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症性肠病患者生活质量与抑郁、焦虑关系研究
2017-07-05张颖
张颖
炎症性肠病患者生活质量与抑郁、焦虑关系研究
张颖
炎症性肠病;生活质量;抑郁;焦虑
炎症性肠病是病因尚未完全阐明的一组慢性非特异性疾病,包括克罗恩病和溃疡性结肠炎[1]。流行病学发现炎症性肠病发病率呈不断上升趋势,严重影响人们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2-3]。炎症性肠病发病年龄常见于30岁以内,具有反复发作、病程冗长特点,长期炎症性肠病对患者生活质量、焦虑、抑郁等方面均产生影响[4]。本研究旨在探讨炎症性肠病生活质量与抑郁、焦虑的关系。
1 临床资料
2015年6月—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炎症性肠病[5]患者68例为炎症性肠病组,其中男39例,女29例;年龄18~70岁,平均(45.32±7.31)岁;病程1~15年,平均(8.93±2.51)年;轻度23例,中度29例,重度14例;其中缓解期23例,发作期45例[5]。健康组为我院2015年6月—2016年6月期间健康体检者60名,男33名,女27名;年龄18~69岁,平均(44.87±6.98)岁。两组对象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 方法
观察两组患者生活质量与焦虑和抑郁评分相关性。炎症性肠病生活质量量表(IBDQ)[6]:包括情感功能、社会功能、全身症状、肠道症状4个维度32个条目,每个条目0~7分,总分32~224分,生活质量与评分成正比,评分越高生活质量越好。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抑郁[7]:SDS标准分界值为53分,评分≥73分为重度抑郁,63~72分为中度抑郁,53~62分为轻度抑郁。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价焦虑[8]:SAS标准分界值为50分,评分≥70分为重度焦虑,60~69分为中度焦虑,50~59分为轻度焦虑。
表1 炎症性肠病组和健康组IBDQ评分比较(分,x±s)
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9.0软件,采用t检验,相关性分析不满足正态分布的以Spearman相关分析,满足正态分布的资料以Pearson相关分析。
3 结果
3.1 炎症性肠病组和健康组IBDQ评分比较炎症性肠病组情感功能、社会功能、全身症状、肠道症状、总分评分显著低于健康组(P均<0.05)。见表1。
3.2 炎症性肠病组和健康组抑郁、焦虑评分比较
炎症性肠病组患者抑郁、焦虑评分分别为(58.32± 3.45)分、(57.12±4.09)分显著高于健康组的(35.41± 3.09)分、(33.42±3.4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39.358、35.138,P均<0.05)。
3.3 炎症性肠病组患者生活质量与焦虑和抑郁评分相关性炎症性肠病组患者生活质量与焦虑和抑郁评分呈负相关,见表2。
表2 炎症性肠病组和IBDQ评分与抑郁焦虑相关性(x±s)
4 讨论
炎症性肠病临床表现主要为慢性腹痛、腹泻、贫血、黏液血便、体质量减轻、发热、腹部包块等症状以及脓肿形成、肠梗阻及肠瘘等并发症,容易反复发作、病程长,目前临床上尚无特效的根治方法,只能缓解症状且具有癌变倾向[9-10],对患者心理、社会功能、生活质量及生理等均会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临床研究[11-13]表明,炎症性肠病患者生活质量普遍下降,主要表现为睡眠质量差、焦虑抑郁、学习工作能力下降及精力下降等。现代医学对炎症性肠病具体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认为对炎症性肠病患者生活质量影响因素较多,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14-17]:(1)年龄与生活质量相关性:越年轻的患者生活质量越差,这可能是由于年轻患者正处于工作、学习,面临的压力更大,需承担家庭重任,从而使患者有较大的思想负担,进一步影响患者生活质量;(2)自我管理因素与生活质量相关性:自我管理主要是患者通过自己行为增进和保持自身健康,以及管理和监控自身疾病的征兆,以降低疾病对患者情感功能、社会功能及人际关系影响;(3)自我效能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自我效能主要是指人们完成某个行为目标或者对某种困难情境能力的信心或者信念。临床研究表明,自我效能是慢性病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影响因素;(4)应对方式与生活质量相关性:应对方式主要是指个体面对各种应激事件时,表现的认知和行为方式。临床研究表明,炎症性肠病患者与健康人对比,更多患者倾向于使用消极应对方式,而消极方式与生活质量呈负相关;(5)精神心理因素与生活质量相关性:目前,精神心理因素在炎症性肠病中的作用仍存在较大争议,良好的精神心理状态能够提高和保持患者的生活质量[18]。临床研究显示,炎症性肠病患者抑郁和焦虑水平与生活质量呈负相关,由此可知焦虑和抑郁明显影响了患者生活质量[19]。潘淑慧等[20]研究表明,炎症性肠病患者焦虑水平明显高于健康人群,且患者焦虑水平与生活质量呈负相关,提示焦虑对患者生活质量有不利影响。本研究结果表明,炎症性肠病组情感功能、社会功能、全身症状、肠道症状、总分评分低于健康组,说明炎症性肠病患者存在生活质量下降;炎症性肠病组抑郁评分高于健康组,且生活质量与抑郁呈负相关,说明炎症性肠病患者存在抑郁症状,且抑郁严重程度与生活质量密切相关,抑郁越严重生活质量越差;炎症性肠病组焦虑评分高于健康组,且焦虑严重程度与生活质量密切相关,焦虑越严重生活质量越差。
综上所述,炎症性肠病患者生活质量与抑郁、焦虑密切相关,焦虑状态和抑郁状态越严重,患者生活质量越低。
[1]张艳丽,刘新风,于秀娟,等.炎症性肠病患者肠道菌群变化及其与炎性因子的相关性[J].山东医药,2015,24(10):79-80.
[2]朱迎,林征,丁霞芬,等.炎症性肠病患者疾病知识与需求调查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14,49(1):13-15.
[3]张殿红,崔梅,廉德花.临床护理路径在炎症性肠病患者自我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导报,2014,11(9):156-159.
[4]朱秀琴,李荣香,陈帆.延续护理对炎症性肠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6,7(25):29-30.
[5]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炎症性肠病协作组.对我国炎症性肠病诊断治疗规范的共识意见(2007年,济南)[J].中华消化杂志,2007,27(8):545-550.
[6]Gordon G,Alba ME,Jan I,et al.A New Measure Health Status for Clinical Trials in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J]. Gastroenterology,1989,96(5):804-810.
[7]段泉泉,胜利.焦虑及抑郁自评量表的临床效度[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2,26(9):21-24.
[8]郑磊磊,王也玲,李惠春,等.医院焦虑抑郁量表在综合性医院中的应用[J].上海精神医学,2003,11(5):1123-1126.
[9]张婷,陈烨,王中秋,等.炎症性肠病患者肠道菌群结构的变化及其与炎性指标的关系[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3,21(10):1474-1477.
[10]香钰婷,梅林.炎症性肠病发病机制中肠道菌群作用的研究进展[J].生理科学进展,2013,44(4):247-252.
[11]高永健,钱家鸣,朱峰,等.炎症性肠病患者生存质量问卷调查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2,15(17):1974-1976.
[12]刘振邦,周薇,胡石奇,等.炎症性肠病患者生存质量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J].中华全科医学,2011,9(1):90-92.
[13]杨霞,刘华平.炎症性肠病患者生活质量的研究现状[J].中国护理管理,2013,4(12):106-108.
[14]朱迎,林征,丁霞芬,等.炎症性肠病患者生活质量与自我效能和社会支持的相关性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6):490-493.
[15]陈凌华,黄雪竹,赵慧,等.炎症性肠病患者生活质量与焦虑抑郁的相关性[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5,12(24):3945-3949.
[16]石玲燕,张培趁,林春景,等.炎症性肠病患者生存质量100例临床研究[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5,11(2):163-164.
[17]茅丹,傅荣.炎症性肠病病人生活质量相关因素研究进展[J].全科护理,2015,9(29):2900-2903.
[18]李雪娇,彭南海,黄迎春,等.炎症性肠病病人焦虑、抑郁状况及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研究[J].护理研究,2015,12(27):3364-3367.
[19]陈晨,戴新娟.炎症性肠病病人生活质量与自我效能、焦虑、抑郁水平的相关性研究[J].护理研究,2016,30(5):556-559.
[20]潘淑慧,杨丽萍,颜伟萍,等.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生存质量调查及心理社会影响因素分析[J].医学与社会,2012,25(5):80-82.
(收稿:2016-11-20修回:2017-02-08)
杭州市中医院脾胃科(杭州310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