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关节骨软骨骨折的核磁共振成像(MRI)的表现
2017-07-03肖志辉
肖志辉
(江西省萍乡市第二人民医院放射科,江西萍乡337000)
膝关节骨软骨骨折的核磁共振成像(MRI)的表现
肖志辉
(江西省萍乡市第二人民医院放射科,江西萍乡337000)
目的分析总结膝关节骨软骨骨折患者在核磁共振成像(MRI)检查条件下的影像学表现特征与适用性,为临床开展相关疾病的治疗处置工作提供参考和指导意见。方法择取2015年1月~2015年12月本院收治的膝关节骨软骨骨折患者6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针对所有患者均实施核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并在完成检查诊断环节基础上,针对全部患者择期实施形式恰当的手术治疗,之后将手术过程实际获取的数据,与MRI检查诊断过程中获取的数据实施对比分析。结果MRI检查过程不仅能够全面显示膝关节骨软骨骨折患者的骨折病理组织位置和病变区域的分布范围,而且能够帮助临床诊断医师实现对患者软骨组织物质组成成分的准确划分。通过与手术治疗结果比较可见,MRI对膝关节骨软骨骨折诊断,游离性骨折为50.00%,膝关节与股骨踝分离、半月板损伤、内侧副韧带断裂各为16.67%,整体诊断率为100.00%。。结论针对罹患膝关节骨软骨骨折疾病患者行核磁共振成像(MRI)检查,能够帮助临床诊断医师实现对患者患病组织的各类基础信息的准确认识,为患者手术治疗过程的顺畅有序开展和预期治疗效果的顺利实现,提供基础性支持准备条件,值得临床推广。
膝关节骨软骨骨折;核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影像学表现
从临床实践来看,在各类骨科疾病当中,膝关节骨软骨骨折是临床上一类比较常见的关节内损伤,具有相对较高的发病率;但是另一方面又与该疾病的病症特性,很难同其他关节损伤进行区分,因此常规的X线很难进行准确的检测,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患者的治疗效果;随着医疗卫生水平的整体发展,核磁共振成像(MRI)检查现已被作用于多种疾病的临床检查,取得了显著的临床效果;本次研究就将以本院2015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6例膝关节骨软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式对其核磁共振成像(MRI)检查的影像学表现进行概括,现将研究过程整理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择取2015年1月~2015年12月本院收治的膝关节骨软骨骨折患者6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其中男5例,女1例,年龄28~32岁,平均年龄(30.2±2.6)岁,全部患者在本次就诊前均具有膝关节部位外伤既往病史,其主要临床症状都集中表现为关节组织位置的明显肿痛症状,以及相关性的膝关节运动功能障碍,其中4例患者表现为右侧膝关节损伤,2例患者表现为左侧膝关节损伤症状。
1.2 检查诊断方法本次研究过程中应用的主要检查仪器,包含Philips 3.0T和GE1.5T核磁共振扫描仪,检查过程中应用的主要诊断技术序列,包含普通自旋回波、快速自旋回波、快速梯度回拨以及脂肪障碍序列等检查序列,扫描过程中,要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表现特征,为其选取恰当有效的扫描序列展开扫描检查处理过程。
1.3 统计学方法本次研究中所有数据均通过SPSS19.0专业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常规检查结果在针对全部6例膝关节骨软骨骨折患者实施常规性检查诊断的技术背景下,共累计发现股骨外侧踝骨软骨骨折患者5例6处,且其中有1例患者被检查诊断为分布于膝关节点后组织点位的交叉性韧带组织损伤疾病,另有1例患者被诊断为外侧半月板生理结构损伤性疾病。
2.2 核磁共振(MRI)成像检查结果本次研究中涉及的6例膝关节骨软骨骨折患者中,在MRI影像学检查视野之下共计出现7处影像学观察表征明显的膝关节骨软骨骨折病理区域,并且能够在清晰认识到患者的骨折病理位置区域、深度以及大小范围特征,并且在后续手术治疗过程中实现了对MRI影像学诊断结果印证。本组患者的MRI影像学诊断结果是:6例患者有3例患者在膝关节内腔出现了游离性骨折片,同时也有2例患者没有出现分布于膝关节腔内的游离性骨折残片,并且还有1例患者发现了膝关节与股骨踝之间的轻微性相互分离现象;主要表现在于外形变得不规整,对该部分患者实施MR扫描,结果提示骨折片中的关节软骨呈现出不同的信号特点:FFE T2WI序列中呈现出较为明显的高信号,T2WI信号稍高,T1WI则为低信号;软骨下骨则有比较大的差异,FFE T2WI表现为较为明显的低信号,T2WI和T1WI则呈现明显的高信号;6例患者病灶处STIR序号能够相对较为清晰的发现骨髓内片状T2WI的高信号表现;而且这6例患者都不同程度的存在关节囊积液、肿胀的情况。另外5例股外侧踝骨骨折的患者中,有1例患者合并有程度较为严重的半月板损伤,另1例患者则合并有内侧副韧带断裂。
2.3 MRI诊断与手术治疗数据比较通过本次研究可见,MRI对膝关节骨软骨骨折诊断局部较高准确性,两相比较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作为临床对该类病症检测的首选方案。见表1。
表1 MRI影像诊断与手术治疗结果比较
3 讨论
对过往临床经验的分析,膝关节骨软骨骨折是所有关节内损伤中发生率相对较高的一类,并且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发生率逐年递增;该损伤多发生于急性运动损伤,绝大部分患者在受伤后还容易出现程度不同的凹陷性软骨骨折,并常常合并有关节韧带损伤和半月板损伤,本疾病与剥脱性骨软骨炎之间存在着比较大的差异,后者主要是关节软骨慢性缺血坏死和软骨脱落性病变。膝关节骨软骨骨折多发生于股骨外踝和髌骨关节面,其它部位的发生率则相对较低;多由急性运动损伤所引起,患者多会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关节局部血肿,大部分患者关节绞锁并合并其他关节损伤,临床表现具有一定的多样性。由于膝关节骨软骨骨折疾病本身具有内损伤特征,直接给该疾病与其他相关疾病的鉴别诊断工作造成了明显的困难,严重降低了X射线平片影像学检查方法的应用准确性[1-2],如果患者未能够及时得到科学有效的治疗,不仅会延误治疗增加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还有较大的可能会引发其他各种的骨科疾病,对患者的健康和正常生活造成相应的负面影响。
随着世界范围内医学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核磁共振成像(MRI)技术逐步获取了在骨科临床疾病诊断领域的充足应用空间[3]。该技术借助了磁共振原理,进而对人体信息进行重建;与CT相比,两者之间的最大共同点就在于能够显示出某种物理量在固定空间中的分布情况;但另一方面,相比于CT,MRI的临床应用范围也更广,尤其是对于一些常规检查方法无法诊断的疾病,比如软组织损伤、积液等进行准确的诊断。膝关节骨软骨骨折是人体膝关节部位发生的严重性关节内损伤性疾病,是临床中发生的各类骨关节疾病中最为常见的一个代表类型。
从临床实践来看,相比于其他检测方法,MRI的组织分辨率明显更高而且具有多方位成像的优势,能够更加客观、准确的显示出软骨下骨质、韧带、半月板和关节囊以及周围软组织的情况,就目前的医疗卫生水平来看,MRI是关节损伤诊断中综合价值最高的方法,从本次研究来看,该方法不仅能够显示出患者的骨折位置和病变区域的分布范围,还能够帮助临床医师对患者的软骨组织成分进行准确的划分,临床意义更为明显。
从已有的文献资料分析来看,膝关节骨软骨骨折在诊断中被误诊为韧带或半月板损伤的可能性相对较高,而接受X线检测且结果呈阴性的患者临床上大多不会接受CT检查而进行MRI检查,其最大的意义在于充分掌握患者的韧带和半月板是否出现受损的情况;相反,而X线检查结果呈阳性的患者,接受MRI检查的意义则在于能够进一步的确诊诊断,借助MRI技术,不仅能够准确清除的显示受检对象骨软骨骨折的大小、程度和具体位置,还能够帮助医护人员发现游离骨折块及其相应的组成部分[4],并且还能观察到患者是否存在韧带和半月板的损伤,为后期具体治疗计划的制订提供科学的数据支持。
就一般情况而言,无损伤正常情况下的软骨呈带状,T1WI为等信号,T2WI为稍高信号;不仅厚度的均匀,而且与胫骨平台骨踝、髌骨关节面和股骨踝之间的位置关系也相对比较紧凑;软骨下骨T2WI以及T1WI均为高信号;脂肪抑制序列中关节软骨则呈稍高信号,软骨下骨则为低信号[5]。
对疑似膝关节骨软骨骨折患者进行诊断,若无特殊情况应扫描FFE T1WI、T2WI、FFE T2WI和STIR序列,这样才能够更为深入的了解患者的骨髓、韧带及半月板的情况;参照文献资料记载来看,T2WI序列的意义在于观察患者软骨及软骨下的缺损情况;STIR则是为了鉴别骨折块的骨质和软骨成分;FFE序列则能够评估患者的半月板损伤情况;从本次研究过程的分析来看,将STIR、FFE、T2WI结合进行观察,能够客观的呈现出患者软骨骨折的部位、程度、骨折块带下,同时还能够清楚的显示出半月板及韧带的损伤情况。因此,我们认为STIR、FFE、T2WI能够作为膝关节软骨骨折MR检查的重点扫描序列[6-7]。
在本次研究中本院将MRI检测情况与手术治疗情况进行比对发现,检测结果与手术实际基本相符,可见使用MRI对膝关节骨软骨骨折患者进行诊断,具备较高的准确率,最为临床最常用的检测方式,可绝大程度上降低诊断难度,帮助患者尽快确诊,缩短治疗时间。同时,经临床实际实践表明,借助MRI检测技术可对患者术后恢复情况进行有效诊断,对手术成功性以及患者后期治疗方案的完善都具备极为重要的作用[8-9]。
综上所述,我们得出研究结论,针对罹患膝关节骨软骨骨折疾病患者行核磁共振成像(MRI)检查,能够帮助临床诊断医师实现对患者患病组织的各类基础信息的准确认识,为患者手术治疗过程的顺畅有序开展和预期治疗效果的顺利实现,提供基础性支持准备条件,值得临床普及。
针对罹患膝关节骨软骨骨折疾病患者行核磁共振成像(MRI)检查,能够帮助临床诊断医师实现对患者患病组织的各类基础信息的准确认识,为患者手术治疗过程的顺畅有序开展和预期治疗效果的顺利实现,提供基础性支持准备条件,值得临床推广。
[1]路慧敏,王惠苑,姜涛,等.膝关节骨软骨骨折的核磁共振成像表现[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18(11):193-194.
[2]赵涛,翁磊,尤玉华,等.膝关节外伤性骨软骨骨折的X线和MRI表现[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3,37(11):215-218.
[3]李瑛晖,彭建平,边雪峰.核磁共振成像对外伤性膝关节隐性骨折的诊断价值[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12,35(7):975-978.
[4]刘磊,孙刚.阴性骨折的分类将影像学诊断价值[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3,15(1):163-164.
[5]周俊才.32例膝关节外伤性骨软骨骨折核磁共振诊断[J].中国保健营养,2013,15(12):7452-7452.
[6]马云彪,马德智.膝关节外伤性骨软骨骨折的MRI诊断价值[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04,26(4):496-497.
[7]姬建伟.32例膝关节外伤性骨软骨骨折核磁共振诊断[J].中外健康文摘,2014,14(5):147-148.
[8]张锦,范跃星,王峰,等.创伤性膝关节积脂血症的MRI诊断[A]//武警部队第七届放射专业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11 (7):178-180.
[9]郭秦炜,敖英芳,田得祥,等.急性前交叉韧带断裂合并膝关节骨挫伤的临床研究[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05,24(2):176-178.
10.3969/j.issn.1009-4393.2017.18.075