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设工程法律疑难问题专题实务

2017-07-03王珊

企业文化·下旬刊 2017年6期
关键词:法律制度法律风险建设工程

王珊

摘要:法律风险在项目建设中普遍存在,法律、规章制度及各项政策都可能对工程建设带来严重影响。本文简要介绍了招投标、工程质量、工程安全等方面的法律风险,分析了防范法律风险的必要性,仅供参考。

关键词:建设工程;法律制度;法律风险;防范措施

一、建设工程法律疑难问题

(一)招标投标阶段

1)依法必须进行招标而未进行招标、通过肢解发包等方式规避招标的行为;2)在进行招标时,违反公平竞争原则,通过设立排斥性条款及其他不合理的规定等行为,对投标人进行限制;3)招标人与中标人在签订了符合招投标文件的“阳合同”后,又私下签订了背离合同实质性内容的“阴合同”,这种情况下,受法律保护的是“阳合同”而非“阴合同”,故而面临着极大的法律风险;4)招标人与投标人恶意串通,行贿受贿或以其他方式谋取中标,損害他人利益,或投标人之间相互串通投标的行为;5)投标人不具备相应资质,弄虚作假,借用他人资质进行投标,以合法形式掩盖其非法目的;6)投标人在中标后拒不履行订立合同的义务。以上这些行为不仅违背了招标投标活动的目的与基本原则,还会损害其他人的合法权益,相关责任人更是要承担严重的违法。

(二)与工程质量有关的法律风险

1)建设单位在未取得施工许可证或开工报告的情况下,擅自开工;2)勘察单位提供的资料不真实、不准确或设计单位提供的图纸存在缺陷、漏洞,导致质量问题;3)施工单位不按工程设计图纸或施工技术标准的要求进行施工,偷工减料,使用不合格的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和设备,造成工程质量不符合规定要求;4)承包单位将工程非法转包或违法分包,导致工程各主体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错综复杂,对工程质量造成严重威胁等。

(三)与工程安全有关的法律风险

与工程安全相关的法律制度主要有《安全生产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等。常见的违反工程安全法律相关规定的情况有:1)施工企业安全意识淡薄,采用不合理的施工方案或违反法律法规、技术规范及强制性标准进行施工。对一些危险性较大的工程,如深基坑等,所编制的专项施工方案存在缺陷;2)在发生生产安全施工后,事故责任单位为逃避责任隐瞒不报或故意破坏关键性证据;3)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未进行有效监管,发现安全隐患后未及时报告、要求整改等。

二、建设工程合同法律风险防范措施

(一)招标阶段

1.项目核准风险。在招标阶段,常常发生项目还未完全定夺就匆忙进行招标的行为,若由于突发情况而未通过核准,项目会被叫停与惩处,会对招标方构成严重的经济损失,且招标方需要承担项目未通过核准就招标的法律责任。

防范:招标工作必须在项目完全敲定、获得相关部门审核与批准的通知才可实施。

2.低价中标风险。招标时,承包者将投资预算单价表中定额的参数进行降低操作,以低于项目成本的价格在诸多企业中胜出。但是,在中标后,开展施工时,承包者会使用各种借口来调整差价。

防范:为降低此类风险的发生,应注重对招投标进行全过程的监督与管理,严格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来开展招标工作,这样能大大降低低价中标的发生概率。

(二)合同签订阶段

1.文本风险。建设工程合同中所涉及的内容较多,一些企业为了方便,常常自拟合同,此类合同的文本很难对当事人的权利与义务进行全面的规范,极易出现语言漏洞。词语、句式使用不规范、不严谨,极易产生误解或歧义,致使合同内容存在争议,存在一定的潜在风险。

防范:为保证合同的规范性与严谨性,建议使用国家的示范性文本,当前,以GF-1999-0201《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的文本格式为主。

2.价格风险。对于工程项目而言,其最为关注的当属价格问题。在工程合同之中,合同计价的方式不计其数,其中,以固定价格、可调价格、成本加酬金三种计价方式为主。防范:为避免发生由于价格问题而引发的法律纠纷,在制定合同时,条款的设定需要立足于项目的具体情况,对价格波动、合同变更等的成因予以预测,及时将索赔、调整与变更等考虑到条款设计之中。

(三)合同履行阶段

1.分包风险。合同生效后,若出现违法分包、违法转包行为,分包与转包的合同是无效的,不受法律保护。防范:在合同中明确规定,要求承包者禁止对工程进行转包。如需进行分包,必须要征得发包者的同意或合同中明确规定,才可产生分包行为。此外,接受分包的一方必须要高资质,且禁止发生二次分包行为。

2.索赔风险。在建设工程合同履行中,一旦出现纠纷,常常发生索赔行为,部分人员想借此谋取利益,势必会产生索赔上的风险。索赔时,常常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个为已经被确认,能将其视为工程结算的重要依据;另一个则没有被确认的部分,需要在诉讼的条件下,让法院或一些司法鉴定单位来进行确认。

防范:索赔行为的产生,需要足够的证据予以支撑,若想保证索赔的规范性,降低索赔风险,前期必须收集足够的证据,证据的形式很多,主要为:投标书、来往的信件、合同文件、设计方案与图纸、现场记录、项目照片、工程验收单据等等。这些信息都可作为索赔的证据,一旦发生纠纷,必须出具足够的证据来证实,该索赔才能成立。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建设工程合同中所涉及的内容较多,且整个合同都非常敏感,一旦出现问题,就会引发法律纠纷,会对企业构成一定的威胁。为应对此项问题,应对建设工程合同法律风险进行从容应对,提前构建风险评估机制,并制定相关的预警机制,以实现对法律风险的有效防范与控制,以保护企业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是工程合同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

参考文献:

[1]潘军锋.建设工程施工合同案件审判疑难问题研究[J].法律适用,2014,07:65-73.

[2]胡晶晶.建设工程施工合同法律效力问题研究[D].宁波大学,2014.

猜你喜欢

法律制度法律风险建设工程
建设工程质量管理的实践与探索
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中物资采购模式优化思路分析
论参与式民主理论发展及其意义
浅析商业银行法律风险防控体系优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论“土十条”对环境保护法律制度的影响
浅析大学生创业法制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生态补偿法律问题探析
建设工程合同法律风险的防控分析
谈谈珠海市建设工程档案工作量化考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