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价格与价格体系形成的信息粗交流机制研究

2017-07-05孙婧博

关键词:参与者关联价格

孙婧博

(中国传媒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北京100024)

价格与价格体系形成的信息粗交流机制研究

孙婧博

(中国传媒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北京100024)

价格是从技术层级向经济层级过渡所产生的第一个经济变量,价格与价格体系的形成是微观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价格的本质是市场参与者之间的关联,而传统经济学并没有详细讨论价格信息在市场参与者之间的传递方式与传递渠道的影响。本文在现有价格理论的基础上,利用系统经济学的层级过渡原理和传播有效性原理,试图揭示价格与价格体系形成的信息粗交流机制。

市场;价格;价格体系;消费者关联;信息粗交流

1 引言

价格与价格体系的形成在经济学以及现实中都具有及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昝廷全(2007)指出了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中的供求定律存在的哲理缺陷,他认为“经济学中最基本的规律就是供求定律……至于价格信息是如何传递给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是通过什么样的渠道和中介传递给生产者和消费者的,经济学并没有进行详细讨论。”在考虑信息粗交流的情况下,研究价格和价格体系的形成与传统经济学有着本质的不同。消费者之间相互关联,是价格形成的核心,不同商品之间的比价才是价格体系形成的本质。市场能否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的作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完全依靠市场的自发调节能否形成合理与稳定的价格体系。从市场参与者关联的角度,考虑信息粗交流程度,讨论价格信息的传递方式与传递通道,才可能真正打开价格形成机制的“黑箱”。

2 市场与参与者关联

2.1 经济系统

经济系统是由经济元和它们之间的关系共同构成的有机整体。经济元是指具有一定功能的所有组织水平上的经济实体。一般地讲,一个经济系统是由n个元素通过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有机整体,可以形式化地表示为:

经济系统=({经济元},{经济元之间的关系})。

我们可以把经济元集合看作是经济系统的硬部,把经济元集合之间的关系看作是经济系统的软部。据此,可以把经济系统划分为共硬系统和共软系统。共硬系统是指各经济元保持不变,各经济元之间的关系发生变化。共软系统则是指各经济元发生变化,经济元之间的关系保持不变。例如,我们学习生活的大学,就属于共软系统,大学的结构相对稳定,但学生年年招新。其实,人体本身就是一个共软系统,人体结构保持不变,细胞却不断更替,正因为人体是一个共软系统,才为医学研究人体结构,救死扶伤提供了可能。

如果用G 表示经济元集合,f表示经济元之间的关系,则经济系统S可表示为S=(G,f),f是定义在G上的二元关系。一般来讲,f⊂G2×W。这里W是广义权重。

设 x,y∈G,w∈W则(x,y,w)∈G2×W,表示经济元x与y以权重相互联系。既可以表示两个经济元之间关系的重要程度和两个经济元之间的亲密程度等,重点是它还可以表示经济元之间的信息粗交流程度。

信息粗交流是由知识结构的差异引起的,信息粗交流程度可以用变量表示,Ki和分别表示第和个市场参与者的知识库,两个不同知识库的比值即为两个经济元之间的信息粗交流程度。这里的知识库限定在与传递的信息相关的知识库,而不是总的知识库。两个经济元之间的知识结构不一样并不意味它们之间不能交流,各经济元之间能否产生交流发生关系,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取决于不同经济元之间与该传递结构相关联的那部分知识结构。

2.2 市场是一个典型的经济系统

经济学通常把市场划分为消费者市场和生产者市场。对消费者市场而言,至少存在两个及以上的消费者,通常存在两种以上的商品;对于生产者市场而言,至少存在两个以上的卖者,通常存在两种以上的商品。在现实生活中,消费者市场和生产者市场相互交织在一起,其均衡状态被称作一般均衡。

我们用市场参与者统一表示消费者和生产者,用G表示市场参与者集合,G={a1,a2,…,an} ,其中ai表示不同的市场参与者,显然,G=Gb∪Gs,Gb为生产者集合,Gs为消费者集合。于是,可以把市场形式化表示如下:

M=(Gf)

这里M表示市场,f⊂G2×W,这里G2表示定义在G上的二元关系,表示不同市场参与者之间的关联;W是权重集合,表示不同市场参与者之间关联的广义权重,同样的,这里W可以重点表示不同市场参与者之间的信息粗交流程度。也就是说市场是以G为硬部,f⊂G2×W为软部的一个经济系统。

2.3 市场的本质是市场参与者之间的相互关联

市场的本质就是市场参与者之间的相互关联。消费者之间的相互关联构成了消费者市场;生产者之间的相互关联构成了生产者市场;消费者市场和生产者市场之间的关联导致了一般均衡市场。而消费者之间关联的具体形式和许多因素有关,例如和商品在使用上是否具有排他性,是否具有网络外部性等都有密切关系。从本质上讲,市场是一个经济系统,是一个通过参与者之间的相互关联而形成的一个整体。没有市场参与者之间的相互关联,就没有市场,价格也就失去了意义。市场参与者之间相互关联的主要方式之一就是信息交流。

3 价格、价格体系的形成与消费者关联

3.1 价格的形成

从根本上讲,生产产品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满足人们的不同需求,即产品具有满足人的各种需求的使用价值。产品的技术特征即沉淀在产品中的技术信息,决定了产品的使用价值,即产品的功能和用途。

只有产品与人相互连接才使得产品具有了使用价值,即产品+消费者→使用价值,因此使用价值是产品与人共同构成的较高层次系统的特性。产品的技术特征属于技术层次,而使用价值则属于经济层次,从技术特征到使用价值,发生了典型的自由度归并,伴随着典型的系统层级过渡,使用价值在此就相当于通过自由度归并所产生的新的信息通道。这种自由度归并具体表现为描述产品的技术特征需要复杂的信息和指标,而产品的使用价值相对简单,也就是说,产品的技术特性一般比较复杂,而用途往往相对简单。例如,电子产品的技术特性一般较为复杂,而其使用却相对简单。

产品加单个消费者,就可以产生使用价值,但对于不同的消费者而言,使用价值其实并不存在可比性,从某种意义上说,使用价值其实是一个过渡性的概念。单个消费者是产生不了市场价格的,所谓市场价格,一定是不同消费者之间通过相互关联,最后才能产生一个市场均衡价格,即消费者关联→市场均衡价格(市场价格)。市场均衡价格是经济系统的又一次层级过渡,没有消费者关联就没有市场价格。同一产品对不同的消费者而言,可能具有不同的使用价值,但最终形成的市场均衡价格只有一个。从这一层面看,市场均衡价格的意义重大,它是经济层次一个重要的信息通道和指标,也是经济系统的内在尺度,是联系技术层次和经济层次的重要桥梁。

例如,S=(G,f),G={a1,a2,…,a6},f={(a1,a2),(a2,a3),(a3,a4),(a3,a6),(a5,a6)},G1={a1,a5,a6},G2={a2,a3,a4},显然,G=G1∪G2。f1={(a5,a6)},f2={(a2,a3),(a3,a4)},则f1∪f2f,即整体大于部分之和。a1a2,a3a6之间的连线,正是产生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原因,也就是说,均衡价格产生的原因,是由于市场参与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和信息交流。(参见图1)但需要指出,在一般情况下信息交流都是粗的。

图1 消费者关联中均衡价格的产生

3.2 价格体系的形成

市场形成之后,所产生的第一个信息通道就是市场均衡价格,简称为市场价格或价格;价格是市场参与者之间通过充分的相互作用和信息交流之后形成的,价格是经济系统所有度量问题的内在尺度,是其他经济变量和经济信息的计量基础;市场形成之后,所产生的第二个信息通道就是价格体系,它是从单一商品到多个商品所产生的新的信息通道,价格体系相当于一个信息网络,涉及多个商品价格的形成,即不同商品价格之间的比价,商品比价才是价格体系的本质,不同商品之间存在关联才能形成比价,正是由不同商品之间的比价构成的价格体系所发出的信息才决定了资源的配置。价格和价格体系形成之后,就彻底实现了技术层次到经济层次的过渡。

3.3 消费者关联及其信息粗交流机制

正是由于消费者之间关联的存在,使得市场得以形成,从而导致产品的市场均衡价格,所以消费者之间相互关联,是价格形成机制的核心。构成消费者之间关联的因素主要包含产品使用特性、消费者需求、消费者知识结构和信息交流。

生活在一个社会系统之中的不同消费者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关联,这种关联和产品的某些属性有关,即产品使用特性,例如产品的排他或不排他性,网络外部性等。同时,只有当消费者自身对产品有需求时,才会主动参与市场,进而参与到价格形成过程之中。然而消费者不是一个抽象概念,系统经济学一个重要贡献就在于它打开了人的黑箱,用知识结构来描述消费者。影响消费者关联的直接形式就是信息交流。对于通过信息交流得到的同一信息,不同消费者可以有不同的理解,其取决于消费者的知识结构。消费者知识结构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消费者需求合理与不合理的部分,但我们也要意识到,消费者知识结构有其自身局限性。

消费者相互关联的最直接、最重要的形式就是信息交流。在传统经济学中,潜在地假定了所有的信息交流都是精确交流,并且交流的信息都能被完全理解。而实际上,由于知识结构的不同,市场参与者之间的信息交流通常存在粗糙性,即信息交流为粗交流。我们熟知的信息不对称,也只是讲了一类由于信息不对称造成的经济学问题,但我们认为,即使信息对称,如果市场参与者的知识结构不一样,也会发生信息粗交流。在数学表述上可以把信息不对称归到由于知识结构不同而导致信息粗交流这一类,把信息不对称看作我们的一个特例。

信息粗交流程度对讨论价格形成机制异常重要,传统经济学都默认所有经济元之间、市场参与者之间的相互交流都为精确交流,即=1,然而由于知识结构的不同,信息交流程度的权重并不可能恒等于1。

当S=(G,f⊂G2×W),令W为信息粗交流的程度,W={W1,W2,W3},W1=0,W3=1,0

f°W1:表示市场参与者之间没有信息交流,这是计划经济的特点;

f°W3:表示市场参与者之间可以进行精确的信息交流,这正是传统经济学的情况;

f°W2:表示市场参与者之间的信息交流存在粗糙性,即粗交流,现实情况基本均属此类。信息不对称可看作是粗糙性的极端情况。

影响价格体系形成的消费者之间关联因素除了产品使用特性、消费者需求、消费者知识结构和信息交流之外,还包括商品在生产和使用上的关联这两个特有关联。

生产上的关联体现在,生产系统所需要的投入是否是竞争性的、投入要素是否有所重叠;或者是否有投入产出关系,即一个商品的产出可以作为下一个商品的投入。使用上的关联主要体现在不同消费者使用的产品之间是否存在排他或互补关系,这些都决定了商品比价。相对于单一商品的价格,比价是一个宏观参数,可以用它来衡量市场均衡价格是否合理。从本质上来说,比价针对是市场整体,相对于单一商品的价格它是一个新的信息通道,用来描述市场的整体信息。

4 结语

本文从市场参与者关联的角度,重点考察了信息粗交流对价格与价格体系的影响,由此可以加深对经济系统、价格和价格体系的理解与认识。价格体系是一个反映比价关系的社会性范畴,它的有效运转是市场有效配置资源的前提,最终取决于市场的品质。信息粗传递在信息传播中也有其好处,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信息接收者的想象和联想;但由于信息粗交流导致价格形成的问题,既是市场自发形成均衡价格的局限,同时也是政府干预的根据;要想市场更好的运转,充分发挥价格的资源配置信号作用,就应该力图找到导致市场参与者之间信息粗交流的相关因素,并探讨相应的改进方式。努力使市场参与者信息的粗交流变为精确交流,这样形成的价格才更有意义。

[1]张维迎.价格、市场与企业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2]刘树杰.价格机制、价格形成机制及供求与价格的关系[J].中国物价,2013,(7).

[3]钱津.价格形成理论的比较研究[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09,(3).

[4]许丽君、杨丽、李帮义.不同控制模式下差异化渠道中的价格形成机制及其稳定性[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9,(10).

[5]昝廷全.系统经济学探索[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6]昝廷全、应思思.传播有效性原理的粗传递模型[J].中国传媒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4).

[7]昝廷全.比价矩阵:描述市场整体特性的一个新概念——兼论价格与价格体系的形成[J]中国传媒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2).

[8]昝廷全.系统经济学研究:层级过渡原理[J].中国传媒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6).

[9]Mousavi A and Jabedar-Maralani P.Double-faced rough sets and rough communication.Information Sciences[J].2002,148(1-4):41-53.

[10]Pawlak Z.Rough set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mputer and Information Sciences,1982,(11):341-356.

(责任编辑:龙学锋)

Research on Mechanisms of Rough Communications in the Formation Processes of Price and Price System

SUN Jing-bo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Communication University of China, Beijing 100024,China)

Price is the first economic variable from the technical level to the economic level. The formation of price and price system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microeconomics. The essence of price is the correlations between different market participants.But in traditional economics, there is no detailed discussion about the communication ways and channels of price information between the different market participants. On the basis of existing price theory,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mechanisms of rough communications in the formation processes of price and price system by using the principle of level transition and the principle of effective communication,

market;price;price system;consumer correlation;rough communication

2017-06-

孙婧博(1987-),女(汉族),甘肃人,中国传媒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部传媒经济学专业2016级博士研究生. E-mail:1256398506@qq.com

F092

A

1673-4793(2017)04-0024-05

猜你喜欢

参与者关联价格
休闲跑步参与者心理和行为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门限秘密分享中高效添加新参与者方案
不惧于新,不困于形——一道函数“关联”题的剖析与拓展
“一带一路”递进,关联民生更紧
奇趣搭配
基于代理的多方公平交换签名方案
智趣
价格
价格
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