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乐由中出乐韵悠悠”

2017-07-05倪蕾

艺术评鉴 2017年10期
关键词:传统元素

倪蕾

摘要:何占豪先生涉取西方音乐表现手法的长处与中国民族音乐文化相融合,以表达民族之思想情感。用他的话来说是“外来形式民族化、民族音乐现代化”,这是他在音乐创作上遵循的原则。在这一原则的指导下,他的新作品不断涌现,并活跃于中国民族音乐的舞台上。

八十年代起,“民族音乐现代化”就作为何占豪先生自己创作的目标。他把积极开拓探索筝乐的发展,作为是一个现代作曲家的责任。他所创作的多部筝乐作品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并成为20世纪中国古筝音乐曲目之经典。其音乐语汇扎根民族土壤;作品题材多是中国广为流传、家喻户晓的民间故事;多采用传统民间音乐素材;有着鲜明的故事情节分段;在极力挖掘民族器乐特色之余赋予了作品丰富的感染力和艺术张力。

关键词:何占豪;古筝作品;传统元素

中图分类号:J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7)06-0117-03

一、音乐题材选择

“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故必先明曲中之意义曲折,则启口之时,自不求似而自合。”①在何占豪先生的作品中,音乐的精神含义被大大加强,我们可以结合作品的创作背景等因素来理解音乐的内涵,以达到诠释音乐的准确度。

何占豪的古筝作品,大多具有独特的选题。有表现英雄题材的,或儿女情长的,或生活风俗的。因他的筝乐作品以描寫人物居多,所以其音乐较多刻画人物的内涵、思想、主人公在特定环境中的内心独白以及情感表达。作者通过巧妙的艺术表现手法与独特的表达方式,塑造出鲜明的音乐形象,内容丰富,内涵深刻。拓展了古筝作品的题材,使之更加丰富,雅俗共赏。

何占豪先生虽生活在当下,但却通过自己对于中国古典文学中所描绘的悲剧性的故事情节与人物命运有着深刻的感受。先生所要体现的理想以及对人生的感悟,转化为音乐形象和语汇的表现,突显了其艺术创作的特色。在刻画人物性格、表达戏剧冲突上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一)表现爱情题材的作品

《孔雀东南飞》是何占豪所创作的第一首古筝协奏曲。此曲叙述了汉代建安年间,焦仲卿之妻刘蘭芝,聪明贤淑,却不为焦母所容,恩爱夫妻被逼分离,两人以死殉情。一对“孔雀”牺牲在残酷的封建礼教之下的爱情悲剧,控诉了封建礼教的罪恶,歌颂了忠贞不渝的爱情。

《梁山伯与祝英台》根据同名小提琴协奏曲改编而成。全曲以《梁祝》故事中较有代表的三段剧情,深入并细腻地描绘了他们的相爱、抗婚、化蝶三个主题的情感与意境。其中小提琴独奏的赋有戏曲化的旋律音调已家喻户晓,作者运用古筝特有的器乐语言将这些优美的旋律在古筝上得以呈现。

《陆游与唐琬》作者将古筝演奏、交响合唱和诗词吟诵,多种艺术形式融为一体,将陆游与唐琬凄美的爱情故事演绎得缠绵绯侧,淋漓尽至。乐曲以宋朝著名诗人陆游的一首《钗头凤》意境,描述了陆游与唐琬被迫离异,数年后沈园重逢的情景。这是作者首次在筝乐作品中加入大段的吟唱,旋律凄美哀愁,如怨如慕、如泣如诉,刻画出主人公百感交集却又无可奈何的复杂心情。让人身临其境,仿佛八百多年前沈园的一幕幕悲欢离合就在眼前,给听众以强烈听觉冲击和精神抚慰。

(二)表现英雄题材的作品

《临安遗恨》原名《囚思》,描写了民族英雄岳飞被奸臣陷害囚禁在狱中的种种思绪。体现了岳飞在赴刑场前夕对江山社稷的焦虑;对家人的思念不舍,对奸臣当道的愤恨,以及对自己想“精忠报国”却无门可投的无奈感慨。全曲情感大气磅礴,展现出主人公的凛然正气。

《西楚霸王》描写了楚汉相争的最后关头,项羽被围困垓下,四面楚歌。作者运用古筝独特的器乐语言,表现了项羽气盖山河的英雄气概,凄婉哀切的思乡之情,以及项羽与虞姬的诀别之痛。全曲在经过激烈的戏剧性冲突之后,达到的是悲壮的结局。

(三)表现生活风俗的作品

《茉莉芬芳》全曲犹如一首诗般地赞美了茉莉花的洁白无瑕,扑鼻芳香,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仿佛一幅画卷,悄然展现在人们面前。

《姐妹歌》此曲表现了彝族姑娘能歌善舞,温柔大方。兴奋欢庆之时,情不自禁的以舞蹈来表现自己的热情奔放。

《云山》以描写云南少数民族风情为主线,由《啊依塞》《竹楼情》《苗林欢歌》三首独立的作品组成。表现出了彝族、傣族、苗族这三个少数民族人民欢乐、真挚的情感。

二、地域性音乐及戏曲音调的间接运用

“中国传统器乐的音乐构成与中国传统音乐的其他类种:民歌、曲艺、戏曲等艺术形式有着紧密的联系。”②中国的民间音乐具有很强的地域性和风格性。何占豪根据作品不同的选题,音乐气质的不同塑造,来选择运用相应的音乐元素。

如:《茉莉芬芳》取材于江苏民歌《茉莉花》。这首独奏曲主体表现茉莉花恬静无暇、芳香沁人的生动形象。全曲演奏轻盈流畅。

《茉莉花》是一首全国流传的典型时调,有的地方称为“鲜花调”。江苏地方的这一首旋律特别优美抒情,在全国算是最为出名。其旋律在五声音阶调式上的迂回级进,是其明显特点。《茉莉芬芳》作者吸收融汇了《茉莉花》的曲调,并对其进行多次的变奏发展。全曲共分为三个乐段。乐曲第一部分的慢板,在进板的第一句旋律中就出现了《茉莉花》的曲调元素。

而后进入的第二、第三部分旋律中,也都在不同程度上展现了《茉莉花》的曲调元素。尤其在第三部分(见谱例1),出现了完整的《茉莉花》曲调,极富歌唱性,把全曲推向了最高潮。

又如:《西楚霸王》,全曲气冲霄汉,表现项羽的慷慨悲壮、荡气回肠。

此处作者借鉴了河南筝曲《陈杏元和番》中单音下行的风格性音调(右手由琴码往岳山逐渐移动,左手不断重颤音,在颤的过程中音高逐渐下滑回来)。 这种手法产生的旋律颇有中州方言的韵味,常易于渲染情绪和气氛,令人感受到中州粗犷、豪放的气质,是河南筝乐极富特色的表现手法。作者在此处运用强有力的摇指技法配合旋律的半音下行级进,更彰显音乐的紧张度,烘托出乐曲战争场面的惨烈。

《姐妹歌》是何占豪先生生活在云南少数民族地区时,用彝族民歌为素材发展创作而成。此曲采用G羽调式,曲调以“mi”“la”两个音为主音作上四度下五度的跳进,表现出彝族少女聪明活泼的形象。

《云山》作者分别运用了彝族、苗族、傣族三个少数民族的民歌元素进行创作。《竹楼情》是其中的第二首组曲,此曲以6/8与9/8节拍交替出现,运用三度的上下行跳进,表现出傣族男女美好的感情。《苗林欢歌》是其中的第三首组曲。以苗族“飞歌”的音调为素材,“do”“mi”“sol”三个音为主干音,偶尔出现“#re”或“la”音,旋律明快,悠扬婉转。

中国传统音乐通常包含一些能讓听众感到亲切和熟悉的元素。这些元素很多都是从戏曲音乐、民间歌曲、民间音乐中提取的。从中获取创作乐曲的素材,不仅增加了音乐的向心力,而且也增强了音乐的亲切感。

何占豪的筝曲作品,多处能够体现出作者对戏曲音乐运用的偏好。这与作者曾在越剧单位工作过有非常密切的关系。戏曲音乐有很强的抒情与叙事作用,同时具有很强的张力。作者的多数作品题材又都是描写人物事件的,故抒发人物内心感情,刻画人物内心世界,陈述事件发展过程,采用戏曲音乐元素是最为擅长的了。听者可能无法清晰的从他作品中寻找到越剧的哪一句,哪一个音调,但是就能从乐曲中感受到似戏曲又不似戏曲的“何式”戏曲语汇。这既是作者自然而然的流露,又是他潜移默化的创作特色。

何占豪对抒情性的旋律作了极为高度的发展,速度虽慢,但旋律性强,曲调委婉曲折,音乐能够深入人的心灵,激起听众强烈的共鸣。如《孔雀东南飞》和《陆游与唐琬》,何占豪大量采用了中国戏曲,特别是越剧的音乐语言和板式变化。因这两首乐曲在创作之前,作者正好曾为越剧团编配过此两出戏的音乐,故之后作者在为古筝创作这两首协奏曲时,都借鉴了自己曾写过的戏曲版本材料,并将这些材料结合古筝所独有的艺术语言和乐器性能,加以发展融合扩大,完成对此两曲的创作。

三、结语

我们在研究何占豪先生的筝乐作品过程中,不难发现他对人生,对音乐的炽爱。先生的创作十分具有民族性、艺术性和时代性。他的音乐作品同中国传统艺术有紧密联系,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格特征并充满了生活气息和乐观的爱国主义精神。从他的作品中流淌出的情感,时而热情奔放,时而细腻婉转,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何占豪对传统筝曲的风格特点有很强的认识,对筝这件乐器的个性有理性的把握。将“民族音乐现代化”的创作理念在古筝创作中做了积极有益的探索和发挥。作品一方面体现出了筝这一古老乐器悠久的文化内涵,同时也体现出筝在当下的时代个性。从广阔的角度展示并影响了当今不断蓬勃发展的古筝艺术面貌。

注释:

①《中国古代乐论选辑——乐府传声》 人民音乐出版社 1981年5月

②黄允箴 王璨 郭树荟《中国传统音乐导学》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 2006年10月

猜你喜欢

传统元素
人物形象设计中传统文化元素的运用
中国传统元素在现代设计中的运用
浅析中国传统青花瓷设计在家纺服饰中的应用
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室内设计中的审美特征
《西游记之大圣归来》——依托大众文化对传统的现实构建
传统元素与现代空间的共融性探索
初中美术教学中传统元素与流行元素有效结合的教学模式
初中美术教学中传统元素与流行元素相结合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