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拜水问道蜀中行

2017-07-05文丨刘

遵义 2017年5期
关键词:青城山岷江都江堰

文丨刘 瑶

拜水问道蜀中行

文丨刘 瑶

跟成都大概是很有缘分,元旦刚去看了熊猫,回来没几天,老友F又约我春节同游青城山和都江堰。想到初中时历史作业经常把“都江堰”写成“堵江堰”,有机会当然要去看看这个使成都平原变成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又害我被同学笑话的水利工程。

都江堰和青城山同在都江堰市,两个景区之间有直达公交车,还可以乘坐高铁,也不过十几分钟车程,想到在贵州,在两个景区之间往返之奔波,让人不禁感叹平原之好。

都江堰位于成都平原西部都江堰市西侧的岷江上,建于公元前256年,是万里长城的前辈,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父子率众凿离堆,开堰建渠,为天府之国带来绵延了2200多年的福泽与丰饶。

位于市中心,连景区都叫“离堆公园”,都江堰听起来像是个市民公园的名字,但门票上的90元分明告诉我这肯定不是一个市民公园。带着对古代文明的膜拜与崇敬,怀揣着对先贤的钦佩与追思,我们通过景区门前那座古朴的秦堰楼,远眺绿荫掩映下的都江堰像一艘即将扬帆起航的巨轮,来到二王庙,参观李冰父子治水的丰功伟绩和他们所留下来的治水三字经“深

淘滩、低作堰”、八字决“遇弯截角、逢正抽心”。

没有请导游,微缩的都江堰景观沙盘就能让人直观地了解了这项工程的全貌。都江堰渠首主体工程修建在岷江出山口处,群山环抱,大江中流,气势恢宏,景色绝佳。主要由鱼嘴、飞沙堰、宝瓶口三大主体工程构成。三者有机配合,相互制约,协调运行,引水灌田,分洪减灾,具有“分四六,平潦旱”的功效。“鱼嘴”做为分水提,把岷江水一分为二,分为内江和外江,“飞沙堰”溢洪道把多余的洪水和流沙排入外江,“宝瓶口”引水口做为自行调控的节制闸,是自流灌溉渠系的总开关。

走出二王庙,终于得以一见都江堰真容,不得不说,有点失望,初春时节,江中水浅且流速缓慢,丝毫没有大江大河的磅礴气势。但摇摇晃晃地走在我国著名的五大古桥之一——安澜索桥上时,脚下并不奔腾的江水,还是让人想到都江堰建成之前岷江在夏秋季节屡屡为患,却经过人力变得如此驯服,不禁感叹自然造化雄浑神奇和人类改造世界的决心和智慧。

站在护栏旁朝宝瓶口望去,水面平静,一遍张望一遍蹭旁边导游的讲解,“别看现在水面平静,涨水的时候,滚滚岷江水奔涌不止,但它们一到了宝瓶口就变乖了,水速骤然变缓流向成都平原。”在飞沙堰,不同形状的石头和许多泥沙躺在溢洪道上,延续着两千多年来既能减少泥沙在宝瓶口周围的沉积、又能减缓水速的功能。

这个世界上现存最古老、以无坝引水为特征,迄今仍在恩泽川蜀大地一项伟大杰作,赵朴初先生还曾赋诗赞颂道:“长城久失用,徙留古迹在。不如都江堰,万世资灌溉。”作为一项2000多年前修建的水利工程,都江堰没有雄伟的大坝,也没有秀美的景观,她所吸引人的地方,也是其最伟大之处,就是都江堰建堰两千多年,以不破坏自然资源,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为人类服务为前提,“因势利导、顺势而为”,体现出来的治水哲学思想和经验,尤其值得今人思考和借鉴。

余秋雨先生在其所著的《文化苦旅》中有一篇《都江堰》,篇首即言:“我以为,中国历史上最激动人心的工程不是长城,而是都江堰。”时光荏苒,岁月变迁,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能留下千古美名的工程又能有多少呢?

都江堰因水而受到人们的膜拜。青城山作为中国道教的发祥地之一,道家思想、音乐、武术、饮食和养生之道等都有着十分丰富而独特的文化内涵。青城山位于都江堰市西南仅15公里,背靠岷江雪岭,面向川西平原,群峰环绕,状若城廓,终年青翠,故名“青城山”。自古以来,人们以“幽”字来概括青城山的特色,青城山空翠四合,峰峦、溪谷、宫观皆掩映于繁茂苍翠的林木之中。道观亭阁取材自然,不假雕饰,与山林岩泉融为一体,体现出道家崇尚朴素自然的风格。

青城山分前、后山。出租车司机告诉我们,前山多道观,参拜可以游前山,后山更加自然,较少人工痕迹,游山玩水可以爬后山。我跟F商量了一下,决定还是登前山。

前山文物古迹众多,主要景点有建福宫、天然图画、天师洞、朝阳洞、祖师殿、上清宫等。登山不到半小时,就听到笛声清越,刚开始还以为青城山跟鼓浪屿一样,用隐藏在路边的扩音设备播放音乐烘托气氛,但细听音乐,一会儿是悠扬的古风,一会儿又是热闹的民乐,甚至还有激昂的运动员进行曲,风格并不一致,原来是路边亭廊里的老人在吹奏。

走过石制的栈道和一座座古桥。那长满青苔的岩石,那些在山谷中流淌的小溪,还有一路上不时出现的飞瀑和水潭,让一路上的疲惫之感顿消全无,为之振奋。得名于陆游“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小茅亭赫然出现在眼前,是一个爬山歇脚的好地方,初春时节,偶尔掠过树梢的小鸟发出婉转的啼鸣,给这绿幽幽的山谷带来一丝生机。放眼望去,蓊郁葱绿,怎一个“幽”字了得,“青城天下幽”名副其实。

重山叠嶂,空翠四谷。峰峦,溪谷,宫观皆掩映于繁盛苍翠的林木之间。登高眺望,群峰环抱,奇峰叠嶂。在薄薄的雾幛之间,连绵起伏的线条,或苍劲雄厚,或温婉柔和。满山的树木葱茏青翠,正是它们用茂密的树冠,画出一幅让人惊叹的美景。走在坚实厚重的山体之上,满怀沉稳妥帖。

山中让人称奇之处颇多,有二处更是让人叹为观止,均是自然景观,无半点人工雕凿。一是涮笔崖,两面陡峭悬崖夹角而成,峭壁平滑如用刀削一般,无任何植物攀附其上,只有一条一人多高的走道通过。行走在这条道路上,感觉到两侧峭壁逼仄,压迫之感让人生畏。深深峡谷就在脚下,光秃陡壁测立两旁,石路窄小,行走必须小心翼翼,注意脚下和头顶,以防意外。二是慧根。树根交错盘踞在岩壁之上,在旁有“慧根”两个大字,字体浑厚大气。走近它,伸手去摸摸这交错的树根,欲沾染一身的智慧。静看这片扩散无章的树根,裸露的树根已有百年之久,是岁月血脉的青筋,突劲有力,扎人眼目。

青城山上下有十几座道观,自然要求个签,因为怕赶不上缆车,我们没有登上顶峰的老君阁,便在香火最旺的上清宫各求一签。F求了个上吉,我求了个中吉,都只是看了看签文大概,没有请解签人详解,便各怀欢喜下山了。

游走青城山间,就像走在一片无声的宁静世界。千年历史沉积下来的浓厚的道教文化,让人无形之间就融入着美好的大自然间。人与自然的关系,和谐无比,宁静无比。

“拜水都江堰,问道青城山”,是余秋雨游览了都江堰和青城山之后留下的感叹,短短十字,已经把都江堰和青城山的人文、历史、精神风貌完全概括,游览之下,才知其精辟。

猜你喜欢

青城山岷江都江堰
拜水都江堰
世界文化遗产
——青城山
岷江
白描画《青城山下摸鱼哥》
都江堰2275周年大事记
——
李冰与都江堰
岷江行(外一首)
疯狂的虫草,疯狂的松茸和疯狂的岷江柏*——专访作家阿来
双调水仙子游青城山
岷江同大渡河相会乐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