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区域收入差异的空间格局与演变
2017-07-05文超刘欢
文超+刘欢
内容摘要:由二元经济引发的区域收入差异一直是影响区域协调发展的主要因素,本文通过收集广东省各市2000-2014年间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数据,运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法(ESDA)、构建区域梯度模型分析,并采取空间计量分析来探究广东区域收入的空间格局与演变趋势。结果表明:广东区域收入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呈现出珠三角区域内收入普遍偏高,而珠三角以外区域收入持续偏低的空间格局,伴随着我国协调发展战略的推进呈现出整体趋向协调发展、局部分异加剧的演变趋势。
关键词:区域差异 人均收入 空间差异 扩散效应 空间计量模型
2000年以后,中国经济和区域收入都伴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变迁表现出了一系列的新变化,针对近十多年的我国收入数据研究,李实(2011)、罗楚亮(2012)、钞小静(2014)、陈斌开(2013)的研究结论显示,我国在区域经济发展趋同的背景下区域收入差距仍然明显,而且这种差距在时间上表现为不稳定性收敛,在空间上表现为富裕集聚与贫穷集聚并存的不协调格局,这一现象表明我国贫富差距恶化现象依旧显著。
对于珠三角区域收入的差距问题,近年来也有学者关注并进行过相关研究,其研究结论具备一定的借鉴参考价值。根据刘毅(2013)、陈杰(2010)、余静(2007)、樊均辉(2006)的研究结论显示广东区域收入差距显著,具体表现为珠三角区域收入普遍较高且均衡,非珠三角区域普遍较低,在珠三角与非珠三角地区间产生了明显的收入差距。指标选取上,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是从生产的角度统计的,而非衡量分配环节最好的衡量工具;人均国民收入不能涵盖再分配所得,也不能真实反映最终可支配实情;居民收入由于包含了税收,所以也无法反映真实的到手收入。本文借鉴学术界通行做法,选用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作为衡量指标,反映居民可供自由支配的收入差异性问题。本文从收入的本质入手,探讨广东区域收入差距的空间格局,并科学衡量其差距的大小,同时动态监测收入差距的演化趋势,以便为广东区域收入协调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广东区域收入差异的空间格局分析
(一)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Exploratory Spatial Data Analysis, ESDA)
ESDA是将空间数据通过图形展示以便于挖掘出数据内部的关系与特征的现代化空间数据可视化分析方法。其最早由Cliff和Ord(1973)提出来的,主要作用是可以将看似复杂的空间数据用图形的方式展示,以便探索数据中的空间相关性,其计算公式为:
式(1)中,n代表研究区域总数,xi 和 xj分别是区域i和j的属性值, x是区域属性值的平均数; wij是空间权重矩阵, S2是属性值的方差。Morans I值在-1到1之间,其值为正表示空间属性呈正相关性,值越大空间相关性越强;其值为负表示空间属性呈负相关性,其值越小空间差异越大。
(二)广东区域收入的空间数据探索
本文选取广东省21个城市的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作为衡量广东区域收入差距的指标,根据2000-2015年广东省统计年鉴收集数据并整理。考虑到这里衡量的是区域收入的差距特征,因此选用收入差异的标准差值作为数据分类的依据,依次将数据分为:高于2.5倍标准差的显著富裕区域,介于1.5-2.5倍标准差的较为富裕区域,介于0.5-1.5倍标准差的一般富裕区域,介于-0.5-0.5倍标准差的一般区域与低于-0.5倍标准差的贫穷区域。运用ESDA法,绘制出2000年和2014年广东区域收入的空间差异图,如图1所示。
对比图1中不同年份的空间差异状况可以发现,相比2000年而言,2014年的相对富裕区域全部集中到了珠三角区域内,而且有更加富裕的倾向(颜色更深)。2000年的非珠三角城市中一般富裕的阳江和汕头,到了2014年也退化为贫困区域,导致非珠三角区域全部衰退为白色(贫困区域)。这一现象表明过去15年的发展,广东区域收入状况呈现出明显的空间集聚性,表现为人均收入“高-高集聚”的富裕城市进一步收拢,全部集中在珠三角区域内部,再一次证明珠三角区域收入“富裕集聚”的特征,同时,“低-低集聚”的城市范围进一步扩大,表明广东低收入地区范围开始扩大,出现“扎堆贫困”的现象。这样的空间格局变化反映了广东区域收入以珠三角为界,呈现出内外差异不断加剧的空间格局,而且近年来这种格局越发显著。
(三)广东区域收入的全域相关性分析
为了进一步考察广东区域收入空间相关性状态,根据Cliff和Ord(1973)提出全局Morans I计算公式(a)计量其空间相关性结果如图2所示。
图2表明在过去十五年间,广东区域收入的Morans I值整体呈上升态势,说明广东区域收入空间相关性逐年提高,城市与城市间的收入联动效应日趋明显。结合图1可以解释为:珠三角高收入地区更加聚集,整体收入更趋收敛;珠三角以外低收入区域也逐渐趋同,呈现出普遍贫穷的状态。两者之间以珠三角的区域边界为线,形成了鲜明的内外差异格局。
珠三角区域收入差异的时空演变分析
(一)区域梯度差异分析法
区域梯度差异分析法是对于具有明显“中心-外围”性质的区域,根据其属性值构建出“中心”向“外围”逐层递减的n个阶层,并用经济计量的方法衡量相邻阶层的属性值差异伴随着时间的变化是收敛还是发散走势,以衡量区域间梯度水平的变化趋势。其计算公式为:
式(2)中,其 T值反映的是n阶区域人均收入水平与其相邻的外围n+1阶区域人均收入水平的倍数。伴随着时间的推移,可以反映出相邻区域的人均收入梯度差距的变化趋势。
(二)珠三角区域收入差异的梯度空间构建
广东区域收入空间格局呈现出以深圳等高收入城市为中心,其收入水平向外围城市逐层衰减。为进一步探索区域收入逐层衰减的梯度和演变趋势,本文构建广东收入区域梯度差异模型来做进一步的测度。根据广东区域收入的高低及珠三角内外城市相邻状况进行空间上的梯度分区,将广东区域分为4阶梯度区域,分别是:珠三角核心区域,该区域由珠三角内收入较高城市组成且不與任何非珠三角城市相邻;珠三角边缘区域,该区域由直接与非珠三角城市相邻的珠三角城市组成,可以直接反映珠三角内外收入差异状况;珠三角周边区域,该区域是由环绕于珠三角区域周边的城市组成,他们直接与珠三角区域城市相邻,可以最直接享受珠三角区域经济的扩散效应;边远区域,该区域城市都远离珠三角区域,因不与珠三角城市直接相邻,故很难享受其扩散效应的带动。以上分区便于区分珠三角内外城市的空间格局,以衡量其收入的梯度差异和享受珠三角扩散效应的程度。
(三)珠三角区域收入梯度差异的时间发展趋势分析
根据以上梯度区位划分,同时加载广东区域人均可支配收入数据,参照区域梯度差距模型的式(2),分年度计算出核心城市群人均收入与边缘城市群人均收入的比值( ),边缘城市群人均收入与周边城市群人均收入的比值( ),周边城市群人均收入与边远城市群人均收入的比值( ),这些比值可以很直接地反映出相邻区域的梯度差距及其演化趋势,将逐年的计算结果展示如图3所示。
从图3中可以发现,在过去十五年中,珠三角核心区域人均收入与珠三角边缘区域人均收入的比值由2000年的150%逐年下降到2014年的111%,表明珠三角区域内部城市人均收入进一步趋同;同时珠三角边缘区域人均收入与珠三角周边区域人均收入的比值由2000年的153%逐年上升到2014年的172%,表明珠三角内外人均收入差异显著,而且其梯度差距有进一步递增的趋向;珠三角以外的周边区域与边远区域的人均收入比值变化不明显,十五年间都在100%上下窄幅波动,表明非珠三角区域收入差异并不明显,呈现出普遍贫困的空间格局。
广东区域收入差异的空间计量分析
(一)空间计量分析法
为了全面反映空间滞后效应和空间误差效应的作用效果,本文选用广义空间计量(Spatial Autocorrelation,SAC)模型来考察珠三角内外区域收入的差异性,其模型形式为:
式(3)中,其中, yito为被解释变量,C为常数项,W 为空间权重矩阵(此处采用0-1矩阵形式,即相邻用1表示,不相邻用0表示), X为解释变量,β 为待估回归系数, u为空间误差向量, ρ和 λ分别为空间滞后和空间误差系数, ε为误差项。
(二)空间计量分析检验结果
由于广东各市人均收入具有很强的空间相关性(如图2所示),可以采用空间计量模型来考察其人均收入在空间格局上的特性。首先对珠三角各市运用式(3)进行检验,设定其解释变量为期初的人均收入,被解释变量为期末人均收入对期初人均收入的比值,其反应的是期初人均收入与其增长率之间相关关系,考虑到解释变量与被解释变量都为非线性变换,于是对其进行对数处理后代入模型检验,结果如表1所示。
根据以上检验结果可以发现,解释变量的系数为-0.4373,高度显著,表明珠三角区域内人均收入增长率与期初值呈反向变动关系,即期初人均收入低的区域其增长率高,将逐步追赶高收入地区。同时对珠三角内外的区域进行通用空间计量模型的检验,结果如表2所示。
从以上检验结果可以看出,解释变量的系数为0.10644,在0.05水平下显著,表明珠三角区域内外人均收入增长率与期初水平呈正相关关系,即期初人均收入低的区域其增长率也较低,表明珠三角内外区域收入差异趋向扩大化的方向演化。
结论
首先,本文通过对广东区域收入进行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发现在过去15年间广东高收入地区集中在珠三角及周边区域,而非珠三角区域大部分城市属于收入相对较低区域,形成了以珠三角为界的收入空间差异格局。随后,动态考察广东区域收入发展趋势及集聚特征,发现其区域收入在空间上进一步向珠三角内部聚拢,形成“高-高集聚”区域,且有继续收拢集聚的趋向;同时珠三角以外区域呈现“低-低集聚”特征,且有集中连片扩大的趋向。接着,构建区域梯度差异模型测度广东区域收入差异发展趋势发现,珠三角内部梯度差异逐年缩小,近年来大有人均收入趋于均衡的势态;同时珠三角区域内外的梯度差异正缓慢扩大,反映出珠三角内外贫富差距加剧的演变趋势。最后,运用空间计量模型考察广东区域内外收入差异,发现珠三角内部区域其解释变量回归系数为负,表明珠三角区域内人均收入趋同且协调发展的空间格局;同时对珠三角内外区域进行模型检验,解释变量回归系数为正,表明珠三角区域内外人均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区域发展趋向不协调方向演变。
以上分析表明广东区域收入差异以珠三角边界为线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主要是由于珠三角的行政区划与政策倾斜所致,未来要更好地发挥珠三角的引领示范作用,需要逐步打破珠三角区划的界限,进一步疏导其资金、技术与资源外溢,使其扩散效应与范围进一步扩大,才能够更好地发挥珠三角對周边区域的引领辐射作用,带动周边区域整体、协调、高效、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魏后凯.中国地区间居民收入差异及其分解[J].经济研究,1996(11)
2.陆铭,陈钊.城市化、城市倾向的经济政策与城乡收入差距[J].经济研究,20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