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改革的现状及进程受阻分析
2017-07-05李云
李云
摘 要:国有企业改革由来已久,本文总结了国有企业的分类及功能、历史里程碑回顾及历史演变,概括了国有企业改革的历史任务、现代企业制度对国企改革的影响,以及与国有企业改革相关的战略改革模式、股份制改造和国有企业改革模式探讨。最后总结出要想从根本上解决国有企业推进缓慢的问题,必须强化缔约精神、提高改革意识,将国企改革上升为国家战略及全民努力的层面上来,进而加快国有企业改革进程。
关键词:国企改革、现代企业制度、股份制改造
一、国有企业功能及改革进程
1.国有企业的功能
中央国有资本的主要功能是保障国家安全,控制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主要包括金融、电信、军工、石油等行业,而地方国资较中央国资分布更为广泛,其中,省级国资主要分布在能源资源(电力、煤炭)、原材料(钢铁、有色金属、建材)运输设备、等行业,公共交通、供水等行业和领域主要靠地方国资国企来支撑。总体上看,地方国资国企的功能主要体现在承担供水、供气、公共交通等公共服务、土地、资金及基础设施建设以及促进经济发展等的功能。
2.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历史回顾
1958年开始了国有企业改革之路,主要有两突出的组成部分是国有企业管理模式出现的问题以及高度集中的计划体制见的问题,后引发了两次以“体制下放”特点的国企管理模式改革,分别发生于1958年和1970年。其实,国企改革自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开始的,直到1978年国企改革的局面才从传统的计划经济的经营方式进行转变。之前的多次国企改革则收效甚微,没有从根本层面改变国有企业的经营方式,只是在传统体制的基础上进行小改动。只有1978年以后的不受极左思想影响的环境才更加适合推进国企改革之路。
3.国有企业改革进程
我国传统的国有企业管理体制是高度集中的体制,也就是计划经济体制。缺点是无法进行合理的资源配置,国有企业效率低下,员工没有积极性,没有自己的利益,没有经营自主权。后来演变为放权让利,有了一些权利和利益,由此有了积极性,之后改制了税制,实行一对一的形式,加重了负担。之后又演变出承包制,以合同规范责权利,仍不能保证规范化,且无法保证政企分开。
二、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任务
社会主义国家国有企业在国有经济中一直占有主体地位,应转变为更顺应经济规律的主导地位,需从国企范畴、其所占比重、及相对数量几个方面来衡量国有企业是否是占主导地位还是主体地位。另一方面,国有大中型企业要完善自我,建立健全企业现代企业制度,用制度去约束、形成更为良性的发展,使之与同行业的民营企业相较更具体制完善优势。
三、现代企业制度对国企改革的影响
1.我国现代企业制度的概述
传统企业,实行商品经济优胜劣汰,业主掌握所有权,企业由业主控制。近代公司由企业控制所有权,是一种由大股东主导下的分权制衡制。现代企业股权分散,是一种由经理主导下的分权制衡。
2.国有企业战略改革模式
国有企业分类改革战略分为以下几种模式:第一种国有国营模式更适合为提供公共产品的企业服务。第二种是垄断性国有企业宜选择国有国控模式。垄断性行业是指在规模报酬递增的产业中,最先进入的企业会把规模扩大到独占市场的程度,如基础工业和基础设施等。第三种是竞争性大型企业宜建立规范的公司制度。第四种是中小国有企业宜放活,为非国有企业兼并、租赁、实行股份合作制、引进外资进行改造、破产。
3.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
竞争性大型国有企业的股份制改造分为以下几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授权经营:资本化的所有权主体行为。政府职能分解为:所有权、行政权、调控权--目标、作用方式、法律依据、遵循的原则。第二阶段,国有资产的第二层次授权经营:国有股股权分散化。第三阶段是国有资产的第三层次授权经营:公司产权独立化。第四阶段,国有资产的第四层次授权经营,企业内部治理结构高效化。
短期内主要解决道德风险问题,主要分为以下几个层次,第一取消国企及其领导人的行政级别。第二是合同的约束,第三是激励测试,第四是信息披露。
中期解决的是逆向选择问题,由企业自己任命领导人。
四、我国国有企业改革步骤及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国有企业改革步骤
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方面包括:第一点,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持续发展。需交叉持股非公有、集体、国有资本等形式。混合所有制经济师经济制度的一种重要基本表现形式,其优点主要包括可以提高企业同行业竞争力、有利于国企有效持续发展,为其保值增值带来可能。其他所有制经济和更多的国有经济融合发展成为混合所有制经济,并允许非国有资本参股。第二点,完善国企现代制度,国企应与市场经济相融合,推动完善全民所有的国有企业,并保障人民的共同利益推进国家现代化。其必顺应市场化,与市场相融合的国际化新形势。以规范国企的经营问题决策问题、是否公平竞争的问题、企业的生产效率问题、与其是否实现企业的保值增值为重要的评估标准。第三点,控制国有企业继续控股经营自然垄断行业的情况下,更应注重政资分开、政企分开、竞争性业务应全面放开,是其他企业也有机会一起参与进来,受益的也必将是大家,更向前推进公共资源的市场化。第四点,健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企业要有企业家来撑起,好的职业经理人制度,才能更好地发挥企业家作用。对管理层的管理人员薪酬水平、工作消费、职务的待遇等进行市场化优化。
2.我国国企改革面临的问题
对于中国国企的改革,观念的转变比真正的改革更为任务艰巨,因为这会是一个极为缓慢的过程,中间环节有非常的繁冗。产权意识契約意识的改革势必会有深远的影响,也是核心的要素。在人类正在发展的第四次工业革命中,此时期主要以计算机、新能源、人类工程等为基础。现阶段房地产在大周期的此波行情下行并趋稳阶段,经济平稳的条件是创新跟政府改革,而政府改革的重中之重则是国企改革。
参考文献:
[1]徐传谌.30年国企改革与中国崛起[J].长白学刊,2009,2(146),91-96.
[2]李万峰.从经济周期看未来十年[J].经济观察.
[3]黄群慧.地方国资国企改革的进展、问题与方向[J].中州学刊,2015,5(221).
[4]朱继东.国企改革的底线和方向[J].红旗文稿,2014,11,18-21.
[5]董学智.国企改革的逻辑与进路、基于经济法的宏观思考[J].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2015,5(28)62-68.
[6]许召元.国企改革对经济增速的提振效应研究[J].经济研究,2015,4,123-131.
[7]杨卫东.国企改革与再国有化反思[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1(52),22-42.
[8]王永.国企改革与管理创新内在逻辑[J].商业研究,2012,12,76-79.
[9]黎桦.国企改革与国有资产流失风险的耦合性及法律治理[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18),120-124.
[10]郑志刚.国企公司治理与混合所有制改革的逻辑和路径[J].证券市场导报,2015,6,4-12.
[11]曾文虎.论国企改革与资产资本化[J].对外经贸,2014,2(236),16-19.
[12]王春娃.新一轮国企改革中高管薪酬改革的路径选择_基于政府行为的视角[J].财会学习,2016,183-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