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财富的起源
2017-07-04刘晓丹
一、财富与艺术财富的含义
在讨论艺术财富之前,必须厘清到底什么是财富。
财富通常泛指一切具有价值的东西。该词较早出自《史记·太史公自序》中“布衣匹夫之人,不害于政,不妨百姓,取与以时而息财富,智者有采焉”,一般将“取与以时而息财富”解释为“根据時机买卖增殖财富”,未将其中的“财富”展开。实际上,“财富”中的财相当于财产,而古文中“富”字并无名词用法,所以“财富”并非同义复合词,对“取与以时而息财富”更贴切的解释应为“根据时机买卖增殖财产而变得富有”。在英文中,与“财富”对应的“Wealth”同样有财产和富有两个含义。比如古希腊思想家克塞诺芬尼(Xenophanes)在《经济论》(Oeconomicus or Economics)中认为,财富是具有使用价值的东西,包括有实际用处的马、羊、土地等,财富即指财产。而在亚当·斯密(Adam Smith)的《国富论》(An Inquiry into the Nature and Causes of the Wealth of Naoons)中,很多篇幅是在论述如何使国民变得富有,而不只是论述财产本身。
更全面地看,财富应该包括两个方面:财产以及财产的积累过程。这是讨论财富和艺术财富的起点,虽然与习惯中财富仅指财产不同。
财富不仅来自生产,也与交易有关。除了克塞诺芬尼关于“财富是有实际用处的东西”的定义,古希腊思想家亚里士多德(Aristoteles)认为,财富具有使用和交换两种属性。在古代,既可使用又可交换的财富极其繁多。《史记·货殖列传》提及在汉代大都市里大宗交易的农业产品、手工业产品甚至金融产品,包括酒、醋、饮浆、牛羊猪皮、谷物、柴草、船只、木材、竹竿、马车、牛车、漆木器、铜器、原色木器、铁器、染料、马、牛、猪、羊、奴婢、筋角、丹砂、帛、絮、细丝、布、彩绢、粗布、皮革、漆、酒曲、咸豆豉、鲐鱼、觜鱼、鲰鱼、腌咸鱼、枣、栗子、狐皮衣、貂皮衣、羔羊皮衣、狐毛毯、水果、蔬菜、铜钱,总计五十余种,涉及日常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经商在中国古代虽为末业,但商人在各类财富交换的过程中获利相当可观,堪比“干乘之家”,商人阶层也因为雄厚的财富积累让朝野侧目。
综上可以认为:财富,是通过生产、交换等方式积累的财产以及财产的积累过程;艺术财富,则是通过生产、交换等方式积累的艺术产品以及艺术产品的积累过程。
二、艺术的变迁与艺术财富的属性
讨论艺术财富不得不理清“什么是艺术”的问题,因为艺术产品是艺术行为的结果。
艺术古时涵盖极广,泛指实用技术。汉字中的艺字本义是“种植”,其甲骨文字形是一个人用双手种植苗木的会意,后来的农艺一词与之同意。古希腊的艺术泛指“有用的技巧”,除了农艺,还包括建筑、纺织、木工、雕塑、医术等。古罗马人的艺术泛指各种人工制作的产品,用以和天然物相区别,包括音乐、文学、戏剧、美术、魔术、医学等。古罗马人的这项认识非常重要,它将艺术框定在人造物之内,在人造物之外的物品即便很有用,比如阳光、土地,都不属于艺术产品,当然不能算作艺术财富。在中国古代,农艺之外的技艺统称为手工艺,泛称百工,仅在先秦手工艺专著《考工记》中,便记述了木工、金工、皮革工、染色工、tT、陶工等六大类,30个工种。广义而言,农艺及百工的产品都在古代的艺术产品之列,前面《货殖列传》提及的大多数商品,都可以归为艺术财富。考察艺术财富的起源和古代艺术财富,必须将其放在古代的广义艺术品概念之中。
广义的艺术不仅能产出实用性的物质产品,也产出非物质产品。
《周礼·保氏》中说:“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御,五曰六书,六曰九数。”这些非物质化的技能,便是中国古代贵族子弟学习的六艺。在欧洲中世纪后期,骑士也有六艺需要学习,包括剑术、骑术、游泳、狩猎、棋艺、吟诗。与农艺和百工不同,中西六艺大多没有产生物质产品,其非物质产品也不在现代的艺术品范畴之内,但是,它们的精神指向不仅深刻影响着当时的实用性艺术产品,也为后来更专注于精神层面的“纯艺术”产品打下了伏笔。
近代以来,艺术出现了实用艺术和纯艺术在概念上的明确划分。
1746年,巴托(Charles Batteux)在《统一原则下的美的艺术》(Les Beaux Arts Reduits a Un Meme Principe)一书中将艺术与科技、手工艺区别开,把艺术分为三类:一是以满足身体需要为目的的机械艺术;二是以引起精神快感为目的的美的艺术,包括音乐、诗歌、绘画、雕塑、舞蹈等;三是实用与审美结合的混合艺术,包括雄辩术、建筑等。第一类机械艺术在今天通常被划分为实用艺术(现代实用艺术称作设计艺术,古代实用艺术称作传统工艺),第二类美的艺术在今天通常被划分为纯艺术(Fain Arts)。国内的类似划分较晚,在20世纪初将三类艺术形态统称为美术,至20世纪末,纯艺术和实用艺术的差别得到强调。纯艺术产品由于物质属性更弱,人文含义更丰富,更便于收藏、交易和增值,成为近代以来艺术财富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艺术财富管理的重点。
从艺术含义的变迁,可以得出关于艺术财富的性质的几个重要观点:
第一,艺术财富是人造有用物,是财富中的一类,具有普通财富的一般属性。第二,随着人类精神需求的增多,实用物品越来越具有审美属性,使部分实用艺术品发展成为纯艺术品,实用艺术品与纯艺术品的区别越来越明显。第三,艺术产品的精神使用价值越来越多,特别是纯艺术品的使用价值几乎全部在于精神层面,这是艺术财富和普通财富的本质区别所在。第四,艺术财富有多个层次,探讨艺术财富时既要注意艺术财富与普通财富的区别,也要注意实用艺术财富与纯艺术财富的区别。第五,不论古今,实用艺术与纯艺术之间并没有严格界限,存在着广阔的过渡地带,探讨艺术财富时应该注意二者的广泛联系。
三、岩画与绘画艺术财富的起源
考察艺术财富的起源,需要从早期的艺术形式开始。现今发现最早的绘画,是法国南部和西班牙北部的史前洞穴壁画。
阿尔塔米拉洞穴壁画位于西班牙,发现于1879年。该洞长270米,大部分壁画分布于18米长的洞顶和洞壁上,包括150多头野牛、野猪、野马、赤鹿等,其中最早的部分完成于两万年前。洞顶20多头动物中最精彩的,是一头两米长的痛苦不堪的野牛,它因为受伤而四肢蜷缩,埋头向前怒视。法国南部的拉斯科洞穴壁画发现于1940年。在180米长的洞壁和洞顶上分布着500余幅绘画,动物画有100多幅,画面1至5米,包括牛、马、熊、狼、鹿、鸟,大多是受伤的动物,周围或身上画着箭头、标枪、矛。这些图画大约完成于15000年以前。法国南部的肖维洞穴壁画发现于1994年。该洞长约500米,岩壁上的450多幅壁画中有马、犀牛、狮子、水马、猛犸象等14种动物,也有人类的打猎场面。这些壁画创作于距今35000年、30000年两个时段。
这些洞穴壁画都有非常实际的用途。壁画的位置很特别,有的距地面百米,要经过曲折的通道才能看到,有的必须伏下身子甚至脸贴地面才能爬到,显然不是用于欣赏。对其比较合理的解释是交感巫术。英国人类学者弗雷泽在其著作《金枝》中把模仿巫术和接触巫术总称为交感巫术,并指出,交感巫术认为通过某种神秘的感应,可以使物体不受时空限制而交互作用。弗雷泽和另几位人类学家认为,原始艺术是一种巫术模仿,是为了祈求狩猎成功,原始人深信,杀死画中的动物就杀死了它们的灵魂。
在拉斯科洞和阿尔塔米拉洞都畫着很多受伤倒下的野兽,原始人认为,将动物画在洞窟内并在四周画上矛和箭,就能在实际狩猎中成功射中猎物。在肖维岩洞中,一些壁画有明显的重叠和覆盖,在原来画过的地方又画上新的动物,有的甚至画了很多次,很可能是它们使捕猎获得了成功。动物是原始人的重要食物来源,在原始人的概念中,壁画与原始人手中的标枪一样,也是得力的捕猎工具。尽管当时的人们没有艺术概念,但壁画的明确实用目的和用途,使它们成为艺术产品和集体艺术财富。今天看来,壁画的巫术效果可能子虚乌有,但可以肯定的是,巫术中的壁画增加了猎人的意志和勇气,为他们的狩猎行动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支持,是绘画后来成为纯艺术以及纯艺术财富的思想萌芽。
事实上,绘画的实用性用途不仅体现在原始岩画中,在后来相当长的历史中,绘画也是作为存形、记事、教化的实用品。绘画完全脱离实用功能成为纯艺术品和纯艺术财富,是非常晚近的事。
四、陶器与实用艺术财富的起源
今天专门用于欣赏的古陶器,最初完全是实用品。早期陶器普遍作为容器,在埃及、中国、希腊都有遗存,中国的原始陶器有用于汲水和盛水的尖底瓶、盆、壶、罐等。与之前用草、树枝、藤条、竹篾、泥土制作的容器相比,可储水的陶器帮助人类远离河流湖泊,扩大了觅食和生活区域。原始陶器更重要的用途是炊煮食物。在陶器发明之前,炊煮工具有竹、树皮、树叶、动物胃和皮、石块等,它们或者只能一次性使用,或者使用次数很少,或者不易获得,或者使用不便。陶器耐火且不易腐坏,热效率高,便于携带,并有制造容易、取材方便的优点。中国古代陶器包括造型简单、架于火上的釜、钵,自带三足的鼎、鬲,平底带孔、用于蒸食的甑、甗。民以食为天,《通鉴外纪》中说“黄帝作釜灶,而民始粥”,炊煮陶器方便先民蒸煮粥、饭、羹、汤,能够有效促进消化,扩大食物资源,使熟食变得普遍。
陶器作为财产,比洞穴壁画更有交换属性。在原始社会晚期,制陶等手工业与农业分离,《易·系辞》说“神农氏作,列廛于国,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其中就包括陶器。由于制作陶器等需要专门技术和固定人员,由某些氏族、家族、家庭专门从事。
从原始社会末期开始,陶器成为重要的私有财产,是高等级墓葬的随葬品。
在黄河流域,大汶口文化(距今6300—4500年)的少数墓葬随葬品丰厚,有一老年女性墓的随葬品中陶器达90多件。龙山文化(距今5350—4780年)陶寺遗址的早期大型墓随葬品中,有陶质的成套炊器、食器、酒器等。齐家文化(距今4500—3500年)的皇娘娘台墓葬随葬品中,陶器少者一两件,多者达37件。在商早期的郑州商城和偃师商城随葬陶器中,鼎、鬲、聋、爵、簋、豆、尊、盆、岙、钵等合占总数的90%。商晚期随葬品中的陶器种类大增,出现了觚、盘、罐、觯、卣、罍、瓿、觑、甑、壶、盂、瓶等。
由陶器发展而来的各类实用艺术品,大部分保持着以使用为本的基本特征,这是考察实用艺术品财富的核心。
五、玉器与装饰艺术财富的起源
玉器最初只是实用工具。在辽宁海城二至三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遗址中,出土了打制的玉片。在中原仰韶文化、黄河流域大汶口文化、长江流域良渚文化等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出土过玉制的凿、矛、斧、锛、铲、纺轮等生产或战争工具,有的带有使用痕迹。玉器又是与神灵沟通的媒介。新石器时代中晚期,玉制的祭器占据重要地位。相传至黄帝时代,先民视玉为神物,用以祈吉避凶。《周礼·春官》中说:“以玉作六器,以礼天地四方: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以青圭礼东方,以赤璋礼南方,以白琥礼西方,以玄璜礼北方。”此外,古人为使尸体不朽专门制作葬玉,主要包括玉衣、玉琀、玉握、玉塞等。在古代欧洲和美洲,也认为佩戴玉石可以辟邪祛病。
玉是“石之美者”,其另一项重要功能是制作饰品。原始先民在制作石器和玉器过程中,挑选质地细腻、色彩美丽的美石制成装饰品。距今7000年至6800年的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出土了耳饰块和项饰璜、管、珠、坠等。在商代安阳殷墟妇好墓出土的1928件随葬品中,玉器近三分之一,包括发饰、头饰、颈饰、腰饰等玉制饰品420多件。陕西宝鸡市茹家庄西周墓是西周中期等级最高的墓葬,在1500多件随葬品中有玉饰品1300多件,主要为玉鹿、玉虎、玉鸟、玉鱼以及项饰、串饰等。玉由于质地优良、产量稀少、制作困难,具有特殊的经济价值。玉器是国家的重要财富积累和贡赋品。《管子·侈糜》中说“天子藏珠玉,诸侯藏金石”,《逸周书》中说商纣王战败后自焚并“焚玉四千”,周武王缴获旧玉百万(一说宝玉一万四千、佩带玉十八万)。《国语·鲁语》中则有“鲁饥……文仲以鬯圭与玉磬如齐告籴”的记载,是说鲁国发生饥荒后,臧文仲受鲁庄公派遣,到齐国用鬯圭和玉磬请求换取粮食,鬯圭和玉磬都是贵重的玉器。《周礼·天官》中说“大朝觐会同,赞玉币、玉献、玉几、玉爵”,诸侯大会朝见天子进献玉器,掌管九贡、九赋的大府设有主要掌管金玉的玉府。
玉器作为重要的货币,其使用比海贝更早。在距今五千多年前的红山文化遗址、北阴阳营文化、大汶口文化遗址都出土过大量玉珠、玉环、玉璧。河南安阳殷商妇好墓也出土大量玉制珠、环,从数量和摆放位置断定,它们均为玉币,既是储藏财富又用于交换。《管子·国蓄》说,“以珠玉为上币,以黄金为中币,以刀布为下币”,上币和中币是天子和诸侯使用的主要货币,上币珠玉最为贵重,用于完成国与国之间的大型交易,是国家财富的标志,其价值以玉质、雕刻工艺、重量等确定。
在中国,玉器作为装饰品贯穿古今,是所有艺术品中精神属性最强、作为财富储备最早、最先成为金融品的艺术品。它的诸多特征,对今天的艺术财富研究和实践有重要启示。
(未完待续)
(刘晓丹/鞍山师范学院美术学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