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玉米NaHSO3的浸泡工艺

2017-07-05甘肃昆仑生化有限责任公司

食品安全导刊 2017年15期
关键词:亚硫酸氢钠亚硫酸浸泡液

□ 白 平 甘肃昆仑生化有限责任公司

玉米NaHSO3的浸泡工艺

□ 白 平 甘肃昆仑生化有限责任公司

本文通过生产实践中的一些尝试,在结合浸泡机理的基础上,探讨能够提高玉米浸泡效果的方法和途径,以供参考。

玉米浸泡;NaHSO3;亚硫酸氢钠

在玉米淀粉生产中,亚硫酸一直是作为玉米浸泡剂在使用,亚硫酸的作用之一是使玉米胚乳中的蛋白分子分散化,并使一部分蛋白由不溶性变为可溶性,从而减轻后道工序清洗的负担。

1 亚硫酸氢钠浸泡工艺的特点

亚硫酸氢钠浸泡工艺是在亚硫酸浸泡工艺基础上的进一步改进,该工艺是以亚硫酸氢钠代替亚硫酸用于玉米浸泡,主要控制参数、浸泡温度、SO2含量、浸泡时间等都参考于亚硫酸浸泡工艺[1]。与传统的亚硫酸浸泡工艺相比,该工艺有如以几方面的特点。

1.1 操作环境得到了改善

采用亚硫酸氢钠作为浸泡剂,由于要求溶液中二氧化硫含量低,且亚硫酸氢钠是一种酸式盐,在水溶液中相对于亚硫酸稳定[2]。因此,二氧化硫的挥发溢出明显下降,大大改善了操作环境。

1.2 亚硫酸氢钠浸泡提高了产品质量

采用该浸泡工艺后,主产品淀粉的各项质量指标较亚硫酸浸泡都有了一定的提高。其中,淀粉白度提高1%,淀粉酸度明显下降,基本控制在15%以内,淀粉SO2控制在30 mg/kg以内,其他各项指标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1.3 亚硫酸氢钠浸泡降低了生产成本,减少了一次性投资

由于浸泡时间缩短,一般在36~42 h,节约了动力消耗和蒸汽消耗,从而降低了产品成本。同时,由于浸泡时间缩短,也就提高了浸泡罐的利用率,减少了浸泡罐的使用数量,以10万t淀粉厂减少4个浸泡罐计算,可减少一次性投资160万元。

2 亚硫酸氢钠浸泡工艺控制指标

亚硫酸氢钠浸泡工艺是在亚硫酸浸泡工艺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多项工艺控制指标都来源于亚硫酸浸泡工艺。从表1可以明显看出,采用亚硫酸氢钠溶液浸泡工艺较亚硫酸工艺在玉米浸泡时间、新酸SO2含量及打酸数量上都有明显变化。从指标上看,亚硫酸氢钠浸泡工艺更为经济。

NaHSO3溶液浸泡工艺浸泡液梯度控制趋势。无论是亚硫酸还是亚硫酸氢钠工艺,都遵循了逆流连续浸泡(8~10个浸泡罐)的原则。从表2统计结果也可以看出,在倒罐过程中各项指标都基本呈一致的变化趋势发展,但由于两种工艺在新酸浓度、保酸罐数量、打酸量上存在差异。所以,控制的关键在于如何根据玉米的水分及后道工序洗涤分离的效果来调整新酸及新酸罐浓度。从分别采用两种工艺统计浸泡液浓度变化趋势可以看出,NaHSO3工艺浸泡液浓度升高较快,这也可以说明该工艺在缩短浸泡时间上是有效的。

3 玉米NaHSO3浸泡工艺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由于NaHSO3工艺在甘肃昆仑生化有限责任公司试运行的时间较短,特别是针对不同水分及品种玉米没有进行对比调试分析。虽然在运行过程逐步解决了一些问题,总结了一定的经验,但仍在运行过程中出现一些工艺异常。

(1)工艺主要是利用NaHSO3相对于H2SO3具有更强的还原性所导致的对玉米种皮的强渗透性,这也是能够缩短浸泡时间的主要机理。由于我们在调试过程中对浸泡时间控制不好,个别罐浸泡时间超过50 h,远高于工艺要求的最佳浸泡时间,所以造成浸泡过度,引起酸对蛋白的过度水解。

表1 亚硫酸氢钠溶液与亚硫酸浸泡工艺参数对照表

表2 浸泡液工艺指标统计表

(2)糖车间在液化过程中蛋白絮凝差,板框糖液过滤速度慢,无法形成滤饼,影响糖浆生产。主要原因除了淀粉乳中可溶性蛋白量增多不利于液化过程中蛋白的絮凝外,可能在采用新工艺后造成了部分淀粉颗粒的变性。同时,也存在制取NaHSO3的过程中有副反应,导致在液化时出现一定量的不溶性淀粉不能被a-淀粉酶所降解,最后到板框时造成滤布糊死。

4 结语

由于浸泡环节对生产玉米淀粉有重要作用,所以在生产过程中容易形成一种片面认识。作为生产一线的管理人员,要在熟练掌握淀粉生产工艺的基础上,不断摸索和总结实践经验,以提高生产工艺的控制水平。

[1]王璋,许时婴,汤坚.食品化学[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

[2]刘亚伟.淀粉生产及其深加工技术[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

猜你喜欢

亚硫酸氢钠亚硫酸浸泡液
孔隙液化学组分对软土细观结构影响试验研究
香烟浸泡液对荠菜幼苗形态生长的影响
ICP-OES检测宜昌茶叶及其浸泡液中铝含量
臭氧强化氧化氧化锌法脱硫过程中产生的亚硫酸锌
国标测定白酒中甲醇含量的方法改进研究
大豆浸泡动力学研究
二元弱酸酸式盐溶液中微粒浓度大小的比较
叶面喷施杀菌剂和肥料对小麦宁麦14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藕太白净,亚硫酸泡的
亚硫酸氢钠-过氧化氢超微弱化学发光体系用于核黄素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