医院,河北承德067000)
目的 分析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简称甲亢)患者并发肺动脉高压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126例甲亢患者,其中单纯甲亢患者86例、甲亢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40例,采用χ2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比较两者性别、年龄、甲亢病程、BMI、吸烟史、饮酒史、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心率、血清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T3)、血清总甲状腺素(TT4)、甲状腺激素(TSH),采用logistic回归对甲亢并发肺动脉高压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单纯甲亢患者与甲亢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性别、年龄、饮酒、LVEF、TT3比较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甲亢患者并发肺动脉高压的相关因素有年龄(OR=1.068,95%CI:0.862~0.974,P<0.01)、饮酒(OR=0.721,95%CI:1.189~2.135,P<0.05)、LVEF(OR=0.911,95%CI:1.035~1.672,P<0.05)。结论 高龄、饮酒、左心室功能减弱是甲亢并发肺动脉高压的危险因素。
肺动脉高压;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危险因素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简称甲亢)表现为心率加快、心肌收缩力增强、全血容量增加以及外周血管阻力降低等,导致心血管系统处于高动力状态[1]。肺动脉高压是在病理学上,以肺动脉压力异常升高和肺血管床进行性闭塞为主要特征的一类疾病,缺乏早期特异性临床特征[2,3]。肺动脉高压的病因尚未完全阐明,2013年第五届世界肺高血压学术会议中将甲亢发生肺动脉高压归类于“相关于某些危险因素而机制未明的肺高压”。近年来,许多研究证实甲亢和肺动脉高压之间存在密切关系,其发病机制可能与自身免疫反应导致血管内皮损伤及功能紊乱相关[4~6]。肺动脉高压会造成血流动力学异常,诊治不恰当或者不及时都可能造成心脏扩大或心力衰竭。目前,甲亢并发肺动脉高压的危险因素仍不明确,本研究回顾性分析126例甲亢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甲亢并发肺动脉高压的危险因素,为甲亢合并肺动脉高压的预防及临床诊疗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收集2014年3月~2015年9月承德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26例甲亢患者,其中男45例、女81例,年龄(40±11)岁,多结节性毒性甲状腺肿23例、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Graves病)92例、Graves病合并桥本甲状腺炎11例。所有患者静息时接受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测肺动脉收缩压(PASP),其中单纯甲亢患者86例(PASP<30 mmHg)、甲亢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40例(PASP≥30 mmHg)。单纯甲亢患者中男30例、女56例,年龄(39±11)岁;甲亢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中男13例、女27例,年龄(48±13)岁。甲亢诊断参照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会2007年《甲状腺疾病诊治指南》;肺动脉高压诊断参照2009年欧洲心脏病学会(ESC)指南。排除标准:心脏器质性疾病患者;慢性呼吸道疾病患者及肺血管疾病患者;肾功能不全患者;恶性肿瘤患者;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近期有外伤手术史。所有研究对象参加此次临床研究前均签署了知情同意书,本研究经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危险因素分析方法 通过查阅住院记录、各种辅助检查单、随访记录等病案资料,采用统一的调查内容表格收集126例研究对象的相关信息。纳入危险因素包括性别、年龄、甲亢病程、BMI、吸烟史、饮酒史、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心率、血清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T3)、血清总甲状腺素(TT4)、甲状腺激素(TSH)。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甲亢并发肺动脉高压危险因素的单因素分析采用χ2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甲亢并发肺动脉高压单因素分析结果 见表1。
表1 甲亢并发肺动脉单因素分析结果(例)
2.2 甲亢并发肺动脉高压多因素分析结果 见表2。
表2 甲亢并发肺动脉高压多因素分析结果
3 讨论
肺动脉高压在甲亢中发生率近年报道呈上升趋势,国外研究显示甲亢患者肺动脉高压出现的概率在40%左右[7]。国内研究[8]显示,用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甲亢患者,发现35.6%有肺动脉高压,本研究甲亢患者中肺动脉高压发生率为31.7%(40/126),与前者基本接近,但低于国外研究报道的甲亢患者肺动脉高压的患病率。由于肺动脉高压在甲亢中临床表现不典型,且其可导致严重发生症,甚至发生右心衰竭[9]。且相关研究[10]报道,部分甲亢患者在未发生甲亢性心脏病时也可出现肺动脉高压,且肺动脉高压与甲亢病程无关,提示甲亢并发肺动脉高压还另有原因。因此本研究分析了甲亢并发肺动脉高压的危险因素。
美国NHLBI数据显示,35~44岁美国男性人群中肺动脉高压的患病率为10%左右,而65岁以上人群的患病率高达28%。相关研究[11]表明,大于60岁的老人左心室舒张功能较60岁以前的人下降更明显,老年人不仅舒张期峰值流速增加,而且充盈时间延长,从而使流速时间积分增加,本研究中甲亢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较单纯甲亢患者年龄≥65岁患者比例高,且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为甲亢患者并发肺动脉高压的影响因素,提示65岁以上老年甲亢患者更容易出现肺动脉高压。乙醇损害心肌细胞,破坏细胞膜的完整性,使线粒体变性,心肌耗氧量剧增,导致心肌收缩力下降。长期饮酒可以导致心肌损害,其主要表现类似扩张性心肌病,而扩张性心肌病患者收缩期左心室心尖位室壁的最大纵向应变明显低于正常人[12]。本研究显示,甲亢患者中肺动脉高压的发生与饮酒有关,多因素分析显示饮酒是甲亢患者并发肺动脉高压的影响因素。肺动脉高压可能与左室早期舒张功能障碍导致的左室充盈压增加有关[13]。美国心脏病学会基金会/美国心脏病协会2009年专家共识[14]指出,毛细血管楔压与左心房压、左心室舒张期末压密切相关,毛细血管楔压增高表明左心室舒张末期压力升高。LVEF下降会导致左心室内压力增大,肺静脉压被动升高,跨肺压升高,毛细血管楔压随之升高,从而导致肺动脉压升高。本研究显示,甲亢患者中肺动脉高压的发生与LVEF下降有关,多因素分析显示LVEF是甲亢患者并发肺动脉高压的影响因素。可见,高龄、饮酒、左心室功能减弱是甲亢并发肺动脉高压的危险因素。
[1] 刘梅,周炳凤,施有为,等.甲状腺功能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研究[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15,24(3):267-270.
[2] 段永建,易群.肺动脉高压病因及治疗研究进展[J].西部医学,2016,28(8):1178-1180.
[3] 吕民,符韶鹏,王巍,等.高肺血流肺动脉高压形成机制的研究[J].中国免疫学杂志,2014,30(9):1240-1244.
[4] 何庆,谷优优,高志红等.Graves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合并肺动脉高压、全血细胞减少一例[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13,12(12):1002-1003.
[5] 王艺萍,赵娜,刘煜,等.尿毒症难治性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患者肺动脉压变化及其相关因素分析[J].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14,40(3):17-21.
[6] 樊勇,郝燕捷,张卓莉.结缔组织病相关肺动脉高压自身免疫性炎症及治疗[J].中华临床免疫和变态反应杂志,2015,9(4):318-323.
[7] Trapp CM, Elder RW, Gerken AT, et al. Pediatric 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 and hyperthyroidism:a potentially fatal combination[J]. J ClinEndocrinol Metab, 2012,97(7):2217-2222.
[8] 张佳,李红.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合并肺动脉高压临床分析[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14,30(2):133-134.
[9] Srimatkandada P. Severe autoimmune hyperthyroidism in two patients with 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 after treatment with epoprostenol[J]. Med, 2014,4(2):1-3.
[10] Galiè N, Barberà JA, Frost AE, et al. Initial use of ambrisentan plus tadalafil in 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J]. N Engl J Med, 2015,373(9):834-844.
[11] 夏纪筑,喻小兰,马雯妍,等.三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评价不同年龄正常成人左心室整体应变[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2013, 29(4):541-544.
[12] 孙艳红,礼广森.超声二维应变成像技术评价男性饮酒对左心室收缩功能的影响[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1,27(2):299-303.
[13] 任永凤,郑慧,王洲.二维斑点追踪技术评价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左心室整体收缩功能及肺动脉高压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6,19(3):359-363.
[14] Members WC, Mclaughlin VV, Archer SL, et al. ACCF/AHA 2009 expert consensus document on pulmonary hypertension[J]. J Am Coll Cardiol, 2009,119(16):2250-2294.
河北省医学科学重点研究课题(20160301)。
刘丹(E-mail: liu_dan1979@163.com)
10.3969/j.issn.1002-266X.2017.22.020
R541.8
B
1002-266X(2017)22-0054-03
2016-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