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贫瘠,他们依旧选择回家
2017-07-05
◇ 文 图|见习记者 汤 芮
虽贫瘠,他们依旧选择回家
Facing Poverty, They Still Chose to Go Home
◇ 文 图|见习记者 汤 芮
阿蓬江上,灰千之下。远处重峦叠嶂的青山,眼前的潺潺溪流,构成了黔江盎然的四月春景图。漫山遍野的小树都苏醒了,抽出嫩黄的新芽,一片片绿叶在阳光的照耀下绿得发亮。播种、翻土、施肥、采摘......村民们都在忙碌地工作着。走在田园山野间,不仅能看到这里的人们安定美好的生活,更能感受到他们对于脱贫致富的希望。
荒芜的土地成了宝
在黔江区邻鄂镇松林村6组,有一个石人山冬桃基地,种植永莲蜜桃等果树318亩,2.3万余株。石人山因山上巨石酷似人形而得名,在当地有许多历史传说。据光绪《黔江县志》和《黔江县乡土志》记载,石人山“崖高数十丈,遥望酷似人形。嘉庆初,白莲教犯顺时,石人常夜哭,居民惊避。未几贼至,石人之顶为贼炮轰落”。站在石人山上俯瞰黔江新城,一览无余。有趣的是,山上成片的桃树间错落着大大小小的石头,树的鲜活与石头的冷峻穿插混搭,算是一奇。窄窄的路上,村民牵着马悠悠走过,好一幅田园美景。
“我没什么别的想法,就是想要村民们跟着我干都能挣着钱。” 胡维成简单的一句话,道出了丰收的期望。
今年45岁的胡维成是松林村人,也是这冬桃基地的负责人。2015年,他回到家乡,看到成片的土地荒芜,老乡们的生活也很艰难,在新疆种了八年水果的他毅然决然地回到邻鄂镇创业。回到家乡后,他便着手将土壤送去检验,检验结果是非常适合种植水果。
2016年1月,胡维成成立了语邻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和爱英冬桃股份合作社,主要种植冬桃。
“我们重庆市民冬天也能吃上新鲜的桃子啦。”胡维成很是自豪。他从山东淄博引进了永莲蜜桃4号、5号冬桃2.2万株,还有樱桃400株、梨子200株、黄桃400株、脆红李200株。永莲蜜桃4号预计今年10月产果,每斤可以卖到10元。5号冬桃将于11月份成熟,预计前四年亩产两吨,5年后可达4吨左右。
目前基地管理精细,果树长势喜人。
十里桃林下的致富路
胡维成说,今年冬天大家就能相约在这十里桃林,尝到美味的果子了。他的喜悦不止于此,乡亲们能靠桃林致富,才是他的幸福所在。
他集中成片流转土地318亩,每亩200元租金,三年一增,增幅15%。采取“公司+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带动当地农民29户107人脱贫致富,其中建卡贫困户9户36人。
在冬桃基地工作的基本都是松林村村民,自从有了这个基地,他们好像有了一个“家”。有人愿意帮助他们,愿意给他们工作,让他们看到了生活的希望。
王长,60多岁,两个儿子一个离了婚,另一个当保安,工资每月1000多元,儿媳有智障。王长家里还有两个读书的孙子,抚养孩子和给儿媳治病让这个本就不富裕的家更加艰难。她年事已高,出去工作不太现实,是胡维成的冬桃基地接纳了她。现在她一天可以拿到70元钱,儿子也来到基地帮忙,一个月工资2000多元钱,一家人年收入从几千元变成了近4万元。
松林胎菊走上电商扶贫路
黔江区目前正积极引导发展猕猴桃、草食牲畜、蔬菜等特色生态效益农业,基本形成“一村一品”的产业发展新格局,特色主导产业覆盖78%的农户,其中包括39%的建卡贫困户。由于地理优势和土壤条件,邻鄂镇非常适合发展产业,这里的产业不仅有冬桃基地,还有松林胎菊基地。
松林胎菊基地位于邻鄂镇松林村1组,种植杭白菊、金丝皇菊、小黄菊300亩。基地负责人简义相,今年34岁,是返乡创业的大学生。为照顾脑淤血的母亲,他选择回到家乡创业。
基地种植的胎菊有杭白菊、金丝皇菊、小黄菊等,采摘后进行烘干、包装等初加工。简义相注册了“容仙”胎菊商标,通过电商、超市等平台销售。据说,网上每日发单量可达到50单,每月纯利润可达到两万余元。
目前松林胎菊基地采取“科研机构+公司+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电商平台”的生产销售模式,解决常年就业人口35人,带动建卡贫困户20户增收致富。简义相现在流转了300亩土地,有20几户村民都在跟着他种植杭白菊。简义相免费为他们提供种子,为他们带来种植技术,还包回收,真正让农户们无后顾之忧。“毕竟我也希望生活可以越来越好,我有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