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平湖派琵琶独奏曲的创新

2017-07-05王欣洁

艺术评鉴 2017年10期
关键词:创新研究

王欣洁

摘要:平湖派琵琶作为我国琵琶艺术中具有一定地位的流派,跟其相关的经典作品清晰地展现着传承关系,演奏风格细腻,进而在诸多的琵琶流派中具有深远的影响。本文笔者主要对平湖派琵琶曲的创新进行了简单探讨,希望为相关领域的研究者和工作者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平湖派;琵琶独奏曲;创新研究

中图分类号:J6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7)06-0168-03

平湖派琵琶自诞生以来,因其细腻的演奏风格和大量的经典作品,在当今的琵琶流派中享有很高的美誉。迄今为止,平湖派琵琶已经有近百年的发展历史了,很多优秀的作品已经广为流传。在当今世界,要想进一步将平湖派琵琶推广发扬出去,还少不了平湖学子的传承,但是仅仅传承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在传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唯有如此,才能丰富琵琶的音乐形式,将其更加符合现代琵琶,受到大众的喜欢和追捧。

一、平湖派琵琶乐曲简介

平湖派琵琶的最早起始者为李延森,在那个时期,李氏前3代始终沿袭着“琴不出门”的封建思想,因此琵琶曲的传承方式为秘谱家传,并且只传嫡亲,以至于限制了琵琶艺术的发展。在传承到第四代继承人李南堂这一代时,恰好处于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这个时期外来文化和资本主义不断涌入,迫使从商的李南堂在上海和平湖两个地区频繁来往,也正是因为环境的变化,李南堂的思想不断开朗、传统观念发生改变,广交乐友,从而打破了“琴不出门”的封建思想,将自身家族秘传的琵琶琴谱跟上海的很多名家和爱好者进行交流和切磋,极大的促进了传谱的不断完善,琵琶曲曲目不断增多,这为平湖派琵琶曲的诞生打下了基础。李南堂的儿子李芳园先生在其父亲的影响下,对琵琶情有独钟,并且不断钻研、勤奋刻苦,具有高超的琴技。在李芳园先生为了实现父亲的“有望于后起者”的夙愿,敢于拜托门户的限制,乐于接受各种新的思想、新的文化和派别。在1895年,李芳园先生经过努力后编订并出版了《南北派十三套大曲琵琶新谱》简称(李氏谱),该曲谱乃《南北二派秘本琵琶谱真传》以后的第二本被正式刊印的琵琶曲谱,随着《南北派十三套大曲琵琶新谱》的问世,极大地促进我国琵琶音乐的发展,与此同时也标着着平湖派琵琶艺术的诞生。平湖派琵琶曲共包含十三曲,又可以分成文曲和舞曲两类,文曲的代表作品主要有《霓裳曲》、《青莲乐府》、《平沙落雁》等,舞曲的代表作品主要有《淮阴平楚》、《郁轮袍》等,文曲主要用于抒发演奏者的内心感受,因此其艺术风格高尚、华丽、丰满、淡远,手法细腻,处处充满着文人气质。而舞曲主要以写实为主,运用多种指法,节奏变化快,讲究抑扬顿挫,生动、形象地展现出了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平湖派的琵琶曲目中,全部都属于独奏曲。

二、平湖派琵琶独奏曲的创新

在过去,大部分主要在人文之间盛行,用于小场合中演奏,主要用于文人之间相互欣赏。但是因为历史方面的原因,平湖派的很多琵琶作品,特别是文曲,在当前的音乐会演奏中一些弊端逐渐显露出来,例如:所有的平湖派琵琶曲均为独奏曲,在演奏过程中过于单调,再加上曲子冗长,相同的旋律过多,因此急需创新平湖派琵琶独奏曲。

(一)创新平湖派琵琶独奏曲的形式

纵观我国的琵琶音乐的发展,绝大部分均是在传统音乐的基础上进行传承和创新的,大量的演奏家和作曲家为促进琵琶的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从而导致琵琶的乐曲已经打破了传统独奏曲形式的束缚。琵琶协奏曲的形式也不断趋于丰富和广泛。以曲文军为琵琶和管弦乐队创作的《高原魂》琵琶协奏曲和由赵季平为琵琶和管弦乐队创作的《祝福》琵琶协奏曲为典型代表。在上个世纪中后期,逐渐诞生除了“民主室内乐”这一新型演奏形式,在此后,琵琶艺术在舞台上向观众展示的音乐种类也越来越丰富、风格也不断趋于多样化。2007年,中国音乐学院杨靖首创了我国琵琶室内乐团,这无疑是创新平湖派琵琶独奏曲形式的重要举措,极大地推动了室内乐的发展,让琵琶室内乐的表现形式和乐器组合也更为丰富,表现形式更加多样,此后的琵琶曲也更加趋于饱满和丰富多彩。

笔者通過对平湖琵琶曲进行大量学习和研究发现,非常有必要在传承平湖派琵琶艺术的基础上对平湖派琵琶独奏曲做出适当地改编创新。特别是随着近年来,现代音乐的发展,琵琶音乐的发展也不断趋于多元化特点,但是绝大部分平湖派琵琶曲都属于传统文曲,因为风格柔和、婉约,只有个别曲目激烈、热情,乐曲非常注重个人情感的抒发,正是这些特点决定了平湖派琵琶曲和现代琵琶音乐之间存在一定的距离。然而琵琶室内乐这类演奏形式,不管是在乐器的选择上,还是在舞台效果和排练方面均具有帮衬琵琶音乐发展的作用,具有很强的时代气息,从琵琶乐曲的形式来分析,还可以跟西方音乐结合。因此在创新平湖派琵琶独奏曲的形式时,不仅要保留平湖派琵琶独奏曲中的传统韵味,而且还应该将平湖派琵琶独奏曲的音乐魅力最大程度展现出来。例如:《霓裳曲》和《青莲》这两首被改编的室内乐作品,在乐器的选择方面,并非仅仅选择了我国的民族乐器,还尝试将民族乐器跟西洋乐器有机结合起来,在平湖派琵琶独奏曲融入了新声音和新元素,丰富了平湖派琵琶独奏曲的形式。

(二)创新平湖派琵琶独奏曲的演奏

第一,从乐谱的整理方面分析,《霓裳曲》和《青莲》这两部作品中均融入和西洋乐器,因此在记谱上,传统琵琶简谱的记谱方式已经不再适用,统一将其规定为五线谱记谱。第二,从定调方面分析,《青莲》跟原谱相同,定调均使用D调,琵琶、钢琴以及中阮声部均运用D调进行演奏。《霓裳曲》也跟原谱抑制,但是定调则使用C调,琵琶、钢琴以及大提琴全部都用C调演奏。第三,从节拍和节奏方面分析,演奏者在演奏独奏版本时,节拍和节奏比较自如,大部分时间由演奏者自由抒发自己的内心情感。但是在演奏整首乐曲时,每一遍的节奏或者节拍都可能出现不同,在运用民族乐器演奏时相比于运用西洋乐演奏时,对节奏和节拍要求非常精准,平湖派琵琶独奏曲的演奏同样如此,特别是在乐曲的开始和结尾部分表现尤其突出,主要是由演奏者根据自身对乐曲的理解来抒发情感,控制节拍和节奏的变化。也正是这个原因,在室内乐重奏时,演奏者无法同演独奏作品那么自如,要求各个声部的节奏相互之间配合一致且精准,这对于刚参与到室内乐排练的演奏者来讲,难度较大。例如:在《霓裳曲》和《青莲》的首次排练中,便可能出现因为演奏者习惯了独奏演奏,因此当同时演奏三个声部时,出现各个声部自己演奏自己的,彼此不让的现象。安全根据自己对乐曲的理解进行演奏,速度不一,三个声部的拍子无法统一。《青莲》的开头部分,作曲家将三个声部依次交替出现,乐曲是以五指轮的指法开始,钢琴进行伴奏同时出现。在琵琶声部五指轮在空拍的位置结束,中阮声部使用单音的滑音来呼应琵琶的声部,如此便形成了一问一答的模式,但是在这个位置也是钢琴声部容易出现问题的地方,由于个别感情演奏者因为不了解民族乐器演奏中的散拍子,以至于在排练过程中,琵琶和中阮声部能够较好地配合,但是钢琴声部却无法抓住这两个声部的节拍和音乐律动,往往是根据记谱中的拍子进行弹奏。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琵琶声部演奏散板的地方不能像演奏独奏那么自如,要考虑到如何跟其他两个声部进行配合。而钢琴的声部不必根据记谱拍子演奏,更多的是应该听主旋律琵琶声部的音乐旋律,以便更好地跟其他两个声部配合,如此便实现了三个声部的相互呼应,相互融合,具体如谱例1所示:谱例1:

第四,从音量和音色的控制方面分析,在《青莲》中,就琵琶、中阮以及钢琴三个声部分析,钢琴的音量较高,音乐最宽,因此可以达到较好的音鸣共鸣的效果,而中阮的音量较弱,琵琶的音量最弱。如:在排练《青莲》时,便可以沿用传统你强我弱、你繁我简的方式。当在琵琶主旋律演奏时,钢琴声部和中阮声部可以采取弱奏的方式,而当中阮演奏主旋律时,琵琶和钢琴需要使用弱奏;当钢琴演奏主旋律时,中阮或者琵琶使用弱奏。在整个乐曲中,要突出每个声部的主旋律的演奏,其他两个声部主要发挥伴奏的效果,如此便达到了不同音色主旋律相互交替的效果。在《青莲》中,作曲家便采用了复调的手法,成功地将统一主旋律应用于三个声部中,以琵琶演奏开始,然后演奏两个小节之后进入中阮声部,再经过四个小节进入钢琴声部。三个声部之间的旋律是相同的,但是在具体演奏过程中,不可能实现音量的全部一致,必然会出现你弱我强或者你强我弱的情况。但是在最先应用琵琶演奏主旋律时可以强,过度到中阮声部出现主旋律时琵琶必须要弱,主要是再现中阮主旋律,确保三个声部均有退有进,三次主旋律的再现必须清晰,如此才能更好的拿捏复调的感觉,如谱例2所示。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当今琵琶艺术的发展进程中,室内乐的演奏不断趋于成熟,并形成了很多成熟的作品,其表现形式也不断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而平湖派琵琶独奏曲作为琵琶流派中的典型代表,也应该在演奏上朝多元化形式发展,本文笔者通过对平湖派琵琶独奏曲创新研究,发现要想实现平湖派琵琶独奏曲发展,必须打破传承的局限,敢于将传承和创新有机结合起来,实现民族和西洋节后,不断丰富平湖派琵琶乐曲,赋予平湖派琵琶独奏曲更多的时代气息。

参考文献:

[1]姜宝海.平湖派琵琶艺术的继承与创新[J].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04,04:3-7.

[2]汤晓风.琵琶传统流派平湖派生存现状调查报告与思考[D].中央音乐学院,2012.

[3]石洋.三十余年来平湖派琵琶艺术研究述评[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16,01:134-139.

[4]蒋傲霜.平湖派琵琶的艺术风格与演奏特点[J].戏剧之家,2015,17:54.

猜你喜欢

创新研究
小学语文课外活动创新研究
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研究的新认识
医学院校“双师型”教师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研究
现代酒店餐饮行业营销模式创新研究
生产性信息通信技术创新研究
基于新形势的高校教育管理的现状及创新研究
新形势下交通运输行业干部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研究
现阶段高职英语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