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兰州轨道交通1号线东岗车辆段上盖综合开发设计探讨

2017-07-05王凯夫曾令福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2017年6期
关键词:车辆段号线轨道交通

魏 磊 王凯夫 曾令福

(1.兰州市轨道交通有限公司,730030,兰州; 2.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200092,上海∥第一作者,工程师)



兰州轨道交通1号线东岗车辆段上盖综合开发设计探讨

魏 磊1王凯夫2曾令福2

(1.兰州市轨道交通有限公司,730030,兰州; 2.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200092,上海∥第一作者,工程师)

详细分析了国内部分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段上盖综合开发项目的相似性和差异性。以兰州轨道交通1号线东岗车辆段上盖综合开发为例,从业态构成、交通设计、消防设计、景观设计等角度阐述了轨道交通车辆段上盖综合开发设计策略,并对类似项目提出了建议。

城市轨道交通; 车辆段上盖; 综合开发

Author′s address Lanzhou Rail Transit Co.,Ltd.,730030 ,Lanzhou,China

1 国内车辆段上盖综合开发现状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正处于一个前所未有的大发展时期。城市轨道交通及沿线进行综合开发已成为一种发展趋势。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段上盖开发物业具有发展空间大、与地铁车站联系密切、交通便利、可快速回收地铁建设成本等优势,因此,合理有效地进行车辆段上盖及周边用地的综合开发利用,实现城市轨道交通良性、快速和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城市发展中各方关注的焦点,也是轨道交通车辆段建设的发展趋势。

目前,北京、上海、广州及深圳等城市已有大量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段上盖综合开发案例,且逐步积累了实践经验。但仍有大量车辆段及其周边用地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发利用。

导致车辆段上盖综合开发比例较低的原因很多,如建设时序不同步、规划定位不同、所属物业形式不同等。这些都一定程度制约着上盖综合开发的水平。本文主要从设计的角度,对国内已建的车辆段上盖综合开发案例进行分析,并结合兰州轨道交通1号线东岗车辆段上盖综合开发经验,归纳总结上盖开发的设计思路。

2 国内车辆段上盖综合开发案例分析

本文以上海轨道交通11号线城北路车辆段上盖开发、深圳轨道交通1号线前海湾车辆段上盖开发、苏州轨道交通2号线太平车辆段上盖开发和北京轨道交通10号线五路车辆段上盖开发4个项目作为分析对象,分析轨道交通车辆段上盖综合开发的异同点(见表1)。

车辆段开发项目的区位现状及规划条件决定了项目的开发业态及定位。例如,上海城北路车辆段位于城市区域中心,其周边地块多以住宅为主,上盖覆盖区域较小且周边地块开发已趋于成熟。因此,采取商业为主的开发业态。其他3个车辆段覆盖面积较大。结合区域城市规划和各种功能业态的配比关系,故采取住宅和商业为一体的综合开发模式。

根据不同的业态形式,结合经济因素,选择合理的上盖结构模式。其中,商业开发业态的盖上与盖下采用共用柱网,而住宅等则采取结构转换的结构形式。同时,从安全、景观、交通可达性及周边区域规划等方面综合考虑上盖开发的技术措施。

表1 国内部分车辆段上盖综合开发项目相似性和差异性比较分析

通过上述案例的比较分析可见,车辆段上盖综合开发设计的重点在于:①根据所在城市区位及上位规划确定开发业态以及开发规模;②根据所确定的业态,选择合理的上盖结构形式;③合理解决上盖开发的交通、消防、城市景观等问题;④车辆段区域盖上综合开发需与周边白地一体化设计。

3 兰州东岗车辆段上盖综合开发设计

3.1 项目概况

兰州轨道交通1号线东岗车辆段项目(以下简为“东岗项目”)位于兰州市城关区东部东岗东路,是兰州市第1个规划在建的地铁车辆段上盖综合开发项目。该项目的总平面图见图1。项目总用地面积为29.17万m2,划分为车辆段上盖部分和白地部分。综合开发总建筑面积为131万m2。其中,车辆段上盖开发为商业,其面积约21万m2; 白地开发为住宅、酒店及办公楼等,面积约为110万m2。车辆段为单层建筑,其高度为9.5 m。车辆段上盖开发部分建筑高度控制在40 m以内(从车辆段地面开始计算)。

3.2 综合开发设计策略

3.2.1 业态构成

东岗项目位于兰州市重点打造的未来东部城市副中心。该区域定位以居住功能为主导,并配以区域型商业、办公、酒店及公共设施等,共同打造兰州东部“高效综合社区”,承载城市副中心功能。

基于以上总体规划,东岗项目在业态构成上,以居住功能为主,同时配以区域型商业、办公、酒店等功能。因此,在沿兰州轨道交通1号线东岗路站出入口位置设置中心广场,并在广场周边布置高层办公及酒店等公共建筑,构成一个区域型商务中心(见图2)。盖上商业综合体是城市副中心的核心构成部分。通过将工作、购物、休闲及生活等不同都市活动进行高度融合,以空间多样性来承载复杂性活动,从而成为辐射周边区域的核心,成为城市副中心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图1 兰州东岗项目总平面图

图2 东岗项目功能布局示意图

3.2.2 交通设计

东岗项目的外部城市大交通和上盖开发范围小交通是本项目交通设计的重点。

在外部城市大交通设计中,通过出行产生、出行分布、交通方式划分,以及交通流分配“四阶段法”模型进行背景及叠加交通量计算,并据此提出东岗项目大区域交通模式和优化建议。

东岗项目地处兰州东大门,是东部交通瓶颈段。大量的交通汇集于一处,其瓶颈点交通量已饱和,对交通量的增加较为敏感。因此,应尽量减少小汽车出行交通,并引导乘客选择轨道交通及道路公交为主的出行方式。此外,还应减少项目开发诱增的交通量对东岗项目区域交通运行的影响。

在车行出入口设计中,应尽量减少在东岗东路的出入口数量(见图3)。车辆段上盖开发部分包括3个主要车行出入口(③号、⑥号和⑦号口)。这3个车行出入口是东岗车辆段项目外部大交通过渡到车辆段上盖开发内部小交通的必经途径。

上盖开发的小交通体系分为车行系统和人行系统两类。车行系统以实现上盖开发的顺畅进入及快速疏散为设计原则。车辆可通过③号口从东岗东路进入盖上,也可通过⑥、⑦号口从规划路进入盖上。盖上各类车行流线与城市道路系统联系密切。商业广场车道分布均匀,交通顺畅,疏散便利。人行系统主要服务轨道交通导向客流和社区引导客流。其中,轨道交通导向客流从中心广场经商业平台步行到盖上商业中庭广场;社区引导客流从社区内部直接进入商业入口广场,并通过转换平台到达盖上商业中庭广场。

图3 东岗项目主要车行出入口示意图

3.2.3 消防设计

车辆段为工业厂房类建筑,其上盖开发部分为商业类建筑。两类建筑上下叠加建造。目前,在国内消防设计中尚无相关规范依据。经与当地消防部门沟通,明确以下消防设计思路:东岗项目盖下部分参考《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关于库房的设计要求进行消防设计。东岗项目盖上部分参考《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关于商业的设计要求进行设计。同时明确了消防设计的基本原则:①车辆段的消防设计与上盖的消防设计应该相互独立,互不影响;②车辆段的防火设防等级不能低于上盖开发的防火设防等级,均按照一级耐火等级考虑;③上盖开发的商业广场确定为消防设计基准面。

因此,盖上消防设计中,将消防设计基准面相对标高0.00 m定为旧大沽高程1 540.650 m (即商业中庭广场地面标高)。1 540.650 m以上建筑高度为21.9 m。消防设计按多层建筑考虑。东岗项目上盖开发的消防流线图见图4。由图4可见,场地内形成了消防环道。同时,在A楼的东侧1 533.45 m标高处和D楼北侧1 517.45 m标高处补充设置消防登高面,并对A、D楼消防进行局部补强设计,以保证整个上盖开发部分的消防安全。

图4 东岗车辆段上盖开发消防流线图

3.2.4 结构设计

根据东岗项目上盖开发与车辆段结构一体化设计的原则,上盖开发与运用库共用柱网,可尽量减少结构转换。设计时应充分考虑上盖开发的结构荷载,并在结构受力模型中统一考虑,做好荷载的预留。要合理确定各部分结构构件截面尺寸及车辆段顶板的厚度,以实现结构设计安全合理的目标。

针对上盖开发的结构安全,经多次抗震专项评审提出了结构抗震设计理念和技术措施。①确保结构的周期比、刚度比、抗剪承载力比,以及层间位移角等指标满足规范要求。②加强计算分析,对上盖商业楼座范围内的1~2层框架柱采用中震弹性、大震下抗剪不屈服的性能目标,对3~6层框架柱采用中震抗弯不屈服(穿层柱按中震弹性)、大震下抗剪不屈服的性能目标。③在上盖商业楼座范围内框架柱内设双层芯柱,以加强框架柱抗震性能。④严格控制框架柱的轴压比,以提高结构的抗震延性。⑤进行罕遇地震作用下的静力弹塑性计算,确保柱端不出现塑性铰,保证“强柱弱梁”的概念设计原则,实现“大震不倒”的抗震设计目标。

3.2.5 景观设计

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段由于占地面积大,地铁线路多、工艺复杂、建筑布局分散等原因,通常会割裂车辆段所在位置城市发展的连续性,对城市规划、功能、景观等造成一定的影响。东岗项目结合自身的地形特点,进行了建筑、景观一体化设计,实现了与城市景观的融合和提升区域景观品质的设计目标。由于项目场地存在较大高差;因此,设计采用“台地种植+挡土墙”的场地高差处理手法,利用植物、景观小品及地面景观绿带等艺术化处理,形成独特的商业休闲空间,使场地高差成为车辆段综合开发设计的亮点(见图5)。

图5 东岗车辆段上盖开发鸟瞰及主入口景观示意图

3.3 对类似项目的建议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车辆段上盖开发项目将越来越多。通过对东岗项目的设计总结,得出对类似项目的建议如下:

(1) 政策层面的沟通。由于各地区对于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段盖上开发项目的政策不尽相同,所以提前从政策层面与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进行沟通是十分必要的。

(2) 经济性权衡。车辆段综合开发需建立在区域调研分析的基础上。首先应明确盖上开发的经济性。在经济性论证满足的前提下,再明确开发项目的业态及开发数量。

(3) 与市政交通的衔接。车辆段开发的可行性是建立在盖上项目交通能与城市道路衔接的基础上。因此,项目前期需落实上盖交通连接问题,特别是可设置与城市道路连通口的数量。这是盖上开发项目成功的前提。

(4) 重视技术设计。车辆段是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的重要场所,应在设计阶段提前预估盖上开发部分对下部车辆段的影响(如上下两部分的消防问题、结构受力问题及排水问题等)。如处理不当,则会对车辆段的运营安全造成影响。

4 结语

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段上盖综合开发为城市发展提供大量的新增可建设用地,在实现土地集约化利用的同时,也在提升区域经济发展活力、改善城市景观等方面具有重大意义。切合实际的车辆段上盖综合开发设计是实现上述作用的关键因素之一。兰州轨道交通1号线东岗车辆段上盖综合开发项目的实践,是在借鉴了国内相关建设经验的基础上的一次探索,可为类似项目提供一定的参考。

[1] 喻祥,宋聚生.地铁车辆段上盖综合体设计探索[J].新建筑,2013(3):158.

[2] 陈柏谦.基于上盖物业开发的车辆段基地库房的线路设计[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16,19(7):137.

[3] 温清.有上盖开发的地铁车辆段设计[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16,19(7):133.

[4] 卢源,纪诚,金山.轨道交通综合体的模式演进与设计创新[J].建筑学报,2015,559(4):92.

[5] 唐静.武汉地铁常青花园车辆段上盖物业开发设计[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14,17(3):3.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of Top Head Platform in Vehicle Segment on Lanzhou Metro Line 1

WEI Lei, WANG Kaifu, ZENG Lingfu

The similarity and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op head platform projects in rail vehicle segments all over China are analyzed.Based on the top head platform development of Donggang Depot on Lanzhou rail transit Line 1,the design and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the top head platform,including the structure of business,traffic design,fire protection design,landscape design and so on are elaborated in detail.This research offers a refere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similar projects in China.

urban rail transit; vehicles segment top head platform;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F293.2

10.16037/j.1007-869x.2017.06.021

2016-09-30)

猜你喜欢

车辆段号线轨道交通
轨道交通产品CE认证论述
高速轨道交通发展趋势
有轨电车信号系统车辆段联锁软件的设计及实现
2020?年中国内地预计开通?91?条城轨交通线路
杭州地铁1号线临平支线接入9号线通信系统的改造
地铁车辆段及上盖物业开发一体化探讨
车辆段收发车运行图编辑器的设计与实现
某地铁车辆段应用光伏发电项目分析研究
基于CAN的冗余控制及其在轨道交通门禁环网中的应用
城市轨道交通联调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