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戏曲发声与歌曲演唱的区别

2017-07-05赵倩

艺术评鉴 2017年10期

赵倩

摘要:戏曲艺术发展至今,已经形成了其自身的演唱体系。本文尝试从发声、气息、共鸣、语言等几个方面简单谈谈戏曲与歌曲的演唱区别,从而探析戏曲演唱的更多特点和进一步发挥戏曲的表演优势。

关键词:戏曲发声;歌曲演唱;戏曲与歌曲

中图分类号:J6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7)06-0030-02

戏曲艺术是我们国家的瑰宝,深受广大群众喜爱,在百姓生活中占有重要位置。在戏曲发展的过程中,民众对戏曲唱段、唱腔的喜爱起到了传播、发展的作用。戏曲四功“唱、念、做、打”唱排在第一位,可见唱功对演员的重要性。传统的唱腔借鉴科学的发声方法,能提高演员的音色,嗓音表现能力与保护声带健康。而戏曲发声和歌曲发声有何不同?下面笔者将从几个方面作粗浅的分析。

从声部上看,戏曲声部的划分是按行当,每个行当的唱法都不一样,不同的人物和角色更是不同,比如正面人物、反面人物、丑角、老生等。而声乐中划分则为女高、男高、女中、男中、女低、男低。声部的划分并不是通过歌者能唱多高来判断,而是音色决定的,有的歌者能唱很高她却是女中音,她中音声部的音色更柔美、细腻。在美声唱法歌剧中各类人物,无论正反派角色唱法是一樣的,而表现出的人物性格是不同的,所以声乐中是声部不同,戏曲中是行当不同。戏曲是以行当分人物:生、旦、净、丑;生,有老生、小生、武生等。旦,有青衣、花旦、武旦、刀马旦、老旦。净,有铜锤花脸、武花脸、架子花脸。丑,有分文丑、武丑、彩旦;以盔帽表身份,如丞相、县官;以胡须分年龄,黑胡子四十岁左右,灰胡子六十岁左右,白胡子八十岁左右;以脸谱表特色,红脸表示忠诚、敦厚。黄脸表示性格酷烈,用于武将。蓝脸人物多是强盗。白脸是奸臣。黑脸表示刚直,如关公;以嗓音表性格,如老旦与小生,音色区分年龄、角色、人物。戏曲还有流派之分,每个流派有各自代表作、代表角色、独特韵味和徒弟群等等。比如大家熟知的京剧,梅派的唱腔特点是尾音自然落下,角色女性化;程派的唱腔特点是虚音上提、音色浑厚、脑后音;尚派唱腔特点是尾音干掷;荀派唱腔特点是尾音婉转强化,转音较多。这只是京剧各流派不同中很小一部分。

从发声来看,声带是我们发出声音的器官。声带它有两种机能,一种是发真声,一种是发假声。真声是声带全震动来发出声音,假声是声带局部发出声音。声乐上这称为真、假声,戏曲里称为大嗓、小嗓等。古代声乐论著中明确指出:初学应先发其声响,次辨其字面,再次理正其腔调,不可混杂强记,以乱规格。在生活中用嗓较多的职业比如教师、导游、播音员等,其中嗓子有毛病的大多是因为真声和假声两种方式分家的。歌唱也是一样,真假声分家演唱,嗓子不久就会生病。所以说无论生活中还是声乐上,好的声音都要真假结合着用,互相配合起来才能有好的结果。歌曲中,旋律音高起伏变化,真假声的比例也不同,唱低音区真声用得比较多,唱中音区真假差不多一致,唱高音区真声少假声比例多,通过长时间的训练从而达到自如、流畅、连贯没有“疙瘩”。戏曲中,行当不同唱法也不一样,老旦以真声为主、假声为辅,听起来就像是真嗓的音色,如果全用真声肯定喊的音色不美不好听,唱不了多久这个老旦嗓子就坏了。而青衣、花旦、小生以小嗓为主、真嗓为辅,真假混合,如果都用假声在舞台上演唱,远处的观众是听不见的,因为音量不大。因此好的戏曲演员、好的演唱者、都是在多年坚持不懈的努力学习中,控制调整好真假声混合比例。

从气息上看,无论戏曲演唱或歌曲演唱的关键和中心均是呼吸,呼吸是歌唱的动力。很多人说嗓子是天生的、老天赐予的不可改变,然而在专业演员长达几十年的学习、舞台表演生涯中,错误的使用气息却会使宝贵的嗓子损坏,使表演艺术生涯过早的完结。如果从学习之初得到老师正确的教导,自己刻苦学习钻研努力提高对气息的控制能力,加上共鸣腔体的调整、对作品的感悟理解等等,就可使自己的音色不断提高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声带的潜力,发出自己最佳的音色,使声带健康发展不产生病变,艺术生涯大幅延长。戏曲中:吸气时,胸腔、横隔膜向外放松张开,收小腹;旁腰、后腰部有向外扩张感。呼气时(发音):向内收小腹,横隔膜保持松,发音时,无论发高、低音,都要做到喉头放松,感觉气顺喉头往下“滑”,还要感觉后腰和背部的力量,即腰四周有稳住,同时运用头腔共鸣。发低音区的音,更要注意充沛的丹田气,同时,运用胸腔共鸣。演唱技巧好的演员都很会掌握气口,用气、换气、偷气等诀窍,达到张驰有度。好的呼吸,使人难以察觉,似乎是一口气绵延不断,保持运腔的完整和流畅。

用气的毛病:只有上部打开,喉部阻塞;胸部阻塞,气到胸部不再下滑,也就是气胸下部没有顺势松开。歌唱中,吸气常用闻花或打哈欠来比喻,身体的其他部位是放松的,吸气的这组肌肉群是需要加强训练的,吸气肌肉群与呼气肌肉群合作,将吸进来的气保持住,吸气肌肉群继续工作与呼气形成对抗在腰部周围产生压力,在歌曲中有长音、短音、跳音等等,音色有柔、刚、明亮、暗淡等变化,音量大小、速度快慢、力度强弱、节奏长短等很多不同,这些都需要呼吸来控制,呼吸就像汽车的发动机一样重要,在戏曲和声乐上来说,对气息都是要通透松弛深入的。

从共鸣上看,就像生活中随处可见的音箱,把声带发出的,很小的、单薄的声音放大并美化。声乐中不一样的唱法共鸣腔的使用也不同,美声唱法上所有共鸣都要用,再根据音高相对的某部分共鸣多一些。而有的唱法只用局部,有的是用这个局部,有的是用那个局部。戏曲中不同剧种、行当用的共鸣腔体也不同,使用腔体的部位与腔体的用法是区别唱法、风格的重点。比如京剧中的老生与花脸都是男声,演唱音域范围相似,但音色完全不一样,这就是共鸣位置使用的不同,表现出来的声音也就不同,才能更好地表达人物。

从语言上看,戏曲和歌曲都是通过旋律配合词语、诗句表达思想、情绪、人物等等。戏曲中的吐字要求非常严格,口型讲究开、齐、撮、合。唱腔中要注意字头、字腹、字尾。戏曲中有十三道辙口:发花辙、梭波辙、乜斜辙、一七辙、姑苏辙、怀来辙、灰堆辙、遥条辙、由求辙、言前辙、人辰辙、江阳辙、中东辙。把每个字说清楚明白后,再研究字、气、劲、味。以字行腔,以腔点韵,以情带声,腔毕韵停。而在歌唱中元音占有重要地位,汉语的基础元音a、e、i、o、u。还有复合元音、鼻化元音由元音与辅音组合成。辅音是气流受唇、齿、舌、牙、喉阻碍发出的音,元音在歌唱中把共鸣扩大了,辅音也要相应地扩大,尽量做到用一个呼吸把元音带辅音发出来唱清楚。在表演中夸张有时是需要的,但不能过头,分寸过了优美的音色就失去了。吐字在中声区里共鸣状态与生活中比较接近,一旦超过中音区到了一定的高度,吐字就会紧张,共鸣的状态与中声区也有所不同。唱元音时,嘴唇是起辅助作用,更重要、主动的部位是嘴后部腔体的调整。念字在口腔内的后部咽腔,这样唱起来更容易。歌唱的形式与语言的状态有很大区别,比如北京的单弦就要求语言是最生活化的,几十人在屋里谈天说地,要唱得非常清楚非常生活化。京韵大鼓就比单弦舞台性强一些,更脱离生活些,京剧、昆曲这些大舞台形式,与生活中的语言区别更大。青衣与花旦都是用假嗓,但要求不一样,青衣是大家闺秀,念字嘴的动作不能大,唱出藏在深闺的气质,与花旦的表现就不同。还有小姐与丫环,青衣要求吐字清晰,但清楚得和丫环一样,身份就无从体现了,角色人物就不对,丫环的语言要更接近老百姓。可见戏曲与歌唱吐字方法不同,但要求都是一样的,都要把字唱清楚才能以词传情。而吐字的清楚程度应该由人物角色来决定。还有就是我国传统戏曲中没有重唱,是因为我们没有和声基础,我国流传下来的大多是旋律与诗词,建国之后样板戏里才创新的加入了和声。

在继承传统和发展道路上肯定会遇到很多难题,比如如何用科学的发声方法唱出传统戏曲的韵味?两者之间如何恰当使用?……这些都是需要我们努力研究的问题。无论是传统发声方法还是现代发声方法,都是为了更好的为戏服务,为角色服务,为观众服务,努力做一个合格的演员在舞台上展现出角色的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