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用人单位英语需求调查及其对大学英语课程改革的思考

2017-07-05

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7年2期
关键词:英语课程用人单位岗位

储 琢 佳

(南京艺术学院 人文学院,江苏 南京 210013)

社会用人单位英语需求调查及其对大学英语课程改革的思考

储 琢 佳

(南京艺术学院 人文学院,江苏 南京 210013)

针对现阶段我国大学英语教学中欠缺社会需求研究的现状,采用问卷和访谈等方式从岗位招聘、岗位职能和岗位培训三个角度调查分析了社会用人单位对员工英语能力的需求信息。大学英语教学设计应充分体现岗位的“目标情景需求”,依据按需施教的理念,按学生的专业、行业及其将来职业发展方向构建教学目标、课程设计和评估手段,建立多元化、个性化的大学英语教学体系。

社会需求;大学英语教学;课程改革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我国对外开放的深化,传统的偏重语言基础能力的大学英语教学已显现出其弊端,这种教学模式培养出来的毕业生往往在就业时与社会用人单位的真实需求相脱节,在工作中欠缺实际语言应用能力。根据2007年教育部高教司发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1],大学英语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的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要实现这一目标,明确社会对英语的需求状况应当成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和课程设置的关键因素之一。笔者统计了自2000年至今全部核心期刊上发表的关于外语需求分析的文章,结果发现相关研究成果总量不到30篇,但近年来呈现出增长的趋势,说明这一领域已逐渐受到业界关注。阅读这些文献发现,现有的外语需求分析理论研究主要侧重于介绍基础理论与研究方法、论述外语需求分析和课程设置的关系以及利用需求分析理论评价某些英语课程。随着理论研究的深入,需求分析实证方面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比如,有的学者将需求分析和专门用途英语相结合进行研究(如蔡基刚和陈宁阳)[2],有的学者将需求分析与大学英语后续课程相结合进行了调研(如陆秀英、黄兵)[3-4],还有的学者关注英语学习者以及毕业生就业后对英语的主观需求(如王斌华和刘辉、鄢文亚)[5-6]。然而,只有少数研究涉及了社会用人单位的英语需求分析(如夏春燕、胡学文)[7-8]。因此,为了更好地了解社会用人单位对高校毕业生以及单位员工的英语能力需求,提升高等院校的公共英语教学水平,深化大学英语课程改革,笔者认为有必要进一步对社会用人单位的真实需求状况进行调查,并据此制订与社会需求相适应的课程改革方案。

一、对社会用人单位英语需求状况的调查设计

(一)调查对象

本次调研共涉及40家用人单位,主要集中在我国对外交流较为活跃的长三角地区,包括外资企业、民营企业、国有企业、高等院校及科研机构、机关及事业单位等。具体可分类为15家涉外企事业单位、12家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以及10家非涉外企业。调查问卷以电子邮件等方式共发放给上述用人单位的300位在职员工,包括单位行政管理人员、涉外部门工作人员、人事部门主管、学校教职工、政府公务员以及企业培训人员等,总共回收280份,回收率达到93%。由于被调查者的受教育程度与调查结果具有相关性,问卷对调查对象进行了相应的限制。在学历方面,被调查者中90%以上拥有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说明此次调研对象大部分接受过大学英语教学,问卷结果更有针对性。

(二)调查目的

本项调查旨在了解社会用人单位真实的工作环境对英语的需求状况,也就是了解英语的目标情景需求。调查具体包含以下三类信息:1)用人单位招聘对英语的需求;2)用人单位岗位职能对英语的需求;3)用人单位培训对英语的需求。这三类信息涵盖了“岗位门槛—岗位职能—岗位提升”整个流程中对英语能力的整体需求,较为全面地反映了社会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英语水平与技能的需求。调查旨在对大学英语课程的目标定位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探讨,希望对大学英语课程改革有所启发。

(三)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采用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定量分析是通过对一部分有代表性的单位在职员工进行问卷调查,力求获得社会用人单位对英语需求的客观信息。定性分析主要通过对管理人员和员工的访谈,对用人单位相关政策、文件的查询及信息的检索等方式了解社会需求状况,旨在与定量研究中获得的数据互为参照和佐证。

问卷主要涉及四类问题:1)接受调查的在职人员所在的单位性质和具体岗位;2)用人单位招聘对英语的需求,如对于各类英语考试证书的要求等;3)用人单位具体岗位对英语技能的要求,如“需要使用英语的岗位比例”“岗位最需要的英语技能”“员工在岗位中最缺乏的英语技能”等;4)用人单位岗位英语培训的相关问题,如“单位对员工在工作中使用英语技能的满意度”“员工最希望学习的英语技能”等。

调查问卷主要采用选择题的形式,内容包括受调查者所在的单位性质、岗位是否需要使用英语以及单位招聘对各类英语证书的要求等。对员工在工作岗位中使用英语的满意度、岗位最需要的英语技能,采取等级量化的形式,量级分为5级:5代表“需要此项英语技能的程度极高”或“极为满意”,4代表“需要此项英语技能的程度高”或“满意”,3代表“需要此项英语技能的程度一般”或“比较满意”,2代表“需要此项英语技能的程度较低”或“不太满意”,1代表“几乎不需要此项英语技能”或“极不满意”。问卷设置了开放式问题,受调查者可以自行补充填写相应的答案。

除了问卷调查以外,本研究还针对上述单位中的人事、外事部门的管理人员以及普通员工进行了访谈。访谈主要围绕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英语要求、各相关岗位的实际英语能力要求、单位内部英语培训等主题,以邮件、电话和面谈等方式进行。

此外,本研究还查阅了国内主要的求职招聘门户网站,通过网络媒体等渠道了解了社会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英语能力的具体要求,力求得到最真实的资料。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社会用人单位岗位招聘的英语需求

调查发现,国内大部分用人单位在招聘时都对新员工的英语能力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很多单位在招聘时明确要求毕业生具备特定的英语等级考试证书。例如“具有较好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大学本科毕业生须通过国家大学英语四级(CET4)考试(成绩在425分及以上),或托业(TOEIC)听读公开考试630分及以上,或新托福(TOEFL-IBT)考试75分及以上,或雅思(IELTS)考试5.5分及以上”。①2016年中国银行招聘对本科毕业生英语能力的要求。

对于“在招聘毕业生时最看重的英语证书”的问题,被调查的40家企事业单位人事部门选择英语证书的比例由高往低依次排列如表1所示:

表1 岗位招聘对各类英语证书的需求比例调查表

从表1看,针对各单位人事部门的调查显示,在英语等级证书的需求方面,绝大多数的被调查单位选择了大学英语四级证书,占比73%;选择大学英语六级证书的占37%;30%的用人单位认为英语口语或口译方面的证书是必要的;还有17%的单位认可其他权威机构颁发的英语证书(如托业、商务英语证书等)。这说明了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仍然是大多数企事业单位招聘时衡量毕业生英语能力的主要标准。但以托业(TOEIC)、商务英语考试、博思(BU-LATSBusiness Language Service)为代表的职业英语考试已经被越来越多的用人单位所接受。

此外,一些有涉外项目或专注海外市场的企业对应聘者的英语能力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例如:“英语口语及写作能力强,能胜任与国外潜在客户独立交流;完成谈判、签约、执行等相关工作;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及商务谈判技巧;能够熟练阅读英文商业资料……”①摘自某外企对于“海外商务经理”岗位英语能力的要求。

笔者通过对多家单位人事管理人员的访谈了解到,一些用人单位(主要是涉外企业)的特殊岗位甚至采取了行业自主英语考试的方式进行招聘。例如,“公司为拓展海外业务,拟招聘一位副总经理,主要负责在海外开展国际业务和品牌推广工作。由于外语能力对于此岗位职能至关重要,公司将外语能力与其他能力一起作为考核技能的指标,针对这一岗位专门制订了相应的英语笔试和面试招聘的考核方案。”②摘自2016年3月4日对某企业人事部门人员的访谈。

(二)社会用人单位岗位英语能力需求

调查发现,社会用人单位对在岗员工英语能力的需求还是比较强烈的。但不同类型的用人单位在需要使用英语的岗位比例、岗位中最需要的英语技能以及员工在岗位中最缺乏的英语技能这几方面存在着较大的需求差异,大致可以依据涉外企事业单位、各类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以及非涉外企业进行分类研究。

1)“你的工作岗位需要使用英语吗?”对这个问卷问题的统计数据如表2所示:

表2 各类用人单位需要使用英语的岗位比例调查表

由表2可见,在各单位需要使用英语的岗位比例方面,涉外企事业单位占比最高,达到了70%;其次是各类高等院校及科研机构,占比65%;而非涉外企业则相对要求较低,只有30%的岗位要求使用英语。

2)“你在工作岗位中最需要哪项英语技能?”对于这个问卷问题,表3列出了各类型用人单位最需要的前几项英语技能及统计数据:

表3 各类用人单位工作岗位中最需要的英语技能统计表

如表3所示,根据单位类型的不同,员工在工作岗位中最需要的英语技能存在着较大的需求差异。例如,涉外企事业单位员工最需要专业英语的听说能力,平均值达到4.5(需要此项英语技能的程度高)。岗位要求员工能够应对纯外语的工作环境,能够在无翻译的情况下技术性出访,独立完成行业内的专业性谈判或参与行业交流会议,或进行专业技术口译等。其中,“流利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适当的交际技巧”是企业最看重的,而课堂教学所重视的“用词准确”“语音语调准确”和“语法正确”,用人单位倒并不是特别看重。排在听说技能之后的则是专业领域的英语阅读和写作能力,平均值为3.2(需要此项英语技能的程度一般),包括“阅读专业外语文件如合同文件、商业协议、会议通知等”;最后则是专业英语的翻译能力,平均值为2.4(需要此项英语技能的程度较低),如“笔译专业技术资料或单位的外宣材料”等。

与涉外企事业单位相比,各类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对员工的英语要求则偏重学术化、专业化。这类单位员工通常更需要掌握专业领域的学术外语能力,具备良好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以满足岗位中科研和学术交流的需要。如学术英语文献阅读能力,平均值达到4.2(需要此项英语技能的程度高);英语学术文体写作能力,平均值达到3.0(需要此项英语技能的程度一般),包括“短评、摘要、报告及学术论文”的写作;学术口语能力,平均值达到2.4(需要此项英语技能的程度较低),包括“组织学术讨论、参与学术活动、进行国际学术交流、英文报告陈述演示”等。

相比之下,非涉外企业对员工的英语要求较低,只有部分岗位员工需要英语阅读和口语交流能力,总体均值为1.9(需要此项英语技能的程度较低),例如在工作中能够借助词典或其他工具大致读懂简单的专业外语文件资料,或用英语进行简单的交流。

(三)社会用人单位岗位英语培训需求

1)“对员工在工作岗位中使用英语的满意程度为?”对于这个问卷问题的统计数据如表4:

表4 单位对员工在工作中使用英语的满意度调查评定表

随着我国对外交流和中外合作项目的日益增加,一些用人单位发现毕业生的专业能力尚可,但专业英语能力缺乏。问卷中用人单位对员工在工作中使用英语的满意度的总体均值仅为2.9。其中,涉外企事业单位均值最低,只有2.1。这说明大学英语教学在人才培养方面与社会实际需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课程改革刻不容缓。

2)“你在工作岗位中最期望的英语学习内容是?”对于这个问卷问题的主要结果如表5:

表5 员工在岗位中最期望的英语学习内容调查表

通过访谈以及调查问卷我们了解到,大部分员工表示在大学阶段未能较好地学习相关的英语技能,希望在实际工作中有机会学习这些技能。其中,涉外企事业单位的员工最希望提高口语交流能力。“大学期间的英语课程过多地强调阅读与语法能力的训练,而实际工作中则更需要纯外语环境中的专业口语交流能力,如参与商业谈判、行业交流会议等。如果能得到听说技能方面的专门培训,将会对工作有很大的帮助。”①摘自2016年5月对南京某外企赵先生的访谈。这与涉外企事业单位岗位中最需要的英语技能的调查结果一致,说明员工普遍意识到专业领域的听说能力是他们最重要的生存技能之一,也是目前工作中急需提高的能力。

调查中的涉外企业所采取的岗位英语培训主要旨在培养员工承担外事工作所需的英语能力,例如对外项目的策划以及与客户进行商务洽谈所涉及的英语技能。“跨文化的商务洽谈不仅要求员工具备专业技术知识,熟练的英语交流能力和完备的国际贸易知识也是必不可少的。例如,我公司的国际事务经理一职主要负责国际市场的营销与拓展工作,工作中经常需要开展对外技术交流活动,为了保证跨文化商务洽谈的成功,公司根据目标岗位的需要量身打造了有针对性的英语培训方案。针对此岗位的英语培训除了商务英语口语之外,还包括跨文化交际策略、西方文化习俗、场景用语等实用性较强的课程。”①摘自2016年4月对深圳某企业人事部门经理的访谈。

此外,调查数据显示,各类高等院校的专业技术岗位(如专任教师)和科研机构的研发型岗位,相比后勤和行政岗位对英语后续学习的需求更为迫切。在对某高校教师的访谈中我们得知,他们亟需得到学术英语的系统培训,如学术英语阅读和写作技能。“在高校或科研机构,发表高质量的学术论文最为重要,关系到职称的评定和职务的晋升。如今国际一流的学术期刊、业内最新的学术观点都是英文版的。入职之后才发现自己很缺乏专业的学术文献阅读能力和学术论文写作技能。当初并没有接受过学术英语的系统训练,如今很难在国际期刊上发表符合国际标准的英语论文,很大程度上制约了自身的发展。”②摘自2016年5月对上海某科研机构张先生的访谈。

非涉外企业的在岗员工则表示,与专业英语相关的知识是他们所缺乏的,如专业英语的词汇特点、句法结构、篇章框架和特有的概念、表达方式等。

三、对大学英语课程改革的建议

通过本次对社会不同类型用人单位英语需求状况的调查分析,我们发现,以满足社会需要、行业发展和学生个体需求为核心的教学模式应成为目前大学英语课程的改革方向。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结合学生的专业方向及个人需求,分析其行业及可能从事的职业对英语的需求,从而调整大学英语教学。针对这一要求,笔者对大学英语课程改革提出了以下几方面的建议。

(一)分层教学,采用EGP+EAP/EOP的课程设计模式

本次需求调查结果表明,社会亟需具有较强外语应用能力的专业性人才。为了顺应社会需求,大学英语教学的课程设置应立足长远,与学生的专业以及其未来的职业发展密切相关。因此,我们建议采取“EGP(通用英语)+ESP(专业英语)”的课程模式,在通用英语教学的基础上,在应用提高阶段采取偏重学术或行业需求的专业英语教学,提供内容多元的课程以分层分阶段的方式进行教学。在高级阶段,专业英语(ESP)课程可细分为专业学术英语EAP(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s)及行业英语EOP(English for occupational purposes)两种课程,供不同职业发展方向的学生选择。学术英语课程主要针对计划读研、出国深造或就业意向为高等院校或科研机构的毕业生进行学术英语的系统训练。可以开设专业英语基础词汇及术语表达、专业文献阅读与检索、学术论文写作、学术报告陈述演示、国际会议英语等课程。而行业英语课程则以实践性为基本特点,教学则应尽可能地专业化、社会化,根据社会需求制订专门的实践型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内容应尽可能地选择行业内的真实语料、贴近学习者目标工作场景的真实任务,配置专业的教师进行实践教学,注重学生的专业英语技能,尤其是交流沟通能力的培养。课程可以包括商务英语口语、模拟场景口语训练、相关合同或外语公文翻译、商务文体写作、专业资料阅读等实用性较强的内容,与实际的职场需求相匹配。

(二)按需施教,制订多层次的课程教学目标

通过调查发现,涉外企事业单位的员工希望提高听力、口语交流能力,而非涉外单位的员工对英语交际能力的需求则没有那么强烈。由此可见,用人单位对员工的英语需求是多元化、多层次的,不同性质的用人单位及工作岗位对毕业生英语技能的需求呈现出很大的差异性。现阶段大学英语教学中单纯以院系为单位确立的统一的课程目标已无法满足不同水平、不同职业规划学生的需求。每一门语言课程的设计都应有其“社会特殊用途和目的,与学生现在或将来运用该语言相关,而不是一刀切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9]。大学英语课程目标设置应是一个系统工程。因此,我们建议大学英语教学应遵循“分类指导、按需施教”的原则,在制定教学目标和课程体系时考虑到学生的专业和未来的职业规划方向,力求做到教学目标多元化、多层次,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奠定基础。比如,对于以学术研究为职业方向的英语教学,教学目标中的读写要求应高于听说,主要培养学生的学术英语读写技能;而涉外等应用型职业方向对英语的交际能力需求更大,英语教学目标理应侧重于听说能力的培养和专业背景下的英语交流、文化交际能力;对于未来工作情景中运用英语机会较少的学生,为了节约教育资源,可以适当放低对其的英语教学要求。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优化课程设置,尝试打破以同一专业班级为授课单位的固有教学模式,参考不同性质岗位的目标情景英语能力需求,为不同需求的教学对象实行分级、分类教学,为其指明重点学习技能和努力方向,以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

(三)因人而异,建立多元化的课程实施方案

调查发现,除了专业英语能力之外,某些工作岗位(尤其是涉外岗位)还要求员工掌握一定的跨文化交流技巧和人际沟通等非专业技能,并具备良好的文化素质修养。然而目前高校的英语教学内容大多只包含英语语言知识技能,并没有针对这类技能的培训。此外,某些单位的特殊岗位对毕业生的英语能力要求也是目前大学英语课程所不能满足的。因此,我们建议高校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个人爱好、专业发展和就业意向采取多类型、多元化的课程实施方案,如开设校内选修或后续课程、大规模在线网络开放课程,或提供校外实践课程,从而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就业任职发展的需求。

选修课程的设置应遵循个性化、多样化的原则,尽量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我们建议选修课程涉及以下几类:1)跨文化知识类课程,如西方文化习俗、西方宗教礼仪、跨文化比较研究等,旨在帮助学生认识异域文化,克服交流中的文化冲突;2)文化素质修养类课程,如人际交往沟通、个人形象塑造、商务礼仪规范等,旨在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提升职场形象,规范商务礼仪等;3)应试辅导类课程,如大学英语四、六级、考研英语、托福、雅思、托业考试辅导等,以满足目前行业岗位招聘的英语需求以及部分学生考研或出国深造的个人需求;4)职场实用技能类课程,如商贸财经知识、进出口法律类课程。

除了校内的选修课程外,大学英语教学还可以利用网络资源,借鉴或利用近年来在国际社会广受关注的大规模网络开放课程MOOCs(Massive Online Open Courses),建设在线ESP课程实现各高校间的资源共享。一方面,相同专业和就业前景的学习者能够共享多媒体课件、授课视频、专题讲座等优质的教育资源,接受更有针对性、个性化的课程;另一方面,网络连通了分布各地的学生、教师等多方群体,建立了更为高效快捷的交流互动平台。

此外,根据各专业的涉外程度,高校还应加强与社会的联系,建立与用人单位的合作关系。例如,尝试与行业内的涉外企业建立校企合作,为学生提供在大学期间深入企业挂职实践的机会,或邀请涉外岗位的在职员工或人事管理人员来校开办讲座或培训、进行实训指导等,帮助学生深入了解行业内各工作岗位对英语的需求程度、需求技能等,明确英语学习的目标与方向,促进其在校的英语学习。高校可以多组织和企业的交流、研讨活动,听取企业对大学英语课程、教材的具体建议,鼓励行业中的精英和专家加入教师队伍当中,结合企业实际要求,参与制订相关专业的英语课程方案,研发教材内容,共同商讨课程改革方案,优化人才培养计划,实现教学与社会用人单位实际需求的有效衔接。

以上多元化的课程实施方案能够有效减少大学英语教学的盲目性,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使学生毕业后能很快适应工作中的目标情景需求,成为目前社会最需要的双料英语人才。

(四)分类考核,开发科学有效的课程评估体系

对用人单位人事部门的调查显示,目前大部分单位在招聘时对各岗位员工的英语能力都有所要求。其中,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作为权威的全国标准化水平考试,在用人单位中仍然享有最高的认可度。此外,一些涉外工作岗位对员工的英语能力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采用了行业自主英语考试的形式进行人才的选拔。因此,我们建议教育工作者密切关注业内特殊岗位的英语能力要求和行业自主英语考试的内容,建立一套科学有效、形式多元的课程评估体系。

在课程评估体系中,建议对不同的专业和不同类型的课程采取不同的考核标准。鼓励学生、教师和实习企业共同参与考核,采取笔试、口试、课题活动、日常观察等方式,结合教学的过程与学生的学习结果进行综合性评估,实现评价主体、评价内容、评价手段的多元化。

比如,针对应用型人才的考核,除了笔试与口试等形式外,还可以在情景演绎、角色扮演等模拟现实任务的场景中考察学生的专业英语理解与表达能力、沟通交际策略、临场应变能力等。考核可以采取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对平时的教学过程和学生的学习结果进行评估。比如建立学生的课堂成长档案、小组活动记录等,结合学生的自我评价、相互评价和教师评价等,综合考量学生的学习态度、进展、技能和成果。

而针对学术研究型人才的考核则应偏重于考察学术英语的综合运用能力。其中,形成性评价占一定比例,包括小组主题口头报告和学期小论文。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开展小组口头报告,根据主题制作幻灯片在课堂展示并回答听众提问。通过学生和教师两方面的评价考察学术英语口语交流能力和思辨能力。此外,在教学过程中可指导学生完成一篇小论文的写作。对学生撰写初稿、修改、答辩直至终稿的全过程进行监控、指导和评定,考察学生的学术论文写作能力和学术规范。而终结性评价也占一定比例,可以涵盖听力理解、词汇结构、学术英语阅读理解、学术英语翻译等内容。

按职业目标情景需求分类的评价机制不仅能更全面、客观地反映学生的真实语言水平,评价结果还可以反馈于教师的教学过程,对教学起到反拨作用,有助于教师及时调整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效果,使教学紧跟社会市场需求,为学生的发展需求服务。

四、结语

从本次社会需求的调查结果可以看出,要实现大学英语课程目标中提出的“使学生能够在今后的工作和社会交往中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就应该将以往过于强调语言基础能力的教学模式逐渐向重视专业英语能力的模式转变,贯彻落实与社会需求相关的英语能力教学。这就要求教学研究者科学细致地对社会不同行业不同性质的工作岗位的英语需求进行调查分析,包括对英语的需求程度和听说读写译5种能力的侧重程度,根据学生所学的专业方向及其可能从事的行业岗位对英语的目标情景需求设计分层次的课程目标、课程设置和评估体系,真正做到按需施教,分层教学。

[1]大学英语教学基本要求项目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Z].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2]蔡基刚,陈宁阳.高等教育国际化背景下的专门用途英语需求分析[J].外语电化教学,2013,(9).

[3]陆秀英,王雅丽.基于需求分析的模块化大学英语后续课程设置研究[J].湖南社会科学,2010,(6).

[4]黄兵.民族院校大学英语后续教学的需求分析[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2007,(1).

[5]王斌华,刘辉.大学英语学习者需求分析调查及其启示[J].国外外语教学,2003,(3).

[6]鄢文亚.重庆教育学院英语专业专科学生学习需求分析与基础英语课程设置刍议[D].重庆:重庆大学,2006.

[7]夏春燕,晏晓蓉.社会需求与大学英语教学改革[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6).

[8]胡学文,吴凌云,庄红.大学英语社会需求调查分析报告[J].中国外语,2011,(5).

[9]Long M H. Second language needs analysis[M]. 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5.

[10]陈素花,严世清.基于行业需求的服务外包英语教学对策研究[J].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11,(3).

[11]袁平华.依托课程内容进行外语教学之理据及教学元模式探究[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6,(3).

[12]陈冰冰.国外需求分析研究述评[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9,(2).

[责任编辑:江 波]

An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n Cultural Industry English Needs and Reflection on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Reforms

CHU Zhuo-jia
( Nanjing University of the Arts, Nanjing Jiangsu 210013, China )

This paper points out the inadequate needs analysis for industry-specific English in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in China. Based on cultural industry, this paper collects industry-specific English needs information from three sources: needs for recruitment, needs for occupational posts and needs for career training. Finally, this paper suggests the idea of laying down various English teaching goals, teaching contents and evaluation methods according to individual needs of English for different industries. It puts forward a level-based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mode according to English needs in different target situations based on the theory of needs analysis.

social needs;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cultural industry;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

储琢佳(1985— ),女,江苏南京人,南京艺术学院人文学院讲师,主要从事英语教学与语言学研究。

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需求理论框架下的艺术类院校ESP教学模式研究”(项目编号:C-c/2015/006)、南京艺术学院2015年校级教学研究课题“基于ESP理论的艺术类院校大学英语课程中需求分析与教学改革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G642.3

A

2095-7068(2017)02-0105-07

2016-07-11

10.19563/j.cnki.sdjk.2017.02.011

猜你喜欢

英语课程用人单位岗位
用人单位应避免七个认知误区、切实保障职工年休假的合法权益
性骚扰的用人单位法律责任研究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以高级英语课程为例
餐厅经营模式多样 事先分清用人单位
在保洁岗位上兢兢业业
论高职高专英语课程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金融英语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大学英语课程委婉语教学研究
集体合同纠纷,用人单位“三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