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作为责任编辑的装帧设计

2017-07-04阵蔚沈健

中国美术 2017年1期
关键词:现场感装帧版式

阵蔚 沈健

《超级美术老师的100堂课》一书,我是以责编身份接到初稿的。作者李力加老师算是旧识,他的儿童美术教学实践和理论一直走在我国此领域的前端,且具实验性。此选题即从其团队的课堂实践中得来,由课件改编而成。此书的策划人是李晋总编辑,稿件一收到,我便怀着极大的好奇翻看了一遍,发现问题和亮点俱存。

最大的亮点是文本的现场感很强,既有面对孩子的儿语对白,又有对施教者的理论提示,仿佛李老师对身前坐着的小朋友们绘声绘色地亲身示范,又一扭头告诉身后站着的老师如此操作的原因。这种现场感弥足珍贵,与其说它是教学课例,倒不如理解为一个关于画画的游戏甚至故事、一个有旁白的室内剧。

书中的教学理念也颇有突破性——由名画入手,以语言引导而非步骤示范来教孩子画画,从某种意义上说,颠覆了大部分此类教材的固有模式,启发的是审美、想象力,如能由此些微改变儿童美术教育的模式化现状,也功莫大焉。

当然,问题也多,比如因由课件改编,许多图片不能满足印刷要求,比如体例层次太多,稍嫌繁乱,比如上述的对白和提示都混在一起,必须将其厘清。

事实上,这是一套大众读物里“小众”书,创新的教学方法可能短时间内不会被太多读者接受,但确实是极好的方向。根据这些特点,又调查了市场上的诸多同类书,此时对本书的产品形态我已有了规划:

1.不能太像教材,应更像插图绘本。

2.版式应与教学思路一致——跳脱有变化,趋近自由设计而非网格设计。

3.开本取接近电脑屏幕的横开,展现方式近乎PPT,利于教师或妈妈们讲解,实用性强。(特定活动赠送带版式的光盘,可直接作为教学PPT使用。)

4.低定价,严格控制成本。

还有些其他的构想,是来稿中没有而我认为应该呈现的,比如对大师生平的简介、他们的肖像,这是应普及的知识点。总之,该做的工作很多,于是,我决定干脆自己动手完成本书的装帧设计和排版——一方面是从成本考虑,另一方面,自由设计的版式需一页一页来做,同时对内容进行规范调整,很难要求排版人员如此操作。

经反复试验,设计样张出炉,得到作者的高度认可后,责编、美编就开始合体了,一边排版,一边梳理体例和文字的问题。当然,以一人之力是很难完成八册书的,小伙伴们——张萌萌和刘琪,两位兼具設计和文字案头功能的资深编辑一齐贡献了更多富有创意的设计,相互启发,不断修正,最终的设计呈现有几个特点还是可以说一说的:

一是把文字作为图形来处理:本书正文的文字多短小,不是有逻辑的长文,所以将之嵌入图形背景,或作为块状的图形来与主图相呼应。

二是来稿图形皆很方正,我们希望打破这种单一结构,造成视觉的节奏。比如解析名画的步骤,即处理成错落的不规则的图形排序;大师像和简介都单独抠图,以求活泼有致。

三是将文本描述的情景用设计表达出来,增加每个课题的现场感。比如谈及花叶、大海,加以图形铺垫,让读者有直观的认识。为此我们找了很多背景图片,甚至手绘了不少背景和边框。

四是对孩子讲的话和对教师讲的话应用不同的段落排式区分开,让读者明白该说什么,该思考什么。这个纯粹是基于内容考虑,同时也给设计带来了变化。

另外,封面的设计突出了孩子们的作品,并专门拍摄了李老师的肖像,也是从图书内容出发,强调其主要信息。

一页页做来,其中的细节和甘苦不道也罢。大量内容,五个印张,19.80元一册的定价决定了这套书没有太多的空间。咬牙掐好算盘,纸张、开本平常,甚至稍嫌简陋。总的来说,这是一套合乎规矩又能打破规矩的书。我们以为,这个样貌基本达到了目标。在这套书上,装帧设计与责编两种角色的思路高度一致:做好书、做产品形态与目标读者对位的书。

设计之初,李老师曾经谈起过我国台湾地区出版界同行对大陆教材、教辅的看法——都太丑。所以,做一套不丑的教材是我们共同的愿望,当然也是基本的职业操守。据说这位同行看到成品书后给了高度评价,作为美编,足矣。

一年将至,图书首印基本售罄,对责编来说,也算不太失败吧。

(陈蔚,沈健/山东美术出版社)

猜你喜欢

现场感装帧版式
写出新闻的现场感
中国出版政府奖装帧设计奖获奖作品集(2007—2013共3册)
浅论电视新闻特写的关键要素
电视新闻报道如何摆脱平淡
基于线性视觉流程的出版装帧应用研究
书籍装帧配色设计研究
纸媒版式设计的美学应用研究
具有双重版式的汉半两钱
纪念币装帧卡收藏价值日渐凸显
版式语言的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