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院校经管类课程教学效果影响因子模型
——基于对学生的扎根研究
2017-07-05李洪波
李洪波
应用型院校经管类课程教学效果影响因子模型
——基于对学生的扎根研究
李洪波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上海201209)
为了揭示应用型院校经管类课程教学效果的影响因素,选取上海某高校经管类专业420余名学生进行访谈,采集到大量的一手资料,通过对数据的编码,构建出应用型院校教学效果影响因子模型。模型认为,教师个体因素、学生个体因素、教学管理、教学内容、习题与辅导、实践教学等6类因素共同影响着教学效果。管理者或教师可以从这些方面入手,对教学工作开展管理与评价,从而改进教学效果,提升教学质量。
应用型院校;经管类课程;教学效果;学生;扎根理论
0 引言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高等教育要适应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优化结构,办出特色······扩大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规模。应用型院校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任,其教学质量直接关系着应用型人才的质量。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出发,考察、提升应用型院校的教学质量呢?教学效果是教学质量的直接结果,考察教学效果的影响因素,无疑可以为衡量和改进应用型院校的教学质量提供有益参考。
1 研究背景
教学效果是影响高等教育质量的关键,指的是知识传递、能力培养、技术训练等教学目标的实现程度。关于高校教学效果的文献有很多,张建平等[1]通过对江苏一所地方综合性大学的调查,从教师的角度研究了转型期高校教学效果的现状,认为提升教学效果不仅是管理者的责任,也是教师的责任,同时是社会对高校人才培养的要求,认为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技能、教学行为等影响着教学效果。赵新华[2]认为,教师的教龄(经验)、教学态度、教学热情、教学责任心、教学手段和方法、课堂组织能力、学生学习意愿等是教学效果的主要影响因素。李宝斌等[3]认为,不合理的高校教师教学评价体系会导致教学效果的下降,应改革教师的评教体系,评教时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及过程导向、教研融合的价值取向。房保俊等[4]从学生满意度的角度分析了本科教学质量的影响因素,认为实践教学、专业及课程、教师、基础设施等因素影响着教学质量。以上研究都从宽泛的角度对一般高校的教学效果展开阐释,未针对应用型院校经管类课程的教学效果展开研究。应用型院校有着不同于其他高校的特点,例如在培养目标上,它以职业为导向;在教学方式上,实践教学是其区别于普通本科教育的重要标志[5]。本文拟对这一领域展开探索,利用扎根理论的方法,从学生的视角出发,探索应用型院校经管类课程教学效果的影响因素。
2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取扎根理论(Grounded Theory)的方法。格拉泽等[6]在《扎根理论的发现》中,第一次明确了扎根理论的策略,提倡在基于数据的研究中发展理论,而不是从已有理论中演绎可验证的假设。在扎根法这里,大量的数据就像肥沃的土地,编码像是不断增长的年轮,通过研究者不断地归纳、抽象,结出不同层级的概念、范畴、理论之果。
在扎根过程中,编码是搜集数据和生成解释数据的理论之间的关键环节[7]。一般将编码分为3个阶段。第1阶段是开放式编码,即从大量的、个别的原始陈述中直接得出初级概念(ax),并在这些初始概念中选择最重要的或出现次数最多的代码,进一步提炼出范畴(Ay),作为开放式编码的结果。第2阶段是主轴编码,即通过对范畴的反复比较、分析,得出能够统摄前面范畴的副范畴(Sm),并将副范畴进一步抽象、升华,提炼出外延更广的主范畴(Cn)。至此,大量的数据从分散逐渐走向聚拢,理论抽象的水平越来越高,生成性的理论骨架开始变得清晰起来。
扎根方法的第3阶段是选择性编码,即怀着理论构建的初心,探索若干主范畴的内在联系和共性特征,抽象出具有高度概括性和统摄性的核心范畴(C),到这个阶段,范畴、副范畴、主范畴、核心范畴的逻辑图谱已经成形,理论建构的过程基本完成,研究的主要成果从大量的资料中生长出来,开花结果。扎根法的编码过程如图1所示。
图1 扎根理论的编码过程Fig.1 The coding processof grounded theory
为了研究影响应用型院校经管类课程教学效果的因素,在确定了基本的研究方法后,本研究将上海一所市属本科院校的经管类专业学生作为研究对象。之所以选择该学校,是因为它具有典型性的特征。历史上该校一直是应用型高校的代表,被誉为职业教育的标杆,发展职业导向的高等教育是其办学定位,这在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设计、教学管理等方面都得以体现。研究对象确立以后,课题组以个别访谈或焦点小组访谈的形式搜集关于教学效果的一手资料,3年以来,共计420余名学生参与了谈话。访谈过程中,课题组首先以开放式访谈的方式与相关学生进行座谈,初步了解学生对经管类课程的看法、观点、评价;然后,再通过半开放式访谈或封闭式访谈的方式,进一步拓展、确认或者追问前期访谈中的一些问题,试图发现新的观点、见解,以保证概念、范畴的饱和性。“当搜集新鲜数据不再产生新的理论见解,也不再能揭示核心理论类属新的属性时,类属就饱和了。”[7]
在研究过程中,笔者参考了前期的一些文献。前期文献在挖掘研究意义、界定关键概念、提升研究效率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是开展扎根研究的辅助性方法,但在研究过程中,时刻警惕着已有文献的“僭越”,注意从调查材料出发生成理论或结论,而不是从已有文献中推导出理论。
3 研究过程
3.1开放式编码
通过个别访谈、焦点小组访谈的形式,课题组收集到大量的一手资料。本着不遗漏重要信息的原则,对所有的访谈资料进行了编码。编码过程中,尽量使用受访者使用过的概念、词汇、短语。对于不完整、不详细的回答,采取追踪访问的方式,再次联络当事人进行交流。根据研究伦理,对当事人的身份采取了匿名化的处理。通过认真仔细的挖掘、分析,共抽取了236个初始概念(见表1)。
接下来,笔者对这236个初始概念进行进一步归类、分析、归纳,整理出了58个范畴,至此,开放式编码的过程告一段落(见表2)。
3.2主轴编码
通过开放式编码,得到初步的范畴,再进一步对这些范畴进行分析、比较、联系,提炼,又得出19个副范畴、6个主范畴,根据其逻辑关系和实际联系,列出了它们之间的对应关系(见表3)。
本研究将S3(教学方法)、S6(教学技能)、S9(教学态度)3个副范畴联结为主范畴C1教师个体特征。所谓教师个体特征,是指教师在教学方法、教学技能、教学态度等方面表现出的个性化特点。其中,教学方法是有效传播知识、增加学生技能的手段、方法,比如正式上课前的复习、因材施教、重点讲解法、案例教学、小组教学、线上教学、互动教学等;其中,互动式教学将学生的学习由“被动接受”转向“主动表达”,将课堂教学由“独白课堂”转向“对话课堂”,将知识传播由“先在预设”转向“教学相长”[8],是教师教学过程中需要坚持的基本理念。教学技能是教师掌握的操作性技术,包括板书技术、语言技术、多媒体教学技术等;教学态度则是教师积极参与教学,以学生为中心,主动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学生技能,并积极参与师生互动的心理倾向性。乐于指导学生、主动引导学生回答问题、循循善诱显然是一种积极的教学态度,将极大影响教学效果。
表1 开放式编码列表(节选)Tab.1 Open coding list(excerpt)
表2 开放式编码的范畴列表(节选)Tab.2 Categories listofopen coding(excerpt)
表3 主轴式编码列表(节选)Tab.3 Axial coding list(excerpt)
笔者把S13(认知状况)、S16(学习方法)、S17(学习目标)、S18(学习态度)、S19(职业发展)联结为主范畴C2学生个体特征,是指学生对所学专业、课程、教学工作等的认知状况、学习态度、方法以及个人规划等个体特征。其中,认知状况包括学生对学校政策的认知、对大学的认知、对课程、专业的认知等。显然,认知状况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行为。例如,如果学生没有认识到大学与中学阶段的差异,仍然寄希望于保姆式的学习方式,则很容易在消极观望中停滞不前;如果对本专业的发展方向、就业前景缺乏了解,则很容易对专业学习失去兴趣和信心,没有了继续学习的动力,这也提醒我们重视对学生的专业认知教育。而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目标、学习态度也影响着教学的效果,在教学工作中教师要予以重视,对学生进行长期的沟通和指导。
笔者将S2(教材选用)、S4(教学管理工作)、S5(教学管理系统)、S7(教学进度)、S10(教学文件)、S11(考试规范化)、S12(课堂管理)等几个副范畴联结为主范畴C3教学管理。教学管理是学校、学院及相关教师通过制度、文件、技术、计划等手段,对教学工作各环节进行设计与管理的过程,是保障教学质量的基本途径。教学管理是一个包括目标、过程、质量、教师、学生等要素的系统性问题[9]。其中,教学管理工作指学校对学期设置、选课、课时设置、上课安排、教室配置等进行管理的过程,直接影响着教学的秩序;而教学管理系统是教学管理工作的技术支撑,教学文件是教学管理工作的制度基础。以教学文件为例,它包括培养计划、教学大纲、教学进程表、教案等教学的基本文件,是各个专业开展教学活动的基础和指南。在这些文件的指导下,教学过程以符合规律的方式进行;如果偏离了它们,可能出现课程内容重复交叉、课程先后顺序混乱、教学过程忽快忽慢,“跳跃性”强、在校学习与校外实习冲突等问题,无论是校方还是教师本人,都需要对教学文件予以高度的重视。
教学内容(C4)是根据培养目标,需要学生了解、掌握、体认的知识、技能、价值观等,它体现了对学生的基本要求,科学的教学内容是学生未来职业发展的基础。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时,需要考虑知识、技能体系的更新,以避免教学内容过时的风险,紧跟知识与技术发展的步伐;同时,也要处理好课本与课外知识、技能的关系,既不能固守课本,照本宣科,也不能天马行空,脱离大纲;而是根据学生特点,以教学大纲为基础,在完成基本教学任务的前提下,适当提供“加餐”式、“点餐”式的教学。另外,本研究将S1(答疑辅导)和S15(习题训练)联结为主范畴C5(习题与辅导)。习题与辅导环节是强化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与掌握,解答学生疑问,提升学生研究能力,弥补课堂教学不足的重要环节,学校和教师应予以足够的重视,采取多种方式保证习题练习以及答疑辅导工作的实效性。
研究发现,C6(实践教学)是影响应用型院校经管类课程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这与实际情况是一致的。应用型院校最大的特点是职业导向,其教学内容经历了知识导向到能力导向的转变,学生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的提升是其教学工作的目标[10]。学生除了具备健全的知识体系外,实际操作能力是学生走向社会的通行证。而这种能力的培养只能通过大量的上机实践以及企业实践来实现。
3.3选择性编码
选择性编码是扎根理论进行理论建构的关键一步。它要完成从分散的概念、范畴向系统性的理论生成的飞跃。这一步的成果是核心范畴(C)的形成以及理论体系的建构,也是质性研究之旅的结论。经过长期思考与反复比较、分析,本文将教学效果影响因子作为核心范畴,如图2所示。
图2 教学效果影响因子模型Fig.2 The influencing factorsmodelof teaching effect
教学效果影响因子,是指对教学效果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的各类因素的集合。之所以将其作为核心范畴,是因为从6个主范畴的内涵来讲,它们都指向教学的实际效果,可以从主范畴的“土壤”中自然生长出来。它们构成一个系统,共同对教学效果构成影响。提升应用型院校的教学效果,从这6个方面入手是一个较好的选择。另一方面,这一范畴具有极大的包容性和解释力,可成为管理部门以及任课教师实施教学管理、开展教学评价的操作性框架。
4 结论与评价
本文利用扎根理论的方法,从学生的角度研究了应用型院校经管类课程的教学效果问题,提出了教学效果影响因子模型,发现影响应用型院校经管类课程教学效果的因素整体上包括教师的教学态度、技能、学生的专业认知、学习态度、教学管理、
教学内容、习题与辅导、实践教学等6个方面,为应用型院校开展教学管理工作、实施课堂教学评价、提升教学效果与教育质量提供了一个工具性的框架,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不过,以对学生访谈的形式展开研究,可能带有一定的主观性和片面性,今后可以从教师、教学管理、实习基地等多个角度展开研究,并通过实证分析,验证教学效果影响因子模型的有效性。
[1]张建平,顾建军.转型期高校教学效果的调查及教师教学发展策略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8):88-90.
[2]赵新华.大学课堂教学效果影响因素研究——基于对青岛科技大学的实证调研[J].大学教育,2016(12):35-36.
[3]李宝斌,许晓东.高校课堂教学效果的教师评价维度探究[J].中国大学教学,2011(8):65-68.
[4]房保俊,陈敏.工科本科教学质量学生满意度影响因素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2010,31(6):78-83.
[5]莫惠林,杨近,娄斌超,等.对技术应用型本科实践教学的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08(2):74-75.
[6]GLASERBG,STRAUSSA L.Thediscovery ofgrounded theory:Strategies for qualitative research[M].Chicago:Transaction Publishers,2009.
[7]凯西丒卡麦兹.构建扎根理论:质性研究实践指南[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9:59-144.
[8]陈安杰.主体性教育范式的转变及其话语逻辑[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6(5):577-580.
[9]廖全明.新建本科院校教学管理挑战与服务型教学体系的构建[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5(12):46-50.
[10]邓泽民.我国职业教育教学内容及其组织的演变[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35(4):120-124.
The Influencing FactorsM odelof Teaching Effectof Econom icsand M anagement’sCoursesof App lication-Oriented University——A Grounded Research Based on Students
LIHongbo
(Schoolof Econom ic and Management,ShanghaiPolytechnic University,Shanghai201209,China)
Aiming at finding out the influencing factorsofeconomicsandmanagement’scourses’teaching effectofapplication-oriented university,approximately 420 studentswere interviewed and lots of fi rst-handedmaterialswere collected.Through coding these data, a influencing factorsmodelof teaching effectof application-oriented university was constructed.Themodel indicates thatsix kinds of factors including teachers’attributes,students’attributes,teachingmanagement,teaching contents,exercisesand tutoring and practical teaching have an impact on teaching effect.Adm inistrators or teachers canmanage and evaluate their teaching activities from these aspectsand improve their teaching effectsand teaching quality.
application-oriented university;econom icsandmanagement’scourses;teaching effect;students;grounded theory
G642
B
1001-4543(2017)02-0146-05
10.19570/j.cnki.jsspu.2017.02.013
2017-01-19
李洪波(1982—),男,上海人,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教学管理、智力资本以及供应链管理等。
E-mail:hbli@sspu.edu.cn。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校级培育学科建设项目(XXKPY1606)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