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高效课堂策略谈

2017-07-04岳振宏

甘肃教育 2017年12期
关键词:教学手段教学情境师生关系

岳振宏

【关键词】 高效课堂;教学内容;师生关系;教学情境;教学手段

【中图分类号】 G424.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7)12—0074—01

课堂教学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主阵地。课堂教学的高效率,既能减轻学生的负担,又能减轻教师的工作压力,是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教育效果的最大化,是师生完美配合的结晶,更是每一个教师不断追求的目标。下面,笔者结合工作实践就如何构建高效课堂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 更新课堂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的最大动机。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当人们对某个问题有了兴趣,那问题就会像磁石一样吸引他,随时随地、自觉不自觉地引起他的注意和思考,甚至会使他忘记生理和心理的巨大痛苦,以百倍的勤奋、百折不挠的毅力去研究它,以達到清楚的理解。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前提是课堂教学内容与丰富的大自然的优化组合,因此,教师应在现有教材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现有水平和能力,充分利用各种教具,如挂图、实物、实验等,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课堂教学内容也应有一定的梯度。在设计和组织课堂教学内容时,应根据各层次的学生实际情况区别对待,分析不同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尤其是优等生与后进生之间的相差程度及各自的冗余度的大小,以利于教师在课堂上更经济合理地利用课堂教学时间,因材施教,力求所有学生都达到最佳的受益程度。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可通过课堂提问、课堂练习等来控制和掌握。一般来说,只有当大多数学生都掌握了尽可能多的教学内容,这样的课堂教学效率才算是比较高的。

二、营造民主氛围,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融洽的师生关系是在师生充分交流的基础上形成的。学校里,师生交流主要是在课堂上进行的,所以,如何借助这种交流来发展师生关系就值得研究了。在课堂上,教师应该做到热爱、尊重、关心每一个学生,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在课堂上展示风采的机会。在这过程中,尤其要善待后进生。教师应特别注意给他们创设成功的机会。课堂上把适合后进生层次的问题留给他们解决,这样既能增强后进生的自信心,又可以使他们逐步走近教师。反之,如果教师在课堂上只注意优等生,久而久之,后进生就会对教师产生偏见,认为教师只喜欢成绩好的学生,讨厌后进生。这样的想法一旦形成,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就会产生矛盾,这样,教师的工作就很难开展了。

三、巧妙创设课堂教学情境

良好的课堂气氛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求知欲、思维能力,有利于保持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有利于挖掘学生的潜能。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扬民主精神,融洽师生关系,教师要把爱心带进课堂,把微笑带进课堂,把激励带进课堂,把温暖送给学生,创设活泼、轻松、有趣、和谐的课堂气氛,使学生产生最佳的学习心态,主动参与学习。由此可见,语文教师应尽可能打破“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张嘴巴”讲到底的落后状况,多利用现代教具。如,小黑板、挂图、投影仪等,这样既能节约板书,又能让学生在单位时间内接受更多的信息,有利于学生立体思维的培养。其中教材上图文并茂的插图是教师教学中常疏忽的一个地方,需要我们多加揣摩,多加利用。学生感知课文不是孤立地进行,总是跟课文相关背景知识相联系,背景知识越清楚,对课文的感知也就越清晰,这就是感知的选择性。可见,重视教具及课本插图的作用,也不失为提高课堂效率的有效手段。

四、要善于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对教师来说,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现代化教学手段,有其显著的特点:一是能有效地增大每一堂课的课容量;二是能减轻教师板书的工作量,使教师能有精力讲深讲透所举例子,提高讲解效率;三是直观性强,容易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四是有利于对整堂课所学内容进行回顾和小结。在临近下课时,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堂课的内容、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同时通过投影仪,同步地将内容在瞬间跃然“幕”上,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本堂课的内容。在课堂教学中,对于板演量大的内容,可以借助于投影仪来完成。对于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自编电脑课件,借助电脑来生动形象地展示所教内容。

总之,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课堂教学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创造是教学活动的生命力。只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所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都是好的教学方法。我们教师选择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学生学起来就有兴趣,就会有助于构建高效课堂。

编辑:郭裕嘉

猜你喜欢

教学手段教学情境师生关系
《数据结构》中“插入”算法课堂教学实践与体会
信息技术下的小学语文高效教学探究
新课程理念下的物理课堂情境教学模式刍议
小议初中英语如何创设教学情境
三喻文化与师生关系
浅谈技校的师生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