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社会学视角对国内马拉松火热现象的分析
2017-07-05王光安
王光安
基于社会学视角对国内马拉松火热现象的分析
王光安
运用文献综述、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通过社会学的视角对当前国内马拉松火热现象的原因以及其火热现象背后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结果表明: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国家政府的支持,全民健身意识的普及,传播媒体的介入,赛事种类的多样化是造成其火热现象的主要原因。目前主要存在赛事服务体系仍需完善,赛事安全,参赛选手作弊等问题,并针对性的提出相应建议。
城市马拉松;火热现象;社会学;问题
1 前言
自从1981年我国田径协会在北京举办首届正规的国际马拉松比赛,马拉松赛事在我国逐渐开始发展壮大,尤其是最近几年,马拉松赛事以及参赛报名人数以惊人的速度迅速增长,以至于有些马拉松赛事需要抽签摇号的方式才可参赛,其火热程度可见一斑。研究国内马拉松火热现象背后的原因,对推动我国马拉松赛事的良性发展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
2 2011-2015年国内马拉松赛事的增长趋势
当前,马拉松赛事在全国各地正如火如荼的开展,据中国田径协会的统计,2015年全国马拉松赛事的数量和参赛人数实现了爆炸式的增长。在中国田径协会注册备案的马拉松及相关运动赛事达到了134场,与2014年的51场相比,增加了两倍还多,这样的增长速度足以用火爆来形容。由图1可以看出,全国马拉松赛事的举办场次五年内增加到134场,并且目前其增率的速度仍然居高不下,到2016年底,全国马拉松赛事预计将超过200场。参加马拉松赛事的人数也在成倍的增长,2011年为41万人,到2015年,其参赛人数已增加到150万人(见图2)。
图1 2011-2015年国内马拉松赛事数量
数据来源:中国田径协会官方网站http://www.athletics.org.cn/index.html
3 马拉松赛事火热现象的社会学分析
从上面的数据我们不难看出,目前国内马拉松赛事的火热程度,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国家经济的持续增长,为马拉松赛事的发展的奠定了经济上的基础;国家政府的支持,为马拉松赛事的发展提供了制度上的保障;全民健身意识的增强,为马拉松赛事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传播媒介的参与使其得到了广泛的宣传;马拉松赛事种类的多样化满足了人们多样化的需求,激发了人们参与的热情。
图2 2011-2015国内马拉松参赛人数
数据来源:中国田径协会官方网站http://www.athletics.org.cn/index.html
3.1 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
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只有人们满足温饱阶段的基本需求,才会追求更高层次的需求。体育的发展离不开经济的支撑,我国经济持续稳健的发展,使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逐渐进入到小康阶段,中产阶层在不断的壮大,人们开始越来越关注健康的问题。跑步作为一种对场地、技术、服装要求不高的运动开始流行起来,在大众经常参与的体育活动中占有很大比重,马拉松作为一项方便快捷,对场地器材以及参赛人员的要求较低且便于普及的跑步运动项目,自然而然的会吸引更多的人去参与到其中。
3.2 国家政府的支持
近年来我国国民体质监测报告显示,我国人民的体质呈现出下降的趋势,已引起国家和社会的高度重视,我国政府出台了诸如《全民健身计划》等多项政策法规推动群众体育的发展。对于马拉松赛事来说,2015年中国田径协会全面取消对马拉松赛事的审批,降低了主办门槛,这无疑为马拉松赛事的举办创造了良好的大环境。另外,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转型时期,体育产业作为一种新兴的服务业开始发展起来,国家也积极出台许多相关政策支持其发展,马拉松赛事作为一项门槛较低,大众参与度高的运动项目,对于提升城市知名度,拉动城市旅游等其他产业的发展,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起着良好的推动作用,国家与当地政府自然大力支持马拉松赛事的举办。
3.3 全民健身意识的增强
一方面,当前我国正由体育强国向体育大国转变,国家通过一系列政策性手段推动群众体育的发展,促使体育走向大众化,让人民群众都参与到体育中来。另一方面,我国经济的发展使人们不再仅限于解决温饱问题,而开始追求更高层次的生活方式,人们开始意识到健康的重要性。这就促进了人们健身意识的增强,从而进行各种类型的健身活动,而马拉松作为参与门槛较低,容易接受,并且大众参与度较高的运动项目,人们自然更趋于参与到其中。
3.4 传播媒体的介入
体育运动作为一种大众文化活动,与传播媒介有着密切的联系,尤其在当前科技日益发达的今天,体育与传播媒介的关系越来越密切。现如今,在朋友圈中晒步数成为一种新的时尚,各种与运动相关APP遍布,甚至有许多针对马拉松运动而设计的软件,这使得马拉松赛事得到了广泛的宣传和普及,使得人们开始关注跑步运动,关注马拉松赛事,进而参与其中。
3.5 马拉松赛事种类的多样化
马拉松在我国初步发展阶段,仅仅只有全程马拉松和半程马拉松两种形式,主要以竞技性为主,参赛人员主要是国内外的专业马拉松选手,这一时期马拉松赛事在我国发展缓慢,之后经过一系列的改革,马拉松赛事越来越趋于多样化, 开始渗透进娱乐的元素,到目前已有情侣马拉松、亲子马拉松10公里马拉松等多种种类,这满足了人们不同体育需求,使参与到其中的人们越来越多,造成目前火热的现象。
4 马拉松火热现象背后存在的问题
4.1 赛事服务体系不完善
当前,许多城市举办马拉松比赛将经济利益放在首位,将大部分的心思用在了如何利用马拉松赛事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而忽略了赛事服务的质量。拿2016年郑开马拉松来说,赛后就有不少参赛选手抱怨沿途缺水,跑得较慢的选手在后半程中得不到补给,寄存物品号码混乱,赛后通道标记不清等问题。
4.2 赛事安全问题
近年来,随着马拉松赛事举办场次以及参赛人员数量的增加,赛事过程中出现的安全问题也随之增加,不同程度的损伤,乃至猝死现象频繁发生,安全问题不得不引起高度重视。根据国际田联的规定,选手的身体情况需得到比赛医疗机构的认可才能参赛,但在国内举办的马拉松赛事中在这方面仍需规范,有些体检报告通过门路就可以拿到,赛事主办方也不会仔细的检查核实。
4.3 参赛选手作弊
由于马拉松奖金数额的不断增加,有些参赛选手受到利益的诱惑,在比赛中出现违规、作弊的现象。当前 ,此类现象频繁出现,对赛事的公平性提出严峻的挑战。
5 建议
5.1 完善马拉松赛事服务体系,提升服务的质量,针对相应的情况增设服务站和服务人员,并建立相应的监督评估机制。
5.2 赛前加强安全宣传工作,提前准备好应对各项突发事件的方案。加大赛前参赛选手健康检查的力度,对于体检报告应详细的进行检查核实,实施正规化操作,确保参赛选手认真进行赛前检查工作。
5.3 赛前做好相应的教育宣传工作,加强比赛过程中的监督力度,保证在比赛的每一阶段都有裁判人员对参赛选手进行监督,并加大对于比赛中违规作弊现象的惩罚力度。
6 结语
马拉松作为当前作为火爆的运动赛事之一,应淡化其利益的驱动,让赛事回归到体育本身,完善赛事的组织管理以及服务水平,深化其内涵,丰富其文化,进而使其在更好的为全民健身服务。
[1] 李康,刘俊一.中国城市马拉松运动的历史梳理与时代特征分析[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05:73-76.
[2] 徐宇丹.中国城市马拉松热背后的冷思考[J].体育文化导刊,2016,03:108-111.
[3] 李元浩.“马拉松热”:让人欢喜让人忧[N].工人日报,2014-01-04008.
[4] 马迎志,骆欣华.2011-2015年国内马拉松赛事发展趋势的研究[A].江西省体育科学学会.第一届“全民健身,科学运动”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江西省体育科学学会:,2016:10.
[5] 刘乐,储志东.我国马拉松“热”的“冷”分析[J].当代体育科技,2015,20:147+149.
[6] 李峰.中国“马拉松热”现象研究[J].科技视界,2015,32:189.
Analysis on Domestic Marathon Hot Based on Sociological Perspective
Wang Guangan
By using literature review,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and other research methods, and from the view of sociology,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reasons and concealed problems on domestic marathon hot.Results show that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economy, the support from national government, the popularity of national fitness consciousness, the involvement of the media, as well as the diversity of event types are the major causes of the hot phenomenon.The main problems existed are incompletion sport event service system, events security and player cheating.The paper also offers related suggestions.
city marathon; hot phenomenon; sociology; problems
王光安(1993-),男,河南濮阳人,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体育人文社会学。
河南大学 体育学院,河南 开封 475000 Sport School of Henan University, Kaifeng 475000, Henan, China.
G822.8
A
1005-0256(2017)07-0144-2
10.19379/j.cnki.issn.1005-0256.2017.07.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