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西壮族平果嘹歌形成与发展探析

2017-07-05刘明华

艺术评鉴 2017年10期
关键词:探析

刘明华

摘要:在右江流域的这片热土上有多种民歌,当地人民通过地方民歌,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男女间的爱慕之情,其中,平果嘹歌是一种最具代表性的民歌之一。本文通过对平果嘹歌的形成与发展过程进行分析与探讨,对我们更好的传承与发展广西地方原生民歌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平果嘹歌;形成与发展;探析

中图分类号:J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7)06-0040-02

一、壮族平果嘹歌歌圩的分布区域与行政建制范围相一致,它是历史与文化沉淀的产物

平果壮族嘹歌平果壮族嘹歌的分布是以平果县太平镇为中心,此中心以外的榜圩、黎明、四塘及右江南岸的新安、果化就很难找到其影子。在与平果县交界的田东县思林镇往西亦如此。马山、大化、武鸣的一些乡镇也有分布。这个分布区域,恰好是明清时期的白山土巡检司的统治范围。明嘉靖五年(1526年),思恩府下属的土目王受(今平果县太平镇人),因不满朝廷“改土归流”,与田州府土目卢苏聚众叛乱朝廷,史称“思田之乱”,朝廷派南京兵部尚书王守仁统率两湖、两广官军前来镇压,以招抚之策,平息了叛乱,紧接着招王受、卢苏等新降土目率思恩、田州土兵攻打八寨(今忻城、上林、宾阳三县交界处),八寨壮瑶农民起义很快被镇压。为图地方长治久安,王守仁给朝廷建议,将思恩府地拆建九个土巡检司(兴隆、白山、定罗、安定、古零、旧城、那马、下旺、都阳)。王受先聚众反叛,后戴罪立功,被授白山土巡检司,司治在今马山县城白山镇,原属其领地的今平果县太平、耶圩、果化、城关、马头及田东县思林镇一带,一并划入白山土司,两地界不相连,相隔百里之外。历史上将今马山县白山镇这一片领地称为“下白山”,领六个城头124个自然村;今平果县太平镇为中心的这一片称为“上白山”,领十个城头,136个自然村。这个行政建制从明嘉靖七年(1528年)开始,至1916年结束,历经明清两个朝代,时跨四百年。平果壮族嘹歌歌圩是历史与文化的沉淀。平果壮族嘹歌共有太平、新圩、莫圩、耶圩、古案、山心、来圩、母娘山、雷横、玻利、邓龙、都督、岩线、岩无、开岩、三板十六个传统歌圩。可以说,每个歌圩都形成一个可歌可泣的典故,每个歌圩都是壮族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的沉淀。如太平歌圩是每年农历二月十九日,这天是壮族祗神花婆王的生日。这个歌圩原址在感圩,感圩至今仍然保留平果县最大的花婆王庙,在庙里仍然端端正正地安放着原始(正宗)的花婆王。人们在这一天从四面八方赶来,通过对唱嘹歌来祈天乐神。而其历史可追溯到宋皇佑四年(1052年),丹良堡在这里建置,是这一带经济、政治、文化的中心,而这正是壮族人民对自由恋爱婚姻的神往。

二、壮族平果嘹歌从祭祀音乐派生出来,又向“文歌”及“汉歌”演变

在壮族地区,巫师统称“十么”,男性叫“师公”,女性叫“巫婆”。在壮族民间宗教中,“十么”是神灵世界的代言人,也是民歌文化的传承者。巫婆在作法事时,认为有神灵附体,因而全身处于颤抖(兴奋)状态。在兴奋顶峰时巫婆处于超视觉世界,犹如精神分裂状,这时她就会自言自语见到了神或请来了神,神有什么指示,她就以山歌的形式传达给凡人,巫婆喃唱的曲调就叫巫调,这些曲调仍然保留远古民谣的遗音,因为它是伴随着“师公”的经文而来的,这些巫术经文广泛流传于民间,这就是《布洛陀经诗》。师公与巫婆在喃唱《布洛陀经诗》时,从听觉上看,有点类似于嘹歌中的长嘹调。在嘹歌传唱的地区,巫婆往往是非常优秀的山歌手,在她进行巫事的活动时,很多的唱腔都是用嘹歌的曲调,并结合自己的一些喃喃自语向凡人传达神的旨意,这就让人很难分辩谁是原生,谁是派生。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嘹歌与巫调即使不是孪生,也是派生。“文歌”,壮语即“欢文”,古壮字抄传,多为即兴性散歌,内容也十分丰富,具有恋爱婚嫁、民情世俗、农耕工艺、山水人物如《唱文龙》《唱英台》《唱唐皇》等。此外,还有诉说身世贫寒的《孤儿歌》,教育后辈孝敬老人,善待长辈的《父母恩歌》等。“嘹歌”与“文歌”相同之处是同为五言四句式,同押脚腰韵为主,兼押脚、脚头韵。不同之处是“文歌”除有固定的套歌外,即兴性编唱的居多,曲调单一,可以独唱,也可以单人对唱,双人对唱,众人对唱,小组合唱。“汉歌”是北路壮的桂柳官话歌,也就是刘三姐民歌,七言四句式。在嘹歌流布地区也流行这样一种歌,平果人称为“情歌”。它主要以歌颂男女爱情婚姻为主要内容,曲调也象“文歌”一样用单声独唱、对唱或合唱。如果说嘹歌是从巫调派生而来,保存着壮歌原生态的特色,“文歌”则适应民歌发展的需要,有着更广泛的现实生活内容,而“汉歌”又是脱胎于“文歌”,是“文歌”发展的必然。平果壮族嘹歌中“今晚什么晚?”“今日什么日?”“今年什么年?”在语音、词汇、语法结构方面与《越人歌》相似。壮族先民有文字记载最早的民歌要算公元前528年汉朝刘向所著《说苑·善说篇》中的一首《越人歌》。其歌词用汉字记音,意译为:“今夕何夕兮?搴舟中流。今日何日兮?得与王子同舟。蒙羞被好兮,不訾诟耻,心几烦而不绝兮,得知王子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平果壮族嘹歌《三月歌》也唱道:“今晚什么晚、云丝涌起……”,“今日什么日,环山寻游不满圈,寻游不完这座山,寻不见妹真无缘。”类似“问夕、问日、问年”之歌句,在平果壮族嘹歌中也比比皆是。平果壮族嘹歌与两千多年前的《越人歌》句式如此相似,我以为这绝非偶然,而是同源共流。

三、壮族平果嘹歌传唱地区的男女通过歌圩对歌相亲,体现了对歌最原始的目的

在嘹歌传唱地区,未婚青年大多数是抄唱《夜歌》,而已婚青年则基本上是抄唱《日歌》。这个现象至少说明四个问题:一是壮族自古流行的“倚歌择偶”现象的普遍性。在远古和封建时代,嘹歌传唱的不同村屯的男女青年,他们相识的机会太少,特别是女性在家居多,很难接触到年轻的男性,所以从认识到相恋的过程其实是很漫长的,也不可能象现在的男女青年这样自由恋爱,在当时,歌圩时间是比较的固定,男女共同一起相处的机会非常少,因此,只能在晚上约会,邀村外“勒貌”(小伙子)或“勒俏”(姑娘)到村里来对唱《夜歌》。二是通过对歌来展示自己的聪明才智,并邀请众多的亲友为自己把关、确定恋爱的对象。三是在当时不会唱山歌的男青年是找不到老婆的,或找不上自己称心如意的老婆;而且不会唱山歌的女青年也会嫁不出去,或嫁不得自己满意的郎君,唱《夜歌》是跟班学歌的机会。四是“倚歌择偶”是封建社会伦理道德认可的正经事,不是伤风败俗的行为。多数古唱本只记有男歌,没有女歌。平果壯族嘹歌歌手对歌时,细心观察可发现,无论是情场老将,还是歌场新手,男方手里总少不了歌书,按歌书来唱,但所有的歌书只抄有男歌,没有女歌。对歌时,男方先唱完一首歌,女方才跟着“别”(即对唱)。“别”是壮语,有几层含义:一是回答对方提出的问题,男方问什么,女方答什么;二是“变”,即针锋相对,把男方唱的意思作反义回答,你说好,我说坏;三是“避”,在唱词内容上避其锋芒,不至于伤害自己;四是“攻”,在歌场上,女方往往是主动的,当男方唱完一首歌后,如果涉及的内容一时对不上时,就采取“跟歌”的办法,即跟唱男方的歌词,到了认为可以反攻的时候,则转“跟”为“攻”,将男方逼于被动地位。可以说,平果壮族嘹歌对唱七天七夜也不完,靠的就是女方的这种“别”歌,这就是它传唱千年不衰的魅力所在。

四、与时俱进的壮族平果嘹歌,形成了多种演唱形式的新气象

由于多元音乐社会的发展,现今的嘹歌也與之前有了许多的变化,出现了多种演唱演唱形式,归纳起来应该有三种:原生演唱形式的嘹歌、学院派演唱形式的嘹歌、流行演唱形式的嘹歌,这三种唱法的表现形式是现今文化、社会的发展,所以嘹歌也呈多元性。原生演唱形式的嘹歌主要在平果地方的农村开展活动,地方学校也开始了一定的教唱活动,如幼儿园、小学、中学、甚至当地的高校都进行了一些传唱活动,农村的村民演唱的嘹歌是最纯正的原生演唱形式,而且各地方政府重视对嘹歌传唱的保护,采取了一些措施促进活动的开展。如通过每个村进行嘹歌比赛活动,结合各种思想教育与宣传活动进行嘹歌比赛,带动了嘹歌演唱的积极性,嘹歌在沉寂一段时间后又有了一定的复苏迹象。学院派演唱形式的嘹歌主要还是在高校进行,参与面也小很多,但各高校越来越注重地方民歌传承的意义与重要性,特别是有声乐教学相关的高校注重对嘹歌的引入。如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成立了校嘹歌队,邀请了哈嘹乐队的成员进校进行教唱嘹歌,通过这几年嘹歌教唱的实践活动,学生们能掌握了多首经典的嘹歌曲目,在广西各声乐比赛获得较好的成绩,这也是地方高校与地方文化有机结合的典型案例,其模式值得其他学校学习与借鉴。流行演唱形式的嘹歌是现今最受大家喜爱与欢迎的,在广西、甚至全国都有一定的影响力。以哈嘹乐队为首的流行演唱形式通过电声乐队进行表演,在嘹歌素材的基础上增加了现代年轻人个性化的演唱,表现形式更加的丰富,演唱者的服饰也非常的时尚与时髦,受到现代年轻人热烈的追捧。以莫掩策为首的唱作人,创作了许多流行演唱形式的新嘹歌,这些歌曲朗朗上口,旋律优美,而且表现形式色多样化,具有极强的吸引力。

五、结语

平果壮族嘹歌是广西壮族民歌的原生态文化,是广西壮族民歌之源泉,先有平果壮族嘹歌,后有“文歌”和刘三姐民歌。“文歌”脱胎于“嘹歌”,刘三姐民歌脱胎于“文歌”,从“嘹歌”演变到刘三姐民歌,再到如今的“新民歌”,体现了广西壮族历史文化不断进化和发展的结果。

参考文献:

[1]农敏坚主编.壮族民歌文化丛书·嘹歌嘹亮[M] . 广西民族出版社 2006.1

[2]蔡立梅,唐辉吉.平果,摇滚一夜[J].南国早报—文艺 NEWS版块 2010.2

[3]张声震主编.壮族民歌古籍集成·嘹歌[M].广西民族出版社 1993.11

[4]白小琴.嘹歌演唱特点及形式美特征[J].民族艺术 2009.6

猜你喜欢

探析
探析跟踪审计在工程造价审计中的应用
体现读者意识的高中读写教学实践探析
数学物理反问题探析
数学物理反问题探析
识字写字结合教学策略探析
小学语文字理教学方法探析
初中数学常见“几何最值问题”探析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品德复习课探析
体现读者意识的高中读写教学实践探析
高中数学新型课堂教学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