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主题班队会活动,提高德育实效
2017-07-05胡大翠
胡大翠
小学主题班队会是德育的重要途径,也是班主任的主要工作之一。通过参加班队会活动,小学生能进一步拓宽视野,提高思想觉悟,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质。如何开展好主题班队会活动是值得小学班主任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基于此,笔者结合自己的班级管理经验,对班队会开展的具体做法进行探究。
一、主题必须鲜明
为达到预期的效果,班队会所选择的主题与内容设计都必须立足于全班学生的切实需求,应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与认知规律。同时,确定的主题必须带有鲜明的德育目的,并且要能够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因此,班主任要了解学生的兴趣所在,可以挑选贴近学生实际、学生普遍关心的社会现象、学校重大事件或者班级中存在的普遍性问题,然后将典型个案作为主题活动的切入点,开展主题班队会。这能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他们的参与兴趣。同时,主题班队会活动定的目标不宜过高和过于宽泛,寄希望于一个主题班队会活动能够解决多个问题显然是不现实的。班主任应选择事件的某一点或某一方面作为活动主题,以此展开班队会活动,并对活动主题进行深入挖掘。通过以小见大、以点带面的教育方式让学生对活动主题有更深刻的认识。
比如,在开展“诚实守信,从我做起”主题班队会活动时,教师先让学生自行搜集关于诚信的感人故事以及自己身边关于诚信的事例,活动中再由学生讲一讲这些诚信故事,然后班主任以此展开更深入的诚信教育。这样就使班队会活动更有针对性,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二、精心策划和组织
主题班队会具有诸多功能,如导向、激励、陶冶、锻炼等功能。可见,一次主题班队会活动就是对学生实施德育的过程。在选好活动主题后,为保证活动效果,班主任必须做好充分准备,对活动进行精心策划和组织。首先,要根據班级实际情况,确定可行性高、可操作性强的活动。因为主题班队会大多是学生自主实践活动,因此教师在计划制定过程中应尽量考虑到学生的参与性,以充分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为了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有事做,班主任可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将任务分配到各小组。比如,一组负责整体策划、一组负责撰写主持串词及主持、一组负责活动时的教室布置等。每学期班队会活动有10多次,可将一半的班队会活动交由学生具体负责策划实施,班主任从旁指导。这不仅能培养学生们的活动组织能力与团队协作能力,也能进一步提高班队会活动的效果和质量。此外,这样还能避免学生对班队会活动产生倦怠心理,从而长期保持较高的参与热情。
三、活动形式要多元化
在确定活动主题后,还应策划好活动的开展形式。一个好的活动形式能更好地突出活动的主题,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从而确保班队会活动的顺利开展。小学低年级学生具有极强的好奇心与模仿能力,因此,可选择游戏或表演的形式开展班队会活动,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获得成长。中、高年级的小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认知能力,班主任可采用参观革命纪念馆、文化艺术展览的方式,开展相关的主题教育,以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他们的道德素养。此外,也可采用开放式讨论的方式开展主题班队会,组织学生就某个主题开展讨论,提出自己的见解。比如,在开展“安全伴我行”主题班队会活动时,先让学生通过表演小品,引入安全这一话题,再利用多媒体播放关于我们身边常见的安全隐患视频。然后,安排学生自行讨论在遇到危险时应如何保证自己的安全。最后,以“安全知识大闯关”抢答游戏结束本次主题班队会。
四、注重合理评价
每一项教育活动都少不了评价。合理的评价是对教育活动的总结,以促使其不断完善。因此,班主任的评价是班队会活动的点睛之笔,也是对班队会活动的总结与升华。由于时间短,不少班主任对评价环节的重视度不够,仅停留在泛泛而谈的层面上。其实,班主任要认识到,好的点评不仅是对班队会活动的精辟概括,也是对活动主题的一次升华,可以让学生更好地领会到班队会活动的意义,从而获得预期的教育效果。因此,班主任在每次班队会活动过程中可预留3~5分钟的时间用于评价总结。评价总结时,先让组织活动的学生分析总结经验与不足,然后由全班学生交流心得,最后班主任进行总结点评。这样就能达到全员参与、全员管理的目的。在每学期末,班主任还应该对整个学期的班队会开展情况进行一次总结评价,并由学生评选出“我最喜欢的班队会活动”“优秀主持人”“参与积极分子”等,以此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作者单位:安徽省合肥市马岗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