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工作
2017-07-04聂海霞
聂海霞
【关键词】 幼儿园;小学;幼小衔接;共识;配合
【中图分类号】 G61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7)10—0028—01
一、理解幼小衔接工作,达成衔接共识
幼小衔接,一般指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的衔接。但并非从大班第二学期开始对孩子提前突击一年级课程的短暂过程,而是要从孩子上幼儿园开始甚至孩子上幼儿园之前开始,一直持续到小学一年级全学年的长期过程,所以我们需要形成科学有效的衔接共识。
幼儿发展不等于幼儿教育,也不等于幼儿园教育小学化,更不等于提前教小学的课程。从幼儿园教育到小学教育的过渡阶段,最关键的是孩子在專注力、责任意识上、情感方面等是否做好培养,是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是否有良好的情绪状态和心理状态。因此要帮助孩子做好上小学的心理准备, 幼儿园教师、小学教师、家长就需要转换自己的角色,给自己的服务进行准确的定位,应从心理上和情感上给孩子最大的支持和帮助,让孩子在这个人生的转折点上走得相对从容。
孩子在一年级的时候,家长一定要有自信和耐心,不要时时跟别的孩子进行对比,多给孩子鼓励和肯定,多在情感上支持孩子,绝对不要随便责骂孩子,打击孩子的自信,要时刻谨记小学阶段养成好习惯比学习好更重要。
二、把握学龄段特点,优化衔接内容
1. 贯彻落实《指南》,奠定发展基础。《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告诉我们:幼儿教育应关注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整体性,尊重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理解幼儿学习方式和特点,重视幼儿的学习品质,为幼儿后继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因此,幼儿园要切实贯彻《指南》,施行“游戏”教育理念,立足幼儿身心特点,开展以游戏为载体的教学活动,同时解读幼儿游戏行为,生成新的游戏活动内容,并在活动中做好幼儿语言、专注力、初步逻辑思维等学习适应能力的培养;以及主动性、遵守规则的能力、执行任务的能力等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整体推进幼儿的学习与发展,科学合理地帮助幼儿做好上小学的准备。
《指南》的贯彻落实不仅需要幼儿园教育的改革和探索,而且还有赖于小学教育的支持配合和科学衔接。
2. 推进双向衔接,创设融合环境。对幼儿来说,幼儿园到小学从区域环境、学习内容、学习形式、时间安排、行为规范、人际交往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因此,一年级教师需要创设融合的教育教学环境。
首先,可将开学初的第一个月设为“一月缓冲”,作为孩子从幼儿园到小学的缓冲期。在这一个月里,老师要制定具体的适应性教育内容,对幼儿进行学习方式、常规管理、人际交往等方面的教育。其次,要重视教室环境和心理环境的创设。例如,环境布置要考虑学生课桌椅的高低、桌边角的安全等,室内环境要学习幼儿园的设计。再次,一年级教师应主动适应孩子的学习特点,创设符合孩子身心特点的教育教学方式,耐心、和善地帮助幼儿缓解紧张焦虑情绪,同时要改变“分数”评定学生的简单做法,丰富教学评价方式。最后,建立交流会制度。在班级中建立QQ群或微信群,给家长传递学生在校信息,帮助家长尽快熟悉小学生的学习生活。同时教师要组织家长进行定期研讨,交流衔接经验,建立良好的协作关系。
3. 家长要支持配合教师,帮助孩子养成良好习惯。孩子进入小学,家长要多与老师沟通交流,支持老师的教学工作,相信老师的教学安排,有缺补缺,有漏补漏。还要注意及时调整孩子写作业的速度,要引导孩子通过自身的努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要步步紧跟,随时伺候,如孩子还没发现写错的字,家长赶紧就擦了。家长要有发展的眼光,不要因为孩子一时落后就责骂孩子,也不要过于心疼孩子而跟老师意见不统一。
三、认清衔接本质,理顺育儿理念
其实,我县的幼儿园教育本身就有为小学做准备的功能,小学教育也有创造积极氛围、改进课程和教学帮助学生适应小学生活的责任, 家长应成为配合幼儿园和小学开展正常衔接教育的支持者和监督者,不仅看到孩子的现在,而且要看到孩子的未来。孩子需要的是“今天”,幼儿园教育和小学教育应切实贯彻《指南》的重要内容,按照幼儿的身心特点帮助其在心理成长和行为习惯上及早应对。家长要从超前教育向孩子的全面成长转变,从心理、精神、习惯等方面对孩子进行正确的引导,从情感、态度、人生等方面对孩子加强指导,帮助孩子更好地适应小学生活。
编辑:王金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