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崖村”的“成功”可以复制
2017-07-05文丨戴先任
文丨戴先任
80后时评作者,专职评论写作多年
“悬崖村”的“成功”可以复制
文丨戴先任
80后时评作者,专职评论写作多年
让所有贫困村子都有“悬崖村”一样的“好运气”,都能受到外界的关注与帮扶。而在中央作出打赢扶贫攻坚战的决定之后,地方相关部门更有责任让辖区内的贫困村庄、贫困人口都有这样的“好运气”,只有这样才能让“悬崖村”的“成功”得到复制。
进出村子都要徒手攀爬17段、落差近千米的陡峭藤梯,去年5月,媒体报道让凉山州昭觉县支尔莫乡阿土勒尔村勒尔社一夜变得全国闻名,这个名副其实的“悬崖村”引起了众多人的关注。“进村的路,已经变成了钢梯!”村里发生的很多变化令人振奋。
连进出都千难万险的“悬崖村”在媒体报道后,得到了广泛关注,而社会的关注也吸引来了各界的帮助,最为重要的是,当地政府也开始将“悬崖村”纳入重点帮扶的对象,有旅游集团与当地县政府签订了旅游开发协议,提出了“悬崖村—古里大峡谷景区”投资开发项目。计划将景区打造成为世界级山地特种旅游目的地、全国旅游扶贫示范基地。
而外界的关注与帮助,让村民们也变得自信起来,从而引发了村民们的思想之变,不少村民开始在家门口寻找致富门路,而不再像以前一样,或是得过且过,或是外出打工谋生,如村民们积极种核桃、种花椒、养绵羊、养蜜蜂……而昔日的光棍村,在短短不到4个月时间,就迎来了6位新娘,“悬崖村”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昔日阻隔村民发家致富道路的悬崖,反倒成了“悬崖村”的卖点,成了村子“起死回生”的关键。
“悬崖村”能有今天令人欣喜,这也让人看到,只要外界肯帮扶贫困农村,看到希望的勤奋村民们,自然会努力自强,贫困农村的困境也会很快改善。但大部分贫困村不像“悬崖村”这样好运气,没有受到外界关注,“悬崖村”的“成功”难以被复制。
针对于此,更需要地方政府尽起自身职责,不能等到媒体曝光了、社会关注了再去解决贫困农村的难题,再去帮扶贫困村民,那更多的是一种被动而为,而不是主动作为。而且从“悬崖村”的例子就可以看到,“精准扶贫”并不是简单地给贫困对象钱财就行,如何扶贫才能根治贫困?这更需要唤醒村民们的自信与勇气,需要让村民们看到希望,看到改善生活的无限可能;另外,扶贫要因地制宜,根据贫困地区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制订帮扶措施,比如“悬崖村”适合开发旅游,有的地方适合养殖牛羊,有的地方适合发展水产业,有的地方适合种植水稻不适合种植小麦,有的地方却只适合种植小麦不适合种植水稻等等,要能科学决策、精准施策,而不能盲干,否则不仅帮不到贫困者,反倒可能让他们雪上加霜。
最为重要的是,要让所有贫困村都有“悬崖村”一样的“好运气”,都能受到外界的关注与帮扶。而在中央作出打赢扶贫攻坚战的决定之后,地方相关部门更有责任让辖区内的贫困村庄、贫困人口都有这样的“好运气”。这样的“好运气”,并非像“悬崖村”一样,走了“捷径”,而又要先靠舆论的关注进而引起地方政府的重视,这样的“好运气”,需要地方政府能完成好扶贫攻坚的任务,主动承担自身责任,积极作为,踏石留印,抓铁有痕,一步一个脚印致力于扶贫开发,打通扶贫攻坚的“最后一公里”等等。这没有捷径可走,因为这需要解决的并非一个“悬崖村”的问题,而是无数个“悬崖村”的问题。
与共同富裕隔了一个“悬崖”之远的“悬崖村”们,已远远落后于外部世界,亟待外界的帮扶,尤其亟需相关部门的帮助与扶持,这样才能让村民们看到希望,才能鼓起村民们的斗志,才能填平深深的“沟壑”,从而打通贫困村与外部世界的通道,将“悬崖”变坦途。这才是能让“悬崖村”的“成功”得到普遍复制的唯一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