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供给侧改革下商业银行金融创新问题研究

2017-07-05夏春燕万柳琴

商场现代化 2017年11期
关键词:金融创新供给侧改革商业银行

夏春燕+万柳琴

摘 要:本文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商业银行存在的主要问题为切入点,认为商业银行在信贷供给与金融创新上存在一定的不足。然后从规模发展小微金融、建立健全供应链金融、推进符合个性化与多样化需求的消费金融、进一步深化互联网技术的进一步应用四个方面对商业银行的金融创新进行了探讨。最后本文就金融创新中的风险管理问题进行了简要探讨。

关键词:供给侧改革;商业银行;金融创新

目前我国的经济处于中低速增长状态,在需求不足的表象下,供给结构才是问题根本所在。在以往政策优势及利差优势下,商业银行基本都是依靠简单地扩大规模来获得收益。然而在当下中国金融市场不断发展、国民经济增速放缓的背景下,简单的追求规模、负债至上已经不能再跟上时代的发展,唯有追求质量、优化供给、寻求创新才能为商业银行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一、商业银行供给问题研究

我国商业银行目前粗放式的经营方式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相背离,在围绕“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的要求和“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重点任务的目标方面显现出越来越突出的问题,充分认识到这些存在的问题是实现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关键。

“僵尸企业”是我国当下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的一大障碍,尤其对于银行业:一方面,在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式下,地方政府盲目追求当地投资事业发展,提高就业率,迟迟不肯放弃一些产业领域低端、技术含量低、转型升级困难但规模大的企业,反而耗费大量的财政补贴和银行贷款“施以援手”。长此以往,这类企业资不抵债,丧失偿付能力,商业银行的贷款便成了不良贷款。但银行为了避免不良贷款率的提高,减小不良贷款对当期利润的影响,也迫于政府的压力,坚持对“僵尸企业”的输血,从而导致了银行信贷资源配置扭曲越来越严重。另一方面,“僵尸企业“难以在经济结构调整过程中顺应市场需求的变化,随着需求结构不断升级,往往会出现产能过剩、产品积压等。但它们长期依赖银行贷款一次次的起死回生,由于银行资本要素的错配又会进一步加剧产品市场的供需错配。

众所周知,我国商业银行的盈利模式主要是依靠三大业务:资产业务、负债业务、中间业务。其中由资产业务和负债业务构成的表内业务是银行获取较大利润的来源,虽然近几年来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中间业务规模有所扩大,但目前我国商业银行所从事的主要是传统型中间业务,包括银行卡业务类、结算类、电子汇划类、代理保险基金类这些操作难度不大、收费比例较低的初级业务,层次较低。至于那些技术要求较高、或者风险控制要求较严格的中间业务,比如资信调查、企业信用等级评估、信用衍生工具,商业银行的供给就跟不上市场需求了。

二、商业银行金融创新问题研究

目前的问题不是出在供给和需求的不足上,而是出在供给与需求的错配上。商业银行应该积极发挥它的市场导向作用,引导信贷资源流向真正需要的地方。商业银行应当积极调整信贷结构,加强各类金融资源的有效供给,规范治理中间业务,做到表外与表内业务协同发展,共同创新。

1.规模发展小微金融

一直以来,大企业经营稳健安全,又有符合银行要求的抵押担保物,因而更受商业银行的青睐。商业银行的信贷资源,大多都流向了大型企业。但是目前的大型企业多为僵尸企业,利润微薄,依靠已有的规模才得以发展,看似稳健,实际上它们未来的利润越来越有限。而小微企业虽然贷款额度小,成本高,经营没有大型企业稳健,但是其数量众多,如果能够实现规模贷款、规模经营,不仅能为商业银行带来利润,还解决了小微企业贷款难的问题。因此,银行有必要推进小微业务的快速发展。

小微企业数量众多,财务信息不够健全、透明,银行想要贷款信息成本较高。商业银行可以尝试从负责审批企业贷款的部门中增设一个小微企业板块,成立专门的小组,对小微企业的贷款进行审核,实现小微业务的专业化经营。将所有小微业务都集中到这个板块中来,减少与其他业务的交叉,做到一个板块一项业务,优化小微业务的贷款流程,给用户更好、更便捷的服务体验。对于小微企业的资格审查,商业银行可以借用现代的社会征信体系、大数据等方式调查,商业银行也可就小微企业建立专门的信用体系。另外,通过推进供应链金融的发展,也可以以较低的成本完成对小微企业的资格审查。

2.以大企业为中心,建立供应链金融

供应链金融是在供应链中寻找出一个大的核心企业,以核心企业为出发点,为供应链提供金融支持。经过这几年经济的高速发展,中国已成为了世界主要的贸易大国之一。2016年,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进出口总额为6.3万亿元人民币,增长0.6%,对沿线国家直接投资145亿美元,占对外投资总额的8.5%。随着我国贸易的不断发展,对产业的上下游企业也提出了新的融资要求。这为商业银行的供应链金融建立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供应链金融的建立与推进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至少两方面的问题。一是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中小企业的资金多来源于内生式积累和民间借贷资本。而民间的借贷资本利息一般为商业银行利率的4倍,大约为20%,这压缩了中小企业的利润空间,不利于中小企业进行技术升级与转型發展。二是降低了商业银行的授信成本。传统的授信业务需要商业银行对整个产业的各个企业进行审核,审核成本较高。而供应链金融则是相当于只需要对产业链的核心企业进行授信、再基于实体交易对其他中小企业进行授信贷款即可。

3.全面推进个性化、多元化消费金融

消费金融作为创新金融产品和扩大内需的有力工具,是探索传统商业银行新型发展方式至关重要的一步。不同的收入阶层对消费金融需求不同,中低收入人群对教育助学贷款、住房贷款等有较大需求,而中高收入人群可能更倾向于投资型贷款、度假旅游贷款等;同时随着文化产业的发展,人们对新兴事物的关注度越来越高,消费金融呈现出多元化和个性化的特征。

商业银行应充分利用消费金融新风向,大力发展创新型中间业务,例如开发金融IC卡,使银行业务渗透到医疗、交通、购物等各个领域;根据不同群体推出差异化、综合性金融产品,例如向高收入人群制定一站式个人理财计划,全程一对一服务;改善线下金融消费流程模式,如对房贷客户进行家装分期、装修商户分期的营销和综合授信,客户申请只需提供一套资料,避免手续复杂繁琐的问题。

4.进一步深化互联网技术的应用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对于供给侧改革下的商业银行来说,既是挑战更是机遇,我国商业银行在积极应对互联网金融所带来的严格金融监管、传统文化理念限制、落后的营销方式等一系列挑战的同时,更应充分把握互联网浪潮带来的机遇。

商业银行应树立用户思维,提高市场感应灵敏度,提高产品的更新速度,实现产品创新对客户需求的快速响应;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获取有效信息,对内部的营销策略、风险管理、服务模式等进行优化整合;探索成立专门的互联网金融事业部,实现专业化互联网运作;建立多方合作机制,与线上电商平台,线下医疗、交通、旅游等领域的实体平台合作,为客户打造生活化互联网金融场景。

商业银行的金融创新包含多方多面,其根本还是在于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适应新常态下客户多元化的需求,在中国金融不断发展创新的时代中,争取更强的竞争力。除了上文提到的这些创新外,商业银行还有其他很多创新与转型,比如加快商业银行国际化的进程。我国目前的海外业务利润并不高,国际化程度最高的中国银行海外利润贡献度也只有22.98%,与国际同业的50%相比还是太少,商业银行有必要增强其在海外的金融综合服务能力,结合当下的企业“走出去”战略,大力拓展海外业务。

三、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内部风险控制

金融创新与改革的深化给商业银行带来了持续发展,同时也倒逼商业银行加强对风险管理措施的创新与改革。因此,商业银行内部需要进一步完善内部评级体系,将风险通过一定的工具進行量化,对风险做到精细化的管理,并以此来指导商业银行的经营决策与资源配置。通过内部评级体系,商业银行的资产质量和风险能力可以得到进一步提升。

参考文献

[1]牛锡明.创新超越--新常态下大型商业银行改革与创新[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16:262-273.

[2]厉以宁,吴敬琏等.三去一降一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M].北京:中信出版集团,2017:127-133.

[3]刘志迎,徐毅,庞建刚.供给侧改革--宏观经济管理创新[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6:138-145.

[4]李麟,钱峰.创新移动互联网时代新金融模式[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214-218.

猜你喜欢

金融创新供给侧改革商业银行
2020中国商业银行竞争里评价获奖名单
基于因子分析法国内上市商业银行绩效评
基于因子分析法国内上市商业银行绩效评
2018中国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结果
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与金融创新的互动发展
论互联网金融刑法规制的研究
跨国公司财务管理与金融创新
中国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研究:起源、核心、内涵、路径
人才领域也需“供给侧改革”
韩媒:抓住中国“供给侧改革”新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