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古代诗歌中的景物描写浅析

2017-07-05秦效亮郭维媛

语文周报·教研版 2017年32期
关键词:营造杜甫层面

秦效亮 郭维媛

古代诗词是我国古代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其中有很多佳作,不仅语言隽美,而且意境深远;它们有的充满了生活的情趣,有的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因此千百年来广为传诵,成了流传千古的名篇。在高考中经常有涉及景物描写的题目。

本篇论文就试着按照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的顺序从四个方面,即景物描写的构成层面,景物描写的技巧层面,景物描写的效果层面,景物描写的情感层面,把诗歌鉴赏的题目进行归纳总结。

一、景物描写的构成层面

这个层面是景物描写最基础的层面,即景物的选取,景物的特点,景物的描写角度,这三种类型的题目也是比较简单的题目。

1.景物选取

这类题经常这样问:诗中选取了哪些景物来表达作者的情感?或者诗中哪些景物营造出了这种意境?对与这类题,学生只要把景物依次挑选出来,写上就可以了。比如《沁园春·长沙》中选取了万山、层林、大江、鹰击、鱼翔等景物构成了一个阔大的意境。虽然这个问题比较简单,但是关注景物的选取往往能看出作家的审美风格和情趣爱好。而在李商隐的诗歌中多选朱玉、眼泪、青烟、灵犀、等空灵凄迷的意向,构成了李商隐朦胧晦涩的意境。

2.景物特点

這类题一般这样问:诗中景物描写都有什么特点?或者诗句表现了景物怎样的特点?只要关注一下修饰词如数词,量词,颜色词,就可以迎刃而解了。尽管有些作家选用了相同的意向,但是由于修饰词的不同运用导致景物描写的特点也是不一样的。比如同样是秋天,在杜甫笔下就是“无边落木,滚滚长江”的萧瑟之景,在毛泽东笔下就是“万山红遍,层林浸染”的绚烂之景。

3.描写角度

这类题一般这样问:诗中是如何描写景物的?或诗中从哪些角度来描写景物的?而景物描写的角度一般有这些方面:(1)视角上的远近高低,(2)顺序上的前后左右,(3)声音上的寂静和喧闹,(4)色彩上的清冷与绚丽。

拿杜甫的《登高》中的“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来说,作者的视角从仰视高远的天空到近处的飞鸟再到远处的长江和落叶,色彩上从青青的水中陆地到洁白的飞鸟再到干枯的树叶浑浊的长江,整体上成呈现出清冷昏黄的色彩,声音上从猿啼的凄凉到落叶的窸窸窣窣长江的滚滚滔滔,都营造出开阔沉郁的意境。

二、景物描写的技巧层面

这个层面主要从景物描写的表现手法和表达技巧来考察,难度比较大。主要的提问方式有:诗中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写景?诗中运用了什么表达技巧来写景物?诗歌中的手法非常多,学生常常非常苦恼无从选择,如果能够缩小范围,那么在选择时的针对性就更强了,景物描写的手法主要有这几种:(1)动静结合,(2)虚实结合,(3)比喻, (4)夸张,(5)炼字。

三、景物描写的效果层面

主要考察景物描写的作用,一般这样来问:诗中开头或末尾的景物描写有何作用?可以从这写方面来考虑:

(1)点明诗歌的基本信息,包括时间地点天气季节人物等。如“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直接照应题目,点明时间“傍晚”地点“空山”季节“秋天”;再如“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就点明了人物“我和客人”事情“送别”时间“晚上”地点“江边”。

(2)衬托人物性格。比如“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就从侧面烘托出琵琶女的高超琴技从而使听众都沉浸在美妙的琵琶声中以及琵琶女内心的凄凉。

(3)营造一种氛围和意境。比如杜甫的《秋兴八首》(其一)开头两句“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就为全诗营造了一种凄冷阴森的氛围。

(4)表达人物心情。这是景物描写的终极与核心作用,所用的景物归根结底是要为情感的含蓄与巧妙表达服务的。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正面衬托,即一般所说的借景抒情,融情于景。

四、景物描写的情感层面

关于景物描写多表达的情感其实在前面的几个层面已经提到,但诗歌鉴赏题里往往会单独来考察这一方面,比如“情景交融”问题。这类题的题干一般是“作者是如何融情于景、借景抒情的?或者请分析诗中的情景交融”。这类题有几个要点:(1)选取的景物及景物的特点,(2)组成的画面营造的意境,(3)是表达的情感,(4)总结“情景交融”。因此我们发现这种类型题是一道非常综合的题目,包含了前面提到的几个层面。学生的疑难之处不是答不出情感,而是无法把作者描写的景物和作者的情感联系在一起,即不会进行分析。那么从哪些方面来分析景物中作者的情感表达呢?

(1)看作者选取的意象,这是最直观的方法。如杜甫“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学生在分析时就不知这两句蕴含什么情感,如果能从文化角度引导学生落叶除了有表面上的秋季来临外,还有时间的流失,生命的短暂;长江除了不断奔流外还是时间之水历史之水,代指永恒的东西,这样一分析,就会明白杜甫其实在感叹时间流失生命短暂而自己还功业无成。

(2)分析景物的色彩倾向。一般来说景物的色调和作者内心的情感是相辅相承的,冷色调和哀愁有关,暖色调和积极向上有关。

(3)是分析韵脚和声调的运用。这一点我们经常忽略,其实汉字发音的特点决定了声音的铿锵响亮和微弱平缓所抒发的感情是不一样的。

猜你喜欢

营造杜甫层面
登高
美丽可持续
绝句
洗水soft fabric
Chinese Architecture Meets Globalization
二孩,人生如果多一次选择!
横看成岭侧成峰
营造温馨如家的购物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