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连温胆汤加减治疗痰火扰心型心悸60例
2017-07-05钱玥钱钧
钱 玥 钱 钧
·经验交流·
黄连温胆汤加减治疗痰火扰心型心悸60例
钱 玥 钱 钧
心悸;痰火扰心;黄连温胆汤
心悸常见于各种原因所引起的急慢性心功能不全、心律失常及神经官能症等。中医认为,心悸多由外感六淫、饮食不节、病后虚损等因素,导致气血亏损或痰凝湿阻,血瘀内阻所引发,发作期以标实为主。笔者临床使用黄连温胆汤加减治疗痰火扰心型心悸,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1月—2016年7月杭州市五云山疗养院及解放军疗养院康复中心收治住院的痰火扰心型心悸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中西医结合组30例,男15例,女15例,平均年龄(55.36±1.87)岁,平均病程(120.5±21.4)天;其中高血压病16例,糖尿病12例,高脂血症6例。中药干预组30例,男14例,女16例,平均年龄(55.47±1.58)岁,平均病程(131.4±26.7)天;高血压病11例,糖尿病19例,高脂血症5例。对照组30例,男17例,女13例,平均年龄(55.77±1.62)岁,平均病程(117.9±33.1)天;高血压病17例,糖尿病14例,高脂血症7例。三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伴发病等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入选与排除标准入选标准:(1)符合痰火扰心型中医诊断标准[1-2]:症见心悸时发时止、受惊易作、胸闷烦躁、失眠多梦、口干苦、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腻,脉弦滑;(2)年龄18~75岁;(3)依从性好,可完成干预疗程者;(4)签署知情同意书者。排除标准:(1)妊娠或哺乳期妇女;(2)严重心脏及其他相关疾病患者,如恶性心律失常、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3个月以内者、IV级心绞痛患者;(3)严重的呼吸系统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哮喘等,重度肝肾功能不全、血液系统疾病患者;(4)对试验药物过敏者;(5)服用相关药物治疗者(中药2周以内,西药5个半衰期以内);(6)不能配合治疗者。
2 方法
2.1 治疗方法三组均维持基础疾病原治疗方案。中医干预组予黄连温胆汤加减治疗:黄连、陈皮各6g,法半夏、炒枳壳、全瓜蒌、石菖蒲、远志各10g,茯苓、炒竹茹各12g,丹参15g,生甘草4g。便秘较甚者,加生大黄(后下)10g;烦躁者加郁金12g,炒栀子10g,百合15g;眩晕者,加天麻9g,钩藤(后下)12g;伴惊惕者加生牡蛎(先煎)、灵磁石(先煎)、珍珠母(先煎)各30g;伴有火热伤阴,口渴甚者,加玄参、麦冬、生地各15g;兼有脾虚,证见腹胀纳少、神疲乏力者,加党参、炒白术、炒谷麦芽各15g,砂仁(后下)6g,1天1剂,水煎取汁约200mL,早晚餐后1h分次温服。对照组予酒石酸美托洛尔片(商品名:倍他乐克)12.5mg口服,1天2次。中西医结合组给予黄连温胆汤加减联合酒石酸美托洛尔12.5mg口服,1天2次。均2周为1个疗程,两个疗程后评估疗效。服药期间少食辛辣、油腻之物,按时作息,适当锻炼,避免情绪波动,禁饮茶、咖啡,禁食萝卜、绿豆、咸菜等“戒药”之品。
2.2 观察指标观察患者心悸、胸闷、烦躁、睡眠及二便情况等主要症状变化,监测患者血压情况,治疗前后检查血、尿、大便常规、肝肾功能、血清电解质及常规心电图、24h动态心电图各1次。
2.3 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22.0软件,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 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治疗结果
3.1 疗效标准[3]治愈:治疗后心悸相关症状或心律失常情况消失,常规心电图等实验室检查恢复正常;好转:治疗后心悸相关症状减轻或发作间歇时间延长,常规心电图检查有改善;未愈:治疗后心悸相关症状及心律失常情况无改善或加重。
3.2 三组患者疗效比较对照组治疗第2周出现显著窦性心动过缓1例,停服倍他乐克,退出实验。中西医结合组30例中治愈12例,好转15例,未愈3例,总有效率90.0%;中药干预组30例中治愈9例,好转13例,未愈8例,总有效率73.3%;对照组29例中治愈8例,好转9例,未愈12例,总有效率58.6%。中西医结合组和中药干预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中西医结合组又优于中药干预组(P<0.05)。
3.3 三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电图比较治疗后三组患者心率均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P<0.05)。治疗后,中西医结合组较中医干预组、对照组心率下降明显(P<0.05),中医干预组与对照组心率未见明显差异(P>0.05);三组PR间期、QT间期治疗前后均无明显改变(P>0.05),见表1。
治疗后三组患者室上性期前收缩次数、室性期前收缩次数均较治疗前明显减少(P<0.05)。治疗后,中西医结合组室上性期前收缩次数、室性期前收缩次数较中医干预组、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中医干预组室性期前收缩次数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见表2。
3.4 不良反应治疗过程中,对照组出现显著窦性心动过缓1例,予停用倍他乐克后好转,其余患者均未出现明显的药物相关性不适症状;三组患者未见其他明显不良反应。
4 讨论
黄连温胆汤最早见于《六因条辨·卷上》,乃清代医家陆廷珍在温胆汤的基础上化裁而来。中医论治心悸,已有几千年的历史,首见于《素问·遗篇本病论》:“是故卯酉之年,太阳升天……民病厥逆而哕,热生于内,气痹于外,足胫酸疼,反生心悸,懊热,暴烦而复厥。”该文主要论述了五运六气变化所导致的心悸,并对心悸的症状作了描述;汉·张仲景在《伤寒论》及《金匮要略》两书中将其称为“惊悸”、“心动悸”、“心中悸”、“心下悸”,认为该症主要病因病机是心神惊动、水饮凌心、心气虚损及汗后受邪等,并将心悸时的脉象表现归纳总结为结、代、促三脉,比较了三者之间的特点、辨别了三脉之间的区别,同时提出了心悸的基本治则及常用方剂。隋·巢元方在《诸病源候论·风病诸候》中总结了心悸的病因病机及症候,认为心悸主要为[4]:包括心气不足、风邪入侵,虚劳伤脉、邪气所乘,伤寒误治、水气凌心,脚气挟风、邪乘神气,胆气不足、少阳上溢,吐下过度、水气上乘,外伤失血、心守不安,产伤血气、脏腑不足,强调应用气功治疗。元·朱丹溪在《丹溪心法·惊悸怔忡》中提出心悸两病因为“虚与痰”。宋·严用和在《济生方·惊悸怔仲健忘门》中首次提出了“怔忡”之病名,对惊悸、怔仲的病因病机、变证、治法等均作了详尽的描述,并以“宁其心以壮胆气”为治则,方药选用温胆汤、远志丸之类。清·李用粹在《证治汇补·惊悸怔忡》中提出以“豁痰定惊、逐水蠲饮、调养心血、和平心气”等为主的辨证治疗方法。
黄连温胆汤方中黄连苦寒泻火、清心除烦,正如《珍珠囊》中所载:“黄连其用有六:泻心脏火,一也;去中焦湿热,二也;诸疮必用,三也;去风湿,四也……”。半夏辛温,燥湿化痰,和胃降逆;二者共为君药,合用则清热化痰力甚。竹茹甘寒,清热化痰,除烦开郁;陈皮辛温,理气健脾,燥湿化痰;枳壳辛苦,破气除痞,行痰消积;三者共为臣药。半夏与竹茹、陈皮与枳壳,均为温凉搭配,前两药相伍化痰和胃,止呕除烦,后两药相合理气化痰之效力增。茯苓甘淡,“以杜生痰之源”,用以淡渗利湿,健脾宁心,为其佐药;甘草甘平,补脾益心气,为使药调和诸药。
表1 三组心悸患者治疗前后常规心电图心率、PR间期、QT间期比较(x±s)
表2 三组心悸患者24h心电图心脏期前收缩情况比较(次,x±s)
本研究显示,黄连温胆汤治疗痰火扰心型心悸疗效显著,能够明显降低患者心率,减少早搏数量,尤其在控制室性早搏方面要明显优于西药倍他乐克;中西医联合使用可以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改善症状,并未出现明显致心律失常、肝肾功能受损等副作用;目前相关临床研究也表明[5],心悸中最常见的中医证型为痰火扰心,郁而化瘀,易形成痰热瘀血共同致病的情况;故运用黄连温胆汤时酌情加入行气活血化瘀之品,收效更佳。王紫逸认为,真正的痰热内扰证者,还是黄连温胆汤效果较好,特别是在心系疾病中[6]。本方正是根据痰火扰心型心悸的病症特点结合临床实践,在黄连温胆汤原方基础上化裁,加入石菖蒲化湿开胃、开窍豁痰,全瓜蒌清热涤痰、宽胸散结、润燥滑肠,远志宁心安神、兼可祛痰,丹参活血祛瘀,安神宁心,清心除烦。诸药合用,使痰热去、心神安,心悸止,故取得佳效。临床上应用黄连温胆汤治疗心悸还需灵活运用,结合患者体质特征,证候变化,临证加减,才能取得最佳疗效。
[1]吴勉华,王新月.中医内科学(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M].第9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7.
[2]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医病证部分)[S].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8:07.
[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31.
[4]关晓宇,庞敏,石岩,等.巢元方论心悸之因机思想浅析[J].江苏中医药,2016,48(6):11-12.
[5]陈延滨,孙敏.黄连温胆汤加味治疗心律失常的探讨[J].中医药信息,2012,29(4):76-77.
[6]王紫逸.黄连温胆汤用于心内科疾病异病同治的体会[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1,26(12):2909-2911.
(收稿:2017-01-07修回:2017-02-14)
杭州市五云山疗养院一二疗区(杭州310000)
钱钧,Tel:13757815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